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客網 > 腫瘤頻道 > 預防腫瘤 > 如何自測 > 惡性腫瘤早期診斷 這種體征不可不知

惡性腫瘤早期診斷 這種體征不可不知

2020-01-14 來源:腫瘤時間  標簽: 掌上醫生 喝茶減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減肥 cps聯盟 美容護膚
摘要:(胃竇后壁活檢)粘膜腺上皮重度異型増生(高級別上皮內瘤變),粘膜淺表糜爛,固有層淺層間質內見少許散在印戒樣細胞伴粘液,未除外粘膜內浸潤癌可能因病灶小且接近淺表糜爛處,炎癥明顯,請結合臨床,必要時重取活檢。

說到胃癌的臨床表現,大家首先想到的可能是上消化道相關癥狀,例如:上腹部不適,進食后飽脹惡心等,常常按慢性胃炎和十二指腸潰瘍治療。

但有沒有想過,也許突然出現的「黑痣」,也提示胃癌的可能,最近恰好收治了一例典型案例,與大家分享。

病史及基本資料

患者男性,46歲,身高165cm,體重55kg。

因「左上腹部隱痛2月余」于當地醫院行胃鏡檢查示:胃體小彎粘膜粗糙,胃竇后壁近竇體交界一片狀粘膜凹陷。取活檢病理示:胃竇后壁粘膜高級別上皮內瘤變并胃低粘附性癌。為求進一步診治,來我院就診。

我院病理會診意見:

(胃竇后壁活檢)粘膜腺上皮重度異型増生(高級別上皮內瘤變),粘膜淺表糜爛,固有層淺層間質內見少許散在印戒樣細胞伴粘液,未除外粘膜內浸潤癌可能因病灶小且接近淺表糜爛處,炎癥明顯,請結合臨床,必要時重取活檢。

其余粘膜慢性活動性炎(重度)伴腸上皮化生(輕度)。

胸部、上腹部、下腹部、盆腔CT平掃+增強示:

胃體小彎側、胃竇后壁見胃壁稍增厚,最厚約10mm,増強掃描全層較明顯強化,病變處胃壁漿膜層尚光整。胃周未見明確腫大淋巴結;

肝S2、4、8數個低密度灶,考慮囊腫;其余腹部、胸部、盆腔未見明顯病變。

術前檢驗結果:

三大常規,肝功、腎功、脂糖、電解質、炎癥生化指標與止凝血功能無明顯異常。

腫瘤標志物:

均在正常范圍,CEA為1.53ng/ml,CA19-9為12.93U/ml,CA72-4為0.995U/ml。

治療經過

由于病灶很小,行術前內鏡下病灶定位,于腫物口側鈦夾3枚固定標記用;內鏡下見胃竇后壁一大小約2*3cm潰瘍型腫物,潰瘍面不平、覆白苔,邊緣不規則,周邊黏膜明顯充血腫脹,局部胃壁僵硬、蠕動差。

術前臨床分期pTis-1cN0cM00-1期,擇期行「機器人輔助胃癌根治術」,術程順利,術后5天出院。

術后病理:遠切緣、近切緣未見癌;(粘膜皺襞消失區及標記處全部取材制片觀察)鏡下:局部粘膜腺上皮重度異型增生(高級別上皮內瘤變),病灶最大徑為0.5cm,未見明確間質浸潤;

其余區域呈慢性萎縮性胃炎改變伴廣泛腸上皮化生及輕度不典型增生;網膜組織未見癌;淋巴結陰性(0/42),病理分期pTisN0M00期。

出院3周后,患者返院復查,恢復良好。

門診時,患者訴右背部發現1?!负陴搿?,近2年逐漸增大,希望行手術切除,明確診斷。遂收治入院,詳詢病史和體格檢查。

原來2年前患者發現右背突然散在出現「黑痣」,芝麻大小,表面平坦,無不適癥狀,未特殊處理。

最近發現有一處「黑痣」逐漸増大至1.1*0.8cm,稍突出皮膚,中央為深褐色,四周顏色淺灰,病灶輪廓規整,無觸痛、壓痛、瘙癢等癥狀。完善術前檢查后行「背部腫物擴大切除術」。

右背部腫物標本大體

病理診斷:1(上切緣)未見腫瘤,2(下切緣)未見腫瘤,3(內切緣)未見腫籀,4(外切緣)未見腫瘤,5(基底)未見腫瘤,6(背部腫物大體)鏡下:病變符合脂溢性角化病。

Leser-Trélat征

脂溢性角化病是一種常見的表皮疾病,由不成熟角質形成細胞良性增殖而形成,一般發生在50歲以后,偶見于年輕成人。作為臨床醫生的我們,不禁疑問這位胃癌患者年紀不大,突然出現此類皮損,兩者是否有關系呢?

復習文獻綜述后印證了我們的猜想,該患者的脂溢性角化病符合一種少見的Leser-Trélat征,這是一種腫瘤相關的綜合征,其通常被描述為驟然起病的多發性脂溢性角化病,可伴皮贅和黑棘皮病。

術后切口周圍區域

據文獻綜述報道,多種惡性腫瘤可伴發Leser-Trélat征,消化道腫瘤是最常見的一類相關惡性腫瘤,其中以胃癌所占的比例最高;

許多其他惡性腫瘤也可伴發該情況,例如乳腺癌、肺癌、淋巴系統惡性腫瘤及其他。

此外,BMJ與Lancet期刊上發表了多篇Leser-Trélat征與惡性腫瘤相關的病例報告。我們在JCO期刊上也找到了一例類似的胃癌患者。

脂溢性角化病的診斷依據通常是其臨床表現,即「粘附性」、疣狀、邊界清楚、常有鱗屑的色素沉著過度病變,最常位于軀干、面部和上肢。若患者突然出現多個脂溢性角化病皮損伴皮贅和黑棘皮病,要警惕潛在腫瘤的發生。

這是因為Leser-Trélat征最常在診斷惡性腫瘤之前(68.3%)出現,但只有少部分在診斷惡性腫瘤的同時(9.6%)或之后(22.1%)才被識別出來,因此,早期識別可以起到一個預警作用。

在臨床工作中,若收治了年輕的患者,訴脂溢性角化病突然發生(通常在3–6個月內),最常見于軀干,且伴有上消化道非特異性癥狀,要警惕潛在的消化道腺癌,尤其是胃癌。

本例患者較典型,2年前右背部突然出現散在的皮損,胃癌術后1月確診該皮損為脂溢性角化病。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購買了以下產品 更多>
有健康問題?醫生在線免費幫您解答!去提問>>
健客微信
健客藥房
国产在线不卡最新精品网站-欧美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三区电影-99久e在线精品视频在线-欧美激情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免费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