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庫大全   >  內科   >  風濕熱

風濕熱別名:急性風濕病

風濕熱

(一)發病原因
1.鏈球菌感染和免疫反應學說 風濕熱的病因和發病機制迄今尚未完全闡明,但目前公認風濕熱是由于甲族乙型鏈球菌咽部感染后,產生自身免疫性疾病。
2.病毒感染學說 近年來有關學者對病毒感染學說較為關注,認為風濕熱可能與柯薩奇B3、B4病毒感染有關。
3.遺傳因素 最近發現風濕熱患者中有遺傳標記存在,應用一種含有稱為883 B細胞同種抗原(allogeneicantigen)的血清,大約72%風濕熱患者呈陽性反應。
4.免疫功能 免疫功能狀態的變化也可能參與風濕熱的發生。
(二)發病機制
1.發病機制
(1)鏈球菌感染和免疫反應學說:雖然風濕熱的病因和發病機制迄今尚未完全闡明,但目前公認風濕熱是由于甲族乙型鏈球菌咽部感染后,產生自身免疫性疾病。業已證實,人體組織和鏈球菌的某些結構有交叉抗原性,因此機體可錯將鏈球菌誤認為是“自體”,而不產生正常免疫反應將其清除;一旦機體免疫功能發生改變,鏈球菌作為抗原進入人體可產生相應抗體。目前已能檢出多種自身抗體,如抗心肌抗體、抗M蛋白抗體、抗心瓣膜多糖抗體、抗神經元抗體等。該類抗體不僅與鏈球菌有關抗原發生反應,同時也可作用于自身心肌、心瓣膜、神經組織及結締組織的有關抗原,造成自身免疫反應,導致相應組織損傷,引起風濕熱的發生。在風濕熱的發生發展過程中,細胞免疫機制也起重要作用。通過免疫組織化學技術,證實風濕熱病灶以T淋巴細胞浸潤為主。風濕熱患者血循環中有淋巴細胞反應增強以及一系列細胞免疫反應標記物激活,如白介素(IL-1、IL-2)、腫瘤壞死因子-γ(TNF-γ)增高,白細胞移動抑制作用增強,自然殺傷細胞(NK)和單核細胞毒性增高,T淋巴細胞對鏈球菌抗原反應加強,吞噬細胞產生自由基,外周血和心臟組織細胞中促凝血活性增高等,均表明細胞免疫在風濕熱發病過程中起重要作用。
(2)病毒感染學說:近年來有關學者對病毒感染學說較為關注,認為風濕熱可能與柯薩奇B3、B4病毒感染有關,其根據是:
①在部分風心病患者血清中柯薩奇B3、B4抗體滴定度明顯升高;
②風心病患者左房及心瓣膜上曾發現嗜心病毒;
③當爪哇猴感染柯薩奇B4病毒后,可產生類似風心病的病理改變。但此學說尚未被普遍接受,且難以解釋青霉素確實對預防風濕熱復發有顯著療效。不少學者認為,病毒感染可能為鏈球菌感染創造條件,在風濕熱發生過程中起誘因作用。
(3)遺傳因素:最近發現風濕熱患者中有遺傳標記存在,應用一種含有稱為883 B細胞同種抗原(allogeneicantigen)的血清,大約72%風濕熱患者呈陽性反應。針對B細胞同種抗原也已產生出單克隆抗體D8/17,急性風濕熱患者80%~100%呈陽性,而對照組僅15%陽性,因此有可能采用單克隆抗體來篩選急性風濕熱易感人群。通過免疫遺傳學的研究,發現風濕熱患者及其親屬中,其免疫系統的細胞上有特殊的抗原表達,多數報告伴同HLA-DR4頻率增高,此外也有HLA-DQAl和DQB1某些位點出現頻率增高。該研究的進展有可能在廣大人群中發現風濕熱和易患者,以進行針對性防治。多數學者認為,遺傳因素可作為易患因素之一,但同一家庭中多個成員的發病,最可能原因還是與生活環境相同和易于互相感染有關。
(4)免疫功能:免疫功能狀態的變化也可能參與風濕熱的發生。在風濕熱和風濕活動時常有免疫球蛋白IgG、IgA和IgM升高;血中雖有白細胞增多,但其吞噬能力降低,淋巴細胞轉化試驗結果顯示淋巴細胞向原淋巴細胞轉化率降低,表明有細胞免疫功能缺陷。此外細胞介導的免疫反應在本病病程中也很重要。
至于營養不良學說、微量元素與風濕熱的關系(目前發現缺鋅與風濕熱及風心病的免疫病理學機制有密切關系)、內分泌障礙等,還在繼續探索中??傊?,風濕熱的發病機制錯綜復雜,它是鏈球菌咽部感染后和機體免疫狀態等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
2.病理 風濕熱是全身性結締組織炎癥,根據病變發生的過程可以分為3期。
(1)變性滲出期:結締組織中膠原纖維分裂、腫脹、形成玻璃樣和纖維素樣變性。變性病灶周圍有淋巴細胞、漿細胞、嗜酸粒細胞、中性粒細胞等炎癥反應的細胞浸潤。本期可持續1~2個月,恢復或進入第2、3期。
(2)增殖期:在上述病變的基礎上出現風濕性肉芽腫或風濕小體(Aschoff body),這是風濕熱的特征性病變,是病理學確診風濕熱的依據和風濕活動的指標。小體中央有纖維素樣壞死,其邊緣有淋巴細胞和漿細胞浸潤,并有風濕細胞。風濕細胞呈圓形、橢圓形或多角形,胞漿豐富呈嗜堿性,胞核空,具有明顯的核仁,有時出現雙核或多核形成巨細胞,而進入硬化期。此期可持續3~4個月。
(3)硬化期:風濕小體中央的變性壞死物質逐漸被吸收,滲出的炎癥細胞減少,纖維組織增生,在肉芽腫部位形成瘢痕組織。
由于本病常反復發作,上述3期的發展過程可交錯存在,歷時需4~6個月。第1期和第2期中常伴有漿液滲出和炎癥細胞浸潤,這種滲出性病變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臨床上各種癥狀的產生。在關節和心包的病理變化以滲出性為主,而瘢痕的形成則主要限于心內膜和心肌,特別是瓣膜。
風濕熱的炎癥病變累及全身結締組織的膠原纖維,早期以關節和心臟受累為多,而后以心臟損害為主。各期病變在受累器官中有所側重,如在關節和心包以滲出為主,形成關節炎和心包炎。以后滲出物可完全吸收,少數心包滲出物吸收不完全,極化形成部分粘連,在心肌和心內膜主要是增殖性病變,以后形成瘢痕增殖。心瓣膜的增殖性病變及粘連常導致慢性風濕性心瓣膜病。

 

推薦藥店

同仁堂

風濕熱找問答

暫無相關問答!

風濕熱找藥品

暫無相關藥品!

用藥指南

暫無相關用藥指導!

風濕熱找醫生

更多 >
  • 梁理利 梁理利 主治醫師
    中山大學第六醫院
    神經內科
  • 夏鑫華 夏鑫華 副主任醫師
    廣州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
    中醫科
  • 劉榮坤 劉榮坤 副主任醫師
    暨南大學附屬第一醫院
    中醫科
  • 寧壽葆 寧壽葆 主任醫師
    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
    心血管內科
  • 周冬青 周冬青 副主任醫師
    上海市普陀區人民醫院
    中醫科
  • 孫廣超 孫廣超 主治醫師
    嘉定區中心醫院
    小兒科
  • 饒家珍 饒家珍 主任醫師
    廣州市中醫醫院
    腎內科
  • 王卓龍 王卓龍 副主任醫師
    廣州醫學院第二附屬醫院
    風濕免疫科

風濕熱找醫院

更多 >

相關藥品推薦

国产在线不卡最新精品网站-欧美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三区电影-99久e在线精品视频在线-欧美激情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免费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