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庫大全   >  內科   >  巨幼細胞性貧血

巨幼細胞性貧血別名:惡性貧血,巨幼紅細胞性貧血,巨幼貧,巨幼細胞貧血

巨幼細胞性貧血 的檢查:

血清葉酸 紅細胞破壞部位測定 血常規 紅細胞檢查 骨髓象分析 骨髓粒細胞與有核紅細胞比值(M/E) 骨髓紅細胞系統 血清鈷(Co) 血清觸珠蛋白(Hp) 紅細胞平均體積(MCV) 平均紅細胞血紅蛋白含量(MCH) 血小板體積分布寬度(PDW) 紅細胞分布寬度標準差(RDW) 抗內因子抗體(AIFA) 血紅蛋白濃度(Hb) 血細胞比容(HCT) 紅細胞計數(RBC) 血小板分布寬度(PDW) 網織紅細胞計數(RC) 血漿維生素B12 血紅蛋白電泳 蔗糖溶血試驗 血清鐵(Fe) 紅細胞比積(PCV) 紅細胞體積分布寬度(RDW)

(一)血象
貧血為大細胞正色型,血片中紅細胞大小不勻,異形均很明顯,而以橢圓形的大紅細胞較多。紅細胞中可見到cabot壞及howell-jolly小體。白細胞和血小板計數大多輕度減少。中性粒細胞分葉過多,5葉以上>5%,最多者可有16葉。這種現象并不表示細胞的衰老,而是胞核分裂異?;蛉旧|的異常,偶見巨幼紅細胞及幼粒細胞,說明可能在肝、脾有髓外造血。為大細胞正色素性貧血(MCV>100fl),血象往往呈現全血細胞減少。中性粒細胞及血小板均可減少,但比貧血的程度為輕。血涂片中可見多數大卵圓形的紅細胞,中性粒細胞分葉過多,可有5葉或6葉以上的分葉。偶可見到巨大血小板。網織紅細胞計數正?;蜉p度增高。
(二)骨髓象
骨髓細胞特別是紅系增生顯著,粒:紅比率降低,紅系細胞呈明顯的巨幼細胞特點:細胞體積增大,核染色質呈細顆粒狀,疏松分散,形成一種特殊的間隙,胞漿之發育比胞核成熟,形成“核幼漿老”的現象。這種現象可于特效藥物治療后24-96小時內完全消失,粒細胞系統和巨核細胞系統中亦有類似的改變,出現巨型晚幼粒和巨型桿狀核粒細胞,巨型和分葉過多的巨核細胞,骨髓鐵增多,但于適當治療后可減少。
(三)胃液分析
胃液分泌量減少,游離鹽酸大多缺乏或顯著減少,注射組胺后少數葉酸缺乏病人可有少量游離鹽酸出現,惡性貧血患者的胃游離鹽酸常永遠消失。
(四)生化檢查
(1)血清葉酸和維生素B12水平測定:目前二者均可用微生物法或放射免疫法測定。血清葉酸的正常范圍約為5.7~45.4nmol/L(2.5~20ng/ml),血清維生素B12的正常范圍為150~666pmol/L(200~900pg/ml)。由于部分正常人中可有血清維生素B12低于150pmol/L(200pg/ml);又因為這兩類維生素的作用均在細胞內,而不是在血漿中,故此項測定僅可作為初篩試驗。單純的血清葉酸或維生素B12測定不能確定葉酸或維生素B12缺乏的診斷。
(2)紅細胞葉酸測定:可用微生物法或放射免疫法測定。正常范圍是317.8~567.5nmol/L(140~250ng/ml)。紅細胞葉酸不受短期內葉酸攝入的影響,能較準確地反映體內葉酸的儲備量。小于227nmol/L(100ng/ml)時表示有葉酸缺乏。
(3)血清高半胱氨酸和甲基丙二酸水平測定:用以診斷及鑒別葉酸缺乏或維生素B12缺乏。血清高半胱氨酸(正常值為5~16μmol/L)水平在葉酸缺乏及維生素B12缺乏時均升高,可達50~70μmol/L。而血清甲基丙二酸水平升高(正常值為70~270nmol/L)僅見于維生素B12缺乏時,可達3500nmol/L。
(4)血清間接膽紅素常偏高或輕度超出正常范圍,尿膽元增高。血清乳酸脫氫酶、血清鐵和血清鐵蛋白增高。血清結合珠蛋白、尿酸和堿性磷酸酶均減低。血清葉酸低于6.81nmol/l(3ng/ml),血清維生素b12低于74pmol/l(100pg/ml)。
(五)亞胺甲基谷氨酸(formiminoglutamic acid figlu)
排泄試驗,當葉酸缺乏時,figlu排泄增高。方法是給病人口服組氨酸15-20克,以后測尿中的figlu,正常人為9mg/24小時尿,如尿中figlu增加,表示體內葉酸缺乏,因為組氨酸代謝過程中需要四氫葉酸,當葉酸缺乏時,大量的中間代謝產物figlu由尿中排出。
(六)放射性維生素b12吸收試驗(schilling試驗)
第一部分,受試者口服放射性鈷(57co或co)標記的維生素b122微克,同時肌肉注射維生素b121000微克,然后測定48小時內尿的放射作用。維生素b12吸收正常者48小時內能排出攝入放射性鈷的5-40%,維生素b12吸收有缺陷者,如惡性貧血、胃或回腸切除后、熱帶營養性巨幼細胞性貧血,尿的放射作用不到5%,第二部分,如果吸收較差應重復試驗,在試驗時加用內因子與維生素b12同時口服,若排出量轉向正常則可將惡性貧血與熱帶營養性巨幼細胞性貧血加以鑒別。
(七)脫氧尿嘧啶核苷抑制試驗(deoxyuridine suppression test) 方法是取患者的骨髓細胞(或PHA激活的淋巴細胞)加入脫氧尿嘧啶核苷(du)孵育后,再加入3H標記的胸腺嘧啶核苷(3H-TdR)。一定時間后,測定摻入細胞核中DNA的3H-TdR量。當葉酸或(及)維生素B12缺乏時,du利用減少,3H-TdR的摻入量較正常人(<10%)明顯增多(>20%)。還可加入葉酸或維生素B12以糾正。3H-TdR的摻入來判斷患者是缺乏葉酸抑或維生素B12。此試驗較為敏感,可在血清甲基丙二酸及高半胱氨酸水平升高之前的早期階段出現異常。
(八)內因子抗體測定 在惡性貧血患者的血清中內因子阻斷抗體(Ⅰ型抗體)的檢出率在50%以上,故內因子阻斷抗體測定為惡性貧血的篩選方法之一。如陽性,應做維生素B12吸收試驗。

 

推薦藥店

同仁堂

巨幼細胞性貧血找問答

暫無相關問答!

巨幼細胞性貧血找藥品

暫無相關藥品!

用藥指南

暫無相關用藥指導!

巨幼細胞性貧血找醫生

更多 >
  • 彭愛華 彭愛華 0
    中山大學第六醫院
    血液科
  • 高松 高松 副主任醫師
    復旦大學附屬金山醫院
    血液科
  • 史哲新 史哲新 主任醫師
    嘉定區中心醫院
    血液科
  • 楊曉麗 楊曉麗 副主任醫師
    河南中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
    腫瘤科
  • 彭愛華 彭愛華 副主任醫師
    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
    血液科
  • 朱永林 朱永林 副主任醫師
    溫州市第三人民醫院
    血液科
  • 劉加軍 劉加軍 主任醫師
    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
    血液科
  • 李津嬰 李津嬰 醫師
    第二軍醫大學附屬長海醫院
    血液科

巨幼細胞性貧血找醫院

更多 >
国产在线不卡最新精品网站-欧美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三区电影-99久e在线精品视频在线-欧美激情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免费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