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客網 > 心胸外科頻道 > 資訊 > 新聞報道 > 心臟外科先驅John Heysham Gibbon的故事

心臟外科先驅John Heysham Gibbon的故事

2018-02-08 來源:健客社區  標簽: 掌上醫生 喝茶減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減肥 cps聯盟 美容護膚
摘要:John Heysham Gibbon Jr. 心肺機的發明不僅絕無僅有地為醫學實踐帶來了革命性的進步,更是開創了心血管外科這一全新的領域。
前幾天有朋友(非醫學系的)問本園:常聽說心臟相當于水泵,把血液輸送到全身,有的心臟手術要停跳后才能做,但是心臟停跳了,靠什么來呼吸,靠什么來輸送血液呢?下面咱們就一同來看看獲得“體外循環之父”之稱的John Heysham Gibbon教授一生的故事,他發明的心肺機不僅絕無僅有地為醫學實踐帶來了革命性的進步,更是開創了心血管外科這一全新的領域。
 
John Heysham Gibbon (1903-1973)
 
Few inventions dramatically revolutionize the practice of medicine; however, the creation of the heart-lung machine by John Heysham Gibbon Jr. not only succeeded in this goal but also created a whole new field of cardiovascular surgery.
 
John Heysham Gibbon Jr. 心肺機的發明不僅絕無僅有地為醫學實踐帶來了革命性的進步,更是開創了心血管外科這一全新的領域。
 
——Karolina Maria Zar?ba
 
1930年10月3日下午,美國波士頓麻省總醫院外科一位女病人處于病危狀態,她兩周前曾做過膽囊切除術,恢復很順利??墒?,當天下午她去廁所回到病床后突然感到右胸不適,隨即轉為劇痛。其主治醫師Churchill當即檢查發現病人表現驚恐、面色蒼白、嘴唇青紫和全身濕冷,診斷為肺大塊栓塞,“切開肺動脈,取出血栓”在上世紀30年代歐洲的紀錄是140例病人中僅9例存活,在那時的美國則干脆沒有存活的報道。當時畢業不久的Gibbon被指派去監護病人,每15分鐘監測一次血壓、脈搏和呼吸,并同時做好術前準備。
 
Gibbon在自家住宅前
 
John Heysham Gibbon Jr,后世尊稱為“體外循環之父”,1903年出生在賓夕法尼亞州費城的一個高級知識分子家庭,其母Marjorie Young是美國一位開國元勛的后代,父親這一脈,則連續4代均為當時著名的醫生。Gibbon于1923年在普林斯頓大學獲得本科學位,1927年在費城杰弗遜醫學院取得醫學博士學位,已是這個家族的第5代醫生和第3個外科醫生。他的父親甚至早在1902年的9月2日,就嘗試進行過心臟手術,不過沒能成功。這位當時已經很有聲望的醫生,豈能想到,他的兒子居然在半個世紀之后,開創了那樣一份令整個家族再添榮耀甚至足以名垂青史的偉業。
 
1930年那個漫長的夜里,Gibbon整整守候了一夜。翌晨8 時, 患者突發神志昏迷,呼吸心跳停止。手術立刻開始,教授以令人驚嘆的6 分半鐘速度,從患者的肺動脈內取出眾多血塊并縫合血管完成了手術。但遺憾的是,這位患者始終未能蘇醒。
 
JGibbon后來回憶道:“患者為求生而掙扎的情景深深震撼了我,但我無能為力。當我注意到她的血管逐步膨脹,血液顏色也愈來愈黑時,很自然地想到這時若能將這些血液用任何方法持續抽出, 去除二氧化碳, 加入氧氣, 再將此血液注入血管內, 同時可以使醫生在阻斷回心血流的情況下,安全地切開肺靜脈取出血栓,就可能挽救她的生命……我們應該繞過血栓在病人體外做一部分心和肺的工作”。此后數日,制造一個能完全代替心和肺功能的機器,以確保肺動脈栓子摘除術安全順利進行的設想在他腦中始終徘徊,揮之不去。他萬萬沒有想到,他的這一愿望直到23年后才變為現實。
 
Gibbon和他的妻子Maly在實驗中
 
在麻省總醫院Churchuill實驗室工作了1年后,Gibbon和新婚妻子Maly Hopkinson(也是他最忠實的助手)回到費城,在賓夕法尼亞大學Harrison外科實驗室任職。在介紹他的人工心肺機設想時,同事們反應十分冷淡,唯一鼓勵他的只有后來成為哈佛醫學院生理學教授的Eugene Landis。Gibbon在費城沒有得到施展他設想的機會,十分迷茫。就在這時,哈佛醫學院再次聘用了他,麻省總院也為他提供了一個實驗室。20世紀30年代美國聯邦政府提供的科研經費非常少,夫妻倆用很少的錢從舊貨商店買到空氣壓縮機做驅動血泵,自己用橡皮塞剪制成活瓣。到1934年底時他們用橡膠、玻璃、廢金屬、自制瓣膜、橡皮手指套等零星實驗雜物制成了一臺“人工心肺機”。由于實驗經費捉襟見肘,連供實驗的動物都買不起,為了能夠免費得到動物,他們夫婦甚至會在夜晚到波士頓的小山丘誘捕流浪貓。另一個不得已的原因是,雖然狗的心臟可能在解剖和功能上跟一個孩子的心臟更為接近,但當時那臺機器的容量卻無法在大體型的動物上進行心肺轉流。他們清晨來到實驗室先制作“人工肺”,然后準備實驗動物,接著進行心肺轉流,守護動物直至恢復或死亡,最后清洗完實驗室和實驗用具回家時常常已是夜深人靜之際。1935年,Gibbon和他的妻子又回到費城,繼續進行體外心肺轉流實驗,不斷改進技術。1937年,他發表了第一篇報告:實驗性阻斷肺動脈期間人工維持循環。報告中描述了三只貓阻斷肺動脈,同時用他研制的人工心肺機進行全身轉流,結果存活二小時以上。1939年,在美國胸外科協會學術會議上,Gibbon做了經過全心肺轉流手術的貓能長期存活的實驗報告。實驗涉及到39只貓,經過10-25分鐘的灌注,存活13只,最長存活達4個月。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購買了以下產品 更多>
有健康問題?醫生在線免費幫您解答!去提問>>
健客微信
健客藥房
国产在线不卡最新精品网站-欧美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三区电影-99久e在线精品视频在线-欧美激情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免费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