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庫大全   >  傳染科   >  艾滋病

艾滋病別名:獲得性免疫缺陷綜合征

臨床表現:
HIV感染的臨床表現分無癥狀的潛伏和嚴重的機會感染及腫瘤的臨床癥狀。
一、 無癥狀的潛伏期
從感染HIV2-12周后,多者6-8周,抗HIV抗體轉為陽性,此時少數人呈現一過性急性感染癥狀,包括發熱、皮疹、僵直、淋巴結腫大、關節痛、肌痛、斑丘疹、蕁麻疹、腹痛、腹泄及個別病人出現無菌性腦膜炎,查白細胞正常,但單核細胞增多,淋巴細胞比例輕度降低,血小板輕度減少。其后持續呈無癥狀期,待細胞免疫功能低下時開始發病,無癥狀期可持續2-5年也有超過15年以上,大多數成人和青年感染HIV后,可長時間沒有癥狀,但可檢出病毒復制。隨著免疫系統損傷,病毒不斷增多,大多數感染了HIV的人才出現相關癥狀,如開始時出現倦怠感,發熱持續不退,食欲不振和原因不明的體重減輕,繼而出現腹瀉、盜汗、淋巴結腫脹(首先腋下、股部等)全身癥狀。當HIV侵犯中樞神經系統時,常出現癡呆、健忘等癥狀。如果僅具有病毒抗體,而沒有AIDS的特有的機會感染等癥狀時,稱AIDS相關征候群(AIDS-related complex ,ARC)以及持續性全身淋巴結病(PGL)。
HIV感染后經過2-5年最終發展成AIDS者具有10%左右,ARC 30%左右,而無癥狀的HIV攜帶者占60%左右,從ARC發展成AIDS者占15%左右,所以大量患者為無癥狀的攜帶者。這就給AIDS的預防帶來極大的困難。
HIV感染分類及AIDS診斷標準。
CD+4T淋巴細胞分類臨床分類
無癥狀的,急性(初期)HIV或持續的全身性淋巴結腫大有癥狀,但無A或C的情況有艾滋病指征
①≥500/μlA1B1C1
②200~499/μlA2B2C2
③<200μl(T細胞計數中的艾滋病指征)A3B3C3
該標準是根據HIV感染者的臨床表現分成A、B、C三種,又用CD4+T淋巴細胞計數將每個臨床類型分成三個等級,在上述3種臨床分類中,除分類C全部屬艾滋病例外,凡CD4+T淋巴細胞<200/μl,或CD4+T 淋巴細胞百分比<14%的HIV感染者(即A3,B3),也可歸入艾滋病病例。
分類
(下述分類有前提,必須是HIV感染者)。詳細內容
分類A:凡是有下列三種情況之一者,即可歸入A類:
1.無癥狀的HIV感染者;
2.持續的全身性淋巴結腫大;
3.有急性(初期)HIV感染的疾病或病史者;
分類B 有下列11種情況之一者,歸入B類1.桿菌引起的血管瘤病;
2.口咽部的念珠菌病(鵝口瘡);
3.持續、經?;蛑委煼磻畹耐怅庩幍滥钪榫?
4.宮頸發育異常(輕度/嚴重)/宮頸原位癌;
5.持續一個月以上的全身性癥狀,如發熱(38.5℃)或腹瀉。
6.口腔有毛狀粘膜白斑病;
7.包括至少二次明顯的突發或一處以上皮區的帶狀皰疹;
8.特發的血小板減少性紫癜;
9.李司忒菌病;
10. 盆腔炎癥狀性疾病,特別是并發輸卵管、卵巢膿腫;
11. 周圍神經病。
分類C 包括25種艾滋病指征疾病,凡有其中之一者,不論CD+4T淋巴細胞數高低,即可診斷為艾滋病1.支氣管、氣管或肺的念珠菌病;
2.食道念珠菌病;
3.侵襲性宮頸癌;
4.彌漫性或肺外的球孢子菌病;
5.肺外的隱球菌病;
6.引起慢性腸炎(病程>1個月),的隱孢子蟲病;
7.除肝、脾、淋巴結外的巨細胞病毒性疾病;
8.導致失明的巨細胞病毒性視網膜炎;
9.HIV相關性腦病;
10. 單純皰疹引起的慢性潰瘍(病程>1個月),或支氣管、肺炎和食管炎;
11. 彌漫性或肺外的組織胞漿菌病;
12. 等孢子蟲病引起的慢性腸炎(病程>1個月);
13. 卡波濟肉瘤;
14. 伯基特淋巴瘤;
15. 免疫母細胞淋巴瘤;
16. 腦的原發淋巴瘤;
17. 彌漫性或肺外鳥型結核分支桿菌復合癥或堪薩斯分支桿菌;
18. 任何部位(肺部或肺外的)結核分支桿菌;
19. 彌漫性或肺外其他種別或未鑒定種別的分支桿菌;
20. 卡氏肺囊蟲肺炎;
21. 反復發作的肺炎;
22. 進行性多病灶腦白質病;
23. 反復發作的沙門菌敗血癥;
24. 腦弓形蟲病;
25. 由HIV引起的消瘦綜合癥。
典型艾滋病有三個基本特點:①嚴重的細胞免疫缺陷,特別是CD4T淋巴細胞缺陷;②發生各種致命性機會感染(opportunistic infection)特別是卡氏肺囊蟲肺炎(Pneumocystis Carini pneumonia 簡稱PCP);③發生各種惡性腫瘤,特別是卡波濟肉瘤(Kaposis sarcoma,簡稱KS)。艾滋病患者發生PCP的占64%,同性戀及非洲艾滋病例中KS發生率較高。AIDS病人同時發生PCP和KS死亡率最高。
二、艾滋病患者常見的機會感染:
(一)病毒性感染癥
1.巨細胞病毒感染是一種少見病,但在AIDS患者中約占90%,是AIDS常見的并發癥,也是AIDS患者致死的一個重要的合并癥。感染可累及肺、消化道、肝及中樞神經系統和多個臟器,約有1/3患者合并網膜炎,臨床癥狀為發燒、呼吸急促、發紺、呼吸困難等,胸部X線照片多出現間質性肺炎的改變,雙肺野可見彌漫性的毛玻璃或網狀小顆粒狀陰影,晚期因肺泡腔中分泌物貯留而發展為肺泡改變,AIDS患者對巨細胞病毒的抗體效價升高。
2.單純皰疹病毒感染癥:單純皰疹病毒(Herpes Simplox Virus,HSV)引起的感染癥與CD4T淋巴細胞數有關,在口唇、陰部、肛周處形成潰瘍病變、皰疹性瘭疽(廣泛皮膚糜爛)等難治病變,疼痛明顯,也可以見到皰疹性肺炎,消化道及皰疹性腦炎。血清學方面診斷意義不大,可用基因診斷方法確診。治療選用無環鳥苷靜滴。
3.帶狀皰疹(Herps zoster)本癥是由水痘——帶狀皰疹病毒(Varicella-Zoster virus,VZV)引起,在美國50歲以下的患帶狀皰疹者應懷疑有HIV感染的可能。非洲多數患者呈現顏面帶狀皰疹以至發展網膜壞死。治療同單純皰疹病。
(二)細菌性感染
1.非典型抗酸菌癥:AIDS患者并發細菌感染,多為分枝桿菌所致的全身感染。本病無自覺癥狀,在臨床上也沒有特異性的表現,有些病人出現盜汗、高熱、全身衰弱、腹瀉、腹痛、吸收不良等消化系統癥狀。此外還可見到貧血、體重下降。診斷主要靠血液培養。治療多用抗結核藥物,但常常有耐藥性。由于該感染不會危及生命,所以可采取消炎、解熱鎮痛劑及加強營養等對癥療法。
2.結核病,AIDS患者常常發生結核病的復發。以肺外重癥全身感染多見,胸X片多為正常,由于AIDS患者免疫系統受到破壞,所以結核菌素反應多為陰性。因多為全身感染,故在糞便、血液、尿、痰以及淋巴結、肺、肝、胃腸粘膜、骨髓等活檢標本的涂片,培養均有結核菌的存在,在診斷上意義較大。治療可用抗結核藥物。由于結核菌可以通過飛沫感染等方式向健康人擴散,對可疑并發結核病的AIDS患者應服用雷米封預防。
(三)深部真菌感染癥
1.念珠菌病(Candidiasis)念珠菌感染是機會真菌癥中最常見的一種。在AIDS中顯得優為突出,除了合并皮膚、口腔淺部念珠菌感染外,還可引起食道念珠菌病??沙霈F體重減少,倦怠感,非特異的消化系統癥狀主要有咽下困難,胸骨后疼痛。診斷可進行白色念珠菌分離。AIDS早期診斷依據中,本癥占很重要的位置。治療,采用抗真菌劑,可使癥狀好轉,但易再發,顯示難治性。
2.隱球菌病(Cryptococcosis)AIDS患者合并隱球菌病的發病率為6%,以腦脊髓膜炎最為多見,亦可合并肺隱球菌病或隱球菌心外膜炎,臨床上主要表現為發熱、頭痛、倦怠感、羞明、精神狀態變化、痙攣等癥狀。腦脊液檢查在診斷上很重要,蛋白、細胞數增加,髓壓升高,糖減少等。
(四)原蟲、寄生蟲侵染。
卡氏肺孢子蟲性肺炎(Pneumocytsis carinii pneumonia PCP卡氏肺炎):卡氏肺孢子蟲是眾所周知的典型的機會感染的病原體之一,一般在健康人的肺泡中也有寄生,但多為不顯性,也是人畜共患的一種疾病,當其宿主免疫功能受某種原因使其減退時得以繁殖及發揮其病原性,在AIDS中由于免疫系統受到損害,而導致卡氏肺孢子蟲肺炎的發生。
卡氏肺包子蟲肺炎是非常重要的機會感染癥,在初發AIDS時有60%并發此癥,全病程中將有80%-85%合并本癥。初期癥狀由于低氧血癥出現進行性呼吸障礙為特征,特別是勞動時出現氣喘、呼吸困難、干性咳嗽、發熱等自覺癥狀。
胸X片所見,多為非特異的浸潤陰影,5%顯示正常??忍嫡吵?,確診需檢出卡氏肺孢子蟲,取材時先洗凈支氣管肺泡,經支氣管取材或開胸取肺組織活檢。
AIDS合并卡氏肺孢子蟲肺炎與非AIDS合并卡氏肺孢子蟲肺炎的不同點
項目AIDS并PCP非AIDS并PCP
流行病學發病率高
美國占60%~64%
日本占半數發病率低
CDC:0.01~1.1%
Stjode C.R.H22%~42%
日本京都醫大兒科30.6%
前驅癥狀潛伏期長(1~27日平均28日)比較短(1~15日平均5日)
臨床癥狀比較緩慢癥狀長時間持續、發熱、PaO2,x-p等稍緩慢發病急
癥狀急劇
治療效果約兩周以上約1~2周以內
ST合劑的副作用發疹等副作用頻發發病率64.7%副作用輕微者多發病率11.8.%
死亡率一次發病到死亡約占50%20%~50%
再發率高(約20%)低(成人基本0%,小兒占11.8%)
病理組織象的改善表現延遲多經治療,早期改善
P.C的殘留長期殘留者多由于治療,顯著減少
全身播散可能性多少
治療:復方新諾明為首選藥物,其有效率與AIDS以外的其他免疫缺陷患者幾乎相同,約占50%~60%,但該藥引起的藥物性發熱、皮疹、白血球、血小板減少、肝功能障礙等副作用的發生率較高,在不經治療情況下,幾乎100%死亡。
AIDS患者還可并發類似于孢子蟲病。如阿米巴病,毒漿體原蟲病,隱性孢子蟲病。
三、艾滋病患者與腫瘤
AIDS基于免疫功能缺陷導致腫瘤發生成為AIDS主要的致死原因之一,1986年曾在日本長畸召開“Kaposis肉瘤(KS)”及“AIDS”國際研究會中確認AIDS并發KS與原始的KS有所不同,故AIDS與腫瘤的關聯性引起關注。
(一)Kaposis肉瘤(Kaposis Sarcoma,KS)
KS是AIDS惡性腫瘤的代表病種,KS于1872年由Kaposis首先報道,他根據3例患者的觀察結果,描述了KS的臨床特點,以皮膚特發性,多發性,色素性肉瘤。認為是非洲大陸赤道地區一種地方多發病,在當地地理條件下,主要侵犯中老年男性,在四肢發生多數的大小不同的結節,后人稱此病為Kaposis肉瘤。
Kaposis肉瘤臨床癥狀。
KS侵犯的部位很廣泛,四肢、顏面以及軀干等處,皮膚均可出現,口腔粘膜、眼瞼、粘膜處也有發生。此外,肺、肝、脾等臟器,尤其是消化道發生時易出現大出血危險??傊?,KS可在全身各處發生,其臨床表現:
① 結節型:櫻桃紅色或紫色,表面平滑,突出皮膚表面,境界清楚,質較硬。壓迫可使其體積縮小,放松后10秒內恢復原狀。此征稱為Hayne氏征,結節可分布于全身各處,但以雙下肢、腳和前臂等處最常見。典型的病灶易出血,但無疼痛,病人多為年長者。病后存活期10年左右。
② 浸潤型,皮損互相融合,潰瘍或疣狀增生,常累及皮下和骨組織,此型多發生于下肢和足部,皮損中有結節存在。該型進展快,存活期不超過3年。
③ 泛發型:是指除皮損外病變廣泛侵及內臟器官組織,如胃腸道、肝、脾、呼吸道和淋巴組織等。淋巴組織被侵犯時,可稱淋巴腺樣Kaposis肉瘤。泛發型雖然只占全部病例的5%左右,但病情發展快,預后不良,常因大出血而危及生命。
KS肉瘤患者常有營養不良,兒童病人可有皮膚粗糙征,腸原性肢端皮炎,壞血病樣皮損及重癥口瘡等。還有50%的病人伴有甲黃癥。
(二)淋巴瘤
HIV感染出現非何杰金淋巴瘤是診斷AIDS的一個指標。AIDS患者中大約有5%-10%的人可能發生非何杰金淋巴瘤,其中包括腦的原發性細胞淋巴瘤。大部分患者為分化不良型的淋巴瘤,包括小分裂細胞型和大細胞免疫母細胞型,這些病人常出現淋巴結外病變,并常侵犯骨髓,中樞神經系統和胃腸道、肝、皮膚和粘膜等部位,大多數患者表現淋巴結迅速腫大,淋巴結外腫塊,或出現嚴重的發熱、盜汗、體重減輕,有些患者常出現原發于中樞神經系統的淋巴瘤。
診斷依據:
(一) 流行病學及臨床表現
(二) 實驗室檢查
(1) 主要是中度以上細胞免疫缺陷包括:CD4+T 淋巴細胞耗竭:T淋巴細胞功能下降,外周血淋巴細胞顯著減少,CD4<200/μl,CD4/CD8<1.0,(正常人為1.25~2.1),遲發型變態反應皮試陰性,有絲分裂原刺激反應低下。
(2) B淋巴細胞功能失調:多克隆性高球蛋白血癥,循環免疫復合物形成和自身抗體形成。
(3) NK細胞活性下降
(4) 各種致病性感染的病原體檢查如PCR。組織學證實的惡性腫瘤,如KS;
(三)HIV抗體檢測
1.酶聯免疫吸附法(ELISA);2.明膠顆粒凝集試驗(PA);3.免疫熒光檢測法(IFA);4.免疫印跡檢測法(Western Blot,簡稱WB法);5.放射免疫沉淀法(RIP)。其中前三項常用于篩選試驗,后二者用于確證試驗。
(四)PCR技術檢測HIV病毒
艾滋病診斷標準
1.艾滋病病毒抗體陽性,又具有下述任何一項者,可為實驗確診艾滋病病人。
(1)近期內(3-6個月)體重減輕10%以上,且持續發熱達38℃一個月以上;
(2)近期內(3-6個月)體重減輕10%以上,且持續腹瀉(每日達3-5次)一個月以上。
(3)卡氏肺囊蟲肺炎(PCR)
(4)卡波濟肉瘤KS。
(5)明顯的霉菌或其他條件致病感染。
2.若抗體陽性者體重減輕、發熱、腹瀉癥狀接近上述第1項時,可為實驗確診艾滋病病人。
(1)CD4/CD8(輔助/抑制)淋巴細胞計數比值<1,CD4細胞計數下降;
(2)全身淋巴結腫大;
(3)明顯的中樞神經系統占位性病變的癥狀和體征,出現癡呆,辯別能力喪失,或運動神經功能障礙。
艾滋病的最早識別標志是什么?
艾滋病病毒可以抑制免疫系統,從而導致諸如皰疹、疣以及霉菌樣感染的皮膚病。據美國醫療中心皮膚科教授康乃特說,在患者的體重下降、疲乏等癥狀出現的幾個月前,皮膚征兆會發生。
通過進一步的研究觀察,研究人員發現多種嚴重和頑固的皮膚病變可以充當艾滋病感染的早期識別標志。接觸感染了艾滋病病毒的人,體內會出現有關的抗體。研究揭示,具有這種抗體的人均有下述一至數種皮膚病變:
(1)在直腸和肛門周圍出現單純皰疹的水皰,在手、足和長胡須的部位發現新生的疣。
(2)足部出現嚴重的霉菌感染現象。
(3)皮膚炎癥、紅腫、出現水皰,并伴有膿皰病等皮膚的細菌性感染,典型的表現是在口和鼻周圍出現一片斑狀微小的水皰。
(4)在腋窩等部位出現毛囊炎。
(5)嚴重的脂溢性皮炎,在面部、頭皮和軀體皮膚出現嚴重的油性鱗屑。
(6)嚴重的干皮病或者年輕人突然出現了類似于老人的皮膚。
必須特別指出,雖然專家指出上述皮膚病是艾滋病感染的早期征兆,但其條件是病人應當具有接觸感染病毒的可能。這些可能包括近期輸入可疑的血液,使用了來歷不明的進口球蛋白等生物制品,或者具有同性戀和接觸過艾滋病病人的歷史。如果這些人突然發生了上述的皮膚病變問題,就很有必要做進一步化驗檢查,做出明確的診斷。
艾滋病的早期信號——口腔病變
據國際研究和臨床經驗,在艾滋病發病前1-4年內,大多數艾滋病患者都會單獨出現口腔癥狀。與HIV感染密切相關的口腔病變有以下幾種:
白色念珠菌病 發生于上腭及舌背,在紅色區域上有時可見白色斑點或斑塊?;蛘甙l生在口腔的任何部位,表現為白色或黃色斑點或斑塊,斑塊可以擦去,留下紅色區域并伴有出血。有人認為口腔念珠菌感染和毛狀白斑可作為艾滋病的預測性指標。
毛狀白斑 是位于舌兩側邊緣的白色或灰色病變。病變也可延伸到舌腹部及舌背部,病變不能除去。它幾乎僅見于HIV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
牙周病 表現為牙根發炎,牙根潰瘍,牙根壞死以及牙齒松動,并可出現牙根出血疼痛和惡臭等癥狀。據報道,HIV感染或艾滋病患者,19%-29%有牙周炎。
卡波濟肉瘤 單個或多個紅色、淡藍色或紫色的斑塊或腫塊,有或無潰瘍,見于上腭和牙根??ú饬鲈谡H巳褐泻币?。

 

艾滋病患者多出現明顯的消瘦和嚴重的營養不良,貧血、白細胞、血小板或全血細胞減少。
長期腹瀉引起水電解質紊亂,神經系統的損傷引起智力下降、反應遲鈍、抑郁、憂慮、類妄想狂精神病或癡呆。
心血管系統的損傷引起心動過速、心臟增大、充血性心力衰竭。
腎功能的損傷可引起間質性腎炎和腎小管壞死,出現蛋白尿、少尿、高度水腫、氮質血癥及腎功能衰竭。
肌肉骨骼系統的損傷可引起游走性關節炎、關節疼痛和關節腔積液,酷似風濕性關節炎,抗風濕治療效果不佳,亦可表現有多發性肌炎,肌肉明顯壓痛及活動障礙,肌肉活檢呈壞死性肌炎。
內分泌系統的損傷可出現腎上腺功能不全和低腎素血癥、低血壓、持續性低血鈉和高血鉀、甲狀腺功能低下、糖尿病和腎上腺危象等。

 

推薦藥店

同仁堂

艾滋病找問答

暫無相關問答!

艾滋病找藥品

暫無相關藥品!

用藥指南

暫無相關用藥指導!

艾滋病找資訊

暫無相關資訊!

艾滋病找醫生

更多 >
  • 彭雁忠 彭雁忠 主任醫師
    北京大學深圳醫院
    傳染科
  • 胡國信 胡國信 主任醫師
    北京大學深圳醫院
    傳染科
  • 曹雅魯 曹雅魯 副主任醫師
    暨南大學附屬第一醫院
    傳染科
  • 鄭培君 鄭培君 副主任醫師
    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
    傳染科
  • 王京 王京 主任醫師
    深圳市第四人民醫院
    皮膚性病
  • 王愛霞 王愛霞 主任醫師
    北京協和醫院
    傳染科
  • 盛瑞媛 盛瑞媛 主任醫師
    北京協和醫院
    傳染科
  • 馬小軍 馬小軍 副主任醫師
    北京協和醫院
    傳染科

艾滋病找醫院

更多 >
国产在线不卡最新精品网站-欧美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三区电影-99久e在线精品视频在线-欧美激情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免费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