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庫大全   >  外科   >  乳腺癌

乳腺癌別名:乳癌

1.癥狀和體征 乳腺癌的早期可無癥狀,隨著病情發展,可能表現出局部及全身癥狀。
(1)腫塊:是乳腺癌的首發癥狀。國外報道,多數腫塊位于外上象限,其次是內上及乳頭乳暈區,下方較少。腫塊大小不一,以2~3cm大小比較常見,多為單發,偶可多發。腫塊多呈圓形或卵圓形,邊界欠清,一般都為硬結,活動度都較差。
(2)疼痛:多數乳腺癌患者缺乏疼痛癥狀。由于疼痛發生較少,乳腺癌不易被早期發現。疼痛常表現為乳腺刺痛,脹痛或隱痛,如癌周伴有乳腺囊性增生也可出現周期性疼痛。
(3)乳房皮膚改變:乳腺組織被位于皮下的淺筋膜所包繞,深淺筋膜之間由Cooper韌帶相連。由于淺筋膜與皮膚相連,當乳腺癌侵及乳腺間的Cooper韌帶使之縮短時,會牽拉皮膚,使局部皮膚凹陷,如同酒窩,稱之為“酒窩征"。另外腫瘤直接與皮膚粘連也可能造成此種情況。酒窩征在乳腺癌較早時即可出現,在患側手臂上下活動時更為明顯。
①發紅及腫脹:生長較快,體積較大的腫瘤,可出現皮膚表淺靜脈怒張,腫瘤局部皮溫升高。如腫瘤接近皮膚表面時皮膚可發紅。如癌細胞阻塞了皮下淋巴管,即可出現皮膚水腫,出現“桔皮樣變”。
乳腺癌皮膚紅腫以炎性乳腺癌最為典型,皮膚顏色淺紅或深紅,由局限的一塊很快擴展到大部分乳腺,乃至全乳。觸診時,整個乳腺增厚、變硬,皮溫增高,且腫脹、粗糙,有明顯的桔皮樣變。
②皮膚破潰:腫瘤發展到晚期,腫塊長大,可使皮膚隆起,如血供不足,隨著皮膚發紅,變薄,可發生破潰?;颊叱0樘弁?,有時劇痛難忍。由于創面有大量的壞死組織及血性分泌物滲出,患者常因此出現消瘦、貧血征象。
③皮膚結節:結節分布在病變周圍的皮膚時,稱衛星結節,它是癌細胞沿淋巴管、乳腺導管或皮下筋膜梁索直接浸潤于皮膚所致。衛星結節可單個或數個,后者多呈分散分布。
④鎧甲癌:數個皮膚結節融合成片,覆蓋整個患側胸壁,并可延及腋窩至背部,甚至可超過胸骨中線,延伸到對側胸壁。厚硬成板塊的皮膚好似古代士兵所穿的鎧甲,故稱為鎧甲癌。
(4)乳腺輪廊改變:當腫塊較大時,乳腺可有局部隆起,乳腺增大。當腫瘤累及皮膚或胸肌時,可使乳房變硬,縮小。病人端坐時,患側乳腺可提高。
(5)乳頭乳暈改變:
①乳頭回縮及朝向改變:乳頭扁平、回縮、凹陷、朝向改變,直至完全縮入乳暈下,看不見乳頭。乳腺癌所致的乳頭下陷與先天性乳頭內陷不同。后者經??捎檬譅坷岢?,而乳腺癌所致的乳頭回縮不可能被拉出,而且凹陷的乳頭下或周圍可捫及腫塊。
②乳頭的濕疹樣改變:最初為乳頭瘙癢,乳頭上皮增厚、脫屑、滲液,逐漸出現糜爛,糜爛而反復結痂、剁脫,乳暈皮膚剝脫后出現紅色肉芽,乳頭可慢慢變平,最后消失。
(6)乳頭溢液:乳頭溢液伴腫塊者,乳腺癌所占的比例較大。溢液可以是無色、乳白色、淡黃色、棕色、血性等;可以呈水樣、血樣、漿液性或膿性;溢液量可多可少,間隔時間也不一致。
(7)區域淋巴結腫大:
①腋淋巴結轉移:最為常見,轉移灶較小時,淋巴結不腫大,或腫大不明顯,較難觸及。轉移病變一般是累及胸肌外側淋巴結,觸之多較硬,不規則,活動度欠佳。
②鎖骨上淋巴結:轉移淋巴結多位于左側鎖骨上窩或右側鎖骨上窩,病灶較硬,一般較小。
③內乳淋巴結:轉移常不顯著,術前無確診的方法,只有腫瘤生于乳房內半部時,則在超根治于手術時才能發現。
④上肢水腫由腋窩淋巴結廣泛轉移:觸診可觸到腋窩或鎖骨上有固定、融合腫大的轉移淋巴結。
(8)遠處轉移表現:乳腺癌可經血液或淋巴途徑發生遠方轉移,好發部位以肺、胸膜、骨、肝、腦及軟組織較多見。
①肺及胸膜轉移:肺是乳腺癌常見的轉移部位,常表現為結節性多發轉移,多為雙側??沙霈F咳嗽及呼吸困難、咯血、胸痛等。胸膜轉移主要表現為咳嗽,疲乏、虛弱、呼吸困難,部分患者有胸痛。
②骨轉移:最易受累的部位依次為脊柱、肋骨、骨盆及長骨,亦可出現在肩胛骨、顱骨等。主要表現為疼痛。
③肝轉移:肝轉移灶較小時,并無特殊癥狀,當腫塊較大,或較廣泛時可出現肝腫大、肝區疼痛、食欲下降、腹脹等。晚期可出現黃疸腹水等癥。
④腦轉移:腦轉移主要表現為腦膜及腦實質轉移,頭痛及精神狀態改變是常有的癥狀,并可出現腦功能不全,視力障礙等。如脊膜受到侵及可出現背痛、感覺障礙、膀胱功能障礙、排尿困難等。
2.臨床分期 目前最常用的國際TNM分類分期是為統一治療設計和分析治療效果,國際間共同遵守的方案。
(1)TNM分期系統的一般法則:TNM分期系統主要依據為疾病所累及的解剖范圍,分類僅適用于癌,并需組織學證實。
T(Primary tumor):原發腫瘤的范圍,應有體格檢查及影像學檢查的資料。
N(regional nodes):區域淋巴結,分類依據體格檢查及影像學檢查。
M(metastasis):遠方轉移狀況,應根據體格檢查及影像學檢查。
(2)國際抗癌聯盟(UICC)分類分期:
①臨床分類:
T:原發腫瘤。
Tis浸潤前期癌(原位癌),非浸潤性導管癌,非浸潤性小葉癌,局限于乳頭乳腺實質內無明顯腫塊的Paget病
T0乳腺內未觸及腫瘤。
T1腫瘤最大直徑≤2.0cm。
T1a與胸肌筋膜或胸肌無粘連。
T1b與胸肌筋膜或胸肌有粘連。
T2腫瘤最大直徑>2.0cm,但≤5.0cm。
T2a與胸肌筋膜或胸肌無粘連。
T2b與胸肌筋膜或胸肌有粘連。
T3腫瘤最大直徑>5.0cm,或腫瘤為兩個或更多。
T3a與胸肌筋膜或胸肌無粘連。
T3b與胸肌筋膜或胸肌有粘連。
T4無論腫瘤大小,只要直接侵犯胸壁或皮膚,胸壁指肋骨,肋間肌和前鋸肌,不包括胸大肌。
T4a腫瘤與胸壁固定。
T4b乳房皮膚水腫、浸潤或潰瘍(包括桔皮樣變,或局限于同側乳房的衛星結節)。
T4c包括T4a和T4b均存在。
T4d炎性乳腺癌。
Tx腫瘤灶已被切除,資料不詳。
N:區域淋巴結。
N0同側腋窩未觸及活動的腫大淋巴結。
N1同側腋窩有活動的淋巴結。
N1a考慮淋巴結內無轉移。
N1b考慮淋巴結內有轉移。
N2同側腋窩淋巴結融合成團或與其他組織粘連。
N3同側鎖骨上、下淋巴結內轉移或有上肢水腫(上肢水腫或因淋巴管阻塞所致)。
Nx淋巴結情況不詳。
M:遠處轉移。
M0無遠處轉移證據。
M1有遠處轉移,包括皮膚浸潤超過同側乳房。
M1用下列標志進一步指明范圍:
肺PUL:骨髓MAR;骨OSS;胸膜PEL;肝HEP;腹膜PER;腦BRA;皮膚SKI;淋巴結LYM;其他OTH。
②臨床分期:
Tis原位癌:乳頭Paget病,非浸潤性導管癌,非浸潤性小葉癌。
Ⅰ期 T1a N0-1aM0。
T1b N0-1bM0。
T0 N1bM0。
Ⅱ期 T1a-1bN1bM10。
T2a-2b N0-1aM。
T2bN1bM0。
Ⅲ期 任何T3和任何NM0。
任何T和任何N2M0。
任何T和任何N3M0。
Ⅳ期 任何T,任何N,M1。
(3)美國癌癥聯合會(TJCC)與國際抗癌聯盟聯合制定的TNM分類分期:
①TNM分類:
T:原發腫瘤。
Tx 原發瘤未確定。
T0 原發瘤未觸及。
Tis 原發癌:導管內癌,小葉原位癌或未觸及乳頭Paget病(有腫塊者按腫塊大小分類)。
T1 腫瘤直徑最大≤2.0cm。
T1a 腫瘤最大直徑≤0.5cm。
T1b 腫瘤最大直徑<1.0cm,>0.5cm。
T1c 腫瘤最大直徑>1.0cm,但≤2.0cm。
T2 腫瘤最大直徑>2.0cm,<5.0cm。
T3 腫瘤最直徑>5.0cm。
T4 不論腫瘤大小,只要直接侵及胸壁及皮膚者(胸壁指肋骨,肋間肌及前鋸肌,不包括胸肌)。
T4a 侵犯胸壁。
T4b 乳房皮膚水腫(包括桔皮樣變),潰瘍及同側乳房出現衛星結節。
T4c 以上兩種情況共存(T4a+T4b)。
T4d 炎性乳腺癌。
N:區域淋巴結。
Nx 無法對區域淋巴結作出評估。
N0 無區域淋巴結可觸及。
N1 同側腋窩有單個或多個轉移淋巴結。
N2 同側腋窩有單個或多個相互融合或與其他組織固定的轉移淋巴結。
N3 同側單個或多個內乳淋巴結轉移。
M:遠處轉移。
Mx 不能確定有無遠處轉移。
M0 沒有遠處轉移。
M1 有遠處轉移(包括同側鎖骨上單個或多個淋巴結轉移)。M1時用相應的符號標記出具體部位。
②TNM分期:
0期 TisN0M0。
Ⅰ期 T1 N0M0。
Ⅱa期 T0N0M0。
T1N1M0。
T2N0M0。
Ⅱb期 T2N1M0。
T3N0M0。
Ⅲa期 T0N2M0。
T2N2M0。
T2N3M0。
T3N1M0。
Ⅲb期 T4任何NM0。
任何TN3M0。
Ⅳ期 任何T任何NM1。
③病理分類(PTNM):
PT 原發腫瘤(與上述T分類一致)。
PN 區域淋巴結。
PNx 無法對區域淋巴結作出的病人(包括淋巴結前已切除或沒有切除的淋巴結供病理研究)。
PN0 組織學檢查無區域淋巴結。
PN1 同側腋窩可觸及轉移的單個或多個淋巴結。
PN1a 只有微小轉移(<0.2cm)。
PN1b 有1個或多個轉移灶(>0.2cm)。
PN1bi 有單個或3個淋巴結轉移,任何一個均>0.2cm,但轉移淋巴結直徑為<2.0cm。
PN1bii 4個或4個以上的轉移淋巴結,任何一個轉移灶均>0.2cm,但轉移淋巴結直徑均<2.0cm。
PN1biii 轉移灶1個已侵出淋巴結包膜,但淋巴結最大直徑均<2.0cm。
PN1biv 轉移淋巴結最大直徑≥2.0cm。
PN2 同側腋窩轉移淋巴結相互融合或侵及其他組織粘連固定。
PN3 同側內乳區淋巴結有轉移可觸及。
PM 有遠處轉移(與上述分類一致)。
④病理分期:
0期 TisN0M0。
Ⅰ期 T1N0M0。
Ⅱ期 T0N1M0。
T1N1M0。
Ⅱa期 T0N1M0。
T1N1M0。
T2N0M0。
Ⅱb期 T2N1M0。
T3N0M0。
Ⅲa期 T0N2M0。
T1N1M0。
T2N1M0。
T3N1-2M0。
Ⅲb期 T4任何NM0。
任何TN3M0。
Ⅳ期 任何T任何NM1。
診斷
乳腺癌的診斷方法很多,常用的是乳腺鉬靶片,最準確是病理診斷。一般先行影像檢查,如有懷疑再進行病理檢查。隨著西醫的病理結果與中醫證型密切關系的深入研究,乳腺的中醫診斷也不可輕視,診斷的最終目的是治療,中西醫聯合診斷會對合理的中西醫綜合治療起到重大的推動作用。
一、乳腺癌的診斷方法-西醫影像檢查
乳腺癌的早期檢出影像檢查占重要地位。
①超聲檢查 :乳腺腫塊內微小鈣化、邊緣“毛刺”征、縱橫比大于 1 ,癌的可能性最大。通過半定量法和彩色撲獲技術觀察癌腫血流峰值流速、彩色像素平均密度、血管平均密度對鑒別良、惡性腫瘤有很大幫助。穿入型血管和MVD對診斷乳癌有較高敏感性。
②MRI檢查 :采用順磁對比劑強化再行MIP重建對乳癌的顯示率為 1 0 0 %。MRS強烈提示乳癌組織內膽堿水平增高 ,水 /脂肪比率明顯大于正常組織 ,是診斷乳癌重要標準。
③CT檢查 :薄層掃描能發現直徑 0 .2cm癌灶 ,乳癌增高的相關參數和MVD密切相關。較好顯示轉移淋巴結情況。
④X線檢查 :對乳癌鈣化灶的檢出最具優勢 ,X線數字攝影有助CAD。MWA和CMRP技術能提高判定乳癌的可靠性。
⑤紅外熱像圖 :通過數字化定量系統對乳癌熱區溫度量化分析 ,標定病變中心與周圍組織溫差 ,判斷腫塊良、惡性。
⑥微創影像 :對缺乏影像特征的微小病灶開展超聲引導活檢、3D CE PDU改善超聲呈像CT引導下活檢定性
二、西醫診斷乳腺癌方法的評價
綜合評價針吸細胞學檢查,癌細胞DNA 含量分析,癌胚抗原檢測和乳腺鉬靶片在診斷乳腺癌中的作用;針吸細胞學檢查診斷符合率最高,為85.35 %;流式細胞術測定細胞DNA 含量的假陽性率最高,為34.20 % ;鉬靶X 攝片的假陰性率最高,為44.54 % ;而4項指標聯合診斷使乳腺癌診斷符合率提高到92.35 %,假陽性率降至1.96 %,假陰性率降至5.93 %。4項指標聯合診斷可以明顯提高乳腺癌的正確診斷率,并有助于早期診斷。
乳腺針吸細胞病理學不僅對乳腺疾病診斷有重要適用價值,而且對乳腺癌早期診斷及分型診斷有重要價值,特別對鑒別乳腺增生及乳腺纖維腺瘤有否癌變有重要指導意義。穿刺成功率高達100%,早期診斷率16.9%,總診斷準確率高達 98.6%,乳腺針吸細胞病理學具有創傷小、簡單快速、安全可靠、經濟實用、結果準確等優點,各項技術指標明顯高于傳統診斷方法,是目前任何方法無法取代的,有較高推廣實用價值。
三、中醫證型與西醫病理的相關性
研究肝郁痰凝型乳腺癌的鉬靶X線影像特點,探討其病理基礎。例肝郁痰凝型乳腺癌中,乳腺類型以致密型及混合型居多(占78%)。異常血管征及透環征出現頻率較高(占80%以上)。腋淋巴結轉移出現頻率偏低(占12%)。

 

臨床上需要與乳腺癌進行鑒別的疾病主要有:
1.乳腺增生 乳腺增生又稱乳腺結構不良,是婦女最常見的非炎性、非腫瘤性乳腺疾病。多因婦女內分泌功能紊亂引起。發病年齡多為20~40歲,發達國家發病率可達1/3,國內約占50%,主要表現為乳腺組織增厚,稍晚則可觸到大小不等的結節,與皮膚和乳腺后方均無粘連。好發生在乳腺外上象限,多為雙側。病人多伴有不同程度的疼痛,月經前明顯,月經來潮后即可緩解或解除。
2.乳腺導管擴張 本病又稱漿細胞性乳腺炎,多發生在37~50歲中年婦女。主要表現為乳房疼痛,乳頭溢液,乳頭可內陷,極似乳腺癌。
以下各點可與乳腺癌鑒別:
①病人年齡較輕,多在40歲左右。
②乳頭溢液多為漿液性或膿性,少數也可為血性。
③乳頭或乳暈下有時可觸到增粗的乳管。
④乳房腫塊多位于乳暈周圍,伴有疼痛,與大導管關系密切。
⑤乳腺有炎性表現或有炎癥病史及哺乳障礙史,乳房腫塊可有縮小或增大的情形。
⑥乳管造影可顯示導管擴張。
⑦乳頭溢液有大量的炎細胞。
⑧乳腺腫塊穿刺可見大量炎細胞或膿細胞。
⑨腋窩淋巴結腫大,質較軟并有壓痛。
3.乳腺結核 乳腺結核有以下特點:
①病人多為中青年婦女。
②多數有結核病史,或有其他部位的結核。
③病變都有炎癥史,腫塊時大時小,對抗結核藥物治療有效。
④腫塊局部可有發紅、破潰等歷史,部分囊腫有囊性感。
⑤腫塊針吸可見有干酪樣組織,有稀薄的膿液。
⑥有乳頭溢液史,可為膿性。
⑦少數病人的乳頭溢液或針吸出的膿液,涂片可見有結核桿菌。
⑧乳腺X線檢查多數無異常,并有呈淡陰影者。⑨有乳腺結核與乳腺癌有并存者,約占5%。
4.乳腺脂肪壞死 主要鑒別分析如下:①缺乏特征性臨床表現,本病腫塊一般較硬,形態不規則,酷似乳腺癌。一般在臨床上分2型:腺體外型,表淺,位于乳腺的皮下,形態不規則,有炎性改變,易診斷為乳腺結核;腺體內型,腫塊位于乳腺實質內,缺乏特征,易被誤診為乳腺癌。②缺乏有效的輔助檢查,尤其是中老年婦女,腫塊位于皮下,且腫塊不見增長或有縮小情形,并乳腺有外傷史。轉移淋巴結應做切除活檢。
5.急性乳腺炎 急性乳腺炎常見于分泌性乳房,特別是初產后3~4周,病原菌大多數是金黃色葡萄球菌和少數為鏈球菌,感染途徑多因乳頭皸裂處逆行感染所致。也可因細菌直接侵入乳管,上行至腺小葉引起感染。
開始時乳腺局部表現紅、腫、熱、痛,以及周圍淋巴結腫大,當形成壞死液化時,可有膿腫。乳房腫大,活動性強,變硬有壓痛,形成膿腫時,腫塊軟化有波動感。同時感全身不適,寒戰、高熱。X線表現結構界限較明顯模糊的片狀致密影,皮膚增厚,皮下脂肪顯示紊亂,有較多的血管和淋巴管陰影,并出現索條狀結締組織模糊影,有時可伴有泥沙樣鈣化病灶。
急性乳腺炎與乳腺癌比較:
①乳腺皮膚無橘皮樣改變,無衛星結節。
②乳腺腫塊很少占據全乳,半數以上有囊性感。
③乳腺腫塊較少見。
④多數體溫及白細胞計數增高。
⑤消炎治療有效。
⑥針吸多為膿液或有炎細胞,有助于診斷。
6.慢性乳腺炎及膿腫 常有膿腫形成,觸之為腫塊,邊緣不清,呈囊性感,可有輕壓痛,與周圍組織有輕度粘連感。X線所見為局部致密的片狀影,邊界不清,皮膚稍增厚。乳腺膿腫可表現為邊緣較清楚的圓形或橢圓形不規則的致密陰影,中心部位無結構,周圍可因水腫密度較淡。
7.乳腺單純囊腫 在乳腺中部較為常見,多由于乳腺導管上皮細胞增生、增多,導致導管延長、迂曲、折疊,在折疊處導管由于缺血可發生壞死,形成囊腫,以后管壁萎縮。X線平片上表現為圓形、橢圓形致密陰影,密度均勻,邊緣光滑銳利,由于囊腫擠壓周圍的脂肪組織而出現透亮暈。單發囊腫為原形,多發囊腫為橢圓形,囊壁光滑整齊。
8.積乳囊腫 較少見。在哺乳期因某一乳管阻塞,即形成囊腫。囊腫可單發或多發,呈灰白色,內含乳汁或干酪樣物質。囊壁厚薄不一,大小不等,可發生在任何部位,以較深的乳腺部位最常見。X線顯示圓形或橢圓形的透亮區,體積小,一般為1~1.5cm,偶見有>3cm者,邊緣光滑銳利,密度稍低于脂肪。
9.乳腺纖維瘤 乳腺纖維瘤多發生于20~25歲青年婦女,由腺體和纖維組織所構成,有青春型和巨纖維腺瘤型兩種,但無質的不同。該病的發生與雌激素有密切關系,有單發和多發2種。單發的乳腺纖維瘤好發于乳腺外上象限,多為較小的卵圓形腫塊,月經初潮前生長的纖維瘤都可生長較大。表面光滑,質堅韌,腫瘤邊界清楚,與皮膚和周圍組織無粘連,在乳房內容易推動,觸之有滑動感。生長緩慢,數年內可無變化,但妊娠期可迅速增大。多發性乳腺纖維瘤表現均勻一致,中等硬度,大小不等。較大的可呈分葉狀,光滑,質韌,邊界清楚,腫瘤中心有鈣化顆粒。
乳腺纖維腺瘤外有包膜,切面呈灰白色,有光亮,不平滑,肉眼可見切面有多數不規則的裂隙為擴張的乳管。
巨纖維瘤X線平片可見為密度均勻的巨大腫塊影,呈分葉狀。周圍組織被壓形成透亮區,腫瘤中心可有鈣化影,附近多伴有血管增粗和曲張。
乳腺纖維瘤雖瘤體很小,但惡變的機會較大,因此還必須認真治療。
10.乳管內乳頭狀瘤 乳管內乳頭狀瘤多發生在40~50歲的婦女,75%發生在接近乳頭的大乳管內,或發生在乳頭附近與乳管相連的囊腫內??蓡伟l也可多發。瘤體很小,但常帶有絨毛及較多的薄壁血管,極易出血。
臨床多無疼痛,在非月經周期間自乳頭溢出血性液體,腫塊多摸不到,如果若捫查到腫塊,多為幾個毫米直徑,位于乳暈區。乳瘤常呈圓形,質較硬,不與皮膚有粘連,可推動,輕壓此腫瘤,即可有乳頭血性溢液。
乳管內乳頭狀瘤約6%~8%可癌變,故術前應做血管造影,以明確診斷。手術應切除徹底,以患病乳管及其周圍腺體組織一并切除,以免后患。年齡較大的婦女,應做乳房單純切除。

 

推薦藥店

同仁堂

乳腺癌找問答

暫無相關問答!

乳腺癌找藥品

暫無相關藥品!

用藥指南

暫無相關用藥指導!

乳腺癌找資訊

暫無相關資訊!

乳腺癌找醫生

更多 >
  • 龐偉華 龐偉華 主任醫師
    中山大學第六醫院
    中醫科
  • 韋偉 韋偉 主任醫師
    北京大學深圳醫院
    乳腺外科
  • 何和平 何和平 副主任醫師
    北京大學深圳醫院
    乳腺外科
  • 王丕琳 王丕琳 主任醫師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天壇醫院
    乳腺外科
  • 陳學武 陳學武 主治醫師
    中山大學第六醫院
    血管外科
  • 王寧霞 王寧霞 主任醫師
    暨南大學附屬第一醫院
    外科
  • 黃明哲 黃明哲 副主任醫師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三人民醫院
    外科
  • 龔玉芳 龔玉芳 副主任醫師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三人民醫院
    腫瘤科

乳腺癌找醫院

更多 >
国产在线不卡最新精品网站-欧美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三区电影-99久e在线精品视频在线-欧美激情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免费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