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客網 > 腫瘤頻道 > 預防腫瘤 > 如何自測 > 腫瘤發熱有7大原因 分別該怎么處理

腫瘤發熱有7大原因 分別該怎么處理

2019-03-12 來源:肺癌康復圈  標簽: 掌上醫生 喝茶減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減肥 cps聯盟 美容護膚
摘要:腦轉移引起的發熱一般特點:突然高熱,體溫可直線上升,達40~41℃,持續高熱,雖然高熱卻無顏面潮紅等表現,反而可見皮膚干燥、四肢發涼。高熱時用抗生素及解熱劑療效欠佳。

發熱對正常人而言,只不過是感冒的標志而已。

但對于腫瘤患者來說,發熱不僅常見,而且可能是病情進展、甚至轉折的標志!那么腫瘤患者出現發熱,體溫升高了,究竟該怎么辦才好?

一、腫瘤患者發熱7大原因

1.普通感染

腫瘤患者發熱的最常見原因是由細菌、病毒、霉菌感染。

腫瘤患者免疫力低下,容易發生感染性疾病,最常見的是呼吸道感染,其次是泌尿系感染(尤其常見于婦科腫瘤術后患者)。

2.藥物熱

腫瘤患者常常會用到一些特殊的藥物,如博來霉素、順鉑、干擾素、白介素、唑來膦酸等等,這類藥物常見副作用就有發熱。

還有輸血及血制品有關的致熱原性反應也會導致發熱,比如輸注白蛋白,輸血等。

3.腦轉移后中樞性發熱

當癌轉移至下視丘的體溫調節中樞引起發熱,這類發熱不多見,可作腦CT或者核磁確診。

4.放療后發熱

主要由放射性肺炎引起。食道癌,肺癌,縱膈腫瘤患者往往可能會進行放療,射線劑量和累積可能會造成放射性肺損傷,繼而引發放射性肺炎,可根據病史、體檢及胸部X線而診斷。

5.化療后發熱

據估計,化療后9成以上的患者會出現白細胞下降。白細胞下降患者中約70%的發熱由感染引起。

6.激素熱

由于腦腫瘤或者某些特殊癌癥需大劑量長程使用皮質激素。激素應用后引起的腎上腺危象,一般比較罕見。

7.腫瘤熱

當排除上述原因而未發現感染性病因時,必須考慮腫瘤性發熱的可能性。

二、不同原因的發熱體溫有什么特點?

1、一般來說,與輸血或者藥物有關的發熱持續時間短、發熱常在治療后24小時內自行消退。

2、腦轉移引起的發熱一般特點:突然高熱,體溫可直線上升,達40~41℃,持續高熱,雖然高熱卻無顏面潮紅等表現,反而可見皮膚干燥、四肢發涼。高熱時用抗生素及解熱劑療效欠佳。

3、感染性發熱:發熱體溫可高可低,多有伴隨癥狀,如咳嗽,尿頻尿急等等。

4、腫瘤性發熱:

①每天中至少有一次體溫>37.5℃,且多數不超過38.5℃,

②發熱超過2周;

③各種化驗檢查無感染證據;

④無過敏情況;

⑤用經驗性及合適抗生素治療7天后發熱仍不退;

⑥用萘普生后發熱可迅速而完全消退。

推薦:癌癥病人發熱不一定是感冒,還有可能是這個原因!

5、放療、化療后發熱:顯著特點就是均有近期治療史,放療、化療后容易造成機體免疫力急劇下降,容易合并感染,放療同時存在射線組織損傷,應激性炎癥等。

三、腫瘤患者發熱后如何處理?

1、藥物熱:一般不用特殊處理,停藥后24小時內熱會自行消退。一般處理方法是多飲水,停掉可疑藥物,也可以適當服用一些常規退熱藥。

2、放療、化療后的發熱,多數合并感染,而且往往感染較為復雜。

據報道,在感染的患者中約40%有菌血癥;35%發熱由細菌引起但無菌血癥;還有15%由霉菌或者其他真菌感染引起。所以這類患者出現發熱,應及時就醫。

3、腫瘤性發熱,幾乎常為間隙性,發熱可達數月。各種退熱藥如阿斯匹林及撲熱息痛對腫瘤性發熱無明顯退熱作用,非類固醇性抗炎藥如消炎痛、萘普生對腫瘤性發熱有效。

4、腫瘤患者普通“頭痛腦熱”,就是通常說的感冒或者上呼吸道感染,一般不用擔心,多休息,多飲水,或者使點抗感冒藥就能過去。

腫瘤患者發熱應該警惕什么?

1.白細胞減少性感染。

最近一個月內接受過放療、化療或者分子靶向藥物治療,且存在白細胞下降情況。

如出現持續高熱,應該警惕粒缺性感染,這種疾病預后兇險,如得不到及時有效治療和恰當的護理,可能會因為感染性休克死亡。

2.導管相關性感染。

患者身體留置各種導管(頸內靜脈、鎖骨下靜脈置管、PICC置管、導尿管、腹腔腹水引流管、胸腔胸水引流管、膽汁引流管、胃管),如出現持續高熱不退的情況,應該想到可能存在“管子感染”的情況,導管相關性感染是比較嚴重的,處理不好會形成菌血癥,甚至敗血癥。

這種情況需至醫院拔管,并行對癥處理。

3.腫瘤患者持續高熱,伴有胸痛,嚴重腹瀉,單側肢體水腫,意識障礙需及時送往醫院治療。

應該警惕合并肺梗死、偽膜性腸炎、深靜脈血栓、顱內轉移性腫瘤等常常出現持續高熱,這些情況預后兇險,應第一時間送往醫院,否則會直接危及生命。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購買了以下產品 更多>
有健康問題?醫生在線免費幫您解答!去提問>>
健客微信
健客藥房
国产在线不卡最新精品网站-欧美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三区电影-99久e在线精品视频在线-欧美激情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免费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