疾病庫大全   >  內科   >  急性胰腺炎

急性胰腺炎別名:胰腺炎,胰癉

急性胰腺炎 的檢查:

維生素K(VitK,VK) 糞便氣味 血清脂肪酶(LPS) 胰蛋白酶 脂肪酶 淀粉酶(AMY,UAMY,AMS) 尿鈣(Ca2+,Ca) 尿淀粉酶(UAMY) 胰蛋白酶(Try) 胰腺外分泌功能試驗 糞便脂肪定量 尿17-羥-皮質類固醇(17-OH-CS) 血清α2-巨球蛋白(α2-MG) 胃腸道疾病的超聲檢查 胰腺特異性抗原(PaA) 胰癌胚抗原(POA) 極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 血清α1-抗胰蛋白酶蛋白 雙氣囊小腸鏡 內窺鏡逆行胰膽管造影(ERCP) 抗胰腺腺泡抗體(PAB) 經皮肝穿膽道引流(PTD) 逆行胰膽管造影(ERCP) 十二指腸鋇餐造影 血漿魚精蛋白副凝試驗(3p試驗) 胰腺的CT檢查 纖維蛋白降解產物 胰腺疾病超聲診斷 血清胰高血糖素(PG) 癌抗原19-9(CA19-9) 血葡萄糖 血清γ-谷氨酰轉肽酶(γ-GTP) 血清異枸櫞酸脫氫酶(ICD) 血清淀粉酶(AMS) 血清淀粉酶同工酶(AMY-I) 糞便肌肉纖維 糞便氮

【實驗室檢查】
1.白細胞計數 輕型胰腺炎時,可不增高或輕度增高,但在嚴重病例和伴有感染時,常明顯增高,中性粒細胞也增高。
2.淀粉酶測定 這是診斷急性胰腺炎的重要客觀指標之一,但并不是特異的診斷方法。在發病早期,胰腺血管有栓塞以及某些出血壞死性胰腺炎時,由于胰腺組織的嚴重破壞,則可不增高。有時休克、急性腎功能衰竭、肺炎、腮腺炎、潰瘍病穿孔以及腸道和膽道感染的情況下,淀粉酶也可增高。因此,有淀粉酶增高時,還需要結合病史、癥狀與體征,排除非胰腺疾病所引起的淀粉酶增高,才能診斷為急性胰腺炎。
淀粉酶增高與胰腺炎發病時間也有一定的關系。根據臨床觀察可有以下幾種表現:①發病后24h,血清淀粉酶達到最高峰,48h后尿淀粉酶出現最高峰;②發病后短期內尿淀粉酶達到最高峰,而血清淀粉酶可能不增高或輕度增高;③血清淀粉酶與尿淀粉酶同時增高,但以后逐漸恢復正常;④淀粉酶的升降曲線呈波浪式或長期增高,揭示已有并發癥的發生。
值得提出的是,淀粉酶的增高程度與炎癥的輕重不一定成正比,如水腫性胰腺炎時,淀粉酶可以達到較高程度,而在某些壞死性胰腺炎,由于胰腺組織的大量破壞,淀粉酶反而不增高。
關于血清淀粉酶與尿淀粉酶何者準確,文獻上有分歧。有人認為,血清淀粉酶的測定準確,有人則認為尿淀粉酶測定準確,而且尿液收集容易,可反復進行檢查。因此,目前臨床上以測定尿淀粉酶者較多。
3.血液化學檢查 重型胰腺炎時,二氧化碳結合力下降,血尿素氮升高,表明腎臟已有損害。胰島受到破壞時,可有血糖升高,但多為一過性。出血性胰腺炎時,血鈣常降低,當低于7mg%時,常示預后不良。
4.腹腔穿刺術 對于有腹腔滲液的病例,行腹腔穿刺術有助于本病的診斷。穿刺液多為血性,如淀粉酶測定增高,即可確診為該病。
5.淀粉酶同工酶檢查 已確定的淀粉酶同工酶有兩種,胰型同工酶和唾液型同工酶(STI)。急性胰腺炎時,胰型同工酶可明顯增高。對高度懷疑胰腺炎而淀粉酶正常者,對高淀粉酶血癥的淀粉酶是否來源于胰腺,測定同工酶則更有價值。國內有人采用電泳方法,從陰極到陽極端顯示PIA有P3、P2、P1三種,其中P3為診斷急性胰腺炎的敏感、可靠指標。
6.放射免疫胰酶測定(RIA) 因淀粉酶測定對胰腺炎的診斷沒有特異性,隨著免疫測定技術的進步,許多學者尋找更為準確的診斷方法,即胰酶的放射免疫測定法。當前,測定的酶大致有以下幾種。
(1)免疫活性胰蛋白酶(IRT):急性胰腺炎時,胰腺腺泡損壞可釋放大量胰蛋白酶及酶原,它是一種僅存在于胰腺內的蛋白酶。因此測定血清中胰蛋白酶及酶原的濃度,應具有一定的特異性。臨床應用證明,血清IRT在重型胰腺炎時,升高的幅度大,持續時間久,對急性胰腺炎的早期診斷與鑒別輕重程度具有一定幫助。
(2)彈力蛋白酶Ⅱ(elastaseⅡ):應用放射免疫法可測定血清免疫活性彈力蛋白酶(IRE)。由于胰腺全切除后血清IRE可以消失,故對該酶的測定可有特異性。
(3)胰泌性胰蛋白酶抑制物(PSTI):PSTI是由胰腺腺泡分泌,能阻抑胰內蛋白酶的激活。由于它是一種特異性胰蛋白酶抑制物,存在于胰液與血液中,測定其含量不僅能早期診斷急性胰腺炎,還能鑒別病情輕重程度,有利于病情觀察。
(4)磷脂酶A2(PLA2):PLA2是一種脂肪分解酶,是引起胰腺壞死的重要因素之一。急性胰腺炎早期即可升高,且持續時間較血清淀粉酶長,對重型胰腺炎的診斷是有用的。
【影像學檢查】
1.X線檢查
(1)腹平片:可能見到以下征象:①胰腺部位的密度增強(由于炎癥滲出所致);②反射性腸郁張(主要在胃、十二指腸、空腸和橫結腸);③膈肌升高,胸腔積液;④少數病例可見胰腺結石或膽道結石;⑤十二指腸環淤滯,其內緣有平直壓跡;⑥仰臥位腹平片,表現“橫結腸截斷”征,即結腸肝曲,脾曲充氣,即使改變體位橫結腸仍不充氣,這是由于急性胰腺炎引起結腸痙攣所致。
(2)上消化道鋇餐造影:可能見到以下征象:①胰腺頭部腫大,十二指腸環有擴大;②胃竇部受壓;③十二指腸有擴張、淤積現象;④十二指腸乳頭部水腫或由于胰頭腫大所致倒“3”字征;⑤胰腺假性囊腫時,可見胃腸受擠壓現象。
2.超聲檢查 超聲在急性胰腺炎的診斷占有愈加重要的位置,成為不可缺少的常規檢查方法之一,但易受胃腸積氣的影響。超聲對胰腺炎的診斷可有以下發現。
(1)胰腺體積增大:在水腫型胰腺炎時,胰腺體積增大者少;而在重型胰腺炎時則多有增大,且胰腺輪廓模糊,表面不光滑,胰腺深面與脾靜脈分界不清,有時胰腺前后界難以辨認。
(2)胰腺回聲增強:在水腫型胰腺炎可見部分胰腺回聲增強,但在重型胰腺炎時可見胰腺內部大幅度凹凸不平,多有強回聲,間有不規則低回聲區。
(3)腹腔滲液:在水腫型胰腺炎不多見,但在重型胰腺炎時多有之,其中多為彌漫性積液,也可為胰腺周圍之局限性積液。經治療之后也可發現胰腺膿腫及假性囊腫。
根據以上所述,結合臨床特點,超聲可以作為鑒別水腫型與重型胰腺炎的手段之一。
3.CT檢查 CT掃描也可顯示胰腺及其周圍組織從輕度水腫、出血到壞死和化膿的各種病理變化。CT也能發現胰腺周圍的積液和小網膜、腎周圍間隙的水腫,有助于早期發現及追蹤觀察胰腺假性囊腫。因不受胃腸積氣與肥胖的影響,CT掃描較超聲檢查更具有優越性與準確性,但因檢查費用較昂貴,尚不能常規使用。
4.纖維內鏡檢查
(1)纖維胃鏡檢查沒有直接的診斷價值,可能看到胃十二指腸黏膜的水腫與充血,胃后壁可能見到凸起的改變(腫大胰腺所致)。
(2)纖維十二指腸鏡除可看到胃十二指腸黏膜的病變外,可觀察到十二指腸乳頭部的異?;虿∽?,特別是在壺腹部結石嵌頓引起的胰腺炎時,可看到凸起的乳頭或結石,從而直接找到病因。
(3)內鏡逆行性膽胰管造影術(ERCP):只適合于急性癥狀控制后,作為了解膽道病變而使用。雖對胰管梗阻情況也能做出判斷,但有造成胰腺炎再次發作、成為注入性胰腺炎的可能,故不宜常規使用。
5.腹腔鏡檢查 對于診斷尚不十分清楚的急性上腹痛或重型胰腺炎,腹腔鏡檢查可有一定意義。通過腹腔鏡可見到一系列的病變,可分為準確征象和相對征象。
(1)準確征象:指鏡下見到后即可肯定胰腺炎的診斷,其中有:①病灶性壞死:是由于脂肪酶與磷脂酶活化造成脂肪壞死的結果。在發病早期的病例,這種壞死見于上腹部小網膜腔內,由于病變的擴散,可發現于大網膜、小網膜、橫結腸、胃結腸韌帶、腎周圍脂肪囊、結腸旁等處。這種灰白色脂肪壞死的范圍與病變的程度是一致的。②滲出液:在重型胰腺炎中,可發現于85.5%的病例,滲液量在10~600ml,最多的胰性腹水可達6L以上。有人測定滲出液的淀粉酶活力增加。略增高者病死率19%。淀粉酶高于1024U者,病死率59.1%,滲出液的顏色與預后也有關。
(2)相對征象:沒有獨立診斷意義,需結合準確征象與臨床,才能做出正確的診斷。①腹腔充血:常伴有腹腔滲出液,在上腹部發現較多。②胃位置的抬高:這是由于腫大的胰腺、小網膜的炎癥或囊腫將胃墊起所致。用纖維胃鏡接觸胃壁時,可感受出堅硬的胰腺。
6.血管造影術 為了診斷急性胰腺炎的血管性或出血性并發癥,有選擇地對一些病人進行腹腔血管造影,也是近幾年來的一項新進展。血管造影可顯示出胰腺和胰腺周圍動脈的血管病變(如動脈瘤和假性動脈瘤),從而有助于制定治療方案。如能施行動脈插管栓塞術,就可能避免因控制出血而施行的開腹手術。
7.核素掃描 發病早期多正常,但在重型胰腺炎時,可見不均勻或不顯影或局限性放射性缺損區。由于這種檢查方法需要一定的設備,故不能普遍使用。
8.其他檢查方法 心電圖、腦電圖等,對本病的診斷雖無直接幫助,但在重型胰腺炎時也多有改變,可作為診斷與治療的輔助檢查方法。

推薦藥店

同仁堂

急性胰腺炎找問答

暫無相關問答!

急性胰腺炎找藥品

暫無相關藥品!

用藥指南

暫無相關用藥指導!

急性胰腺炎找醫院

更多 >
国产在线不卡最新精品网站-欧美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三区电影-99久e在线精品视频在线-欧美激情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免费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