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庫大全   >  內科   >  腸套疊

腸套疊

腸套疊依據臨床發病緩急和梗阻程度,分為急性、亞急性和慢性3型。急性腸套疊多發生于嬰兒,以持續、完全性急性腸梗阻者為特征;亞急性腸套疊,痙攣發生時間輕短,呈不完全性腸梗阻,多見于兒童;慢性腸套疊為慢性反復發作,好發于成人。因病理改變不同,其臨床癥狀各異。
1.急性腸套疊 多有腹痛、嘔吐、便血、腫塊及全身情況的改變。
(1)腹痛:為腸套疊的首發癥狀,占就診主訴的90%~100%。因腸套疊形成后,腸腔即發生梗阻,近端腸段發生劇烈的蠕動和痙攣性收縮,隨著每一蠕動波發生,使套入段不斷向前推進,將腸系膜牽入鞘內而產生劇痛。營養良好,平素健康的嬰兒常出現陣發性的哭鬧不安,面色蒼白,手足亂動,呈痛苦狀。持續10~20min后,安靜入睡或玩耍如常。數分鐘后又突然發作,如此反復。體質較弱或在腸炎、痢疾基礎上發生腸套疊的病兒可無劇烈哭鬧,僅表現為陣陣不安和面色蒼白,較大兒童患腸套疊時腹痛發作間歇期一般較長。
(2)嘔吐:腸系膜受到牽拉引起的反射性嘔吐。為嬰兒腸套疊的早期癥狀之一,常在陣發性哭鬧開始不久即有發生,吐出物多為奶塊或其他食物,以后常夾有膽汁,12~24h后,嘔吐可漸停止,但常有拒絕哺乳或飲食。較晚再次嘔吐,甚或吐出物為糞臭液體,說明套疊所致之腸梗阻已十分嚴重。
(3)便血:套入部腸壁血循環障礙,腸腔內滲出血液與腸黏膜分泌液混合可出現便血。便血常于腹痛后4~12h發生,起初混有黃色便,很快即排出暗紅色果醬樣便,有時為深紅色血水,也可僅為少許血絲?;亟Y腸型套疊早期即有便血,小腸型腸套疊便血發生較遲,較大兒童往往缺乏腸套疊便血癥狀,或在發病數天后才發生。若患兒無自行排便,肛門指診可見手套染血。
(4)腹塊:病初腹痛暫停期一般能順利進行腹部檢查,捫及腸套疊所形成的腫塊。檢查自右下腹開始,依次摸右季肋部,上腹中部及左腹部,因嬰幼兒腸套疊以回盲型居多,腫塊的部位多沿結腸框分布,嚴重者可達直腸。腫塊表面光滑,可活動,形狀多如臘腸或香蕉狀,中等硬度,略帶彈性。此為確立診斷最有意義的體征。發病超過1~2天者,因套疊部以上小腸脹氣顯著,故往往難以捫及腫塊。
(5)全身情況:隨腸套疊的病情進展可出現精神萎靡,表情冷漠,呈重病容。48h后出現腸壞死者可產生腹膜炎體征,全身情況更趨惡化,常有高熱、嚴重水電解質失衡、明顯中毒癥狀與休克等表現。
2.慢性腸套疊 多發生于成人,癥狀頗不典型,83%~92%具有導致腸套疊的器質性病變。其病程發展緩慢,表現為慢性、間歇性、不全性梗阻,癥狀出現數天、數月~1年以上,最后可逐漸發展為急性完全性梗阻。初發為反復出現腸道炎癥及腸道功能紊亂癥狀,腹痛并伴有惡心和嘔吐,大便中可有少量的黏液和血液,也可完全正常。腹部腫塊在疼痛發作時可出現或變硬,并可見到腸型,疼痛間歇期恢復原狀,若套疊自行復位,則腹塊可完全消失。
Felix報道,慢性腸套疊癥狀中痙攣性腹痛75%,惡心嘔吐68%,腹脹45%,壓痛60%,腸蠕動改變34%;25%~50%可觸及腫塊,30%~60%有血便或大便隱血試驗陽性。
3.亞急性腸套疊 典型的痙攣性腹痛,腹塊和黏液血便不顯著,病初有腸道功能紊亂的表現,易被誤診為腸炎、阿米巴結腸炎、菌痢,捫及腹部腫塊者又被誤診為腸蛔蟲癥,接受多種診療未能及時明確診斷和正確處理,直到套入部腸管血運發生障礙成為絞窄性腸梗阻。體征上因鞘部包裹著套入部雖有血運障礙,尚未能污染腹腔,因而腹膜刺激征不明顯,但病人全身狀況可迅速惡化。臨床常見于較大兒童或成人發生的腸套疊。此外,胃切除手術后空腸胃套疊都有上腹部疼痛,早期嘔吐膽汁或胃引流量增多。一般手術后并發小腸套疊,可有腹脹、腹痛、腹塊,少數有黏液血便,大多發生在術后2周內,多呈亞急性型,后期慢性復發型較少見。
1.兒童腸套疊 2歲以下的兒童突然發生的陣發性劇烈腹痛,陣發性哭鬧不安伴嘔吐、果醬樣血便,可疑為本病。腹部檢查可于臍右上方捫及臘腸樣、光滑、活動較好有一定壓痛的包塊;肛門指診指套上有血跡,有助于診斷??諝饣蜾^灌腸X線檢查,可見套疊頭部之腫塊影和呈杯口形的充盈缺損,可明確診斷。
2.成人腸套疊 40~60歲成人,遇有下列情況時應考慮本?。?br /> ①突發腹部絞痛,伴有可消散的腹部包塊;
②不明原因和反復發作的不完全性腸梗阻;
③急腹癥病人伴有腹部包塊或黏液便、黏液性血便;
④腹部手術或外傷后恢復期出現慢性腸梗阻。對癥狀、體征不典型的可疑病人,X線檢查有較大的診斷價值。鋇劑灌腸、纖維結腸鏡檢查則對回結型和結結型腸套疊具有診斷價值。

 

腸套疊的臨床表現因人因病而異,癥狀體征多樣化。診斷時應注意與下列疾病相鑒別。
1.細菌性痢疾 發病急,伴有嘔吐和腹痛,同時大便可帶血而與腸套疊相混淆。但細菌性痢疾大便次數頻繁,含大量黏液和膿血,早期體溫即可高達39℃以上,腹痛不及腸套疊劇烈,腹部無腫塊捫及,大便鏡檢可見大量白細胞和吞噬細胞。而腸套疊大便鏡檢以紅細胞為主。偶爾有腸套疊繼發于菌痢之后,應加以注意。
2.闌尾炎 2歲以下的嬰兒患急性闌尾炎者少見,且闌尾炎一般無血便,其腹部腫塊發生較腸套疊為遲,多在闌尾炎未及時手術形成包裹性闌尾炎或闌尾周圍膿腫。
3.蛔蟲性腸梗阻 病兒多有排蟲史,表現為腹痛、腹脹、嘔吐,有時可吐出蛔蟲。多數可在臍周或右下腹部捫及條索狀或香腸樣腫塊,指壓有高低不平感或有竄動感。X線檢查,平片可在腫塊處見多條蛔蟲影;鋇劑灌腸??梢娀紫x團在擴張的腸袢內呈典型的面條狀或叢集小圓形充盈缺損。
4.腹型紫癜 表現為腹痛、嘔吐、便血等癥狀。多見于5歲以上兒童。糞便暗紅色或血紅色,腹部有壓痛,但無腫塊,可并發皮疹、關節痛或血尿。值得警惕的是,腹型紫癜由于腸功能紊亂,可并發腸套疊,必要時可做X線檢查加以鑒別。
5.出血壞死性腸炎 臨床上多表現為便血、腹痛、嘔吐。大便呈洗肉水樣,伴特殊腐敗腥臭味,早期即有高熱和全身中毒癥狀。
6急性壞死性腸炎
可表現為腹痛、嘔吐和血便,但該病多有腹瀉史,早期即可表現為腹脹、高熱和頻吐,大便頻繁,呈洗肉水樣,量較多,具有特殊腥臭味,全身情況惡化快,常表現嚴重脫水、皮膚花紋等休克癥狀。
7過敏性紫癜
多見于年長兒,多數有新鮮的出血性皮疹,伴有關節痛,有時伴有血尿。血便多呈暗紅色,腹部觸不到腫塊,這些癥狀有助于與腸套疊鑒別,有時本病可并發腸套疊,應引起注意,必要時應作X線檢查。
8.其他 尚有絞窄性內疝、腸扭轉、結腸息肉等腸道出血性疾病,有時亦可誤診為腸套疊,均可經查體和必要的輔助檢查進行仔細鑒別。

 

推薦藥店

同仁堂

腸套疊找問答

暫無相關問答!

腸套疊找藥品

暫無相關藥品!

用藥指南

暫無相關用藥指導!

腸套疊找資訊

暫無相關資訊!

腸套疊找醫生

更多 >
  • 孔赤寰 孔赤寰 副主任醫師
    首都兒科研究所附屬兒童醫院
    外科
  • 郝春生 郝春生 主任醫師
    首都兒科研究所附屬兒童醫院
    泌尿外科
  • 王繼忠 王繼忠 副主任醫師
    天津市兒童醫院
    外科
  • 李平 李平 主任醫師
    四川省人民醫院
    胃腸外科
  • 王前清 王前清 主任醫師
    四川省人民醫院
    胃腸外科
  • 王康 王康 主任醫師
    四川省人民醫院
    胃腸外科
  • 張偉 張偉 主任醫師
    四川省人民醫院
    胃腸外科
  • 郭志義 郭志義 主任醫師
    四川省人民醫院
    胃腸外科

腸套疊找醫院

更多 >
国产在线不卡最新精品网站-欧美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三区电影-99久e在线精品视频在线-欧美激情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免费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