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庫大全   >  腫瘤科   >  小腸腫瘤

小腸腫瘤

小腸腫瘤 的檢查:

漿膜腔積液細胞學檢查 小腸造影 ECT檢查 糞便性狀 血清葉酸 多藥耐藥(MDR)基因檢測 X線鋇影跳躍征 5-羥色胺

1.血常規 在腫瘤出血的情況下可出現貧血表現,如紅細胞和血紅蛋白的降低;并發腹腔感染時,白細胞計數升高,中性粒細胞比例增加。
2.糞便隱血試驗 可為持續陽性。
3.尿5-羥胺吲哚乙酸和血液5-羥色胺測定 如果臨床表現為類癌綜合征,定量測定尿液5-羥胺吲哚乙酸和血液的5-羥色胺水平可確定診斷。
1.小腸鋇劑造影 傳統鋇劑造影由于鋇劑在小腸充盈不連續,影像迂回重疊和小腸蠕動快等原因,正確診斷率僅50%。目前通過改進造影方法提高了診斷率,但小的腫瘤漏診率仍高。
(1)小腸低張氣鋇雙重造影:口服鋇劑和發泡劑,待鋇劑行將充盈大部小腸時,給予鹽酸654-2,20mg肌內注射或靜脈注射,使腸管松弛、蠕動停止后分段加壓檢查腸管。能更好顯示病灶部位小腸黏膜改變。提高診斷正確率。臨床常應用。
(2)鋇劑甘露醇造影:用20%甘露醇250ml將鋇劑稀釋成混懸液口服。由于腸蠕動加快,鋇劑迅速到達小腸便于快速顯影。此法優點為顯影迅速,清楚顯示腸管蠕動和外形,如出現不能解釋的鋇劑通過緩慢或腸段擴張,可能為腫瘤的征象。但不能顯示黏膜內較細小的病灶。
(3)小腸分段造影:經胃管向十二指腸遠側注入鋇劑和發泡劑,對小腸分段檢查造影,顯示病變腸段狹窄、充盈缺損,充盈缺損內龕影,黏膜不規則,或腸管外壓性變化。本法操作較繁雜、費時,病人有一定痛苦,不易接受。
小腸腫瘤X線影像表現有:①充盈缺損;②腸袢推移;③龕影;④軟組織陰影、黏膜形態改變、腸壁僵硬和蠕動遲緩;⑤腸管狹窄、套疊或梗阻。腸惡性淋巴瘤X線表現有一定特征,可呈現動脈瘤樣變化,腸壁增厚,腸管縮小,呈多發性結節狀狹窄。
2.纖維內鏡檢查 應用內鏡檢查小腸病變,由于操作困難,成功率較低;同時因受內鏡視野所限,診斷率亦不高。近年雖改進了內鏡和檢查方法,診斷率仍不滿意。
(1)十二指腸鏡或兒童結腸鏡:能較清楚觀察十二指腸懸韌帶以下60cm以內的空腸。纖維結腸鏡經回盲瓣窺視末端回腸。對遠端空腸和近端回腸只能用纖維小腸鏡,但插入的成功率極低。
(2)探頭型小腸鏡(sonda enteroscopy):為直徑5mm、長2600mm或直徑6.8mm、長2760mm的前端帶氣囊或探頭的小腸鏡,插入胃后隨胃腸蠕動將小腸鏡帶到小腸,約50%病例內鏡能到達回腸遠端,但由于視域限制,僅能窺視50%~70%小腸黏膜。
(3)小腸鏡-鋇灌腸檢查:即在小腸鏡檢查完畢,經小腸鏡置入導絲,退出腸鏡,用不透X線的導管經導絲插入小腸,注入鋇劑,行常規小腸鋇透檢查。小腸鏡與鋇劑同時檢查能互補各自不足,避免兩次檢查的痛苦,診斷率提高到70%。
3.選擇性腸系膜上動脈造影 適用于消化道出血的病例,通過血管異常分布的影像推斷腫瘤的性質和出血部位。平滑肌腫瘤、血管瘤和惡性腫瘤特異的影像學所見,有助于診斷。對經內鏡檢查排除來自食管、胃、結腸的消化道出血病例,出血量>0.5ml/min者,可行緊急腸系膜上動脈造影,出血部位見造影劑異常濃聚,或動、靜脈分布異常。惡性腫瘤動脈造影的影像特征是:①見浸潤或被推移的血管;②有新生血管生成;③腫瘤呈囊性變或壞死時,造影劑于該區形成“湖”、“池”、“竇”;④腫瘤包繞致血管狹窄、閉塞;⑤毛細血管灌注時間延長或通透性增高,出現腫瘤染色影;⑥動靜脈分流。本法對出血病例的確診率為50%~90%。
4.B型超聲檢查 為使檢查時不受腸內容物干擾,超聲檢查應在鋇劑檢查前進行。檢查前1天晚餐僅進半流食,睡前服緩瀉劑,必要時可清潔灌腸??崭範顟B下全腹常規掃查后,疑有腫塊或腸壁增厚的病例飲水500ml,30min后每隔10~15min檢查1次,通過水的流動能較好顯示腫瘤的部位、大小、形態、內部結構、與腸壁關系、浸潤深度、周圍淋巴結,同時亦可顯示遠處轉移情況。充盈狀態下正常腸壁厚約3mm,一般不超過5mm。必要時可在B型超聲引導下穿刺活檢,但操作中應注意避免損傷腸管或血管。
5.腹部CT和磁共振(MRI)檢查 某些小腸腫瘤如脂肪瘤、平滑肌腫瘤、惡性淋巴瘤有特定的CT和MRI影像學所見,是有價值的診斷方法。同時尚能判定有無腹腔內淋巴結、肝、脾等器官轉移。但小的腫瘤不能顯示其特有的CT、MRI影像。CT檢查可了解腫瘤大小、位置及腫瘤和周圍組織的關系,根據腫瘤組織密度推斷其性質??诜煊皠┳鰿T掃描,可顯示腸腔不規則、破壞、龕影和竇道等異常,并可清楚顯示向腔外擴展的軟組織腫塊和局部淋巴轉移。對于腔外型腫瘤,常表現為邊緣清楚的巨大腫塊,壓迫鄰近腸管,亦可顯示腫瘤壞死、液化和囊性變。CT檢查還可用于惡性腫瘤分期:
Ⅰ期:腔內腫塊,管腔壁不厚(正常小腸壁<5mm)。
Ⅱ期:管壁增厚(>10mm),不侵犯鄰近臟器,無淋巴結轉移。
Ⅲ期:壁增厚并直接侵犯周圍組織,可有局部淋巴結轉移,但無遠處轉移。
Ⅳ期:有遠處轉移。
6.99mTc標記紅細胞掃描 適用于慢性、小量出血病例。通過核素在腸道內聚積,推斷胃腸道出血部位。99mTc標記的紅細胞注入體內24h后,逐漸被肝、脾清除,如此期間有血液外滲,在血液聚積區顯示熱點。此法對出血速度慢、每分鐘出血量>0.1ml的病例,能顯示出血部位,診斷價值優于動脈造影。但必須連續多次檢測,否則進入腸道的核素在掃描時已向遠側移動,不能精確定位。
7.雙腔氣囊管插入檢查法 帶氣囊的導管經鼻插入小腸后,隨小腸向遠側蠕動,逐段吸取小腸內容物行細胞學和常規檢查,以確定出血部位和查找腫瘤細胞。對可疑腸段則在X線透視下注入造影劑,觀察該段腸管壁和黏膜的改變。因操作繁雜、費時,且腸內容物的細胞學檢查陽性率和正確率亦不盡人意,臨床應用不多。
8.腹腔鏡檢查 近年有報道經腹腔鏡觀察各段小腸,切取部分病變腸管和腸系膜淋巴結并行病理檢查,尤其在惡性淋巴瘤與Crohn病鑒別困難時有一定診斷意義。

 

推薦藥店

同仁堂

小腸腫瘤找問答

暫無相關問答!

小腸腫瘤找藥品

暫無相關藥品!

用藥指南

暫無相關用藥指導!

小腸腫瘤找資訊

暫無相關資訊!

小腸腫瘤找醫院

更多 >
国产在线不卡最新精品网站-欧美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三区电影-99久e在线精品视频在线-欧美激情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免费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