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庫大全   >  外科   >  梅毒性關節炎

梅毒性關節炎

梅毒性關節炎

(一)發病原因
梅毒病原是1905年Schaudinn和Hoffman發現的,他們從早期傳染性損害中,觀察到螺旋形病原體。作為梅毒病原的蒼白密螺旋體,與其他致病螺旋體包括引起雅司(yaws)的蒼白密螺旋體細弱亞種(T.palliaum subspecies pertenue)和品他(pinta)的品他病密螺旋體(T.carateum)等關系密切。
蒼白密螺旋體是纖細螺旋形菌,寬約0.15μm,長6~50μm。通常有6~14個螺旋。兩端處漸細。由于菌體過于纖細,非通常革蘭染色所能見,但可由濕片暗視野鏡檢(見后文)或由銀染或熒光素標記抗體法窺悉。
研究發現蒼白密螺旋體外膜的幾項特征,可能對梅毒的發病機制甚有啟示。與多數細菌外膜富含蛋白的情況不同,蒼白密螺旋體的外膜主要似由磷脂構成,而由表面顯露的蛋白甚微。有人認為,正是由于這一特征,所以梅毒在抗體反應活躍(針對非表面顯露的內部抗原)的情況下仍能發展。在外膜和肽聚糖細胞壁之間是6條軸絲,絲端互連,跨越菌體中心。它們在結構和生化上都與鞭毛相似,密螺旋體即以此而能活動。
蒼白密螺旋體雖能在體外培養,但在體外長期培養尚難做到,收獲極微。故培養在研究中應用有限,對臨床更不實用。蒼白密螺旋體能在家兔中連續傳代(serial passage)而不致喪失毒力。從家兔分離到的菌株為數甚少,經深入研究,在遺傳多樣性上,所獲甚微。所有接受研究的分離株,都對青霉素敏感,抗原性亦相似。家兔感染長期未予治療,能對同源株產生免疫?,F知蒼白密螺旋體的天然宿主還只有人類、某些猴和高等類人猿。
(二)發病機制
蒼白密螺旋體能鉆入正常黏膜,也能由上皮表面的細微損傷處進入。在實驗性家兔梅毒中,接種后30min內,淋巴系統即有螺旋體出現,此后不久血中亦可出現。人類偶有輸血梅毒發生,是由于所輸血液是正在梅毒潛伏期的病人提供的。由此可知,人類梅毒也是一樣,從一開始就是系統性疾病。初瘡出現在最初接種處,可能是由于此處有大量密螺旋體進入。在動物實驗中,密螺旋體接種量與皮膚初瘡出現所需時間為反相關性?,F在還不知道發生感染所需的最低菌量,可能一個密螺旋體就能建立感染。繁殖速度很慢,在家兔體內的分裂時間約33h。梅毒的慢性過程和潛伏期相對甚長,可能部分也與它在人體內同樣生長緩慢有關。
尚未發現蒼白密螺旋體能產生任何毒素。它對宿主細胞的附著雖有特異性,但這樣的附著是否會對宿主細胞構成損害則尚無所知。多數密螺旋體都在細胞間隙,也有個別密螺旋體在吞噬細胞內;但是尚無證據表明能在細胞內長期生存。
梅毒的原發性病理損害是局灶性動脈內膜炎。外膜細胞增加,內皮增生,受累血管周圍出現炎癥性成套反應。炎癥損害中以淋巴細胞、漿細胞和單核細胞為主,有些病例也能見到多形核細胞。管腔多已封閉。愈合時纖維大量增生。早期梅毒損害都能見到密螺旋體,有些晚期損害如全身性麻痹的腦膜腦炎時,也能見到。
二期和晚期梅毒時,肉芽腫性反應亦常見。但肉芽腫在組織學上并無特異性,故梅毒病例曾被誤認為結節病及其他肉芽腫性病變。人類接種試驗提示作為肉芽腫性損害的樹膠腫(gumma),是小量毒性密螺旋體進入致敏宿主體內發生的過敏反應。
各期梅毒病人皮內接種部分提純的蒼白密螺旋體抗原,發現只有晚發二期梅毒(late secondary syphilis)病人發生遲發性細胞過敏反應,而隱性梅毒病人都有此反應。一期和二期梅毒病人的淋巴細胞,對密螺旋體抗原可能出現暫時性反應低下。早期梅毒的非同尋常的消長起伏,可能是由有效細胞免疫和胸腺衍生性淋巴細胞(T淋巴細胞)功能抑制間的平穩決定的,但此說仍待證實。
宿主還對感染做出大量抗體生成反應,有些病例循環中有免疫復體形成。二期梅毒病人有時即有腎變病綜合征(nephrotic syndrome)發現,腎活檢可見膜性腎小球腎炎性改變,表現為局灶性上皮下基膜沉積,沉積物為IgG和C3,還有密螺旋體抗體。

 

推薦藥店

同仁堂

梅毒性關節炎找問答

暫無相關問答!

梅毒性關節炎找藥品

暫無相關藥品!

用藥指南

暫無相關用藥指導!

梅毒性關節炎找資訊

暫無相關資訊!

梅毒性關節炎找醫生

更多 >
  • 劉冬先 劉冬先 主任醫師
    武漢同濟醫院
    皮膚性病
  • 賈國泉 賈國泉 主任醫師
    蘇州市第五人民醫院
    皮膚科
  • 趙恒立 趙恒立 主任醫師
    煙臺市中醫醫院
    風濕免疫科

梅毒性關節炎找醫院

更多 >

相關藥品推薦

国产在线不卡最新精品网站-欧美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三区电影-99久e在线精品视频在线-欧美激情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免费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