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庫大全   >  傳染科   >  傷寒

傷寒別名:腸熱病

傷寒 的檢查:

傷寒、副傷寒血清凝集試驗(肥達氏試驗,肥達反應,Widal) 血清總補體活性(CH50) 嗜酸性粒細胞計數(E) 單核細胞計數(M) 血液及骨髓細菌培養 血清免疫球蛋白M(IgM) 傷寒膠乳凝集試驗 聚合酶鏈式反應 摸空癥 糞特里布累 外裴氏試驗 虎紅平板凝集試驗 中性分葉核粒細胞 血凝試驗

(一)常規檢查 包括血象、尿和糞的檢查。血象:白細胞總數常減低,約(3~5)×10^9/L。分類計數見中性粒細胞減少伴核左移,淋巴、單核細胞相對增多。嗜酸性粒細胞減少或消失。如分類計數嗜酸性粒細胞超過2%或絕對計數高于0.04×10^9/L,又無合并寄生蟲病(血吸蟲病、鉤蟲病等),則傷寒的診斷應十分慎重。進入恢復期后,白細胞總數逐漸回復正常,嗜酸性粒細胞又再度出現。當本病復發時,嗜酸性粒細胞再次減少或消失,對疾病進程有一定提示作用。紅細胞及血紅蛋白一般無大改變。嚴重患者病程較長,或并發腸出血時,可出現貧血表現。如疑有急性血管內溶血、溶血性尿毒癥綜合征或DIC等,應作相應的特殊檢查。
尿:高熱患者可有輕度蛋白尿,偶爾見到少許管型。
糞:在腸出血情況下,可有糞便潛血或血便。
(二)細菌學檢查
①血培養是確診的論據,病程早期即可陽性,第7~10病日陽性率可達90%,第三周降為30%~40%,第四周時常陰性;
②骨髓培養陽性率較血培養高,尤適合于已用抗菌素藥物治療,血培養陰性者;
③糞便培養,從潛伏期起便可獲陽性,第3~4周可高達80%,病后6周陽性率迅速下降,3%患者排菌可超過一年;
④尿培養:病程后期陽性率可達25%,但應避免糞便污染;
⑤玫瑰疹的刮取物或活檢切片也可獲陽性培養。
(三)免疫學檢查
1.肥達氏試驗 傷寒血清凝集試驗即肥達反應陽性者對傷寒,副傷寒有輔助診斷價值。檢查中所用的抗原有傷寒桿菌菌體(O)抗原,鞭毛(H)抗原,副傷寒甲,乙,丙鞭毛抗原共5種,目的在于用凝集法測定病人血清中各種抗體的凝集效價。病程第1周陽性反應不多,一般從第2周開始陽性率逐漸增高,至第4周可達90%,病愈后陽性反應可持續數月之久。有少數病人抗體很遲才升高,甚至整個病程抗體效價很低(14.4%)或陰性(7.8%~10%),故不能據此而排除本病。
Widal試驗已沿用近100年,60年代曾有人對其特異性提出異議,認為其結果存在著混亂模糊的情況,非傷寒發熱性疾病Widal's試驗也呈陽性結果,如各種急性感染,腫瘤,結締組織病性疾病,慢性潰瘍性結腸炎,均可出現陽性結果。Perlnan等認為無菌的結腸細胞和腸桿菌可能有共同的抗原,結腸粘膜損害所產生的抗結腸抗體與沙門菌菌體抗原起交叉反應,因此對肥達氏反應結果的判定宜審慎,必須密切結合臨床資料,還應強調恢復期血清抗體效價的對比,有人提出應用流行菌株抗原與國際菌株相比,陽性率可提高,建議用當地流行菌株取代國際標準菌株,以提高流行區域傷寒診斷的陽性率。
2.其他免疫學檢查
(1)被動血凝試驗(PHA):用傷寒桿菌菌體抗原致敏紅細胞,使之與被檢血清反應,根據紅細胞凝集狀況判斷有無傷寒特異性抗體存在,國內外報道陽性率90%~98.35%,假陽性率5%左右。鮑行豪等曾報道LSP-PHA對傷寒血培養患者的檢出率為89.66%,早期病人90.02%,臨床確診者為82.5%,且主要檢測的是特異IgM抗體,故可用于早期診斷。
(2)對流免疫電泳(CIE):本方法可用于血清中可溶性傷寒抗原或抗體的檢測,操作簡便,便于基層推廣,特異性較高;但敏感性較低,不同作者報道為24%~92%,主要受采集血清時間的影響,發病初期最易測出,故可用于傷寒的早期診斷。
(3)協同凝集試驗(COA):利用金葡菌的葡萄球菌A蛋白(SPA)可與抗體IgG的Fc段結合的原理,先用傷寒抗體致敏帶有SPA的金葡菌,然后與抗原發生反應,本試驗的陽性率在81%~92.5%,特異性為94%~98%,一般來說,其敏感性高于CIE,而特異性較CIE差。
(4)免疫熒光試驗(IFT):Doshi等用傷寒桿菌菌體Vi懸液作抗原進行間接免疫熒光抗體檢測,140例血培養陽性的傷寒患者134例(95.7%)陽性;394例對照者僅4例(1%)假陽性,目前有關本法的報道尚少,傷寒疫苗預防接種和其它沙門氏菌感染是否會影響本試驗特異性,尚需進一步研究。
(5)酶聯免疫吸附試驗(ELISA):ELISA的基本原理是用酶促反應的放大作用來顯示初級免疫學反應,既可檢測抗原,又可檢測抗體,用ELISA法檢測傷寒患者Vi抗原,靈敏性達1ng/ml,高于CoA法9100ng/ml,并可檢測到1∶1024稀釋后尿液中的Vi抗原。國內、外用ELISA檢測過臨床標本中的Vi抗原,V9抗原,LPS,H抗原等,敏感性在62.5%~93.1%,因檢測抗原的不同而異,多數在80%以上。杭州鮑行豪等應用ELISA同時檢測IgM和IgG抗體,LPS-IgM-ELISA的敏感性為91.38%,特異性為99.02%,LPS-IgG-ELISA分別為93.1%和98.02%,在傷寒的血清免疫學診斷方法中,ELISA方法簡便,快速,敏感,特異性高,是公認較好的一種診斷方法。
(四)分子生物學診斷方法
1.DNA探針(DNA Probe) DNA探針是用DNA制備的診斷試劑,用于檢測或鑒定特定的細菌,方法是用一段已標記的特定的DNA片段(探針)與標本中已變性的細菌DNA雜交,通過測定是否發生雜交反應來達到檢測目的,由于此探針是以細菌專有的特異性基因片斷制備,故特異性很高。用DNA探針對培養所得的傷寒桿菌進行檢測,敏感性需標本中達1000個細菌才能檢出。DNA Probe的特異性高而敏感性低,一般用于菌種鑒定及分離。
2.聚合酶鏈反應(PCR) PCR方法是80年代中后期發展起來的一種分子生物學方法,它能在數小時內在體外將目標基因或DNA片段擴增到數百萬倍,檢出率較DNA探針高100~10000倍,國外Jae HS等用PCR方法擴增傷寒的鞭毛抗原編碼基因,敏感度能檢出10個傷寒菌,特異性為100%,PCR方法因其高度敏感,易出現產物污染,所以控制PCR方法的假陽性及假陰性,是提高準確度的關鍵。

 

推薦藥店

同仁堂

傷寒找問答

暫無相關問答!

傷寒找藥品

暫無相關藥品!

用藥指南

暫無相關用藥指導!

傷寒找醫生

更多 >
  • 劉興烈 劉興烈 副主任醫師
    中山大學第六醫院
    中醫科
  • 宋署霞 宋署霞 主治醫師
    廣東省婦幼保健院
    康復醫學科
  • 周艷 周艷 副主任醫師
    廣州市第一人民醫院
    傳染科
  • 裘云慶 裘云慶 主任醫師
    嘉定區中心醫院
    傳染科
  • 李耀才 李耀才 主任醫師
    嘉定區中心醫院
    傳染科
  • 鄭南紅 鄭南紅 主任醫師
    寧波市第二醫院
    傳染科
  • 曾秀忠 曾秀忠 副主任醫師
    深圳市寶安人民醫院
    傳染科
  • 胡章勇 胡章勇 主任醫師
    成都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
    傳染科

傷寒找醫院

更多 >
国产在线不卡最新精品网站-欧美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三区电影-99久e在线精品视频在线-欧美激情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免费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