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客網 > 腫瘤頻道 > 認識腫瘤 > 腫瘤誤區 > 治療癌癥 千萬不要陷入這5個中國式誤區

治療癌癥 千萬不要陷入這5個中國式誤區

2020-03-24 來源:乳腺癌互助圈  標簽: 掌上醫生 喝茶減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減肥 cps聯盟 美容護膚
摘要:中國式抗癌模式下的癌癥患者面對癌癥的威脅時已經失去自我判斷,四周充斥著輕而易舉就踏入的陷阱。為此,互助君總結出以下5種誤區,或許絕大多數腫瘤患者曾經或正陷入其中,希望覓友們不要再中招了!

“中國式抗癌”,可解讀為癌癥患者在中國癌癥治療體系下,對癌癥認識存在的致命偏差,或接受錯誤的治療觀念而造成的過度治療,以及為了長生存而盲目追求毫無依據的神藥。

中國式抗癌模式下的癌癥患者面對癌癥的威脅時已經失去自我判斷,四周充斥著輕而易舉就踏入的陷阱。為此,互助君總結出以下5種誤區,或許絕大多數腫瘤患者曾經或正陷入其中,希望覓友們不要再中招了!

誤區一:癌癥,就是不治之癥

“很多腫瘤患者不是死于腫瘤,而是死于對腫瘤的無知和高度恐懼,以及恐懼本身帶來的盲目應對。”

癌癥其實不可怕,但在以往陳舊觀念中,癌癥就是不治之癥。人一旦患上癌癥,就像閻羅王提前從生死簿中勾出你的名字,黑白無常正一蹦一跳地前來索命。

其實,在死亡的癌癥患者中,有三分之一是被嚇死的,三分之一是治死的,三分之一是太晚發現錯過最佳治療時機而死的。

曾經有一則新聞報道,荊州的馬先生一個月前帶朋友到醫院看病,在朋友做B超時,無任何不適的馬先生請醫生也給自己做一個,沒想到在其肝臟發現一個腫塊。他接著又做了腫瘤標志物等檢查,被確診為晚期肝癌,馬先生呆若木雞?;氐郊抑泻?,他茶不思飯不想,結果第三天就去世了......

癌癥這個詞,在社會上已經被高度惡魔化了,提起癌癥,很容易就與死亡、痛苦掛鉤。一旦某位名人因為癌癥去世,在名人效應下,整個社會就會陷入莫名的恐慌。“名人那么有錢,得了癌癥還是得死”、“癌癥到底多可怕,連最先進的醫療技術也治不了”??纱蠹覅s忽略了一個事實,癌癥其實還分為很多類型,有些癌癥可能并不應該稱為癌癥。

英國國家癌癥研究所認為,許多在乳房、甲狀腺、前列腺等處的病變,完全不應該稱為癌癥,應該稱為“上皮來源的慢性病變。”該研究所強調:我們需要一個21世紀的癌癥定義,而不是19世紀的癌癥定義。

對癌癥的恐懼,源于不了解癌癥本身。以乳腺癌為例,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治愈率可以達到90%,即使到了中晚期,積極配合治療,獲得長生存的患者大有人在。那些活過10年、20年的抗癌明星的例子更是數不勝數,她們用親身經歷告訴大家,癌癥,并不是不治之癥。

誤區二:過度治療,一刀切保命

“大多數癌癥晚期患者在有意或被迫接受著過度治療。”

終于接受患癌事實后的患者,迫不及待地想要消滅體內的癌細胞。只要能保命,寧肯錯殺正常細胞一百,也要把癌細胞趕盡殺絕。

明明符合保乳條件的患者,卻擔心保乳手術不如根治術切的干凈。一個字:切!

中國抗癌協會乳腺癌專業委員發起的我國首個針對中國早期乳腺癌外科診療現狀的調研,該調研數據顯示,目前在乳腺癌外科手術領域,保乳手術只占所有乳腺癌手術的22%。但做保乳手術的患者與全部切除乳房的患者相比,20年、30年的長期生存率是沒有任何差別的。

另外,還有很多明明術后不需要進行放化療的患者,總擔心體內還殘留癌細胞,于是就大劑量地進行放化療。

“化療方案的選擇、劑量的考慮,既要尊重循證醫學的指導,也要考慮患者的個體情況。因為每個患者的體質不同、癥狀不同、腫瘤大小不同......在這些不同情況下,患者被送上同一個化療流水線,其效果往往不盡人意。”

實際上,根治術后的患者的手臂常常會發生腫脹疼痛,嚴重影響工作和生活;大劑量放化療后,自身的免疫細胞會被殺傷,身體的其他器官功能也無法恢復。如果沒有考慮到這些原因,過度治療,有時比癌癥本身更加恐怖。

誤區三:醫生說的,一定是對的

“請記住,醫生不等于醫學。”

有些患者認為自己是患者,對醫學一竅不通,醫生是專業的,便對醫生說的話言聽計從。從醫學角度上看,醫生是權威,掌握著專業的醫學知識??墒呛芏嗷颊叨紱]有獨立思考過一個問題,醫生也可能魚目混珠、良莠不齊。

《中國式抗癌紀實》中記載了復旦大學女博士于娟患乳腺癌遺憾離世的例子。兒子4個月時,她發現乳房有個小腫塊,醫生只是告訴她是哺乳期奶塊,直到兒子14個月后疼痛劇烈時也沒發現,一再地誤診再誤診,最終導致發現時已經是晚期乳腺癌伴多發轉移。

不僅如此,于娟開始以為自己扭傷了腰,還硬撐著去大潤發買了牛奶回了家。第二天,她的腰部如同斷了一樣,只能臥床休息。接下來上醫院做檢查,又被醫生誤診為腰肌勞損,推拿、針灸、膏藥輪番上陣。兩個星期下來,癌細胞竟全身骨轉移。

于娟曾分析自己對于醫學的無知:

“我們的錯誤不在于沒文化,我們的錯誤在于太有文化,我和光頭加在一起有兩個博士三個碩士的教育背景,有東洋北歐的教育背景,然而我們都不懂醫學,都不懂去求助懂得醫學的朋友師長......”

缺乏醫學常識又遇上害命的庸醫,如果于娟就醫時,哪怕對醫生說的話再多加思考一分,也不至于釀成這樣的悲劇。

而有些患者則盲目崇拜名醫專家,只想掛某個名醫的專家號。雖說名醫、專家是癌癥領域的帶頭人物,但要知道這世界上也有專家治不好的例子。沒有人無所不知,即便是最權威、最有學識的專家也是如此。

尋求醫生救治是沒錯,但我們不能盲目于某個醫生,正確的是要請教咨詢多位醫生的建議。治療癌癥,我們應該用腦子去治病,盡可能全面地收集與自己疾病相關的咨詢,再將醫生的建議結合在一起,判斷哪些是正確的,哪些是錯誤的。

誤區四:越昂貴、進口的藥越好

“幾年來,我的面前聚集著各種特效藥,有的是國外的,有的是價格昂貴的,但用在我身上卻可能是毒藥。”

常常有人問,進口藥和國產藥哪個更好?我的藥這么便宜是不是沒有效果?癌癥患者會陷入“便宜沒好貨,好貨不便宜”、“外國的月亮更圓”這樣的疑惑中。

進口藥、高價藥之所以價格高可能是與研制、生產成本、稅率、國家價格政策等有關。但藥效與藥價之間不存在必然的正比關系,沒有必要非要選擇價格昂貴的、進口的藥。

舉個例子,激素受體陽性乳腺癌患者一般需要5年內分泌治療。內分泌藥物國產藥芙瑞和進口藥弗隆在價格上有較大差異,但根據臨床使用療效來看,兩者區別不大,國產藥物芙瑞同樣具有良好的療效。而價格低的芙瑞,更適合長期需要服藥的患者。

癌癥患者在選擇藥物時首先先要對癥,再看藥物的安全性、效果、適應癥以及毒副作用大小,根據自己的病情,考慮自身的經濟情況,選擇適合自己的、經濟范圍內可承受的藥。

誤區五:神藥、偏方根治癌癥

“劉太醫的開胃湯、牛筋湯、祖傳秘方控巖散可讓瘤子縮小30%。”

凌志軍在抗癌過程中,自然免不了遇上所謂的“祖傳秘方”“靈丹妙藥”。他遇上的“劉太醫”聲稱“牛筋湯”“開胃湯”前期可讓腫瘤縮小10%,再配合祖傳秘方控巖散可讓腫瘤縮小30%,整個療程需要4年。

“蘋果之父”喬布斯在傳記中寫道他曾在9個月拒絕過手術治療等正規手段,堅持采用替代療法治病,如素食、針灸、草藥、果汁等,甚至還請過靈媒。甚至聽信偏方吃馬糞治療。朋友們聽聞此事,紛紛嘆息,大家都無法想象把馬糞塞進嘴里的場景。

當他終于意識到這些方法根本無法控制癌細胞再次尋求手術治療時,癌細胞早已經擴散到器官組織,延誤最佳治療時間,導致了他的早逝。臨終前,喬布斯透露了自己的后悔,但也為時已晚。

病急亂投醫時,盡管知道世上并沒有神醫,也沒有神藥能夠治療癌癥,但只要有人宣傳能包治百病,總會有人為之動心。“人到了那時候,只要相信有用,別說是馬糞,就是人糞,也能吃下去。”凌志軍讀完喬布斯傳記后這樣說道。

國外的悲劇在上演著,國內的悲劇又何嘗停過。

年僅26歲的女演員徐婷確診淋巴瘤后,首先選擇了針灸、刮痧、神醫開的排毒方子,并且拒絕化療,結果發現曾經所接受的偏方并沒有發揮作用,病情越發嚴重的情況下才接受治療,但最終只能遺憾離世。

林黛玉扮演者陳曉旭、青年歌手姚貝娜......這些癌癥患者或許曾經接受過能量水晶、童子尿、饑餓等五花八門的療法,甚至因此放棄正規治療而耽誤最后的治療。

我們對每個癌癥患者在生命受到威脅時做出的反應不予置評,因為我們不是患者本人,根本無法真正地設身處地去感受他們對生命的渴望。然而,正是因為對生存的迫切感,癌癥患者此時最容易誤入陷阱,讓騙子鉆了空子。

如果這些神藥、偏方有效,那還會有癌癥患者治療無效死亡嗎?目前世界上還沒有有哪一種藥物可以根治癌癥。很多人求治心切,很容易上當受騙,經濟損失事小,錯失最佳治療機會而喪命才是最大的損失。

愿每一位癌癥患者真正能了解癌癥,對癌癥不恐懼、不盲從、不走上錯誤的治療之路,用自己的智慧選擇最佳的治療方式,走出適合自己的康復之路,活得更加長久!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購買了以下產品 更多>
有健康問題?醫生在線免費幫您解答!去提問>>
健客微信
健客藥房
国产在线不卡最新精品网站-欧美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三区电影-99久e在线精品视频在线-欧美激情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免费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