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庫大全   >  小兒科   >  新生兒Rh血型不合溶血病

新生兒Rh血型不合溶血病別名:新生兒母嬰血型不合溶血癥

新生兒Rh血型不合溶血病 的檢查:

Rh血型鑒定 ABO血型鑒定 血清結合珠蛋白 不孕的血型檢查 血常規 球形紅細胞

1.血象檢查
(1)紅系檢查:根據病情輕重紅細胞與血紅蛋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有核紅細胞和網織紅細胞明顯增多。出生時紅細胞與血紅蛋白可有不同程度的改變,一般取臍帶血比毛細血管血較準確,因后者得出的數值可因局部血液淤滯而偏高,正常新生兒臍帶血血紅蛋白各家報道數值不一,但一般以低于145g/L為貧血指征,按臍帶血血紅蛋白水平,本病各型的值如下:輕型110~145g/L;中型40~110g/L;重型<40g/L。周圍血中有核紅細胞明顯增多,可達25%~100%,可見各階段的幼稚細胞,甚至原始紅細胞。有核紅細胞數目多少對病情的估計報道還不一致,有認為它與疾病的嚴重性無關,因在短期內波動很大,即使無溶血,其他的急性刺激,也可動員骨髓中這些細胞進入周圍血。但亦有人認為,其數目大致與疾病的嚴重性相一致。不管怎樣,其價值不如網織紅細胞增多可靠,本病網織紅細胞在中型患兒為15%~20%;嚴重患兒可達80%。網織紅細胞數的變化,??勺鳛榕袛囝A后的一個指標。紅細胞形態多正常,可有不同程度的嗜多染及大小不等紅細胞,毛細血管采血時,可見較多的棘細胞。本病不出現球形紅細胞。
(2)白細胞與血小板:白細胞常有中等增多,加上有核紅細胞在白細胞計數時計入白細胞內,故白細胞總數常明顯增加。分類以中性粒細胞為主,可見左移,甚至出現幼稚粒細胞。血小板計數一般正常,但嚴重患者常偏低,其減少程度與溶血有關,可能為血小板在脾停滯的結果。如用庫存血換血,則可發生醫源性血小板減少。血小板減少加上肝損害所致的內凝血系統功能紊亂,是造成本病出血的主要原因,在嚴重患者,甚至可發生DIC。
2.血清膽紅素 出生時血清膽紅素即已增高,以間接膽紅素為主,少數患兒直接膽紅素也增高,有學者檢查1770例正常新生兒臍帶血膽紅素值,其直接膽紅素值為3.4~20.4μmol/L(0.20~1.20mg/dl),間接膽紅素值為0.68~37.4 μmol/L(0.04~2.20mg/dl)??偰懠t素值為4.08~57.8μmol/L(0.24~3.40mg/dl)。本病輕型患兒臍帶血總膽紅素值為<68μmol/L(4mg/dl);中型臍帶血總膽紅素值為68~119μmol/L(4~7mg/dl);重型臍帶血總膽紅素值為119μmol/L(7mg/dl)以上。生后血清膽紅素上升的速度可快可慢,依溶血的速度和程度而定,輕型上升速度較慢,生后2~3天達高峰,其最高值不超過136~179μmol/L(8~10mg/dl),8~10天降到正常。中型一般以每小時5.1~17μmol/L(0.3~1.0mg/dl)的速度增加,約于生后72~96h,膽紅素超過危險閾值[成熟兒>342μmol/L(20mg/dl),未成熟兒>306μmol/L(18mg/dl)],而于生后1周達最高濃度。個別患兒開始增加時可能速度較慢,而在生后第3~4天加速增高。重型患兒生后膽紅素進展特別快,可于生后24h達到上述危險閾值。除輕型者外,本病膽紅素增高持續的時間均較長,一般當間接膽紅素下降時,直接膽紅素可有暫時性上升[34~68μmoL/L(2~4mg/dl)],這是由于肝功能成熟后,間接膽紅素轉變為直接膽紅素的速度超過了直接膽紅素的排泄能力所致。在嚴重患兒,特別是兼有肝功能損害者,直接膽紅素可以增加到很高的程度[342~684μmol/L(20~40mg/dl)],但隨著肝功能的進步,直接膽紅素也就下降到正常。尿中尿膽原增高,尿膽紅素陰性(在血清直接膽紅素也增高時,尿膽紅素可陽性)。
3.血型鑒定 要對母嬰分別進行ABO及Rh血型鑒定,典型的Rh溶血病,母嬰ABO血型常相同。母為Rh陰性,嬰為Rh陽性,有時由于抗D抗體太多,將新生兒紅細胞幾乎全部覆蓋,因此可能誤將Rh陽性紅細胞判為Rh陰性。新生兒父親為Rh陽性,如母嬰D抗原性相同,應注意是否Rh系統中其他抗原(如E,C或c等)或少見血型抗原所致的同族免疫性溶血性貧血。
4.Coombs試驗(Coombs test) 本病多呈直接Coombs試驗陽性,只要紅細胞表面被覆有IgG抗體,直接Coombs試驗均呈陽性,偶有來自母體的抗體濃度太弱,則Coombs試驗可呈陰性,但這不會影響對本病的診斷。因為Rh溶血病發病與否,與來自母體的抗D抗體量關系密切,發病者其抗體濃度足可以為直接Coombs試驗所檢出。另一種是經過宮內輸血后,完全抑制了其本身的紅細胞生成,新生兒血中幾乎都是輸入的。Rh陰性紅細胞,這時直接Coombs試驗陰性,而新生兒血清中有IgG抗D抗體,故間接Coombs試驗則呈陽性。有報道新生兒體內IgG抗體可持續至生后2~3個月,但多數在生后3周消失。只要體內存在抗體,就有可能產生溶血,這種持續存在的抗體,是Rh溶血病晚期產生貧血的原因。
5.血糖 不少Rh溶血病新生兒,由于胎內時期胰島細胞增生,生后斷絕了來自母體的葡萄糖(葡萄糖可通過胎盤),故可發生低血糖;由于低血糖不利于膽紅素與白蛋白聯結,故Rh溶血病兒,應早期給予葡萄糖靜脈滴注,以防由于未與白蛋白結合的間接膽紅素過多而致核黃疸。
常規做X線、B超檢查,必要時做腦CT等檢查。

 

推薦藥店

同仁堂

新生兒Rh血型不合溶血病找問答

暫無相關問答!

新生兒Rh血型不合溶血病找藥品

暫無相關藥品!

用藥指南

暫無相關用藥指導!

新生兒Rh血型不合溶血病找資訊

暫無相關資訊!

新生兒Rh血型不合溶血病找醫生

更多 >
  • 朱田根 朱田根 主治醫師
    南昌艾瑪婦產醫院
    小兒科
  • 陳雙忠 陳雙忠 副主任醫師
    富陽市婦幼保健院
    新生兒科
  • 樓壽增 樓壽增 主任醫師
    富陽市婦幼保健院
    新生兒科
  • 華剛 華剛 副主任醫師
    富陽市婦幼保健院
    新生兒科
  • 劉惠蓮 劉惠蓮 主任醫師
    深圳市第七人民醫院
    產科
  • 黃玉蓮 黃玉蓮 主治醫師
    深圳市第七人民醫院
    產科
  • 何 玲 何 玲 主任醫師
    江西省兒童醫院
    新生兒科
  • 周根水 周根水 副主任醫師
    江西省兒童醫院
    輸血科

新生兒Rh血型不合溶血病找醫院

更多 >
国产在线不卡最新精品网站-欧美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三区电影-99久e在线精品视频在线-欧美激情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免费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