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庫大全   >  內科   >  強直性脊柱炎

強直性脊柱炎別名:類風濕性脊柱炎,畸形性脊柱炎,類風濕中心型,龜背

(一)治療
強直性脊柱炎雖無特效治療方法,但早期治療可緩解疼痛和減輕脊柱強直,抑制癥狀發展,預防畸形。后期治療在于矯正畸形和治療并發癥。若為早期病人,應囑其不要總是臥床休息,而要盡可能背靠椅子挺直背坐著。必要時可根據情況挺直腰站立。要睡硬板床,不墊枕頭,以免脊柱和頸椎變形。本病同其他炎癥性疾病一樣,應適當休息,休息期間要進行適當活動、散步,絕不要整天臥床。夜間睡覺時,可用鎮靜劑,以促使睡眠。
1.治療原則 強直性脊柱炎的治療目的是減緩疼痛和僵硬感。有研究表明,強直性脊柱炎患者患病20年后,85%以上患者每天仍有疼痛和僵硬感,超過60%患者需服用藥物治療。病人的教育對成功的治療至關重要。病人必須了解,盡管疼痛和僵硬感,通過適當的非類固醇類抗炎藥治療會得到很好控制,但定期做治療性體育鍛煉對減少或防止畸形和殘廢是最重要的治療方法。病人必須直立行走,定期做背部的伸展運動。睡硬板床并去枕平臥,最好是仰臥或伸背俯臥,避免卷曲側臥。勸告病人戒煙,定期做深呼吸運動以維持正常的胸擴展度。游泳是強直性脊柱炎病人最好的運動方式,戴上潛水鏡和通氣管能使頸部明顯屈曲畸形的患者做自由泳運動。雖然經常性的身體鍛煉和NSAID藥物方案成功地治療了大多數強直性脊柱炎患者,仍有部分患者需要服用緩解病情的抗風濕藥物。
心臟并發癥可能需行動脈瓣置換或植入起搏器。肺尖纖維化雖不容易處理,但很少需要手術切除。頸椎受累可導致頸部各種運動明顯受限,但寰枕和寰樞關節不會完全強直,還可允許一定程度的頭部旋轉和點頭動作。特殊的寬視野鏡對這樣的患者很有用。同樣,特殊的多棱鏡可增加由于嚴重駝背行走時不能向前看的患者的視野。在極個別病情發展至晚期的患者,手術治療很有幫助。全髖置換術可產生良好的效果,能部分或完全糾正病人因嚴重髖關節病變引起的殘廢。椎體楔形骨切除可用于有嚴重駝背患者,但要承擔相對較高的偏癱的風險。強直性脊柱炎的強直性骨質疏松非常容易引起骨折,即使是相對輕的外傷,包括患者回憶不起來的外傷也是如此。骨折線常是橫貫性的。頸椎是最容易發生骨折的部位,常在頸5~頸6或頸6~頸7水平,且不容易被X線檢查發現。磁共振成像對發現骨折有幫助。在任何晚期的強直性脊柱炎患者,一旦其主訴輕傷后有頸痛或胸痛,就要注意排除骨折。骨折可能引起脊柱椎間盤炎(椎間盤椎體破壞)和假關節形成。據報道強直性脊柱炎患者脊柱椎間盤炎的發生率是5%~6%,最常見的部位是胸1~腰1。但脊柱椎間盤炎可在沒有外傷的情況下自發形成,有一半的患者無癥狀。一些患者需要臥床休息、局部制動,而不是鍛煉,以助于形成纖維化和融合。這可能是少數需用支架固定的例子之一。
2.藥物治療
(1)非類固醇抗炎藥物(NSAID):目前治療強直性脊柱炎的主要藥物仍是NSAID。無論是急性發病還是在慢性病程中,都可用。NSAID來改善脊柱或是外周關節疾病的癥狀。所有NSAID均可減緩疼痛(后背痛、骶髂關節痛、外周關節炎引發的疼痛和間或出現的足跟痛)和僵硬感。尚未證實NSAID對骨性強直的進展過程有何種影響。NSAID的主要問題仍是胃腸道副作用和腎臟損傷,需要研制副作用更小的新藥。有一項研究評估了塞來昔布對強直性脊柱炎的短期療效,在這項隨機的安慰劑對照研究中,246個活動期的強直性脊柱炎患者分別服用了安慰劑(n=76),塞來昔布(n=80)100mg,2次/d或酮洛芬(酮基布洛芬)(n=90)100mg,2次/d。6周后塞來昔布和酮洛芬組的疼痛和功能狀態改善均明顯優于安慰劑組,塞來昔布組,略優于酮洛芬組。
(2)糖皮質激素:口服皮質激素在強直性脊柱炎的長期治療中毫無價值,因其副作用大,且不能阻止強直性脊柱炎的病程。頑固性肌腱端病和持續性滑膜炎可能對局部皮質激素治療反應好。眼前色素膜炎,可以通過擴瞳和以激素點眼得到較好控制。對難治性虹膜炎可能需要全身用激素或免疫抑制劑治療。對外周關節炎可行關節腔內注射糖皮質激素治療。同樣,對那些頑固性的骶髂關節痛患者,CT引導下的骶髂關節內注射類固醇激素技術上可行。在一項歷時6個月的開放性雙盲-安慰劑對照的研究中,10例有明確骶髂關節炎癥(其中有3例是雙側疼痛)參與了研究,強直性脊柱炎患者分為兩組,其中一組骶髂關節內注射1.5ml長效激素(相當于62.5mg潑尼松),對照組注射同體積生理鹽水作為對照,分別由醫生和病人進行雙盲評價(采用V強直性脊柱炎10cm記分法)。結果表明,藥物起效時間是1~15天,其中8/13個患者在前3天內起效,注射第一月后,85%的藥物組患者取得了良好的療效,第六個月,58%的患者骶髂關節癥狀仍保持緩解,疼痛指數下降了33%(P<0.05)。該試驗中,單足跳是臨床特點中長期改善最為明顯的。該研究表明,骶髂關節局部注射類固醇激素有良好耐受性和療效。與對照組相比,治療組的各項觀察指標均明顯改善。類似足跟痛樣的肌腱端病也可局部注射類固醇激素來進行治療。近年來國內也有一些類似的報道,對強直性脊柱炎患者有較好的療效。
(3)緩解病情藥物:通常情況下,很少用緩解病情藥治療強直性脊柱炎。當NSAID治療不能滿意地控制病情、患者對NSAID耐受性較差,或者當患者出現了如關節外癥狀等嚴重情況時,才考慮應用緩解病情藥。
①柳氮磺吡啶(柳氮磺胺吡啶)(SSZ或SASP):自1984年以來,SSZ在全世界廣泛用于治療強直性脊柱炎,其基本原理在于強直性脊柱炎患者有回腸炎癥以及強直性脊柱炎和炎性腸病(克羅恩病和潰瘍性結腸炎)有相關性。對應用SSZ治療強直性脊柱炎的療效的薈萃分析結果顯示,SSZ(1.0g,2次/d)對強直性脊柱炎患者的晨僵時間、程度及腰痛程度以及血清IgG水平的改善優于安慰劑,對磺胺類過敏者不一定不能服用本藥。到目前為止,只有SSZ被證實治療強直性脊柱炎有效,且該藥主要對患者的外周關節有效,但對脊柱和肌腱端病無效或效果不佳。而其他治療藥物(青霉胺、抗瘧藥以及金制劑)都沒能證實可使強直性脊柱炎患者受益。
②甲氨蝶呤:一種葉酸拮抗劑,廣泛用于治療RA。最近的兩項開放性研究評估了甲氨蝶呤對頑固性強直性脊柱炎患者的療效。一項歷時3年的研究發現,17例強直性脊柱炎患者對甲氨蝶呤治療反應良好,僅外周關節炎和虹膜睫狀體炎無變化。重要的是,影像學檢查未發現強直性脊柱炎患者脊柱和骶髂關節有加重趨勢;另一項研究歷時1年,觀察了甲氨蝶呤對34例有脊柱病變強直性脊柱炎患者的療效,其中53%的患者臨床癥狀有改善,并減少了NSAID劑量、ESR降低,特別是外周關節炎癥狀明顯改善,但脊柱癥狀沒有變化。需進行安慰劑一對照試驗來確定甲氨蝶呤對強直性脊柱炎的療效。
③帕米膦酸鹽(Pamidronate):帕米膦酸鹽是一種二膦酸鹽類藥物,有抑制骨再吸收作用,常用來治療代謝性骨病(如Paget’s病、轉移性的骨病和高鈣血癥)及多發性骨髓瘤。最近的研究發現它還可抑制IL-1、腫瘤壞死因子-α和IL-6等細胞因子產生并且可以抑制關節炎動物模型的炎癥反應。最近的一項開放性研究評估了該藥對頑固性強直性脊柱炎的療效,16例患者分成兩個劑量組,第一組有8例患者,每月靜脈注射1次30mg帕米膦酸鹽,持續3個月,隨后3個月內,每月再靜脈注射1次60mg;第2組8例患者,則只給予每月1次60mg靜脈注射治療,連續3個月。最后評估該藥物對疾病活動性及患者功能等臨床指標BASDAI、BASFI和實驗室炎癥指標(ESR)。第1組中,上述指標均有顯著改善。第2組中,只有對髖關節和脊柱活動度的量化評估的BASMI有一定改善。第1組血沉進行性下降,到第6月評估點止,下降最顯著。因此,該研究表明帕米膦酸鹽有抗炎作用,可改善活動性強直性脊柱炎的脊柱癥狀,但這是一項無對照研究。上述研究者接著又采用雙盲對照試驗比較了另外38例強直性脊柱炎患者,每月給予60mg帕米膦酸鹽和10mg(其作用等同于安慰劑)的差異,研究進行了6個月。結果顯示60mg劑量組臨床和功能指數均大大改善,而其炎癥指標(ESR、CRP)卻無顯著變化。該研究結果肯定了先前的研究結果,帕米膦酸鹽能使活動性強直性脊柱炎患者受益。
④抗腫瘤壞死因子-α單克隆抗體:腫瘤壞死因子-α在免疫反應中具有介導炎癥和免疫調節作用,其效應包括激活淋巴細胞、釋放其他細胞因子(如IL-1、IL-6)、前列腺素和金屬蛋白酶;也可以促進血管形成和調節黏附分子作用。在強直性脊柱炎患者骶髂關節活檢組織中,發現大量腫瘤壞死因子-αmRNA表達說明腫瘤壞死因子-α參與了強直性脊柱炎的發病機制。強直性脊柱炎患者血清中腫瘤壞死因子-α水平高于非炎性下腰痛患者。此外,強直性脊柱炎和脊柱關節病患者具有的亞臨床腸道炎性病變和克羅恩病相似,而抗腫瘤壞死因子-α治療對克羅恩病有效。因此,抗腫瘤壞死因子-α治療對強直性脊柱炎同樣奏效。
已用于治療強直性脊柱炎的抗腫瘤壞死因子-α藥物有單克隆抗體(infliximab)。它是一種人/鼠IgG1κ同型鏈上的嵌合性中和單克隆抗體。有兩項開放性試驗試驗研究評價了該藥對強直性脊柱炎的療效,第一個試驗驗證了該藥對11例有嚴重疾病活動性的難治性強直性脊柱炎患者的療效?;颊叻謩e在第0、2和6周靜脈輸注Infliximab,劑量為4mg/kg。結果表明,參試患者在疾病活動性、功能和疼痛記分(BASDAI、BASFI、BASMI)和生活質量方面,均有顯著改善。血清炎癥標記物(ESR、CRP和IL-6水平)顯著降低。該研究還采用磁共振(MRl)來了解脊柱炎癥情況?;颊呷脒x時,5例患者中的3例有脊柱炎性活動,經3次注射后的6周內,脊柱的動態MRI檢查發現炎癥有所減輕或無變化。21例脊柱關節病患者參與了另一項試驗,其中包括10例強直性脊柱炎,9例銀屑病關節炎和2例分類未定的脊柱關節病,分別采用與第一個試驗同樣的治療、觀察方案。最后,所有患者的脊柱、外周關節癥狀均得以改善。血清中炎癥標記物也顯著下降。第一次注射3天后,就可觀察到癥狀的改善并且一直持續3個月。本治療耐受性好,無嚴重副作用(僅在個別病例觀察到了諸如頭暈、頭痛、疲勞、腹瀉和心悸)。兩項試驗均明確支持抗腫瘤壞死因子-α治療強直性脊柱炎非常有效。但這兩項試驗只是對抗腫瘤壞死因子-α治療短期療效(3月時間)進行評價,沒有設對照組,也未作隨機化處理,仍需進行長期隨訪的大規模、雙盲對照試驗。
⑤沙利度胺(thalidomide):沙利度胺有特異性免疫調節作用。它能抑制單核細胞產生腫瘤壞死因子-α,也能協同刺激人T淋巴細胞、輔助T細胞應答,還可抑制血管形成和黏附分子活性。體外試驗可抑制由脂多糖刺激的單核細胞產生IL-12。因此,其免疫調節作用能夠使其不僅有助于治療多種疾病,如感染性疾病(麻風和HIV疾病)、惡性疾病(多發性骨髓瘤),而且也可以治療炎性和自身免疫病(炎性腸病和RA)。腫瘤壞死因子-α在感染性和自身免疫病的發病機制中起重要作用,因此治療這些疾病的機制主要與其抑制腫瘤壞死因子-α產生有關。
沙利度胺(反應停)對強直性脊柱炎的療效在同時具有脊柱和外周關節疾病的2例嚴重的頑固性強直性脊柱炎患者身上得到了驗證,患者的臨床癥狀顯著改善,與癥狀相平行的炎癥參數(ESR和CRP水平)下降。由于出現了白細胞減少癥,沙利度胺劑量由300mg/d減至200mg/d。國內觀察表明,200mg/d沙利度胺對19/24例難治性強直性脊柱炎患者有效,主要通過調節致炎因子基因如腫瘤壞死因子-α、IL-1β、IL-6、MIP等的表達而發揮作用。主要副作用包括困倦、口苦、頭皮屑增多和口干。未發現外周神經疾病和白細胞減少癥。沙利度胺因其致畸性而受到關注,有生育能力的女性需采取嚴格的避孕措施。
⑥阿米替林(Amitriptyline):阿米替林是一個三環類抗抑郁藥物,有5-羥色胺和抗膽堿酯酶活性,主要有鎮靜、止痛和催眠作用。有研究證明,小劑量的阿米替林可用于治療纖維肌痛、疲勞感。該藥物本身并無抗炎作用,但卻是小劑量NSAID治療最好的輔助治療方式。研究發現,疲勞是大多數強直性脊柱炎患者的主要癥狀,嚴重的疲勞感會導致強直性脊柱炎患者活動能力降低,引起晨僵感和疼痛加重并有明顯的睡眠障礙。最近一項研究觀察了小劑量阿米替林(30mg/晚)對100例強直性脊柱炎患者的療效。結果發現,與安慰劑組相比,阿米替林組所有的評估指標均得以明顯改善,安慰劑組只有疼痛、晨僵和BASFI有所改善。阿米替林組睡眠得以改善患者的數量遠遠高于安慰劑組(分別是66%和20%,P<0.001)。結果證明,小劑量的阿米替林耐受性好并可顯著改善睡眠狀況。雖然阿米替林提高了強直性脊柱炎患者睡眠質量,但晨僵感并沒有加重,事實上,患者的關節僵硬癥狀得到了顯著改善。因此,阿米替林,用于治療強直性脊柱炎的最大優勢在于它可促進睡眠的完整性,并由此減輕疲勞感。
3.放射治療:因放射治療副作用較大,容易引起白細胞下降和放射病,故目前較少應用,但應用小劑量多次照射,對緩解癥狀和延緩畸形發生確有一定療效。
4.外科治療:已發生關節畸形并達半年以上者,可根據具體情況手術治療:
①肌腱松解術:對關節尚能活動,畸形是由于關節周圍軟組織攣縮造成的患者,常用肌腱切斷術和肌腱延長術,必要時可再加用關節囊切除術及其他軟組織松解術。
②骨關節手術:對關節強直是畸形造成的患者,可施行下列手術:
A.切骨矯形術:在近關節處切骨,然后將肢體置于功能位。此項手術最多用于髖關節畸形。矯正駝背畸形,可用脊椎切骨術,于腰3與腰4部位進行。手術先切斷切除部位的棘突、椎板和關節突,然后以手法將脊柱壓直,術后用接骨板內固定棘突,或囑病人在石膏床上休息6~8周。有髖關節畸形者不宜采用脊椎切骨術。
B.關節融合術若關節強直不夠堅固,并在活動時產生疼痛,或關節畸形不能用上述方法矯正時,可考慮采用關節融合術。
C.關節成形術:雙側髖關節均發生強直時,應行雙側或單側關節成形術。效果較為滿意的是不銹鋼帽成形術。另外,亦可考慮Batchelor假關節術。
5.并發癥的治療:
①眼部治療:為了預防虹膜炎發展為青光眼和失明,可局部或全身應用阿托品和糖皮質激素治療。
②心臟病治療:主動脈瓣關閉不全、充血性心力衰竭、心臟擴大、心臟傳導阻滯的治療,與其他原因造成上述心臟異常的治療相同。有手術指征時??煽紤]手術治療。
③肺部并發癥治療:并發細菌或霉菌感染時,可應用有效的抗生素或抗霉菌制劑。
④其他:當頸椎畸形壓迫神經時,可手術切除骨板,解除壓迫癥狀。
6.中醫治療
(1)辨證論治:
①腎虛督寒:
主癥:腰骶、脊背疼痛,痛連頸項,背冷惡寒,肢節游走性疼痛,酸楚重著,或晨起腰骶、項背僵痛,或僵硬彎曲,活動不利,得溫痛減,舌苔薄或白,脈沉弦或細遲。
治法:補腎強督,溫經散寒,活血化瘀。
方藥:補腎強督治旭湯加減。
川續斷15g,金狗脊40g,淫羊藿10g,炒杜仲15g,鹿角霜(或膠)10g,制附片12g,桂枝10g,骨碎補10~20g,生熟地各12g,赤白芍各10g,生薏苡仁30g,伸筋草30g,白僵蠶12g,地鱉蟲10g,知母15g,麻黃3~9g,干姜6~9g,羌、獨活各10g,草烏9g,防風10g,牛膝18g。
臨床體會:婁多峰認為此證病人素體腎氣不足累及督脈。督脈與足太陽經在風門交會,輔助太陽經起衛外作用。督脈通,衛陽振,腠理致密,邪不能犯。當腎氣不足,風寒濕邪乘虛而入,郁而不化,影響督脈致氣血凝滯,經脈痹阻,故發為腰背痛。臨床上除太陽經癥狀外,還有項背攣急、作冷作痛等督脈受累的特征。正如《內經》所述“督脈為病脊強反折”。此為強直性脊柱炎的早期階段,以腎虛為本,寒盛為標,屬本虛標實之證。寒邪入腎,內舍于督,故治以補腎強督、祛寒、化濕通絡之法。
②肝腎兩虛,筋骨失榮:
主癥:腰背疼痛,腰骶及項背強直畸形,活動功能障礙,胸廓不張,低熱形贏,腰膝酸軟,頭暈目糊,耳嗚耳聾,畏寒肢冷,陽痿,面色蒼白,舌質略紅、少苔或薄白,脈沉細數、尺脈弱。
治法:滋補肝腎,壯骨榮筋。
方藥:健步虎潛丸合補腎強督治旭湯加減。
骨碎補20g,補骨脂10g,羌、獨活各10g,生、熟地各12g,赤、白芍各10g,白蒺藜10g,山萸肉10g,烏蛇10g,蜈蚣3條,炙山甲9g,威靈仙12g,桂枝12g,絡石藤30g,雞血藤30g,尋骨風10g,松節15g,川斷18g,制附片10g,伸筋草30g,地鱉蟲9g,炒黃柏10g,紅花10g。
③督脈邪壅,久郁化熱:
主癥:背脊鈍痛,腰、股、髖部酸著重滯,甚或掣痛欲裂,脊柱強直、畸形、活動嚴重障礙,形體消瘦,五心煩熱,或有低熱,口干,肌肉觸之熱感,肢體喜放被外,不久又怕冷,大便干,小便黃,舌質紅、舌苔黃厚而膩,脈象滑數或弦滑數。
治法:益腎壯督,清熱活絡。
方藥:補腎清熱治旭湯加減。
生地18g,川斷15g,地骨皮12g,骨碎補18g,秦艽20g,赤芍12g,知母12g,炒黃柏12g,忍冬藤30g,威靈仙15g,羌、獨活各9g,地鱉蟲9g,蠶砂10g,絡石藤30g,透骨草20g,紅花10g,制乳香、沒藥各6g。
(2)綜合治療:
①中成藥:腎虛督寒可選旭痹沖劑、寒痹停片、金關片。肝腎虧虛可選壯腰健腎丸、益腎通督片。久郁化熱可選正清風痛寧、二妙丸、五加皮酒。
②藥物外治:
A.藥袋熱敷:羌活、獨活、川芎、白芷、徐長卿、青木香、蘇木、桂枝、當歸、制乳香、制沒藥、細辛各等份,冰片少許。上藥共研細末,與淘洗干凈的細砂2份拌勻,裝入布袋內,留置0.5~1小時,1次/d,10天為1個療程。具有溫經散寒,祛瘀止痛之功效。
B.烏桂散(經驗方):藥用制川烏、制草烏各6g,桂枝9g,細辛5g,山萸肉9g,干姜9g,公丁香9g,藿香12g,白芷12g,麝香0.3g。上述各藥共研粗末,用醋拌濕,敷于臍部,每次6~10g,根據情況2~3天更換1次。適用于背部僵硬,疼痛劇烈,活動困難者。有祛風散寒,通絡止痛之功效。
C.溫經通絡膏(《中醫傷科學講義》):藥用乳香、沒藥、麻黃、馬錢子各250g。上藥共為細末,飴糖調敷背部痛處,適用于寒濕傷筋,胸椎骨節酸困疼痛,筋脈不利者。
③專方治療:
王為蘭用益腎通督片(狗脊、菟絲子、骨碎補、枸杞子、生熟地、豬脊髓、牛脊骨、鹿角膠、水蛭、炒白芥子)治療57例,顯效17例,有效3l例,無效9例,總有效率為84.2%。
朱良春應用益腎蠲痹丸(主藥地黃、當歸、仙靈脾、全蝎、蜈蚣、蜂房、鹿銜草、地鱉蟲)治療,療效滿意。
婁玉鈐等認為本病的關鍵是腎督虧虛,自擬腎痹湯(狗脊、桑寄生、牛膝、木瓜、首烏、炒山甲)治療本病67例,有效率92%。
吳啟富用右歸丸加減治療160例,有效率86%。
李瑞林用雷公藤治療80例,有效率為89%。
田常炎等用洋金花制劑治療54例,亦取得一定的療效,顯效28例,有效20例,無效6例。對肝腎無毒性作用,注射作用更好。
吳志成用螞蟻治療本病也取得一定療效。
另外,臨床上以身痛逐瘀湯治療本病積累了一些經驗,并進行了相關的基礎及用金關片、壯腰健腎丸、正清風痛寧、二妙丸、五加皮酒治療本病的研究。
A.腎痹湯:由赤芍、白芍、王不留行、川斷、紅花各15g,葛根、黃芪、蒲公英、獨活各20g,金銀花、土茯苓各30g,生地黃20~90g組成。楊愛國等報道用本方加減治療強脊炎30例,有效率為93%。
B.強脊湯:由桂枝、姜黃、川芎、千年健、全蝎、地龍各9g,葛根、白芍、當歸、狗脊、川斷、補骨脂、獨活、桑寄生、絡石藤、老鸛草、黨參、威靈仙各15g,黃芪20g,甘草6g組成。水煎服,每天1劑。30劑為1療程。高飛等報道,治療30例,有效率98%。
C.舒督通痹湯:由麻黃、桂枝、獨活、甘草各10g,當歸、赤芍、木瓜、伸筋草、青風藤、烏梢蛇、杜仲、五加皮各15g組成。有寒象加川草烏各6g;熱象重加連翹30g,梔子10g,3個月為1療程。李現林等報道治療47例有效率91.3%。
D.獨活寄生湯加味:由獨活、桑寄生、當歸、赤白芍、川芎、紅花、防風、生地黃、熟地黃各10g,杜仲、淮牛膝、秦艽各12g,細辛3g,桂心6g組成。隨證加減,頸項強直加羌活、姜黃、白僵蠶各10g,葛根20g;腰骶疼痛,加狗脊、菟絲子各10g,并加重杜仲、桑寄生用量;病久痰瘀交阻者,加三棱、莪術各10g,白芥子6g。錢先報道,治療22例中,顯效6例,有效14例,無效2例,總有效率90.9%。
E.雷公藤配合補腎通痹湯:雷公藤煎劑12~15g/d,14歲以下按1歲1g劑量給予,補腎通痹湯方由獨活、寄生、杜仲、淮牛膝、枸杞子、補骨脂、黃芪、雞血藤、生地黃、赤芍、丹參組成。每天1劑。張思霖報道25例,總有效率92.7%。
F.益腎通督方:由鹿角膠、龜版膠、狼狗骨膠各10g(烊化),淫羊藿、巴戟天、補骨脂、菟絲子、炒杜仲、枸杞子、山茱萸、女貞子、當歸、白芍、炒白芥子、水蛭各10g,熟地黃10g,蜈蚣2條(研面沖服),降香、川烏各6g,細辛5g組成。王為蘭報道,臨床治療強直性脊柱炎151例,總有效率94.7%,實驗研究優于雙氯芬酸(雙氯滅痛)及大活絡丹組。
G.骨痹湯:由狗脊、杜仲、淮牛膝、骨碎補、獨活、陳皮各15g,淫羊藿、威靈仙、生地黃、枸杞子各15~30g,僵蠶、熟地黃、當歸各12g,桂枝9~15g,蜈蚣2條組成,隨癥加減,水煎服,每天1劑。30天為1療程。劉紅麗報道治療47例,1~3療程后,顯著好轉21例,好轉24例,無效2例,總有效率95.7%。
H.蝎蚣湯:由全蝎5g,蜈蚣2條,白花蛇舌草10g,丹參20g,秦艽10g,威靈仙15g,白芍20g,甘草5g組成。方建志報道治療血瘀型痹證總有效率為79%。
I.補腎強督治旭湯:由熟地黃15~20g,制附片9~12g,鹿角膠10g,川斷10~20g,羌活、獨活各15g,桂枝10~20g,赤芍、白芍各12g,知母12~15g,土鱉蟲6~9g,防風12g,麻黃3~9g,干姜6~9g,淮牛膝12~18g,炙穿山甲6~9g,炙草烏5~9g,骨碎補15~20g組成,隨癥加減。閻小平報道治療取得滿意療效。
J.烏頭桂枝湯:由川烏4.5g,川桂枝9g,白芍9g,生姜9g,炙甘草6g,大紅棗7枚,每天1劑,水煎服??呻S癥加減川萆薢、薏苡仁、威靈仙、土茯苓、防己等。戴朝壽報道,治療89例,總有效率100%,治愈率達76.4%。
K.散痹湯:由青風藤、生麻黃、桂枝、生姜、制附子各24g,生石膏18g,木通、甘草各6g組成基本方。寒盛者,重用附子、加細辛;熱盛者,去附子,加知母、黃柏。風盛者,加蜈蚣,葛根;濕盛者,加薏苡仁、土茯苓;夾瘀者,加土鱉蟲、水蛭;痛甚者,加劉寄奴。水煎服,每天1劑。潘青海報道,治療32例。顯效16例,有效13例,無效3例,總有效率90.6%。
④單驗方治療:
A.雷公藤片:每片含生藥3g。每次服3~5片,3次/d,1個月為1療程。
B.昆明山海棠片:每次服100mg,3次/d,1個月為1療程。
C.腰痛寧膠囊:由馬錢子,土鱉蟲,乳香、沒藥,全蝎、牛膝、麻黃、蒼術組成,適用于瘀血阻絡兼寒濕痹阻之強直性脊柱炎,每次3~5粒,2次/d,用黃酒適量(10~30ml),兌白開水沖服。1個月為1個療程。
D.桂枝芍藥知母湯(《金匱要略》):桂枝12g,白芍9g,甘草6g,麻黃6g,生姜12g,白術15g,知母12g,防風12g,制附片6g,水煎服,每天1劑。
E.骨碎補丸(《太平惠民和劑局方》):荊芥穗、制附片、牛膝、肉蓯蓉各30g,骨碎補、威靈仙、砂仁各15g,廣地龍、沒藥各7.5g,自然銅(酒淬九遍)、草烏、制半夏各15g,共為細末,酒煮神曲為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次服5~7丸,溫黃酒送下,婦女可用當歸湯送服,孕婦忌服。
F.青風藤:味辛苦,性溫,具有祛風勝濕通絡止痛之功。湛鐵民以青風湯30~50g,秦艽、尋骨風各15g,何首烏30g,治療本病效佳。
G.枸杞羊腎粥(《飲膳正要》):枸杞葉500g,羊腎2對,羊肉250g,蔥莖少許,五味子、佐料適當,粳米50g。先煮枸杞葉、羊腎、羊肉,調料,湯成下米,熬粥,晨起及晚上各食1次,枸杞葉可用枸杞子30g代之。
H.羊脊骨羹(《飲膳正要》):羊脊骨1具,槌碎,肉蓯蓉30g,草果3個,蓽拔6個,熬成汁,入蔥白,做面羹食之,腰脊疼痛明顯者適用。
I.烏頭粥(《本草綱目》):生川烏10g為末,香白米粥1碗,再慢熬適當,下姜汁1匙,蜜3大匙,空腹服?;蛟偌愚曹尤?g亦可,適用于風寒濕痹阻腎經及腎陽虛證。
J.上海市中醫院風痛散(《痹癥論治學》):馬錢子、麻黃等量,同煮4~6小時,馬錢子去皮、芯;麻黃炸至黃而不焦,表面起泡立取出,擦去表面油,共研末裝膠囊,每天臨睡前服1次,每次0.3g,黃酒1匙或溫開水送服,每3天加1次量,每次遞增0.3g,以出現輕微頭暈和偶然抽搐為度,每次最多0.9~1.2g,不能過量,也不宜白天服用。如抽搐較多,可多飲白開水或用鎮靜劑拮抗。本方適用于風寒濕痹及痰瘀互阻之痹痛較甚者。
K.旭痹沖劑:每袋10g,每次1袋,2~3次/d。
L.益腎蠲痹丸:水丸:每次8g,3次/d,飯后服。
M.金蛇注射液:針劑,每次4ml,2次/d,肌內注射,1個月為1療程。
N.蠲痹湯(《百一選方》):羌活、姜黃、當歸、黃芪、赤芍、防風各15g,甘草6g,每天1劑。
O.虎潛丸(《丹溪心法》):黃柏150g,龜版120g,知母60g,熟地黃60g,陳皮60g,白芍60g,鎖陽45g,干姜15g,為細末,煉蜜為丸,每丸重10g,早晚各1丸,開水送服。適用于本病后期陰虛內熱,肝腎不足,肢體痿軟無力之癥。
P.朱良春教授藥袋熱敷法:藥袋處方為:山柰、羌活、獨活、川芎、白芷徐長卿、青木香、蘇木、桂枝、當歸、制乳香、制沒藥、細辛各等分,冰片少許。共研細末,與淘洗干凈的細砂2份拌勻,裝入布袋內,放鍋內隔水蒸30min取出。疊在另一未蒸之藥袋上,放于疼痛處,留置0.5~1h,1次/d,10次為1療程,具有溫經散寒,祛瘀止痛之功。
⑤針灸療法:針灸治療本病,多從足太陽經和督脈選穴論治,還應重視足少陰經腧穴的選用。既要注意近部取穴,更應重視整體治療。針灸治療本病,當以補腎強腰、調和氣血、舒筋活絡為法。
A.體針:
a.寒濕痹阻型:取肝俞、腎俞、膈俞、風池、大椎、腰陽關,針用瀉法, 1次/d,10天為1療程。
b.濕熱阻絡型:取大椎、風池、腰陽關、肝俞、腎俞、環跳、合谷,針用瀉法,1次/d,10次為1療程。
c.腎虛督空型:取肝俞、腎俞、膈俞、陽陵泉、三陰交、委中、關元,針用補法,1次/d,10天為1療程,每次留針15~25min。
d.肝腎陰虛型:取肝俞、腎俞、三陰交、關元、大椎、太沖,針用平補平瀉法。1次/d,10次為1療程,每次留針15~25min。
e.瘀血阻絡型:取大椎、風池、肝俞、腎俞、環跳、陽陵泉、三陰交,針用瀉法,1次/d,10次為1療程。
B.耳針:
a.寒濕痹阻型:取腰椎、骶椎、腎、神門、交感,每次留針10~15min,隔天1次,3~5次為1療程,以王不留行貼壓,2~3天1次,輪換穴位。
b.濕熱阻絡型:取腰、骶椎、髖、交感、腎、腎上腺,每次留針10~15min,隔天1次,3~5次為1療程。
c.腎虛督空型:取腰、骶椎、頸椎、胸椎、腎、肝、神門,每次留針10~15min,隔天1次,3~5次為1療程。
d.肝腎陰虛型:取肝、腎、腰、骶椎、神門、交感,每次留針10~15min,隔天1次,3~5次為1療程。
e.瘀血阻絡型:取腰、骶椎、腎、屏間、神門、交感,每次留針10~15min,隔天1次,3~5次為1療程。
C.灸法:
取穴:同“毫針”。
方法:常用艾條灸、艾炷灸、溫針灸、溫灸器灸。每次選3~5穴,灸10~20分鐘或5~7壯,1次/d,10天1個療程,間隔2~3天行第2療程。
禁忌:孕婦腰骶部不宜施灸。
⑥推拿療法:早期以和營通絡,滑利關節為原則,后期骨性強直者以舒筋通絡、活血止痛為原則。
A.患者俯臥。上胸部及大腿前分別墊2~3個枕頭,使前胸及腹部懸空,兩手臂屈肘置于頭前。醫者站于旁,在患者腰背部沿脊柱及兩側,用擦法上下往返治療,同時另一手掌在背部沿脊柱按壓,按壓時要配合病人呼吸,當呼氣時向下按壓,吸氣時放松。
B.接上勢。用指按法按壓脊柱兩側膀胱經及臀部秩邊、環跳、居髎等穴。
C.患者仰臥。用 法治療髖關節前部,配合髖關節的外展、外旋被動活動。再拿大腿內側肌肉和搓大腿。
D.患者坐勢。醫者站于后方,用 法施于頸項兩側及肩胛部,同時配合頸部左右旋轉及俯仰活動。然后按揉或一指禪推頸椎兩側,上下往返數次,再拿風池及頸椎兩側到肩井。
E.接上勢。囑患者兩肘屈曲,抱于后腦枕部,兩手指交叉握緊。醫者站于背后,以膝部抵住患者背部,再以兩手握住患者兩肘,作向后牽引及向前俯的擴胸俯仰動作。在進行這種背動活動時,患者要配合呼吸運動(前俯時呼氣,后仰時吸氣)。俯仰5~8次。
F.患者坐勢。將腰背暴露,上身前俯,醫者站于旁,用肘壓法施于脊椎兩旁。再直擦背部督脈及兩側膀胱經、橫擦骶部,均以透熱為度,可加用熱敷。
7.護理
(1)護理問題:
①心情憂慮、恐懼、悲觀等。
②疼痛、活動受限。
③生活能力下降。
④有感染的可能。
⑤有發生并發癥的可能。
⑥對本病缺乏鍛煉知識。
(2)護理目標:
①消除患者思想顧慮。
②緩解疼痛,恢復功能。
③預防并發癥。
④使患者掌握鍛煉方法。
⑤提高自理能力。
(3)護理措施:
①疼痛時,應臥床休息,防止發生駝背畸形;疼痛緩解后,鼓勵病人多活動,進行功能鍛煉。
②行牽引治療時,應抬高床尾端以產生反牽張力。如不抬高床尾,則須固定上身,以對抗牽引力。骨突部須用棉墊保護,以防發生壓瘡。應密切觀察血液循環。肢端可因吊帶纏繞過緊而壓迫血管、神經,引起青紫、腫脹、發冷、麻木、運動障礙以及動脈搏動減弱或摸不到。遇有上述情況,應立即報告醫師,詳細檢查,分析原因,及時調整,維持牽引于正常狀態。
③心理護理:強直性脊柱炎病人常因不明原因的腰痛及腰部僵硬感以及功能障礙而引起思想顧慮。因此應關心和理解病人,及時給予安慰、鼓勵,使病人獲得心理支持,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配合治療和護理。
④飲食護理:給予高蛋白、高維生素、富含鈣質和鐵質且易消化的食物,飲食應多樣化,保持均衡并富于營養。
⑤給藥護理:口服非甾體藥物及吲哚美辛(消炎痛)等時,應注意觀察有無胃腸道出血等不良反應,最好同時服用制酸劑。注意觀察抗生素的療效和不良反應。
⑥對癥護理:合并有色素膜炎的患者,局部使用腎上腺皮質激素。經常沖洗滯留的分泌物,保持結膜囊的清潔,避免遮蓋,以免結膜囊內發生感染。
⑦指導鍛煉:指導患者進行適當鍛煉,減少脊柱、髖關節的畸形程度。每天應早晚各1次進行脊柱及髖關節的屈曲與伸展鍛煉。鍛煉前須先按摩松解椎旁的肌肉,減輕疼痛,防止鍛煉過程中對肌肉的損傷。每次活動量以不引起第二天的關節癥狀加重為限。配合鍛煉每天可行水療和骶髂關節部的超短波、微波、蠟療等理療,效果較好,通過理療起到解除肌肉痙攣,改善血液循環、消炎、止痛等作用。
⑧姿勢及體位護理:避免長期彎腰活動,盡量減少對脊柱的負重和創傷,對于身體偏胖的患者,鼓勵其減肥,以減輕負重關節的負擔。為減少頸椎的前彎,要低枕睡硬板床,以維持直立姿勢和正常身高。夜間休息應以平臥為主,間以俯臥,盡量減少側身弓腰睡覺。
⑨預防肺部感染:由于本病胸廓擴展受限,易發生肺部感染。臨床上應注意早期預防,鼓勵患者每天行擴胸運動,進行深呼吸。對不能自理的患者應注意經常翻身拍背,同時要督促病人作咳嗽、深呼吸,以提高肺活量。注意營養,增強機體抵抗力,禁吸煙,保持環境空氣新鮮,每天通風換氣,盡量避免去人員聚集的地方,以免交叉感染。一旦發生呼吸道感染應及時治療,防止病情發展。
8.出院指導
(1)囑病人出院后注意休息,增加營養,以提高機體抵抗力。
(2)時刻保持樂觀情緒,作力所能及的事,對未來充滿信心。
(3)堅持功能鍛煉,保持正確姿勢。
9.康復
(1)目的和原則:康復治療的目的在于提高患者自身的免疫功能,解除或緩解患者的疼痛,保持或恢復肌肉及關節的功能,防止或矯正畸形,提高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
(2)方法
①藥物治療:見“治療”部分。
②姿勢治療:活動期關節炎癥狀明顯,應臥床休息,睡硬板床,頸部枕頭應低平或不用,以保持頸腰部脊柱生理弧度。經常取俯臥位有利于預防脊柱及髖關節變形,1~2次/d,時間遞增。腰椎弧度消失或僵直可平臥時背部墊一小枕,防止脊柱畸形形成。坐、站位時應保持挺腰、練習背靠墻站立姿勢,以保持良好姿勢。
③運動療法:醫療體操是運動療法首先選用的方法。主要有預防畸形,改善關節活動度,增加伸肌力,改善肺功能等作用。常用方法有呼吸體操、脊柱活動度、背肌鍛煉等。
A.呼吸體操:進行深呼吸練習能最大限度地擴張胸廓,促進膈肌運動,亦可進行腹式呼吸練習。氣功療法可增加肺活量、放松肌肉、全身入靜,是很好的改善肺活量的方法。
B.背肌練習:利用徒手或器械均可進行背肌練習。
C.脊柱活動度練習:在“四肢著地”位進行脊柱活動度練習,亦可進行爬行練習。祖國傳統醫學中洗髓經為主的功法亦有良效。頸椎活動練習包括緩慢而柔和的屈伸、側屈及旋轉動作?;颊唑T在椅上扭動,可增加胸椎旋轉活動。
D.髖關節練習:可代償腰椎功能,主要是髖伸肌和外旋肌的練習。
E.耐力性運動練習:病情穩定,可作游泳、登山、羽毛球及網球運動,可增強全身肌力,促進心肺功能,防止脊柱畸形。
④物理治療:溫熱療法可鎮痛及緩解僵硬。超聲波、音頻可增強肌腱的延展性。在溫熱療法后再給以運動療法,對改善韌帶及肌腱的攣縮有較好的效果。
A.溫熱療法:用于消除肌痙攣,改善血液循環(急性期不用)。種類有:蒸氣藥浴,砂浴,蠟療,紅外線燈照射等。
B.電療法:可用高、中、低頻電療,如TENS、間動電療、干擾電療等。
C.超聲波透人治療:配合一些藥物,如氫化可的松,中藥活血化瘀、祛風止痛,浸泡電子端棉墊等。
⑤推拿、針灸療法:對關節周圍的肌肉痙攣,及關節肌性強直均可采用推拿、按摩等手法,解除肌痙攣,改善關節功能。針刺、艾灸穴位,對解除肌端炎癥性疼痛效果十分明顯。
⑥夾板及矯形器的應用:急性期可用夾板固定疼痛關節部位,但每天應卸下夾板幾次,并進行關節活動;不嚴重畸形可使用矯形器。
⑦日常生活活動能力訓練:進行穿著、排便下蹲、進食、洗漱、行走等訓練。
⑧心理治療:患者一般有自卑與悲觀情緒,醫務人員要同情患者,詳細解釋病情變化,安慰、鼓勵、說服,開導使患者配合和堅持治療。
⑨手術治療:根據病情需要,進行手術治療,包括滑膜切除術、骨切除術、關節固定術、髖關節成形術等。
10.病人教育 病人教育是強直性脊柱炎治療成功的保證。
①對病人進行疾病知識的教育有助于病人主動參與各種治療,并與醫師合作。
②使他們了解本病病程和預后,認識治療的意義及其長期性,從而調動病人治療的積極性和恒心。
③幫助病人了解藥物的作用和可能發生的副作用,并指導病人擇醫選藥。
④日常生活動作訓練:站立時應盡可能保持挺胸、收腹和雙眼平視的姿勢;坐位亦應保持胸部直立位;應睡硬板床,多取仰臥位,避免促進屈曲畸形的體位;枕頭要低,一旦出現上胸椎及頸椎受累,應停用枕頭;減少或避免引起持續性疼痛的體力活動。
⑤定期測量身高,保持身高記錄是防止不易發現的早期脊柱彎曲的一個好措施。
(二)預后
強直性脊柱炎的病程演變差異很大,其特征是自發緩解和加重交替出現,一般預后較好,有自限性。少數患者迅速骨損并在早期出現嚴重殘疾,髖關節受累及頸椎完全強直。
輕型患者的存活期和一般人群無差別。然而,并發脊柱骨折,心血管系統受累,腎淀粉樣變性,以及其他嚴重并發癥會使某些患者的生存期縮短。大多數患者的功能喪失發生在發病的頭10年內,并與外周關節炎、脊柱的X線變化和“竹節狀脊柱”有關。病程大于20年者,80%的患者仍有疼痛與發僵,60%以上的患者需要藥物治療。約85%的病人預后較好,即使發生嚴重畸形或造成殘廢,經手術治療仍能生活自理。少數病人有可能死于心力衰竭、尿毒癥及頸椎骨折并發截癱。

 

推薦藥店

同仁堂

強直性脊柱炎找問答

暫無相關問答!

強直性脊柱炎找藥品

暫無相關藥品!

用藥指南

暫無相關用藥指導!

強直性脊柱炎找資訊

暫無相關資訊!

強直性脊柱炎找醫生

更多 >
  • 王慶文 王慶文 主任醫師
    北京大學深圳醫院
    風濕免疫科
  • 朱乙聲 朱乙聲 醫師
    北京大學深圳醫院
    風濕免疫科
  • 曾沛英 曾沛英 副主任醫師
    北京大學深圳醫院
    風濕免疫科
  • 陳澄 陳澄 主治醫師
    北京大學深圳醫院
    風濕免疫科
  • 林琦 林琦 主治醫師
    北京大學深圳醫院
    風濕免疫科
  • 路曉燕 路曉燕 主治醫師
    北京大學深圳醫院
    風濕免疫科
  • 劉郁 劉郁 主任醫師
    北京大學深圳醫院
    風濕免疫科
  • 李小霞 李小霞 主任醫師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宣武醫院
    風濕免疫科

強直性脊柱炎找醫院

更多 >
国产在线不卡最新精品网站-欧美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三区电影-99久e在线精品视频在线-欧美激情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免费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