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庫大全   >  小兒科   >  川崎病

川崎病別名:皮膚粘膜淋巴結綜合征

川崎病

病因尚未明確。本病呈一定的流行及地主性,臨床表現有發熱、皮疹等,推測與感染有關。一般認為可能是多種病原,包括EB病毒、逆轉錄病毒(retrovirus),或鏈球菌、丙酸桿菌感染。1986年曾報道患者外周血淋巴細胞培養上清液中逆轉錄酶活性增高,提示該病可能為逆轉錄病毒引起。但多數研究未獲得一致性結果。以往也曾提出支原體、立克次體、塵螨為本病病原,亦未得到證實。也有人考慮環境污染或化學物品過敏可能是致病原因。
近年研究表明本病在急性期存在明顯的免疫失調,在發病機理上起重要作用。急性期外周血T細胞亞群失衡,CD4增多,CD8減少,CD4/CD8比值增加。此改變在病變3~5周最明顯,至8周恢復正常。CD4/CD8比值增高,使得機體免疫系統處于活化狀態,CD4分泌的淋巴因子增多,促進B細胞多克隆水活化、增殖和分化為漿細胞,導致血清IgM,IgA,IgG,IgE升高,活化T細胞分泌高濃度的白細胞介素(1L-1,4,5,6)、r-干擾素(IFN-r)、腫瘤壞死因子(TNF)。這些淋巴因子、活性介素均可誘導內皮細胞表達和產生新抗原;另一方面又促進B細胞分泌自身抗體,從而導致內皮細胞溶細胞毒性作用,內皮細胞損傷故發生血管炎。1L-11L-6、TNF增高尚可誘導肝細胞合成急性反應性蛋白質,如C反應蛋白、αr-抗胰蛋白酶、結合珠蛋白等,引起本病急性發熱反應。本病患者循環免疫復合物(CIC)增高,50~70%病例于病程第1周即可沒得,至第3~4周達高峰。CIC在本病的作用機理還不清楚,但本病病變部位無免疫復合物沉積,血清C3不下降反而升高,不符合一般免疫復合物病。上述免疫失調的觸發病因不明?,F今多認為川崎病是一定易患宿主對多種感染病原觸發的一種免疫介導的全身性血管炎。

 

推薦藥店

同仁堂

川崎病找問答

暫無相關問答!

川崎病找藥品

暫無相關藥品!

用藥指南

暫無相關用藥指導!

川崎病找醫生

更多 >
  • 林珍 林珍 副主任醫師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三人民醫院
    小兒科
  • 黃若谷 黃若谷 主任醫師
    深圳市人民醫院
    小兒科
  • 李錦康 李錦康 副主任醫師
    上海市兒童醫院
    心血管內科
  • 謝利劍 謝利劍 副主任醫師
    上海市兒童醫院
    心血管內科
  • 黃玉娟 黃玉娟 副主任醫師
    上海市兒童醫院
    心血管內科
  • 吳琳 吳琳 副主任醫師
    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
    心血管內科
  • 桂永浩 桂永浩 主任醫師
    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
    心血管內科
  • 徐素梅 徐素梅 主任醫師
    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
    心血管內科

川崎病找醫院

更多 >

相關藥品推薦

国产在线不卡最新精品网站-欧美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三区电影-99久e在线精品视频在线-欧美激情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免费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