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庫大全   >  小兒科   >  川崎病

川崎病別名:皮膚粘膜淋巴結綜合征

主要癥狀 常見持續性發熱,5~11天或更久(2周至1個月),體溫常達39℃以上,抗生素治療無效。常見雙側結膜充血,口唇潮紅,有皸裂或出血,見楊梅樣舌。手中呈硬性水腫,手掌和足底早期出現潮紅,10天后出現特征性趾端大片狀脫皮,出現于甲床皮膚交界處。還有急性非化膿性一過性頸淋巴結腫脹,以前頸部最為顯著,直徑約1.5cm以上,大多在單側出出現,稍有壓痛,于發熱后3天內發生,數日后自愈。發熱不久(約1~4日)即出現斑丘疹或多形紅斑樣皮疹,偶見痱疹樣皮疹,多見于軀干部,但無皰疹及結痂,約一周左右消退。
其它癥狀 往出現心臟損害,發生心肌炎、心包炎和心內膜炎的癥狀?;颊呙}搏加速,聽診時可聞心動過速、奔馬律、心音低鈍。收縮期雜音也較常有??砂l生瓣膜關閉不全及心力衰竭。作超聲心動圖和冠狀動脈造影,可查見多數患者有冠狀動脈瘤、心包積液、左室擴大及二尖瓣關閉不全。X線胸片可見心影擴大。偶見關節疼痛或腫脹、咳嗽、流涕、腹痛、輕度黃疸或無菌性腦脊髓膜炎的表現。急性期約20%病例出現會陰部、肛周皮膚潮紅和脫屑并于1~3年前接種卡介苗的原部位再現紅斑或結痂?;謴推谥讣卓梢姍M溝紡。
長短不一。病程的第一期為急性發熱期,一般病程為1~11天,主要癥狀于發熱后即陸續出現,可發生嚴重心肌炎。進入第二期為亞急性期,一般為病程11~21天,多數體溫下降,癥狀緩解,指趾端出現膜狀脫皮。重癥病例仍可持續發熱。發生冠狀動脈瘤,可導致心肌梗塞、動脈瘤破裂。大多數病人在第4周進入第三期即恢復期,一般為病程21~60天,臨床癥狀消退,如無明顯冠狀動脈病變即逐漸恢復;有冠狀動脈瘤則仍可持續發展,可發生心肌梗塞或缺血性心臟病。少數嚴重冠狀動脈瘤患者進入慢性期,可遷延數年,遺留冠狀動脈狹窄,發生心絞痛、心功能不全,缺血性心臟病,可因心肌梗塞而危及生命。
根據日本MCLS研究委員會1990年對217例死亡病例的總結,在病理形態學上,本病血管炎變可分為四期:
Ⅰ期:約1~2周,其特點為:
①小動脈、小靜脈和微血管及其周圍的發炎;
②中等和大動脈及其周圍的發炎;
③淋巴細胞和其它白細胞的浸潤及局部水腫。
Ⅱ期:約2~4周,其特點為:
①小血管的發炎減輕;
②以中等動脈的炎變為主,多見冠狀動脈瘤及血栓;
③大動脈少見血管性炎變;
④單核細胞浸潤或壞死性變化較著。
Ⅲ期:約4~7周,其特點為:
①小血管及微血管炎消退;
②中等動脈發生肉芽腫。
Ⅳ期:約7周或更久,血管的急性炎變大多都消失,代之以中等動脈的血栓形成、梗阻、內膜增厚而出現動脈瘤以及瘢痕形成。關于動脈病變的分布,可分為:
①臟器外的中等或大動脈,多侵犯冠狀動脈、腋、髂動脈及頸、胸、腹部其它動脈;
②臟器內動脈,涉及心、腎、肺、胃腸、皮、肝、脾、生殖腺、唾液腺和腦等全身器官。
血管炎變之外,病理還涉及多種臟器,尤以間質性心肌炎、心包炎及心內膜炎最為顯著,可波及傳導系統,往往在Ⅰ期病變時引致死亡。到了第Ⅱ、Ⅳ期則常見缺血性心臟病變,心肌梗塞可致死亡。還有動脈瘤破裂及心肌炎也是Ⅱ、Ⅲ期死亡的重要原因。
MCLS的血管病理與嬰兒型結節性多動脈炎非常相似。除冠狀動脈或肺動脈瘤和血栓形成外,主動脈、回腸動脈或肺動脈等血管內膜均有改變。熒光抗體檢查可見心肌、脾、淋巴結的動脈壁均有免疫球蛋白IgG沉著。頸淋巴結及皮膚勻可出現血管炎,伴有小血管纖維性壞死。還有胸腺高度萎縮,心臟重量增加,心室肥大性擴張,肝臟輕度脂肪變性以及淋巴結充血和濾泡增大。但腎小球并無顯著病變。
日本MCLS研究委員會(1984年)提出此病診斷標準應在下述六條主要臨床癥狀中至少滿足五條才能確定:
①不明原因的發熱,持續5天或更久;
②雙側結膜充血;
③口腔及咽部粘膜彌漫充血,唇發紅及干裂,并呈楊梅舌;
④發病初期手足硬腫和掌跖發紅,以及恢復斯指趾端出現膜狀脫皮;
⑤軀干部多形紅斑,但無水皰及結痂;
⑥頸淋巴結的非化膿性腫脹,其直徑達1.5cm或更大。但如二維超聲心動圖或冠狀動脈造影查出冠狀動脈瘤或擴張,則四條主要癥狀陽性即可確診。
近年報道不完全性或不典型病例增多,約為10%~20%。僅具有2~3條主要癥狀,但有典型的冠狀動脈病變。多發生于嬰兒。典型病例與不典型病例的冠狀動脈瘤發生率相近。一旦疑為川崎病時,應盡早做超聲心動圖檢查。

 

應與各種出疹性傳染病、病毒感染、急性淋巴結炎、類風濕病以及其它結締組織病、病毒性心肌炎、風濕炎心臟炎互相鑒別。
本癥與猩紅熱不同之點為:
①皮疹在發病后第3天才開始;
②皮疹形態接近麻疹和多形紅斑;
③好發年齡是嬰幼兒及較小兒童時期;
④青霉素無療效。
本癥與幼年類風濕病不同之處為:
①發熱期較短,皮疹較短暫;
②手足硬腫,顯示常跖潮紅;
③類風濕因子陰性。
與滲出性多形紅斑不同之點為:
①眼、唇、無膿性分泌物及假膜形成;
②皮疹不包括水皰和結痂?!?br /> 與典型結節性動脈周圍炎(Kussmaul-Maier型)的癥狀有很多相似之處,但MCLS的發病率較多,病程產短,預后較好。區別之點如下:
①后者的血管炎顯示明顯的類纖維樣壞死(fibrinoide necrosis),而MCLS則少見這種壞死性變化或僅有輕微變化;
②典型的結節性動脈周圍炎難得涉及肺動脈。
與系統性紅斑狼瘡不同之處為:
①皮疹在面部不顯著;
②白細胞總數及血小板一般升高;
③抗核抗體陰性。
④好發年齡是嬰幼兒及男孩多見。
與嬰兒型結節性多動脈類 與出疹性病毒感染的不同點為:
①唇潮紅、干裂、出血,呈楊梅舌;
②手足硬腫,常跖潮紅及后期出現指趾端膜狀脫皮;
③眼結膜無水腫或分泌物;
④白細胞總數及粒細胞百分數均增高,伴核左移;
⑤血沉及C反應蛋白均顯著增高。
與急性淋巴結炎不同之點為:
①頸淋巴結腫大及壓痛較輕,局部皮膚及皮下組織無紅腫;
②無化膿病灶。
與病毒性心肌炎不同之處為:
①冠狀動脈病變突出;
②特征性手足改變;
③高熱持續不退。
與風濕性心臟炎不同之處為:
①冠狀動脈病變突出;
②無有意義的心臟雜音;
③發病年齡以嬰幼兒為主。

 

推薦藥店

同仁堂

川崎病找問答

暫無相關問答!

川崎病找藥品

暫無相關藥品!

用藥指南

暫無相關用藥指導!

川崎病找醫生

更多 >
  • 林珍 林珍 副主任醫師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三人民醫院
    小兒科
  • 黃若谷 黃若谷 主任醫師
    深圳市人民醫院
    小兒科
  • 李錦康 李錦康 副主任醫師
    上海市兒童醫院
    心血管內科
  • 謝利劍 謝利劍 副主任醫師
    上海市兒童醫院
    心血管內科
  • 黃玉娟 黃玉娟 副主任醫師
    上海市兒童醫院
    心血管內科
  • 吳琳 吳琳 副主任醫師
    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
    心血管內科
  • 桂永浩 桂永浩 主任醫師
    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
    心血管內科
  • 徐素梅 徐素梅 主任醫師
    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
    心血管內科

川崎病找醫院

更多 >
国产在线不卡最新精品网站-欧美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三区电影-99久e在线精品视频在线-欧美激情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免费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