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庫大全   >  內科   >  腓骨肌萎縮癥

腓骨肌萎縮癥別名:遺傳性運動感覺神經病

臨床表現
常于兒童或青春期隱襲起病。男性多于女性,進展緩慢。多數病人肌萎縮和肌無力從下肢遠端肌肉(腓骨肌、伸趾總肌和足部小肌肉)開始,逐漸向上發展,且對稱。少數病人也可從手部開始。肌萎縮常有明顯界限,下肢不超過大腿的下1/3部位,酷似“倒置的酒瓶”(稱“鶴腿”)。由于肌萎縮可出現弓形足、足下垂及馬蹄內翻畸形等,但肌力相對仍較好,與肌萎縮不成比例。上肢肌萎縮多從手部小肌肉開始,但通常不超過前臂下1/3部位。四肢腱反射減弱或消失,跟腱反射消失多見??捎兴闹资礁杏X障礙,同時伴有皮膚粗糙、肢端發涼、少汗或發紺等自主神經功能障礙,偶見有視神經萎縮、視網膜變性和眼球震顫等改變。以上臨床表現常為典型CMTⅠ型病人。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病人可伴有共濟失調、脊柱側凸等改變。
電生理檢查1/3的患者可見纖顫波和正銳波及動作電位時限延長,運動傳導速度顯著減慢,可低至10~20m/s,感覺傳導速度也減慢,以腓腸神經受累尤為突出。
Roussy-Lévy綜合征是1926年由Roussy和Lévy首先報道,其臨床特點與Friedreich共濟失調和CMT相似,嬰兒期或出生后發病,首先累及下肢,表現為輕度遠端無力,以后逐漸影響上肢。感覺障礙以位置覺和震動覺損害較重,常伴明顯的感覺性共濟失調,而無小腦體征。四肢遠端肌萎縮,高足弓,脊柱后側凸畸形,腱反射消失。電生理檢查示神經傳導速度減慢。神經活檢病理符合脫髓鞘周圍神經病改變。本病呈良性發展,70歲仍可行走。
長期以來多將Roussy-Lévy綜合征歸類于脊髓小腦變性疾病。近年來分子生物學研究顯示,本病與CMTⅠ型的基因缺陷完全相同,均位于17p11.2。結合電生理改變和周圍神經活檢病理特點,現已明確,Roussy-Lévy綜合征應歸類于脫髓鞘型CMT,即CMTⅠ型。
CMTⅡ型與CMTⅠ型的遺傳特征和臨床表現十分相似,但常染色體顯性遺傳的CMT2型發病年齡較晚,平均為25歲。與CMTⅠ型相比較,CMT2型的發病率低(約為CMTⅠ型的1/3),感覺癥狀相對較輕,上肢很少受累,無周圍神經粗大,弓形足少見,病情進展相對緩慢,且可有平臺期。電生理檢查示運動傳導速度正?;騼H有輕度減慢,多不低于38~40m/s。
診斷
遺傳性運動感覺周圍神經病的診斷主要依靠遺傳家族史、臨床特征、神經電生理檢查和神經活檢。在條件具備的情況下,分子遺傳學分析也可以用于診斷。
發生在兒童或青少年的慢性運動感覺神經病應考慮有本病的可能,根據青少年隱襲起病,進行性下肢遠端肌萎縮,且有特殊的分布形式(以大腿下1/3為限,呈“鶴腿”),但肌力相對較好,腱反射常減弱或消失,套式感覺障礙等特點,診斷不難,有陽性家族史者可助確診。
CMT 1型和CMT 2型的診斷要點如下:
1、CMT 1型
①在10歲以內發病,慢性進展性病程,嚴重程度不同;周圍神經對稱性進行性變性導致肢體遠端肌無力和肌萎縮,自足和下肢開始,CX出現內翻馬蹄足和爪形足畸形,數月至數年波及手肌和前臂肌,伴游或不伴感覺缺失;常伴脊柱側彎、垂足,呈跨閾步態;病程緩慢,病程長時期穩定;部分病人雖有基因突變,但不出現肌無力和肌萎縮,僅有弓形足或神經傳導速度減慢,甚至無臨床癥狀;
②檢查可見小腿和大腿下1/3肌萎縮,形似“鶴腿”,或倒立的香檳酒瓶狀,手肌萎縮變成爪形設,可波及前臂肌,受累肢體腱反射減低或消失;深淺感覺減退呈手套、襪子樣分布,伴自主神經功能障礙和營養障礙,約50%的病例可觸及神經變粗,腦神經通常不受累;
③運動NCV減慢為38m/s以下(正常50m/s);CSF蛋白正?;蜉p度增高;肌活檢可見神經源性肌萎縮,神經活檢顯示周圍神經脫髓鞘和Schwann細胞增生形成“洋蔥頭”樣結構。
2、CMT 2型
①發病晚,成年開始出現肌萎縮,癥狀及出現部位與CMT 1型相似,程度較輕;
②運動NCV正?;蚪咏?,CSF蛋白正?;蜉p度增高,神經活檢主要為軸突變性。

 

本病主要需與下面的疾病進行鑒別:
1、遠端型肌營養不良:四肢遠端逐漸向上發展的肌無力、肌萎縮,該病成年起病、肌源性損害肌電圖、運動NCV正常等可資鑒別;
2、慢性進行性遠端型脊肌萎縮癥(chronic progressive distal spinal muscular atrophy) 該病的肌萎縮和肌無力以及病程經過類似CMT病,但感覺功能不受累,EMG顯示為前角損害。
3、遺傳性共濟失調伴肌萎縮:又稱Roussy-Lévy綜合征,兒童期起病,緩慢進展,表現腓骨肌萎縮、弓形足、脊柱側凸、四肢腱反射減弱或消失,運動NCV減慢,但有站立不穩、步態蹣跚、手震顫等共濟失調表現;
4、慢性炎癥性脫髓鞘性多發性神經?。哼M展相對較快,CSF蛋白含量增多,潑尼松治療有效。
5、慢性吉蘭-巴雷綜合征(chronic Guillain-Barré syndrome) 進展相對較快,大部分肌萎縮較輕,CSF可見蛋白-細胞分離,潑尼松治療效果較好。
6、家族性淀粉樣多神經病(familial amyloid polyneuropathy) 臨床與CMT難區分,需借助神經活檢或DNA分析。

 

推薦藥店

同仁堂

腓骨肌萎縮癥找問答

暫無相關問答!

腓骨肌萎縮癥找藥品

暫無相關藥品!

用藥指南

暫無相關用藥指導!

腓骨肌萎縮癥找資訊

暫無相關資訊!

腓骨肌萎縮癥找醫生

更多 >
  • 笪宇威 笪宇威 副主任醫師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宣武醫院
    神經內科
  • 姚曉黎 姚曉黎 主治醫師
    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
    神經內科
  • 王吉昌 王吉昌 主治醫師
    濟南市歷城區人民醫院
    內科
  • 管陽太 管陽太 主任醫師
    第二軍醫大學附屬長海醫院
    神經內科
  • 鄧朝暉 鄧朝暉 主任醫師
    湖南省婦幼保健院
    生殖健康
  • 鐘正 鐘正 副主任醫師
    長沙市第一醫院
    醫學影像學
  • 唐北沙 唐北沙 主任醫師
    中南大學湘雅醫院
    神經內科
  • 江泓 江泓 副主任醫師
    中南大學湘雅醫院
    神經內科

腓骨肌萎縮癥找醫院

更多 >
国产在线不卡最新精品网站-欧美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三区电影-99久e在线精品视频在线-欧美激情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免费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