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庫大全   >  腫瘤科   >  前列腺癌

前列腺癌

臨床表現
在前列腺癌的早期,由于腫瘤局限大多數前列腺癌病人無明顯癥狀,常在體檢時偶然發現,也可在良性前列腺增生手術標本中發現。
隨著腫瘤不斷發展,前列腺癌將會出現多種不同癥狀,主要有3方面的表現:
1.阻塞癥狀 可以有排尿困難、尿潴留、疼痛、血尿或尿失禁。
2.局部浸潤性癥狀 膀胱直腸間隙常被最先累及,這個間隙內包括前列腺、精囊、輸精管、輸尿管下端等臟器結構,如腫瘤侵犯并壓迫輸精管會引起患者腰痛以及患者側睪丸疼痛,部分患者還訴說射精疼。
3.其他轉移癥狀 前列腺癌容易發生骨轉移,開始可無病狀,也有因骨轉移引起神經壓迫或病理骨折就醫時始發現前列腺癌。
前列腺癌98%為腺癌,2%左右為鱗癌。75%起源于外周帶,20%起源于移行帶,5%起源于中央帶。前列腺癌分期如下:
T1:T1a臨床陰性,TUR標本癌占總體積5%以下;T1b臨床陰性,TUR標本癌占總體積5%以上;T1c臨床陰性,PSA>4μg/L,活檢證實癌。
T2:T2a局限于2葉;T2b局限于2葉。
T3:T3a穿破包腔;T3b侵犯精囊。
T4:侵犯周圍組織。
N:N0淋巴結無轉移;N1盆淋巴結轉移;N2遠處淋巴結轉移。
M:M0遠處未見轉移;M1遠處器官轉移。
前列腺癌根據腺體分化、多形性、核異常分級,現常用Gleason分級,將癌細胞分化分為主要和次要兩個級,每個級分1~5分。兩個級的分數相加,總分2~4分屬分化良好癌、5~7分屬中等分化癌、8~10為分化不良癌。
前列腺癌大多數為雄激素依賴型,其發生和發展與雄激素關系密切,非激素依賴型僅占少數。前列腺癌可經局部、淋巴和血行擴散、血行轉移以脊柱、骨盆最為多見。
診斷
1.早期無癥狀,體檢時可發現前列腺硬結,質硬如石,表面不平。
2.晚期出現前列腺肥大的癥狀,如尿頻、尿痛、尿流變細、排尿困難等,可能與同時伴有前列腺肥大有關。但此時行直腸指檢可發現腺體質硬而與周圍組織固定,活動性差,對臨床診斷非常重要。也可出現轉移癥狀如腰背部疼痛、血尿、伴消瘦、乏力、食欲不振等。
3.前列腺特異性抗原(PSA)血清測定患者血清PSA水平可增高,游離PSA與總PSA的比值降低;有轉移時血清酸性磷酸酶可能增高。二者合并檢查診斷符合率較高。
4.B超檢查前列腺內低回聲結節,但須與炎癥或結石相鑒別。
5.核素骨掃描較X線拍片常能早期顯示轉移病灶。
6.CT或MRI檢查可顯示前列腺形態改變、腫瘤及轉移。
7.前列腺穿刺活檢,可作為確診前列腺癌的方法。未能穿刺取出腫瘤組織不能否定診斷。

 

前列腺癌是一種惡性疾病,應早期發現,早期治療,因此必須與一些疾病相鑒別,以明確診斷。
(1)應與前列腺增生癥相鑒別:二者一般容易鑒別。但在增生的前列腺腺體中,有的區域上皮細胞形態不典型,可被誤認為癌。區別要點是:增生腺體中腺泡較大,周圍的膠原纖維層完整,上皮為雙層高柱狀,細胞核較前列腺癌患者的小,并居于細胞基底部,腺體排列規則,形成明顯的結節。
(2)與前列腺萎縮相鑒別:前列腺癌常起始于腺體的萎縮部,應注意鑒別。萎縮腺泡有時緊密聚集,萎縮變小,上皮細胞為立方形,核大,很象癌變。但這類萎縮改變多累及整個小葉,膠原結締組織層仍完整,基質不受侵犯,其本身卻呈硬化性萎縮。
(3)與前列腺鱗狀上皮或移行上皮化生相鑒別:常發生于腺體內梗死區的愈合部,鱗狀上皮或移行上皮分化良好,無退行性變或分裂相?;淖钔怀鎏卣魇侨毖詨乃阑蛉狈ζ交〉睦w維結締組織基質。
(4)肉芽腫性前列腺炎:細胞大,可聚集成片狀。具有透明或淡紅染色胞漿,小的泡狀細胞核,很象前列腺癌,但實為巨噬細胞。另一類細胞則呈多形性,細胞核固縮,呈空泡狀,體積小,成排或成簇排列,有時可見一些腺泡。鑒別時應注意肉芽腫性前列腺炎的腺泡形成很少,病變與正常腺管的關系無改變,??梢娡诵行宰兊牡矸蹣芋w和多核巨細胞。而前列腺癌的細胞呈低柱狀或立方形,有明確的細胞壁,致密嗜酸性的胞漿,細胞核較正常大,染色及形態可有變異,分裂不活躍。其腺泡較小,缺乏曲管狀,正常排列形態完全喪失,不規則地向基質浸潤,膠原結締組織層已不存在。腺泡內含有少量分泌物,但很少有淀粉樣體。前列腺癌如發生明顯的退行性變,則組織結構完全消失,毫無腺泡形成的傾向。
(5)另外,前列腺癌應與前列腺結核、前列腺結石相鑒別,詳見有關部分。

 

推薦藥店

同仁堂

前列腺癌找問答

暫無相關問答!

前列腺癌找藥品

暫無相關藥品!

用藥指南

暫無相關用藥指導!

前列腺癌找資訊

暫無相關資訊!

前列腺癌找醫院

更多 >
国产在线不卡最新精品网站-欧美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三区电影-99久e在线精品视频在线-欧美激情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免费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