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庫大全   >  婦產科   >  子宮內膜癌

子宮內膜癌別名:子宮體癌

1.癥狀 極早期無明顯癥狀,以后出現陰道流血、陰道排液,疼痛等。
(1)陰道流血:主要表現為絕經后陰道流血,量一般不多。尚未絕經者可表現為月經增多、經期延長或月經紊亂。
(2)陰道排液:多為血性液體或漿液性分泌物,合并感染則有膿血性排液,惡臭。因陰道排液異常就診者約占25%。
(3)下腹疼痛及其他:若癌腫累及宮頸內口,可引起宮腔積膿,出現下腹脹痛及痙攣樣疼痛,晚期浸潤周圍組織或壓迫神經可引起下腹及腰骶部疼痛。晚期可出現貧血、消瘦及惡病質等相應癥狀。
2.體征 早期子宮內膜癌婦科檢查可無異常發現。晚期可有子宮明顯增大,合并宮腔積膿時可有明顯觸痛,宮頸管內偶有癌組織脫出,觸之易出血。癌灶浸潤周圍組織時,子宮固定或在宮旁捫及不規則結節狀物。
根據以上癥狀,再進行輔助檢查,是否為子宮內膜癌多可確診。因此婦女應隨時注意自己月經的變化,注意陰道分泌物的性狀;一旦出現癥狀,及早到醫院檢查。
3.臨床分期 國際婦產科聯盟(FIGO)規定,于1989年10月以前對子宮內膜癌按1971年之規定進行臨床分期,對無法手術而行單純放療者,或先放療后手術者仍用1971年臨床分期。見表6
FIGO于1988年10月推薦使用子宮內膜癌之手術-病理分期法(表7)。
(1)有關分期的規定:
①由于子宮內膜癌現已采用手術分期,以前使用的分段診刮來區分Ⅰ期或Ⅱ期方法不再應用。
②少數病人開始選用放療,仍使用1971年FIGO通過的臨床分期,但應注明。
③肌層厚度應和癌侵犯的深度一起測量。
組織病理學分級:
G1:非鱗狀或桑葚狀實性生長類型≤5%。
G2:非鱗狀或非桑葚狀實性生長類型占6%~50%。
G3:非鱗狀或非桑葚狀實性生長類型>50%。
(2)病理分級的注意事項:
①重視核不典型性,若與結構分級不相符合時,分級上應將G1或G2提高一級。
②對漿液性腺癌、透明細胞腺癌和鱗狀細胞癌分級應首先考慮核的分級。
③有鱗狀成分的腺癌,應按腺體成分的核分級來定級。
診斷步驟:子宮內膜癌診斷步驟見圖11:
1.重視與子宮內膜癌發病有關因素病史收集 對有家族癌瘤史、子宮內膜增生過長史,年輕婦女持續無排卵者(不孕及多囊卵巢綜合征)、卵巢性索間質腫瘤(顆粒細胞癌及卵泡膜細胞瘤)、外用雌激素或長期激素代替療法等及乳癌術后有長期應用他莫昔芬病史者,均應高度警惕有無子宮內膜癌存在,應作進一步檢查。應全面收集有無內科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壓等病史。
2.根據病史、臨床檢查、病理檢查及各種輔助檢查結果確定診斷及臨床分期。
3.根據病理檢查結果,配合其他輔助檢查作出術前臨床分期診斷(按FIGO標準)。有關宮頸管搔刮(診刮)陽性之病理診斷見表8。

該病須與下列疾病相鑒別:
一、絕經后出血 首先應警惕是否為惡性腫瘤,盡管隨年代的進展,絕經后出血中惡性腫瘤的比例已大大下降。如Knitis等報道,40年代絕經后陰道流血中惡性疾病占60~80%,70年代隆至25~40%,80年代又降至6~7%。國內蘇應寬等報道,60年代惡性疾病占76.2%,內膜癌占惡性病12.9% .80年代末,黃荷鳳等報道,惡性病癥占22.7%,而內膜癌占惡性病例的45.5%,宮頸癌占43.6%。鄭英等報道,惡性疾病占24.9% (良性占73.3%),居絕經后出血的第2位。從絕經年限看,絕經5年占14%,絕經5~15年者占68.3%??梢?,在惡性腫瘤中隨年代的進展,子宮內膜癌有上升的趨勢。黃荷鳳的報道甚至超過了宮頸癌。絕經后出血情況與癌變程度不一定成正比。出血量可能很少,出血次數也不多而癌病變可能已經比較明顯。所以應仔細做婦科檢查,查清陰道、宮頸、子宮體、附件有無異常情況存在。由于可能有兩種以上病變同時存在,如存在老年性陰道炎同時有子宮內膜癌,所以決不能因已發現一種病變而忽視進一步檢查。除細胞學檢查外,分段診刮是不可缺少的診查步驟,因為診斷性刮宮術的子宮內膜癌確診率高達95%。國內程維雅報道,10年448例絕經后子宮出血的診刮子宮內膜,其中內膜癌占11.4%(51例),羅啟東等報道為8.7%。文獻報道為1.7~46.6%不等,一般均在15%以下。
二、功能失調性子宮出血 更年期常發生月經紊亂,尤其子宮出血較頻發者,不論子宮大小是否正常,必須首先做診刮,明確性質后再進行治療。子宮內膜癌可要生在生育期甚至生育早期 婦女。山東省立醫院曾不一子宮內膜癌患者,年僅26歲,月經過多3年,按功能性子宮出血治療無效,最后診刮證實為子宮內膜癌。所以年輕婦女子宮不規則流血治療2~3個月無效者,也應進行診刮辨明情況。
三、子宮內膜不典型增生 多見于生育年齡婦女。子宮內膜不典型增生重度在組織形態上,有時很難與分化良好的腺癌鑒別。通常子宮內膜不典型增生,病理上可表現為灶性,有壓扁的正常上皮,細胞分化較好,或可見鱗狀上皮化生,肥漿染荷花色,無壞死浸潤等表現。而子宮內膜腺癌的癌細胞核大,染色質增多,深染,細胞分化不好,核分裂多,胞漿少,常常發生壞死及浸潤現象。而與分化良好的早期內膜腺癌鑒別:
①不典型增生者常常有完整的表面上皮,而腺癌則沒有,故如見到較完整的或壓扁的表面上皮可排除內膜腺癌。此外,內膜腺癌常有壞死出血現象;
②藥物治療反應不同,不典型增生者,用藥劑量偏小即奏效較慢,持續性長,一旦停藥可能很快復發;
③年齡:年輕者多考慮不典型增生,挑戰者者多考慮內膜腺癌之可能。
四、子宮粘膜下骨瘤或內膜息肉 多表現月經過多或經期延長,或出血同時可伴有陰道排液或血性分泌物,臨床表現與內膜癌十分相似。但通過探宮腔,分段刮宮,子宮碘油造影,或宮腔鏡檢查可做出鑒別診斷。
五、子宮頸管癌 與內膜癌一樣,同樣表現不規則陰道流血及排液增多。如病理檢查為鱗癌則考慮來源于宮頸。如為腺癌則鑒定其來源會有困難,如能找到粘液腺體,則原發于頸管的可能性較大。日本Okudaira等指出,在浸潤性宮頸腺癌組織中,癌胚抗原(CEA)的陽性表達率很高,因此,作CEA免疫組織染色,有助于宮頸腺癌與宮內膜的鑒別。
六、原發性輸卵管癌 陰道排液、陰道流血和下腹痛,陰道涂片可能找到癌細胞而和內膜癌相似。而輸卵管癌宮內膜活檢陰性,宮旁可捫及腫物,有別于內膜癌。如包塊小而觸診不表者,可通過腹腔鏡檢查確診。
七、老年性子宮內膜炎合并宮腔積膿 常表現為陰道排出膿液、血性或膿血性排液,子宮多增大變軟。通過B起檢查而后擴張宮癌組織,只見炎性浸潤組織。子宮積膿常與子宮頸管癌或子宮內膜癌并存,鑒別時必須注意。
八、老年性陰道炎 主要表現為血性白帶,檢查時可見陰道黏膜變薄、充血或有出血點、分泌物增加等表現,治療后可好轉,必要時可先作抗炎治療后再作診斷性刮宮排除子宮內膜癌。
九、子宮黏膜下肌瘤或內膜息肉 有月經過多或經期延長癥狀,可行B型超聲檢查,宮腔鏡及分段診刮確定診斷。
絕經后及圍絕經期陰道流血為子宮內膜癌最常見的癥狀,故子宮內膜癌應與引起陰道流血的各種疾病鑒別。婦科檢查應排除外陰、陰道、宮頸出血及由損傷感染等引起出血及排液。應注意子宮大小、形狀、活動度、質地軟硬、子宮頸、宮旁組織軟硬度有無變化,對附件有無包塊及增厚等均應有仔細全面檢查。

推薦藥店

同仁堂

子宮內膜癌找問答

暫無相關問答!

子宮內膜癌找藥品

暫無相關藥品!

用藥指南

暫無相關用藥指導!

子宮內膜癌找資訊

暫無相關資訊!

子宮內膜癌找醫生

更多 >
  • 王冬娜 王冬娜 副主任醫師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宣武醫院
    婦產科
  • 肖群 肖群 副主任醫師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宣武醫院
    婦產科
  • 薛麗萍 薛麗萍 主治醫師
    北京大學深圳醫院
    婦產科
  • 張艷萍 張艷萍 主治醫師
    北京大學深圳醫院
    婦產科
  • 杜輝 杜輝 副主任醫師
    北京大學深圳醫院
    婦產科
  • 張帝開 張帝開 主任醫師
    中山大學第六醫院
    婦科
  • 左約維 左約維 主任醫師
    中山大學第六醫院
    婦科
  • 陳姍 陳姍 副主任醫師
    中山大學第六醫院
    婦科

子宮內膜癌找醫院

更多 >
国产在线不卡最新精品网站-欧美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三区电影-99久e在线精品视频在线-欧美激情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免费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