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庫大全   >  中西醫結合科   >  關格

關格

辨證論治
主要應分清本虛標實的主次,本虛主要是脾腎陰陽衰憊,標實主要是濕濁毒邪。若以本虛為主者,又應分清是脾腎陽虛還是肝腎陰虛;以標實為主者,應區分寒濕與濕熱的不同。
若由水腫發展而來,癥見面色蒼白或晦滯,倦怠乏力,畏寒怕冷,四肢不溫,尿清,舌質淡胖,伴有齒印者,多偏脾腎陽虛;若由淋證發展而來,癥見頭暈眼花,肌膚干燥或抽筋,牙宣,鼻衄,肌衄,狂躁不安,舌質偏紅而干燥,或花剝,脈細數者,多偏肝腎陰虛。陽虛易致濕濁毒邪從寒化,因而濕濁毒邪伴有陽虛證者常屬寒濕;陰虛易致濕濁毒邪從熱化,因而濕濁毒邪伴有陰虛證者常屬濕熱。
治療原則
關格的治療應遵循《證治準繩,關格》提出的“治主當緩,治客當急”的原則。所謂主,是指關格之本,即脾腎陰陽衰憊。治主當緩,也就是治療關格之脾腎陰陽衰憊,應堅持長期調理,緩緩調補脾腎之陰陽。所謂客,是指關格之標,即濕濁毒邪。治客當急,也就是對于關格的濕濁毒邪,要盡快祛除。祛濁分化濁和降濁,濕熱濁邪,當清熱化濁;寒濕濁邪,當溫陽散寒化濁;濕濁毒邪上犯中上二焦者,則宜降濁,使其從大便降泄而去。
分證論治
脾腎虧虛,濕熱內蘊
癥狀:小便量極少,其色黃赤,腰酸膝軟,倦怠乏力,不思飲食,晨起惡心,偶有嘔吐,頭痛少寐,苔薄黃膩而干燥,脈細數或濡數。治法:健脾益腎,清熱化濁。方藥:無比山藥丸合黃連溫膽湯。
方用山藥、茯苓、澤瀉以健脾利濕,熟地、山茱萸、巴戟天、菟絲子、杜仲、牛膝、五味子、肉蓯蓉以益腎固澀,半夏、陳皮化痰降逆和胃,枳實行氣消痰而使痰隨氣下,竹茹清熱化痰,黃連清熱除煩。方中赤石脂有酸澀作用,于此證不利,可去之。
脾腎陽虛,寒濁上犯
癥狀:小便不通,或尿量極少而色清,面色蒼白或晦滯,畏寒怕冷,下肢欠溫,泄瀉或大便稀溏,嘔吐清水,苔白滑,脈沉細。
治法:溫補脾腎,化濕降濁。
方藥:溫脾湯合吳萊萸湯。
方用附子、干姜溫陽散寒,人參、甘草、大棗補脾益氣,反佐大黃苦寒降濁,吳茱萸溫胃散寒又具下氣降濁之功,生姜溫胃散寒,和胃止嘔。若嗜睡,神識昏迷,可加菖蒲、遠志、郁金芳化開竅,甚則可用蘇合香丸以芳香開竅。
肝腎陰虛,肝風內動
癥狀:小便量極少,嘔惡頻作,面部烘熱,牙宜鼻衄,頭暈頭痛,目眩,手足搐搦,或抽筋,舌暗紅有裂紋,苔黃膩或焦黑而干,脈弦細數。
治法:滋補肝腎,平肝熄風。
方藥:六味地黃丸合羚羊鉤藤湯。
前方用熟地、山茱萸、山藥滋補,茯苓、澤瀉滲濕降濁,丹皮引血中之濁下行。后方用羚羊角、鉤藤涼肝熄風、清熱解痙,配桑葉、菊花以加強平肝熄風之效,白芍、生地養陰增液以柔肝舒筋,貝母、竹茹清熱化痰,茯神安抻,生甘草調和諸藥。甘草與白芍配伍,又能酸甘化陰,舒筋緩急。
腎病及心,邪陷心包
癥狀:小便量極少,甚至無尿,胸悶,心悸或心前區疼痛,神識昏蒙,循衣摸床,或神昏譫語,惡心嘔吐,面白唇暗,四肢欠溫,痰涎壅盛,苔白膩,脈沉緩。
治法:豁痰降濁,辛溫開竅。
方藥:滌痰湯合蘇合香丸。
滌痰湯以半夏、陳皮、茯苓、竹茹燥濕化痰祛濁,生姜和胃降逆,菖蒲、制南星豁痰開竅,枳實下氣以利降濁,人參、甘草扶助已虛之正氣。蘇合香丸芳香開竅,可用溫開水化開灌服,昏迷者,也可用鼻飼管灌入。
若躁狂痙厥,可改服紫雪丹;·若癥見汗多,面色蒼白,手足厥冷,舌質淡,脈細微,為陽虛欲脫,急宜回陽固脫,用參附湯加龍骨、牡蠣;若汗多面色潮紅,口干,舌紅少苔,脈細數,為陰液耗竭,應重用生脈散或生脈注射液靜脈滴注以益氣斂陰固脫。
灌腸療法
1.降濁灌腸方:生大黃、生牡蠣、六月雪各30g,濃煎120mi,高位保留灌腸,約2—3小時后,應用300-500ml清水清潔灌腸,每日1次,連續10日為1個療程。休息5日后,可繼續下一個療程。
2.降氮湯:大黃30g,桂枝30g,煎成200ral,保留灌腸。 

推薦藥店

同仁堂

關格找問答

暫無相關問答!

關格找藥品

暫無相關藥品!

用藥指南

暫無相關用藥指導!

關格找資訊

暫無相關資訊!

国产在线不卡最新精品网站-欧美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三区电影-99久e在线精品视频在线-欧美激情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免费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