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庫大全   >  內科   >  幽門梗阻

幽門梗阻別名:胃反

幽門梗阻

(一)發病原因
幽門梗阻可因潰瘍的局部炎癥水腫或幽門括約肌痙攣所引起,亦可由于潰瘍在修復過程中形成的瘢痕所致。這兩種因素可同時存在,但多以某一種因素為主。
(二)發病機制
1.病理分型 胃幽門梗阻分為3型:
①幽門括約肌反射性痙攣,梗阻為間歇性;
②幽門梗阻為水腫性,也表現為間歇性;
③瘢痕性,為持續性,是絕對手術指征。在梗阻的初期,胃壁通過加強蠕動促進排空而代償性胃壁增厚。
2.病理生理 梗阻一旦發生,則食物及胃液發生潴留,不能通過幽門進入小腸,甚至發生嘔吐,不但影響正常食物的消化和吸收,且可造成大量水與電解質的異常丟失,從而引起全身與局部一系列病理生理改變。
(1)全身病理生理改變:
①營養障礙:由于攝入食物不能充分消化與吸收,再加之以嘔吐,必然導致營養障礙,包括貧血及低蛋白血癥等。
②水和電解質的紊亂:正常成人每天分泌唾液1500ml,胃液2500ml,共4000ml左右。每升的胃液中平均含氯140mmol、鈉60mmol、鉀12mmol。當幽門梗阻時,分泌的液體非但不能回吸收,反而因嘔吐使電解質大量丟失。水分的丟失首先影響細胞外液,結果使細胞外液的滲透壓升高,細胞內水分外移,使細胞內脫水。如繼續嘔吐,又得不到補充,則可出現循環衰竭。由于嘔吐物中尚含有大量電解質,故可出現下列情況:
A.缺鉀:由于胃液內的鉀含量高于血清鉀,故當胃液大量喪失時,鉀離子即可大量丟失,加以患者不能進食,從食物中不能獲得,腎臟又不斷繼續排鉀,可使鉀更加缺乏。在饑餓狀態下,體內發生分解代謝,結果使鉀由細胞內移至細胞外,此時雖有較重之缺鉀,但血清鉀可僅稍低于正常,易被誤診。
B.缺鈉:胃液內鈉的含量雖比血漿低,但如大量嘔吐,且又不能經口攝入,亦可引起缺鈉。幽門梗阻患者,由于大量嘔吐,細胞外液減少,血液濃縮,故血漿鈉只輕度降低、亦易被誤診。
C.酸堿平衡的紊亂:正常胃的壁細胞可使水與CO2生成碳酸,后者離解為H+及HCO3-,H+進入腺管腔和Cl-結合為鹽酸(HCl),HCO3-則反回循環。腸黏膜上皮在堿性環境中亦可制造碳酸(H2C03),離解后成HCO2-和H+,前者進入腸液,后者則回至血循環,與血循環內的HC03-中和;胃液內的HCl至腸內又與HC03-中和,從而達到酸堿平衡。幽門梗阻時,因大量嘔吐,使胃內HCl大量丟失,使上述平衡遭到破壞,血內HCO3-逐漸增加,破壞了(HCO3-)/(H2CO3)的比值,使血內緩沖堿總量增加,pH上升,造成代謝性堿中毒。此類堿中毒,多有低氯及低鉀,稱低氯低鉀性堿中毒,為幽門梗阻特有的代謝紊亂。由于血液內鉀的缺乏,則在遠端腎小管細胞內鉀離子也減少,故只有氫離子(H+)與鈉離子相交換,尿排H+量增多,使尿呈酸性,這種代謝性堿中毒的患者因而有酸性尿的矛盾現象,也是幽門梗阻所特有的現象,說明患者除有低氯性堿中毒外,還有低血鉀的存在。
(2)局部病理生理改變:幽門梗阻常為逐漸形成,即由部分梗阻逐漸加重至完全梗阻。在梗阻初期,為了使食糜能排入十二指腸,胃蠕動增強,胃壁肌層呈代償性肥厚,但胃無明顯擴大。隨著梗阻不斷加重,胃雖有強烈的蠕動。亦難克服幽門的阻力,胃乃逐漸擴張,蠕動減弱,胃壁松弛,胃發生潴留,呈袋狀擴張。
由于胃內容物潴留,使幽門竇黏膜受到刺激,產生胃泌素,促使胃壁細胞分泌增加,胃黏膜發生炎癥變化,甚或產生潰瘍。

 

推薦藥店

同仁堂

幽門梗阻找問答

暫無相關問答!

幽門梗阻找藥品

暫無相關藥品!

用藥指南

暫無相關用藥指導!

幽門梗阻找醫生

更多 >
  • 王虹 王虹 主治醫師
    上海市靜安區中心醫院
    消化內科
  • 張洪義 張洪義 主任醫師
    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總醫院
    肝膽外科
  • 金興碩 金興碩 副主任醫師
    甘肅省人民醫院
    外科
  • 黨小紅 黨小紅 主任醫師
    山西醫科大學第一醫院
    消化內科
  • 李奉強 李奉強 副主任醫師
    青縣人民醫院
    外科
  • 杜志勇 杜志勇 主治醫師
    宜昌市第一人民醫院
    小兒科
  • 周曉波 周曉波 副主任醫師
    南陽市中心醫院
    小兒科
  • 李永貴 李永貴 主任醫師
    南陽市中醫院
    中醫科

幽門梗阻找醫院

更多 >

相關藥品推薦

国产在线不卡最新精品网站-欧美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三区电影-99久e在线精品视频在线-欧美激情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免费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