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庫大全   >  腫瘤科   >  結直腸癌

結直腸癌

結直腸癌西醫治療
大腸癌的治療以手術切除癌腫為首選,輔之以放射治療、化療藥物治療及中醫藥治療等,最近不少學者對早期大腸癌采用經內鏡下切除治療,也取得較好療效。至于如何選擇最佳方案,須依據不同的臨床病理分期。經過大量的臨床實踐證明,中西醫結合治療方案為:Dukes′A期者,可予手術,并予中藥,不需化療,Dukes′B期者,可予手術,術后予化療并中藥,直腸癌尚可予放射治療,Dukes′C期,結腸癌治療可予手術,術后予化療并中藥,直腸癌則可手術前或術后放射治療,并予化療及中藥,Dukes′D期,以放療、化療、中藥、免疫治療為主,手術僅為姑息切除或對癥處理。中西醫在治療腫瘤上各有所長,故治療大腸癌必須做到發揮中醫藥各自優勢,堅持長期治療,寬舒患者的心理狀態,做好心理治療,增加飲食營養,提高自身免疫功能。這樣,才能取得較好的療效。
手術治療
是根治結、直結癌的最有效的方法,凡適合手術的患者,應及早行手術切除治療。
化學藥物治療
大腸癌根治術后,仍有50%的病例復發和轉移,因此術前、術后化療有可能提高根治術后5年生存率??拱┧幬锸走x氟脲嘧啶,其次為絲裂霉素和阿霉素。
放射治療
術前放療,可縮小腫瘤,提高切除率,術后放療,可殺死殘留的腫瘤細胞。單純放療,僅用于晚期直腸癌病例,有止血,鎮痛、延長存活期的作用。
內鏡下治療
對于早期粘膜層癌,可內鏡下切除,晚期腫瘤,可在內鏡下放置支架,以防狹窄及梗阻。
中醫中藥治療
可作為輔助及支持治療,改善癥狀,延長生存期。
結直腸癌中醫治療
(一)辨證分型治療
根據大腸癌的臨床表現,中醫治療可參考腸中積聚、腸風、鎖肛痔、臟毒及痢疾等病辨證施治。其病大多以本虛標實為特點,本虛多為脾虛胃弱或脾腎兩虛,標實多屬濕熱、瘀毒為患。故治當標本兼顧。我們在大腸癌病理機制的內容中已闡述了脾虛、腎虧、正氣不足,甚至說"陽虛"乃大腸癌病之根本,濕熱、火毒、瘀滯乃病之標,所以治療大腸癌方藥應體現出溫陽益腎、健脾理氣之治本原則,至于清利濕熱、清熱泄火,清熱解毒、活血化瘀,一派清泄之象的"舍本治末"的治法及方法,筆者不敢茍同,故對其方法藥物不予摘示,請參考相關書籍。
中醫傳統理論已明確告訴我們,凡積病多體虛,由虛而致積,因積而益虛,二者互為因果關系,虛是根本。腫瘤的治療大法,補益大法應貫徹治療始終。我們中醫是最講究辨證的,辨證指的是通過表象看本質。辨證辨的是根本,我們很多同仁絕對知道這些基本問題(或理論),但投入實際應用(臨床)時,"辨證"則成了"辨癥",名為辨病的本質,實則停留在表象,未深入進去,而用此指導臨床,療效可知。倡導清泄為治療大法的觀點,即屬此類。在臨床上必然受挫。如乳腺癌,一味用清下藥物,反而腫塊增大。正如明代薛已在《薛氏醫案》中記錄:"服克伐劑,反大如覆碗,日出清膿,不斂而歿。"著名中醫結合學家于爾辛教授在肝癌病機的探討中,已發現此類問題,他們認為肝癌的"病本"是脾虛,而不是"血瘀"或"熱毒"、"癌毒",健脾益氣治療肝癌,比活血化瘀、清熱解毒治療肝癌療效要好,而且從生存率、生存期及生存質量比較,差別明顯。我們現在在其他癌腫治療方面亦在重蹈此類錯誤,希望我們同仁認真思索,以益于改進、發展。
在大腸癌治療方面,此類錯誤較為明顯,明知其病本為虛,但治療上卻大談"清泄之法"。我們分析可能與以上幾點有關。①因大腸癌散在于中醫的"腸風"、"腸覃"、"臟毒"、"下瘀"之病中,較傳統治療影響較重。②大腸癌臨床癥狀典型明顯。如便血、膿血便、里急后重,甚至發熱、舌苔黃膩,受表象影響,而急功近利,忘卻根本。③受"癌腫"為熱毒之邪,治療宜清熱解毒、清熱泄火的思想誤導。
大腸癌臨床以中晚期居多,常見類型可分為脾虛濕毒型、瘀毒內積型、癌毒泛濫型。
1.脾虛濕毒型
證候:面色萎黃,食欲不振,體重減輕,腹痛或肛門酸痛,大便呈濃血性粘液,便次頻,便形細或扁,或里急后重,舌質淡,苔薄膩,脈滑數。
治法:健脾利濕,解毒抗癌。
上述主證,屬脾氣已虛,癌毒滯腸。多見于中、晚期有潰瘍的腫塊型和以潰瘍為主的潰湯型癌。用太子參、蒼術、薏苡仁、茯苓、山藥益氣健脾利濕,山藥又有保護粘膜之功。馬齒莧、敗醬草、地榆炭、仙鶴草、茜草、槐花炭有涼血止血,解毒抗癌作用。諸藥合之則益氣健脾利濕,涼血止血解毒,以組成抗癌之功。
2.瘀毒內積
證候:面色晦黯,腹脹腹痛,痛有定處,或向下放射,腹部可觸及包塊,大便困難,逐漸產生腸梗阻或下痢紫黑膿血,大便變細或扁,舌質紫或有瘀點,苔薄黃,脈弦或澀。
治法:化瘀攻積,解毒止痛。
上述主證,多見于浸潤型結腸癌。屬濕邪壅腸,癌毒內積,故常見排便困難,或呈進行性梗阻,感染時大便呈膿血性粘液便,或紫黯色便,腹部脹痛,用三棱、莪術、制軍能通滯化積,歸尾、赤芍、桃仁、紅花活血化瘀,川楝子、延胡索、烏藥理氣止痛,敗醬草、馬齒莧、茜草、半枝蓮、白花蛇舌草止血解毒。
3.癌毒泛濫
證候:精神委軟,面色蒼白,形體消瘦,或呈惡病質,四肢欠溫,腹脹腹痛,或腹部可及多處腫物,或肛門下墜酸痛,下痢膿血,瀉后稍安,舌質淡或光嫩,脈沉弱。
治法:補益氣陰,抑癌解毒。
方藥:人參或紅參5g,楓斛5g,阿膠15(g另烊化),生蛤殼100g,生牡蠣100g,生瓦楞100g,白術10g,山藥30g,薏苡仁30g,雞內金10g,吳茱萸2g,黃連3g,炮姜10g。
本證臨床多見于腸癌晚期(D期),屬氣血津液俱虧,癌細胞廣泛浸潤,其形體特點為進行性消瘦或呈惡病質。此期治療,應先著重減輕癥狀,提高生存功能,務求控制腫瘤的發展,延長生命。故宜用大補氣血陰陽之大法,佐以軟堅散結,健脾和中。用人參或紅參、楓斛、阿膠益氣陰,養精血為主藥,其中阿膠富含膠質和多種氨基酸,配合參、楓斛能提高患者免疫功能,是扶正抑癌的主藥,用蛤殼、生牡蠣、生瓦楞能補充生物鈣,改善淋巴通透性,有散瘀消炎,減除水腫,緩解平滑肌痙攣而止痛之效,配用吳茱萸、黃連、炮姜,寒溫并施,有利于改善氣機升降失司,配白術、薏苡仁、雞內金健脾利濕,可起到中和作用。
4.對癥用藥
膿血粘便,加馬齒莧、地錦草、敗醬草、仙鶴草、三七、地榆、槐花。
里急后重,加黃柏、黃連、秦皮、赤芍、木香。
腸壁水腫,加蒼術、豬苓、茯苓、澤瀉。
納呆腹脹,加雞內金、山藥、焦山楂、神曲、谷麥芽。
疼痛酸脹,加川楝子、延胡索、烏藥、白芍、甘草、炮姜。
肛門下墜,加黃芪、葛根、升麻、炙甘草。
舌紅光嫩,加西洋參。
口腔糜爛,加苦參、蛇床子、玄參、白英、五倍子,水煎取汁漱口,加服少量珠黃散。
通過對大腸癌病機的探討,上述分型的治療法則均應加上"溫陽益腎",方藥亦宜酌加"溫陽益腎"的方藥,才切中大腸癌之病機根本。
根據本病治療原則,筆者亦擬定了一張大腸癌基本方:
太子參(人參)10g,白術10g,蒼術10g,薏苡仁15g,山藥20g,炮姜10g,炮附子30g(先煎),肉桂10g,敗醬草30g,茜草30g,馬齒莧30g,仙鶴草30g。
臨床上根據具體兼證,參考以上辨證加減治療各型大腸癌,療效比較理想。
(二)辨病治療
1.基本方
藤梨根、白花蛇舌草、苦參、水楊梅根、生薏苡仁、鳳尾草、野葡萄根、白茅根、槐角、草河車、丹參,水煎服。
臨床加減法:便膿血者加地榆、槐花、側柏炭,銀花炭,里急后重者酌加廣木香、積殼、烏藥,大便秘結實者酌加大黃、枳實、桃仁,體虛者加柏子仁、郁子仁、火麻仁、松子仁或麻仁丸(吞服),便次增多者加梔子、白菊花、樗根皮,陽虛者加附子、肉桂、干姜,陰虛者加石斛、玉竹、玄參、天花粉、麥冬,氣血不足加太子參、黃芪、當歸、地黃。
2.外用保留灌腸方
黃柏60g,黃芩60g,紫草60g,虎杖120g,藤梨根250g,苦參60g,烏梅15g。
濃煎成500ml,每次~50ml,睡前作保留灌腸。
3.外用栓劑
硇砂3g,鴉膽子9g,烏梅15g,冰片1.5g。
此為3個栓劑量,加輔劑制成栓,每日~2次,每次枚。
(三)專方驗方
1.抗癌方 八角金盤、生山楂各12g,石見穿、山慈菇、八月札、黃芪、雞血藤各30g,敗醬草、黨參、丹參各15g,生大黃6g,枳殼10g。便血者加槐花炭。側柏炭,里急后重者加木香、黃連、赤芍,大便不通者加瓜蔞仁、皂角刺。每日劑,水煎服,30天為一療程。適宜于直腸及肛管癌者??膳浜现兴幈A艄嗄c或栓劑外用,效果更佳。
2.結腸消腫湯 八月札、紅藤、苦參、丹參、鳳尾草各15g,白花蛇舌草、野葡萄藤、生薏苡仁、瓜蔞仁、白毛藤、貫眾炭、半枝蓮、莪葜各30g,地鱉蟲、烏梅肉各9g,壁虎4.5g(研末分3次吞服)。上藥煎汁600ml,每天取400ml口服,200ml保留灌湯。適用于各期大腸癌患者。
3.青根飲 青蒿60g,鮮野葡萄根60g,地榆60g,鮮白花蛇舌草30g。以上各藥洗凈后瀝干,置熱水瓶內,倒入沸水浸過藥面,浸泡12小時,濾出藥液即得??诜?,每日劑,可隨時飲服,15日為一療程。
(四)其他外治療法
1.腸癌栓 兒茶5,乳香4.5g,沒藥4.5g,冰片1.5g,蛇床子2.1g,輕粉3g,蟾酥0.6g,硇砂6g,硫黃6g,三仙丹6g,血竭4.5g,白礬270g。
取兒茶、乳香、沒藥、冰片、輕粉、硇砂、硫黃、三仙丹儲藥共研細末,將白礬用開水溶化后澆入藥末,后加蛇床子、蟾酥、血竭共研之末制成片狀栓劑,外用,每日枚,塞于直腸癌灶處,隔2~3日上藥一次。
2.用蛇床子、苦參各30g,薄荷10g,加水1 000ml,煮沸后加入生大黃10g,煎2分鐘,將雄黃、芒硝各10g放入盆中,將煮沸的湯藥倒入盆內攪拌,乘熱氣上蒸之際蹲于盆上,熏蒸肛門處,待水變溫后改為坐浴,每晚1次,適于肛管癌者。同時配合其他療法,效更佳。
3.馬錢子研末,醋調外敷患處,治療肛門癌有效。
4.青黛15g,蟬衣30g,冰片3g,研細末。撒棉紙上貼患處,適用于直腸、肛門癌膿水淋漓,且痛癢者。
5.紫硇砂30~50g,調入100g的凡士林中成30%~50%的硇砂軟膏,每次取適量外涂患處,治療直腸癌有效。
(五)針灸療法
取穴豐會、內關、足三里、三陰交、并以20%~50%胎盤注射液14~16ml,分別注入足三里、大椎穴。每日或隔日1次,連續治療15天為一療程,休息3~5天,再行下一療程治療。對腸癌及其它惡性腫瘤晚期疼痛者,有止痛作用。
大腸癌和其他惡性腫瘤一樣,也是全身病變的表現,首選手術治療,以放療、化療及中藥等輔助治療。手術、放療均為局部治療手段,化療雖為全身治療手段,因其毒副作用而限制其廣泛、長期應用,故作為全身治療的中醫尤其顯得重要。我們知?quot,癌腫"即使切除,仍有轉移及復發可能,故應繼續運用輔助治療手段,中醫藥宜貫穿治療的始終。未手術則宜長期堅持,根治手術后宜堅持治療2年以上,療效才好。
(六)近年來中醫藥治療直腸癌經驗(僅供參考,詳細請詢問醫生)
1.通幽消堅湯合外治法治療直腸癌
治療方法:
(1)通幽消堅湯:白花蛇舌草、槐花、槐角各35g,龍葵、仙鶴草、地榆各30g,當歸、生黃芪、敗醬草各10g,穿山甲、昆布各15g,三七、生大黃各5g,黃藥子30g,每劑水煎取400ml,早、中、晚分3次服。加減:便血不止加阿膠、茜草各10g,大便不爽加萊菔子30g、火麻仁15g,腫腸不消加皂角刺10g,小腹墜脹加生黃芪30g、木香6g,脫肛不收加蓮子30g、刺猬皮10g,小便澀滯加豬苓30g、海金沙10g,淋巴結轉移加黃藥子、石上柏各10g。
(2)保留灌腸方:槐花、鴉膽子各15g,皂角刺、血竭各10g,白花蛇舌草、生大黃、敗醬草各40g,水煎服2次,共取汁200ml,灌腸保留1~2小時,每7日一次。
(3)掌心握藥:全鮮大蔥9根,大棗(去核)21枚,巴豆(去殼)21枚,黑砒霜10g,將諸藥混合,搗成藥餅,分成3個,每次用一個握手心,男左手女右手,外用凈白布纏扎固定,每握6小時休息3個時,日夜連續使用,隔日換用一藥餅,每7日用畢,休息1周后如法再制再用。握藥期間有發熱、口干反應,若手掌起皰即停止使用。
2.直腸癌證治經驗
有人按Dukes分期:C1期15例、C2期21例、D期11例,按病理分類:腺癌28例,鱗癌11例,粘液性腺癌5例,肉芽腫癌變3例。
方劑:"抗癌9號"。藥用:八角重盤12g,石見穿30g,敗醬草30g,八月扎30g,黃芪30g,黨參15g,雞血藤30g,丹參15g,大黃6g,枳殼10g。
辨證加減:便血加槐花炭、側柏炭,里急后重加黃連、木香、赤芍,大便不通加瓜蔞仁、皂角刺等,水煎服,每日劑,30天為一療程。
配合外用方"抗癌栓4號"納肛。藥用:蟾酥20g ,雄黃20g,白及粉15g,顛茄浸膏5g,甘油明膠65g,甘油70g。以上量制成栓劑100顆。治法:取蟾蜍、雄黃、白及粉的細末加顛茄片研成糊狀物,再將甘油膠溶水后上加熱,待熔后,再將上述蟾酥等糊狀物加入,不斷攪拌均勻,傾入已涂過潤滑劑的栓模內(魚雷形),冷凝取出蠟紙包裹備用。用法:囑患者取俯臥位,將栓劑1顆輕輕塞入肛門內,深達10cm左右,俯臥半小時,每日2次,30天為一療程。
3.肛管癌:直腸癌的中藥熏洗及灌腸療法
本組病例為不能切除而實施單純乙狀結腸造瘺患者12例,其中直腸癌9例,肛管癌3例。治療方法:①熏洗法:藥用:蛇床子30g、苦參30g、薄荷10g,加水1 000ml,煮沸后加大黃10g,再煎2分鐘后取汁,將雄黃10g、芒硝10g放入盆中,將藥液倒入盆內攪拌,乘熱熏肛門處,待水變溫則改坐浴肛門,每晚1次,3個月為一療程。②灌腸法:藥用鴉膽子15粒、白及15g、苦參30g、白頭翁30g、徐長卿30g、乳沒各30g,加水1 000ml,煎至300~500ml,晾溫后用空針插取,由遠端造瘺口推入,隔日一次,3個月為一療程。結果:肛門疼痛減輕,分泌物減少,精神好轉,飲食增加10例,因癥狀加重而中止灌腸者2例。
4.單純中醫藥治療晚期直腸癌
直腸癌方:白頭翁30g,馬齒莧15g,白花蛇舌草15g,山慈菇15g,黃柏、象貝母、當歸、赤芍、廣木香、炒枳殼各10g。大便膿血加貫眾炭、側柏炭、生地榆,腹部疼痛加白芍、元胡,大便秘結加火麻仁、瓜蔞仁,大便溏薄加訶子、赤石脂、石榴皮,腹部觸及腫物加鱉甲、龜甲、穿山甲,淋巴結轉移加夏枯草、海藻、昆布,氣血衰敗加黨參、黃芪、黃精。水煎服,每日劑,3個月為一療程。并外用保留灌腸方:槐花、鴉膽子各15g,敗醬草、土茯苓、白花蛇舌草各30g,花蕊石60g,皂角刺、血竭各10g,濃煎后保留灌腸,每日1次。
預防結直腸癌的重要方法是消除促癌因素,要保持健康的飲食習慣,應多吃山芋、紅薯、玉米、水果、新鮮蔬菜等含有豐富的碳水化合物及粗纖維的食物,這些食物在腸道停留時間短,利于腸道毒素的排除。盡量少吃油炸、熏制、高脂肪、高蛋白的食物,不吃有可能腐敗的水果、蔬菜及食物。詳細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適當增加運動量,保持規律的生活節奏,戒煙戒酒,控制體重。
驗方偏方
驗方
復方半蓮湯:半枝蓮60g,石見穿30g,生地榆30g,苡仁30g,忍冬藤30g,昆布30g,山豆根15g,槐角15g,胡麻仁15g,白蚤休12g,幟殼9g,川樸9g。制成煎劑,每日劑,分2次服。
療效:湖北中醫學院附屬醫院應用本方治療腸癌20余例,有效率1 00%。
偏方
①瞿麥根湯:鮮根用米泔水洗凈,每天50—100克(干根用40—50克),水煎服。
②鮮鵝血50—100毫升,每日1次口服。治療消化系統腫瘤,總有效率為65%。
以上提供資料及其內容僅供參考,詳細需要咨詢醫生。 

推薦藥店

同仁堂

結直腸癌找問答

暫無相關問答!

結直腸癌找藥品

暫無相關藥品!

用藥指南

暫無相關用藥指導!

結直腸癌找資訊

暫無相關資訊!

結直腸癌找醫生

更多 >
  • 劉峰 劉峰 副主任醫師
    通化市中心醫院
    腫瘤科
  • 韓彥華 韓彥華 副主任醫師
    漯河市中心醫院
    外科
  • 魏巍 魏巍 主治醫師
    輝南縣人民醫院
    外科
  • 王連東 王連東 主任醫師
    萊蕪市人民醫院
    腫瘤科
  • 任維才 任維才 副主任醫師
    萊蕪市人民醫院
    肛腸外科
  • 亓久德 亓久德 副主任醫師
    萊蕪市人民醫院
    腫瘤科
  • 王世清 王世清 副主任醫師
    山東能源淄礦集團中心醫院
    外科
  • 畢于合 畢于合 副主任醫師
    萊蕪市人民醫院
    肛腸外科

結直腸癌找醫院

更多 >
国产在线不卡最新精品网站-欧美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三区电影-99久e在线精品视频在线-欧美激情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免费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