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客網 > 心胸外科頻道 > 治療 > 西醫治療 > 世衛組織關于肺結核、艾滋病及肝炎等多疾病檢查設備的建議

世衛組織關于肺結核、艾滋病及肝炎等多疾病檢查設備的建議

2017-11-09 來源:健客社區  標簽: 掌上醫生 喝茶減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減肥 cps聯盟 美容護膚
摘要:目前真正了解自身感染情況的人數比例依然偏低。據估計,全世界艾滋病病毒攜帶者中僅60%左右獲得了確診,而在2015年全年,肺結核患者中僅55%擁有明確記錄在案的艾滋病病毒檢查結果。
  2017年6月26日,日內瓦–世界衛生組織(WHO)近期發布了有關“綜合實驗室網絡內采納并運用多疾病檢查設備的注意事項”的最新摘要說明。此次與全球肺結核項目組以及艾滋病與全球肝炎項目署聯合編定的文件從戰略性的高度概括了利用檢查設備綜合診斷肺結核(TB)、艾滋病和病毒性病毒性肝炎的重點實施注意事項。
 
  肺結核病毒是全球第一大傳染病殺手,也是導致艾滋病病毒攜帶者死亡的主因之一,每年造成的死亡人數達到400000例。至2015年底,結核病患者共計1040萬人;艾滋病病毒攜帶者共計3670萬人;乙肝病毒攜帶者共計2.56億人;還有7100萬人感染慢性丙肝病毒。在多數人群中艾滋病病毒、肺結核病毒或肝炎病毒的共同感染已較為普遍。
 
  目前真正了解自身感染情況的人數比例依然偏低。據估計,全世界艾滋病病毒攜帶者中僅60%左右獲得了確診,而在2015年全年,肺結核患者中僅55%擁有明確記錄在案的艾滋病病毒檢查結果。此外,2015年感染肺結核的患者中僅59%得到及時的發現。而肝炎的形勢則更加嚴峻,得到檢查確診的人數比例屢創新低–2015年僅9%的乙肝病毒攜帶者和20%的丙肝病毒攜帶者了解自己的感染情況。
 
  無論是已經推出還是正在研發的新型實驗室技術均旨在利用統一的疾病特異性檢查平臺實現對不同病況的檢測。例如通過單一設備來診斷肺結核與艾滋病病毒感染,同時對艾滋病病毒及丙肝病毒的負荷予以量化測定。此前多國曾依照世衛組織2010年12月的初步建議購買過一批GeneXpert儀器,起初主要用于檢測肺結核與利福平耐藥性,而后又在原有GeneXpert設備的基礎上新增相關試劑盒將設備的應用再擴大到嬰兒的早期艾滋病病毒診斷和病毒負荷檢測。
 
  GeneXpert檢測菜單
 
  “分子技術的強大和自適應能力讓我們步入了利用單一平臺快速診斷多種疾病的快速進步時代。”世衛組織全球肺結核病項目組組長DrMarioRaviglione說道。“這些平臺為各國的疾病防控帶來了技術上和財政上效益,同時擴大治療面并挽救更多生命。”
 
  “我們鼓勵各國盡可能因地制宜地采用多疾病檢查平臺來檢測艾滋病、肺結核和肝炎,”世衛組織艾滋病與全球肝炎項目署署長DrGottfriedHirnschall說道。“多疾病檢查設備可以提高系統效率性,讓更多擁有檢查需求的患者享受到相關的檢查服務。這類設備有助于克服診斷治療中所遇到的特殊挑戰如嬰兒的早期艾滋病病毒診斷以及艾滋病與肝炎的病毒負荷檢測。”
 
  這些器械為各類型的合作與整合迎來了新的機遇,在大幅提高系統效率的同時降低了成本;充分造福社會病患并最終改善醫療護理質量。世衛組織的摘要說明主要針對國際級實驗室服務以及肺結核、艾滋病和肝炎診治項目的管理者。另外,此次摘要說明應同樣引起母嬰、新生兒與兒童健康項目、性生殖健康項目等管理者的重視;而國際與雙邊主管部門以及為相關國家醫療衛生項目提供財政和技術支持的組織亦應予以重視。
 
  作者:孫思慶
 
  專家簡介:孫思慶,醫學博士,東南大學醫學院附屬南京胸科醫院呼吸科副主任醫師,江蘇省醫學會結核分會委員,江蘇省康復醫學會呼吸分會委員,江蘇省醫學會呼吸分會感染學組委員。
 
  肺癌是世界范圍內患病率和病死率最高的惡性腫瘤。2012年全球肺癌死亡病例數約為160萬(中國約60萬),占全部惡性腫瘤死亡的19.4%。目前由于受吸煙、空氣污染等因素影響,我國肺癌發病率正以每年近30%的速度增長,肺癌已經成為我國第一大癌癥。與發達國家約達70%的肺癌治愈率相比,目前我國肺癌總治愈率僅約為30%,這是由于肺癌早期癥狀不明顯,公眾對肺癌早期發現意識不足,2/3肺癌患者發現時已經是中晚期,整體現狀不容樂觀。

  1.為什么要做肺癌篩查?
 
  盡管近些年來在肺癌治療領域取得了一定進展,然而肺癌的預后并無明顯改善,目前總5年生存率僅為16%~18%。肺癌如果能在早期階段(尤其是Ⅰ期)手術切除,預后將顯著改善。因此,多年來國內外很多醫療或公共衛生機構致力于通過篩查來實現肺癌的早期診斷和早期治療,并最終降低病死率。由于篩查技術的進步,先進國家肺癌確診時有2/3可手術切除,而我國卻有2/3屬晚期,已無法手術。因此,迫切需要研發新的早期篩查肺癌的方法,以提高肺癌患者的生存率。
 
  2.肺癌篩查工具為啥選擇低劑量螺旋CT?
 
  X線檢查是疾病初篩的首選檢查方式,而且價格便宜。但X線可以查出來中晚期肺癌,但是表現為磨玻璃樣結節的早期肺癌用胸片篩查會全部漏診,并未降低肺癌病死率,癌癥篩查研究報告已經證明了“采用胸片進行肺癌篩查無效”的結論,故目前不推薦X線胸片作為肺癌篩查工具。
 
  胸部常規螺旋CT的優點是影像重疊少,密度分辨率高,其敏感性、特異性及準確性均遠遠高于胸片,是早期發現肺部病變的極佳手段,但CT的輻射劑量相對較高,為X線平片的10~100倍。
 
  低劑量螺旋CT,是指在不影響成像精度的情況下,通過優化掃描參數,改變管電流、管電壓和螺距等來減低輻射劑量。低劑量胸螺旋CT的輻射劑量僅為常規CT的26%,大大降低了受檢者的受輻射劑量。并且低劑量螺旋CT掃描技術能滿足胸部CT平掃的診斷要求,在疾病的檢出和定性方面已能和常規劑量CT掃描一致。因此,采用低劑量螺旋CT進行肺癌篩查既滿足了圖像的診斷要求,又降低X線輻射劑量,非常適合健康群體肺結節的篩查。
 
  核磁檢查提供的信息量大于醫學影像學中的其他成像技術,無電離輻射,對機體不產生影響。但目前肺部的檢查不優于CT檢查,費用相對其他檢查要昂貴。
 
  PET-CT對部分早期腺癌特別是磨玻璃樣結節代謝常常不活躍,會出現陰性結果,而在如肺部感染、結核、肉瘤樣病等會呈現陽性結果。同時由于檢查時需要向體內注射同位素,輻射較大,且費用昂貴,一般體檢時沒有必要做這種檢查的。PET-CT一般對肺癌分期、評價療效和檢查肺癌復發的作用較大。
 
  纖維支氣管鏡對周圍型結節價值不大,、胸水細胞學檢查及穿刺活檢價值不大,而且小腫塊穿刺有困難,實驗室檢查除特殊感染診斷外價值不大。B超基本沒用。痰液細胞學檢查陽性率低,而優化的細胞學檢查方法對Ⅰ期肺癌的敏感度僅35%,常規痰細胞學檢查的陽性率僅為肺癌患者的16%。
 
  為此,目前可用于大規模篩查的臨床技術中,只有低劑量螺旋CT的科學性和可行性最佳,易于推廣和被篩查者接受。
 
  3.低劑量螺旋CT篩查是否有益?
 
  篩查的目的是要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最關鍵的是能否降低病死率。國際早期肺癌行動項目(I-ELCAP)和美國全國癌癥篩查試驗的隨機對照研究(NLST)表明,通過低劑量螺旋CT篩查,臨床Ⅰ期肺癌術后10年的生存率達88%,在診斷后1個月內手術者為92%,其中術后病理診斷也為Ⅰ期的更達94%。而同樣Ⅰ期拒絕手術的8例皆在5年內死亡。如將低劑量螺旋CT篩查與普通X線檢查相對照,則前者肺癌檢出率是后者的10倍,病死率進一步降低了20.3%。低劑量螺旋CT作為肺癌篩查方法優于乳腺癌及結直腸癌的篩查,在美國每年可能避免18000人死于肺癌。
 
  4.低劑量螺旋CT的優缺點
 
  優點:低劑量螺旋CT就是比傳統螺旋CT射線劑量低,射線劑量相當于一次常規CT的1/5到1/10左右,對人體的傷害幾乎可以忽略不計。而與胸片相比,低劑量螺旋CT的分辨率和靈敏度大大提高,能夠發現直徑<5mm的微小病灶。
 
  缺點:除了操作相對復雜、價格貴之外,低劑量螺旋CT雖能發現肺上的小結節,但卻無法區分良、惡性,這給被篩查者造成困擾和心理負擔。
 
  那么查到肺上有結節一定是肺癌嗎?請點擊【知識園地】肺結節就是肺癌嗎?
 
  5.哪些人需要做篩查呢?
 
  雖然,低劑量螺旋CT是一個很好的癌癥篩查手段,但應該運用于高危人群,而不是需要人人都去檢查。
 
  2015年中華醫學會放射學分會心胸學組發布的“低劑量螺旋CT肺癌篩查專家共識”建議中將高危人群定義為:
 
 ?。?)年齡50-75歲;
 
 ?。?)至少合并以下一項危險因素:①吸煙≥20包/年,其中也包括曾經吸煙,但戒煙時間不足15年者;②被動吸煙者;③有職業暴露史(石棉、鈹、鈾、氡等接觸者);④有惡性腫瘤病史或肺癌家族史;⑤有COPD或彌漫性肺纖維化病史。
 
  呼吸病專家劉又寧教授指出:早期肺癌多數沒有任何癥狀與體征,一旦出現胸痛、呼吸困難者則多已有胸膜轉移,若等到有臨床表現再去檢查,往往為時已晚。不能指望任何一個“神醫”僅靠望、觸、叩、聽就能發現肺內的小結節,就連普通X線檢查,因縱隔陰影等的限制,其作用也十分有限。低劑量螺旋CT檢查對于胸部病變特別是小結節的發現,有其不可替代性。對這一突破性的先進技術,我們沒有理由不去充分利用。
 
  腫瘤并不可怕,貴在早期發現、早期診斷、早期治療。談癌無需色變,及早發現腫瘤的蛛絲馬跡,讓每個人遠離癌癥。低劑量CT肺癌篩查將成為最有效的肺癌二級預防手段。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購買了以下產品 更多>
有健康問題?醫生在線免費幫您解答!去提問>>

熱文排行

健客微信
健客藥房
国产在线不卡最新精品网站-欧美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三区电影-99久e在线精品视频在线-欧美激情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免费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