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庫大全   >  小兒科   >  新生兒壞死性小腸結腸炎

新生兒壞死性小腸結腸炎別名:新生兒急性壞死性小腸結腸炎

(一)治療
1.禁食 對有可能發生NEC的患兒或懷疑發生壞死性小腸結腸炎的患兒,應立即禁食,具體時間應視病情而定,可先禁食1~2天,觀察病情的發展,計劃下一步治療。
對確診的患兒,癥狀輕的禁食3~5天,重的禁食7~10天,大部分患兒同時需要胃腸減壓。禁食期間營養和液體主要從腸外營養液補充,可以從周圍靜脈滴入。待腹脹、嘔吐消失、腸鳴音恢復、食欲恢復、大便隱血試驗陰轉時,才可開始喂養。
開始進食時,先試喂5%糖水3~5ml,2~3次后如無嘔吐及腹脹,可開始喂奶。以新鮮母乳為最好,宜從少量開始;人工喂養開始宜少量稀釋奶,3~5ml/次,如能耐受逐漸緩慢加量,每次增加1~2ml,切忌用高滲乳汁。如胃中有積乳則不加量或降至前一次量。加奶后如癥狀復發,需再次開始禁食。原病變較重且范圍廣泛者,可引起乳糖酶暫時性缺乏,應暫避免乳汁喂養,以免引起腹脹、腹瀉等癥狀。
2.胃腸減壓 為常規措施,用連接吸引器的雙腔鼻胃管來減輕腸道積氣。
3.抗感染 應立即全身應用抗生素, 根據細菌學檢查結果選用抗生素,在未報道前可先選用頭孢第三代抗生素,如頭孢氨塞肟或頭孢曲松,劑量50~80mg/(kg·d),靜脈滴注;或β-內酰胺酶抗生素(氨芐西林, 替卡西林)和氨基糖苷類藥物。另外也應考慮抗厭氧菌藥物(如克林霉素,甲硝唑)的應用,多黏菌素E有中和毒素作用(每天口服10~15mg/kg)。懷疑為胃腸道感染引起發病或血培養陽性者,抗生素的選用應根據感染的細菌而定。治療須持續10天.
4.靜脈補充液體及維持營養 NEC患兒因為廣泛的腸道炎癥和腹膜炎可導致第三間隙相當多的液體喪失。常發生水、電解質平衡紊亂,保持水、電解質平衡非常重要。需及時補液、糾正酸中毒和電解質紊亂。小兒禁食期較長,禁食期間必須靜脈補液,注意營養補充。適當的腸外膠體和晶體液體輸注以維持循環,在腸道修復的同時,需要全腸道外營養14~21天。
(1)液量:根據日齡每天總液量為100~150ml/kg。
(2)熱卡:病初保證每天209.2kJ/kg(50kcal/kg),以后逐漸增加至418.4~502.1kJ/kg(100~120kcal/kg)。其中40%~50%由碳水化合物提供,45%~50%由脂肪提供,10%~15%由氨基酸提供。
(3)碳水化合物:一般用葡萄糖,每天5~18g/kg,血糖>7.28mmol/L,應減少糖的輸入;如血糖多次測定>11.2~16.8mmol/L,應加用胰島素0.25~0.5U/kg。
(4)蛋白質:常用6%小兒氨基酸注射液,開始以每天0.5g/kg,按每天0.25~0.5g/kg遞增,最大量為每天2.5g/kg。輸注氨基酸的主要目的是在保證熱量的前提下,有利于蛋白質的合成,故使用時要求非蛋白質與蛋白質熱量之比約10∶1,每克氨基酸氮輸入時要求熱量為628~837kJ。
(5)脂肪:常用10%脂肪乳劑(Intralipid),開始每天0.5g/kg,按每天0.25~0.5g/kg遞增,最大量每天3g/kg,輸注速度為,胎齡33周者每小時不超過3.0ml/kg。
(6)電解質:一般每天供給鈉3~4mmol/kg,鉀2~3mmol/kg,氯2~3mmol/kg,與上述營養物質配成1/4~1/5張液體輸入。但應監測血電解質濃度,隨時調整。鉀的濃度不應大于3‰。如有額外丟失(嘔吐、腹瀉及胃腸減壓)則需提高氯化鈉的供給,一般配成1/3張液體輸入。如存在酸中毒,可每次給5%碳酸氫鈉3~5ml/kg,必要時根據血氣檢測調整。
(7)各種微量元素及維生素:常用微量元素注射液(安達美)每天1ml/kg,水樂維他(含各種水溶性維生素)每天1ml/kg,維他利匹特(含各種脂溶性維生素)5ml/d。
5.改善循環功能 NEC患兒常發生休克,休克原因多為感染性、低血容量或多臟器功能衰竭所致。需擴容,應用多巴胺和多巴酚丁胺等。
6.對癥治療 病情嚴重伴休克者應及時治療,擴容除用2∶1含鈉液外,還可用血漿、人血白蛋白、10%低分子右旋糖酐。血管活性藥物可選用多巴胺、酚妥拉明等,并可給氫化可的松每次10~20mg/kg,每6小時1次。缺氧時應面罩吸氧。觀察病情發展,及時手術。
7.外科治療 約有1/3病例需要手術治療,手術指征為:
(1)病情惡化:對壞死性小腸結腸炎的嬰兒,在經過非手術治療后,臨床和實驗室情況惡化時,也應考慮手術治療。
(2)腸穿孔、腹膜炎:腸穿孔和嚴重腸壞死有氣腹或腹膜炎體征或通過腹腔穿刺抽出膿性物質時,需要外科手術治療,切除壞死和穿孔的腸段,如果殘留腸段顯示無缺血,可作腸段重新吻合術。隨著敗血癥和腹膜炎的改善,腸道營養可經數周或數月后重新建立。
(3)腸道狹窄:少數嬰兒經非手術治療后數周或數月發生腸道狹窄,通常在脾曲處的結腸,需要切除狹窄腸段來重新恢復腸道的正常結構。
(二)預后
本癥是新生兒消化系統極為嚴重的疾病,病死率高達20%~40%。約2/3發生壞死性小腸結腸炎的新生兒存活,通過積極的支持治療和慎重及時的外科干預可改善預后。約70%病例需要非外科手術性治療,5%~30%患兒手術后可能發生回腸和結腸吻合部的狹窄或發生短腸綜合征,術后需隨訪。

推薦藥店

同仁堂

新生兒壞死性小腸結腸炎找問答

暫無相關問答!

新生兒壞死性小腸結腸炎找藥品

暫無相關藥品!

用藥指南

暫無相關用藥指導!

新生兒壞死性小腸結腸炎找資訊

暫無相關資訊!

新生兒壞死性小腸結腸炎找醫生

更多 >
  • 肖詠梅 肖詠梅 副主任醫師
    上海市兒童醫院
    消化內科
  • 張大 張大 副主任醫師
    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
    小兒科
  • 蘇朋俊 蘇朋俊 主治醫師
    中國醫科大學附屬盛京醫院
    小兒科
  • 樓壽增 樓壽增 主任醫師
    富陽市婦幼保健院
    新生兒科
  • 華剛 華剛 副主任醫師
    富陽市婦幼保健院
    新生兒科
  • 王晶 王晶 副主任醫師
    南京同仁醫院
    小兒科
  • 孫學梅 孫學梅 主任醫師
    臨沂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人民醫院
    小兒科
  • 黎敏 黎敏 副主任醫師
    中山市東鳳人民醫院
    小兒科

新生兒壞死性小腸結腸炎找醫院

更多 >
国产在线不卡最新精品网站-欧美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三区电影-99久e在线精品视频在线-欧美激情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免费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