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庫大全   >  小兒科   >  新生兒心律失常

新生兒心律失常別名:新生兒心律紊亂

新生兒心律失常 的檢查:

心內電生理檢查

視引發心律失常的病因不同而不同,應常規檢查電解質和酸堿平衡情況;檢查甲狀腺功能、腎功能情況;檢查血沉、抗“O”和免疫功能。
1.心電圖 是診斷心律失常的主要方法。首先在心電圖各導聯中找出一個P波比較明顯的導聯,測量P-P間隔,決定心房率。觀察P波的規律、P波的形態是否正常,P-P間隔是否一致,找出形態異常者、過早發生者、過緩者、竇房阻滯或停搏。其次了解QRS波的規律及形態。QRS時間不寬,形態正常,說明激動起源于房室束分支以上,來自竇房結、心房或交接區,統稱為室上性;如QRS增寬,形態奇異,則來自房室束分支以下為室性。測量R-R間隔是否相等,找出過早搏動或逸搏。然后分析P波與QRS波的關系,每一個P波之后,是否均跟隨QRS波,P-R間期是否固定。通過以上心電圖分析確定主要節律,是竇性心律或異位心律。異位心律應了解是主動性抑或被動性,來自心房、交接區或心室。同時注意是否有干擾或傳導阻滯等。在分析心電圖時尚須注意有無基線不穩等,以免將偽差誤認為心律失常。
對復雜的心律失常,應選擇P波較明顯的導聯作較長的描記。一般選用Ⅱ或aVF導聯同步描記,便于分析P波的規律及形態。如常規心電圖導聯描記P波均不明顯,可加描記S5或CR1導聯,以顯示P波。前者負極(紅色)置于胸骨柄,正極(黃色)置于胸骨右緣第5肋間,將導聯選擇鈕撥至Ⅰ導聯位置描記;后者將負極(紅色)置于右前臂,正極(黃色)置于胸骨右緣第4肋間,也?、駥撐恢妹栌?圖2)。
2.24h動態心電圖 又稱Holter監測,是一種在活動情況下連續24~72h記錄心電圖的方法,可提高心律失常的檢出率。目前已廣泛應用于心律失常的診斷及觀察藥物治療效果。常規心電圖未發現心律失常,如以動態心電圖監測24h,可能檢出頻發期前收縮、陣發性心動過速、間歇出現的傳導阻滯等心律失常。動態心電圖還可進行定量分析,確定異常心律出現的次數;各種期前收縮的總數及占24h內全部心搏的百分比;出現陣發性心動過速的次數;以及每次持續的心搏數。此外,還可以發現無癥狀的心律失常;觀察自覺癥狀與心律失常的關系;以及心律失常是否因活動而誘發或于安靜中出現。兒科多用于以下情況:
(1)預防先天性心臟病術后心律失常所致的猝死:曾報道大動脈錯位術后11例患兒進行動態心電圖監測,7例有病態竇房結綜合征,及時應用起搏器治療可預防術后猝死。
(2)診斷病態竇房結綜合征:通過動態心電圖可證實存在嚴重竇性心動過緩或室上性心動過速,從而避免竇房結功能檢查。
(3)尋找暈厥原因:心動過緩或心動過速均可引起暈厥,原因不明的暈厥患者經動態心電圖檢查,發現10%~25%系心律失常引起。
(4)評價抗心律失常藥的療效:室性期前收縮自身變異很大,常規心電圖不能反映真實情況。一般認為通過24h動態心電圖檢查,服藥后室性期前收縮較用藥前減少50%以上為有效,達90%以上為顯效。此外尚可指導合理投藥時間、劑量等。
(5)檢查起搏器故障:起搏器發生間歇性功能障礙,需動態心電圖監測才能發現。不同年齡健康兒童24h動態心電圖監測結果如表1,供參考。
3.經食管心房調搏檢查 食管下端貼近左房,故該方法為間接左房調搏。近年兒科已廣泛應用于心臟電生理檢查。臨床應用于下列情況:
(1)檢查竇房結功能:可測定竇房結恢復時間,校正竇房結恢復時間及竇房傳導時間。兒童正常值分別為(913.3±139.7)ms,(247.7±51.3)ms及(102.5±18.6)ms。
(2)評價房室傳導功能:可測定文氏阻滯點、2∶1阻滯點、房室功能不應期和有效不應期。
(3)檢測房室結雙徑路:正常兒童23.6%存在房室結雙徑路。
(4)研究室上性心動過速的折返機制:經食管心房調搏可誘發竇房結、房內、房室交接區及房室旁路折返性室上性心動過速。同步描記食管心電圖及V1 導聯心電圖,可分辨P波形態、心房激動順序,測定RP、PR間期及房室傳導曲線,明確室上性心動過速的不同折返機制,并選擇有效的藥物治療。
(5)對預激綜合征可進行以下檢查:檢出房室旁道,確診隱性預激綜合征;測定旁道不應期,初篩高?;颊?。兒童旁道不應期<220ms者,房顫發生率高時,易致室顫,為高?;颊?。
(6)終止室上性心動過速發作:應用食管心房調搏超速抑制方法。
(7)研究藥效:研究抗心律失常藥的電生理作用,并觀察療效。
4.希氏束電圖及心內電生理檢查 系創傷性檢查。希氏束電圖是房室束激動產生的電位圖。采用電極導管經靜脈插入右心腔,直接接觸房室束,記錄其激動電波,即為希氏束電圖。
(1)各間期的意義:希氏束電圖各間期的意義及測定如下(圖3):
①P-A間期:從體表心電圖P波的開始時相至希氏束電圖A波的高大轉折波的起點之間的距離稱為P-A間期,反映激動從右房上部至右房下部靠近房室結處的傳導時間,正常值為20~40ms。
②A-H間期:從A波的高大轉折波的起點至H波的起點之間的距離稱為A-H間期,反映激動從右心房下部靠近房室結至希氏束的傳導時間。正常值為60~140ms。
③H波:為狹窄的雙向或三向波,歷時20ms,反映希氏束內傳導時間。
④H-V間期:從H波起點至V波或體表心電圖QRS波起點之間的距離,稱為H-V間期,反映激動自希氏束經房室束分支、浦頃野纖維至心室肌的傳導時間,正常值為35~55ms,H-V間期即為希浦系傳導時間。
(2)希氏束電圖用于:
①確定房室傳導阻滯的位置:根據希氏束電圖特征將房室傳導阻滯的定位診斷分為希氏束以上(主要房室結水平)、希氏束內和希氏束以下三類。
②判斷異位搏動和異位心律的起源。
③鑒別室上性心動過速伴室內差異性傳導和室性心動過速。
5.心內電生理檢查 采用電極導管插入心腔內記錄和(或)刺激心臟不同部位,進行電生理研究??膳袛鄠鲗ё铚木_位置和心動過速的發生機制。目前多用于結合心動過速的射頻消融治療與其發生機制的確切診斷。
心內電生理檢查的適應證為:
(1)明確室上性心動過速和室性心動過速的發病機制,了解折返環路、異常旁路或自律病灶,有利于治療。房室折返及房室結折返型室上性心動過速、折返引起的心房撲動、異位性房性心動過速和特發性室性心動過速均可采用射頻消融治愈。
(2)評估猝死或嚴重心律失常的高?;純海合刃牟⌒g后數年發生猝死,多因嚴重室性心律失常引起。如法洛四聯癥患兒術后康復良好,血流動力學檢查正常,經心內電生理檢查可誘發室性心動過速,易發生猝死,應用藥物及時治療。
(3)評估預激綜合征的高?;颊撸侯A激綜合征旁路前傳有效不應期≤220ms,或發生房顫時,心室率達200次/min以上,可預示猝死或心臟驟停事件。
(4)原因不明的暈厥患者:經心內電生理檢查,可能提示嚴重心動過緩或心動過速,從而指導特異治療。
(5)研究抗心律失常藥:研究抗心律失常的電生理作用并觀察療效。
心內電生理檢查雖然相對安全,但實驗室應有一切急救藥物及設備,包括心肺復蘇、電除顫器等,以防不測。

推薦藥店

同仁堂

新生兒心律失常找問答

暫無相關問答!

新生兒心律失常找藥品

暫無相關藥品!

用藥指南

暫無相關用藥指導!

新生兒心律失常找醫院

更多 >
国产在线不卡最新精品网站-欧美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三区电影-99久e在线精品视频在线-欧美激情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免费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