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客網 > 腫瘤頻道 > 腫瘤種類 > 腸癌 > 從息肉到腸癌,只需要5步!

從息肉到腸癌,只需要5步!

2018-03-27 來源:中美腫瘤會診中心  標簽: 掌上醫生 喝茶減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減肥 cps聯盟 美容護膚
摘要:雖然大部分醫生根據經驗,肉眼下大致可以判斷良惡性,但活檢后顯微鏡下的病理診斷才是金標準,其中因此檢查出腸道息肉都應進行切除。

 95%的大腸癌是一步步從大腸息肉轉變過來的。這個過程一般需5-10年,但個體差異不同。

 
因為其一般沒有臨床癥狀,臨床上只有很少一部分腸息肉患者出現便血、黏液便、腹痛等異常,而這些癥狀也常常缺乏特異性,因此要確診腸息肉還得依賴結腸鏡等器械檢查。
 
大腸息肉其實就是腸黏膜表面上隆起性的病變,通俗地說,是長在腸管內的一個肉疙瘩。大腸是息肉的好發部位,由于很少引起癥狀,也很少引起出血和梗阻,因此往往不易被發現,多數是在體檢或檢查其他疾病時才被發現的。20世紀70年代以后,由于內鏡、X線、B超等檢查技術的進步,消化道息肉的發現率大大提高了。
 
病例:
 
張女士,65歲,6年前出現便血,腸鏡檢查發現是乙狀結腸息肉,經切除活檢為良性的腺瘤樣息肉。醫生叮囑要定期復查腸鏡。張女士術后再未出現便血癥狀,于是也將醫生的囑咐忘在了腦后。近期再次出現便血癥狀,結果來院檢查發現結腸息肉復發并癌變。該病例反映出結腸息肉的反復出現性;做了息肉切除應定期復查,以預防的結腸癌。
 
從張女士的病例反映出部分人還是抱有僥幸心理或者回避心理:不夠重視、恐懼或拒絕接受結腸鏡檢查、做了息肉切除不愿意進行復查,以至于能預防的結腸癌沒有得到預防。

切除結腸息肉可阻斷大腸癌的發生
 
大腸息肉從性質上劃分,常見的主要是炎性息肉和腺瘤性息肉,前者由腸道增生性炎癥引起幾乎不惡變;腺瘤性息肉惡變的幾率較炎性息肉高,腺瘤屬癌前病變已被公認。腺瘤分為管狀腺瘤、絨毛狀腺瘤和混合性腺瘤三種,絨毛狀腺瘤的癌變率最高,管狀腺瘤的癌變率最低。腺瘤性息可能與遺傳、慢性炎癥刺激、生活習慣、慢性便秘等因素有關。
 
腺瘤性息肉不會自行消退,藥物也難以將其消除,如果不及時處理,可慢慢長大,發生癌變的幾率較高。炎性息肉相對安全些,有時很小的炎性息肉會自行消失,但炎性息肉長期受炎癥刺激,也有腺瘤發展可能。一般結腸鏡檢查發現息肉時應該予以內鏡下切除,內鏡下息肉切除創傷小,住院時間短,切斷息肉癌變之路。
 
雖然大部分醫生根據經驗,肉眼下大致可以判斷良惡性,但活檢后顯微鏡下的病理診斷才是金標準,其中因此檢查出腸道息肉都應進行切除。

息肉會復發,要定期復查
 
發現息肉,即使是切除了息肉,環境沒改變,也有復發的可能,張女士就是一根例子,所以定期復查就顯得尤為重要了。
 
如果曾經有結腸息肉病史的病人,都應該復查。單發息肉切除、病理證明是良性的,剛開始每年只需查一次腸鏡,連續2-3年檢查不復發,說明這個人息肉復發的概率小,之后可以改為每5-10年查一次。
 
對于術后病理提示絨毛狀腺瘤、鋸齒狀腺瘤和高級別上皮瘤變的息肉容易復發和癌變,為保險起見,有條件者根據個體情況更加密切的復查。
 
西化的高脂肪、高蛋白飲食容易發生結腸息肉,而國內越來越多的高脂低纖維飲食方式可能是結腸癌發病率升高的重要原因。我國傳統飲食比西方飲食富含更多植物纖維,多進食綠葉蔬菜、西紅柿、茄子、胡蘿卜等,有利于腸道蠕動,減少息肉的發生。

總結一些關于大腸息肉引發病因的常識:

1、飲食不當引起:
 
大腸息肉中癌變率最高的腺瘤發病率和飲食中脂肪攝入有一定的關系,特別是當脂肪攝入超過總熱量的40%,可導致肝臟合成膽固醇和膽汁的增加,從而導致這兩者在結腸腸腔和糞便中的含量升高,從而促進腺瘤的生成。

2、機械損傷和糞便刺激:
 
大便中粗渣和異物及其他因素可造成腸黏膜損傷或長期刺激腸黏膜上皮,使得處于平衡狀態的腸黏膜受到破壞,或者是細胞的產生增加等原因,最終可形成腸息肉狀突起。

3、炎癥刺激:
 
直腸黏膜的長期慢性炎癥,可以引起腸黏膜上的息肉狀肉芽腫。因為直腸長期炎癥,潰瘍面的中央還存有水腫充血的黏膜區,周圍潰瘍愈合后形成瘢痕,逐漸收縮,使殘留的黏膜突起,表面呈息肉狀。

4、遺傳原因:
 
一般認為,息肉形成與基因突變和遺傳因素有密切關系,從目前研究情況表明,突變基因可以由父母遺傳給后代子女,在遺傳機會上男女是均等的,沒有性別的差異。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購買了以下產品 更多>
有健康問題?醫生在線免費幫您解答!去提問>>
健客微信
健客藥房
国产在线不卡最新精品网站-欧美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三区电影-99久e在线精品视频在线-欧美激情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免费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