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庫大全   >  內科   >  膽囊息肉

膽囊息肉別名:膽囊息肉樣病變

(一)治療
手術指征方面頗多爭論。Moriguchi等報道的8例惡變者中,7例息肉直徑>10mm,1例首次B超檢查為5mm,半年后復查長至10mm。故多數人主張以直徑≥10mm的PLGs作為手術指征,對<10mm者須保持警惕性。Chijiiwa等認為息肉>10mm、單個、年齡>60歲者應高度懷疑為膽囊癌,均應及時手術。Terzic等的100例PLG手術經驗,惡性病人73%>60歲,多數為單個;88%的病變>10mm。因此,認為>60歲、有膽石共存、>10mm的單個病變,即使無癥狀也應作膽囊切除。Yang等制定的手術指征與Chijiiwa相同,只是將年齡改為>50歲。Koga認為最重要的指標應為PLG的大小,因而凡>10mm者均應手術。Wolper持同樣觀點,認為>10mm的PLG作預防性膽囊切除是合理的。
Masi等甚至強調任何PLG均有惡性可能,一經發現均應切除。Lshikawa等97例切除標本中67例有蒂,9例(13%)為癌;30例無蒂,10例(33%)為癌。無蒂癌最大直徑平均為(14±4)mm,顯著小于有蒂癌(22±8)mm。8例無蒂癌已浸潤至肌層外,其中2例直徑仍≤10mm;2例有蒂癌浸潤至肌層外,最大直徑均≥30mm。認為最重要的指標是無蒂而不是大小。凡發現為無蒂PLG,即使<10mm也應立即切除。而有蒂PLG,則可掌握為>10mm時施行手術。
鄧紹慶綜合PLG的6個腫瘤高危因素為:單發、>10mm、廣基或蒂粗大、病變增長、年齡>50歲、合并結石。但也強調對<10mm不能放松警惕,必須定期隨訪。Kubota對PLG采用3種不同的膽囊切除術,即在膽囊結締組織層中剝離的單純膽囊切除術、切除全部膽囊結締組織的全厚膽囊切除術(full thickness cholecystectomy)與加作膽囊床部分肝組織的擴大膽囊切除術。根據術前判斷的PLG性質加以選擇。就癌腫而言,<18mm者仍有早期癌的可能,仍可經LC作全厚膽囊切除術。若術后病理證實已浸潤至漿膜下,則可作二次探查術。但若直徑>18mm,即有晚期癌的可能性,應直接開腹作擴大的膽囊切除,甚至加作廣泛的淋巴結清掃。
(二)預后
對癥狀明顯,影響工作和生活者,合并慢性膽囊炎及結石者;息肉單發,直徑>10mm,基底較大或有蒂位于膽囊頸部者是膽囊切除的適應證。但目前由于本病術前確診困難,患者常有恐癌心理,醫者存在防止貽誤惡變的想法,從而有使手術擴大化的趨勢。

 

推薦藥店

同仁堂

膽囊息肉找問答

暫無相關問答!

膽囊息肉找藥品

暫無相關藥品!

用藥指南

暫無相關用藥指導!

膽囊息肉找資訊

暫無相關資訊!

膽囊息肉找醫院

更多 >
国产在线不卡最新精品网站-欧美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三区电影-99久e在线精品视频在线-欧美激情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免费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