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庫大全   >  外科   >  先天性腸旋轉不良

先天性腸旋轉不良

先天性腸旋轉不良 的檢查:

上消化道造影

1.X線檢查
(1)腹部直立平片:新生兒可顯示胃及十二指腸擴大或呈雙氣泡征,小腸內含氣量減少。腸腔明顯擴張伴階梯狀液平面提示腸管閉袢性梗阻或腸壞死可能。
(2)鋇劑灌腸檢查:傳統鋇灌腸檢查顯示盲腸或結腸位置異常是本病X線特征。
①腸旋轉異常Ⅰ型及Ⅱ型:盲腸位于肝下、十二指腸前、胃下方或左季肋部。有時盲腸繞過右上腹又折回停留在左季肋部。
②腸不旋轉:全部或大部分結腸位左側腹腔內且互相重疊。盲腸位左下腹,回腸進入盲腸的方向自右向左行走,闌尾顯影時由盲腸右側下垂。
③腸反向旋轉:鋇劑通過橫結腸中部時顯示鋸齒形或拉鏈狀外壓性狹窄,狹窄兩端結腸可保持正常形態或肝曲及升結腸擴張。有時整個結腸特別冗長或右半結腸游離。
④盲腸位置正常不排除腸旋轉不良:腸旋轉不良患者有可能顯示正常位置的盲腸。這是因為十二指腸空腸曲旋運動受挫,而回腸盲腸袢仍進行正常旋轉,盲腸處于正常位置。另有部分病例盲腸和升結腸游離,鋇灌腸時鋇劑注入盲腸內的重力作用使盲腸進入右髂窩內。發生這種情況時不應草率診斷應作進一步檢查。
(3)上消化道造影檢查:小腸旋轉不良均存在十二指腸或十二指腸空腸曲及空腸位置異常,上消化道造影更具診斷價值,新生兒宜采用碘油造影。Torres(1993)認為上消化道造影診斷腸旋轉不良敏感率95%,確診率86%。新生兒上消化道造影還可發現十二指腸內并存畸形。檢查時應觀察造影劑或鋇劑經過十二指腸直至全部空腸方不致漏診。造影檢查可有下列表現。
①十二指腸異常:A.十二指腸第2部或第3部顯示外壓性狹窄,鋇劑通過緩慢或潴留,胃及十二指腸第1部擴張;B.十二指腸第3部水平線及第4部消失。
②十二指腸空腸曲移位至脊柱前方或脊柱右側:十二指腸第3部直下移行于空腸起始部,故十二指腸空腸曲消失??漳c起始段呈螺旋狀扭曲(corkscrew)提示有小腸扭轉。
③全部小腸位居腹腔右側。
2.B超檢查 腹部B超檢查,對腸系膜上動靜脈進行定位對本病具有重要診斷價值。胚胎期中腸以腸系膜上動脈(superior mesenterica arteria,SMA)為軸心進行正常旋轉運動。腸旋轉時動脈位置恒定不變,而腸系膜上靜脈(superior mesenterica vena,SMV)隨中腸旋轉,在胰頭下緣水平面橫掃,顯示出正常B超聲像圖,可見SMA位于胰體后方、腹主動脈前側呈圓形聲像。而SMV呈卵圓形位于SMA右前方、下腔靜脈前側。當存在小腸旋轉不良時,B超檢查則顯示SMV不在下腔靜脈前方,而是移位至腹主動脈前側、SMA的正前方或左前方。
本法由Gaines(1987)首次報道,Ahmad(1993)對19例腸旋轉不良術前進行B超檢查,均顯示腸系膜上靜脈移位。18例SMV移位至SMA左前方,1例移位至動脈正前方。這19例均經手術證實,但術前常規X線檢查僅9例診斷為腸旋轉不良。Ahmad同時以20例消化道其他疾病為對照,全部顯示正常的SMV位置。
3.CT及MRI診斷 CT和MRI對腸系膜上血管定位意義與B超相同。Nichols和Li(1983)對3例誤診為慢性胰腺炎成人患者作胰腺CT檢查,發現在左側腎靜脈進入下腔靜脈水平進行橫掃時,清楚顯示SMV旋轉至SMA左前方,稱為腸系膜上靜脈旋轉征。這3例再行X線檢查也證實為腸旋轉不良。隨后Shatzkes等(1990)對其他成人病例作CT及MRI檢查得同樣結論。

 

推薦藥店

同仁堂

先天性腸旋轉不良找問答

暫無相關問答!

先天性腸旋轉不良找藥品

暫無相關藥品!

用藥指南

暫無相關用藥指導!

先天性腸旋轉不良找資訊

暫無相關資訊!

先天性腸旋轉不良找醫生

更多 >
  • 徐偉玨 徐偉玨 主任醫師
    上海市兒童醫院
    外科
  • 馬麗霜 馬麗霜 主任醫師
    首都兒科研究所附屬兒童醫院
    外科
  • 易 斌 易 斌 主任醫師
    武漢同濟醫院
    小兒科
  • 耿娜 耿娜 副主任醫師
    河北醫科大學第二醫院
    小兒科
  • 郭俊斌 郭俊斌 副主任醫師
    南京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院
    小兒科
  • 郭華 郭華 副主任醫師
    天津市南開醫院
    小兒科
  • 夏景龍 夏景龍 執業醫師
    哈爾濱市兒童醫院
    外科
  • 王麗章 王麗章 副主任醫師
    天津市北辰中醫醫院
    小兒科

先天性腸旋轉不良找醫院

更多 >
国产在线不卡最新精品网站-欧美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三区电影-99久e在线精品视频在线-欧美激情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免费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