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庫大全   >  內科   >  原發性高血壓

原發性高血壓別名:特發性高血壓

高血壓的并發癥按受損的靶器官分為心臟、腦血管、腎臟、眼底、大動脈及周圍動脈閉塞等。
1.左心室肥厚 既往認為,高血壓病并發的左心室肥厚是心臟的一種生理性、良性、適應性的代償過程,然而近年研究發現,左心室肥厚是心血管病發病率及病死率的獨立的、重要的預測因素,它已成為高血壓病治療與預防的新靶點。
高血壓患者中左心室肥厚的確切發生率不明。Framingham心臟研究調查美國Framingham地區1950~1989年高血壓及左心室肥厚的流行趨勢時發現,隨著抗高血壓藥物的廣泛應用,心電圖檢出左心室肥厚者明顯減少,普通人群中男性自4.5%減至2.5%;女性自3.6%減至1.1%。輕、中度高血壓病患者左心室肥厚發生率20%~50%,重度高血壓病患者左心室肥厚發生率高達90%。據推測,男性高血壓病患者左心室肥厚發生率25%,女性高血壓患者左心室肥厚發生率26%。
2.冠心病 除2型糖尿病及吸煙之外,高血壓是冠心病的最強危險因素。高血壓病并發冠心病患者約為血壓正常者的2倍。50%男性冠心病及75%女性冠心病有高血壓。在西方國家,高血壓導致冠心病的危險是腦血管病的2~3倍,多數高血壓病患者死于冠心病。比較而言,收縮壓對冠心病的易患影響比舒張壓更大。例如,男性收縮壓19.7~21.3kPa(148~160mmHg)與收縮壓<19.7kPa(148mmHg)者相比,前者冠心病危險是后者的2倍。
3.心力衰竭 在Framingham心臟研究中,冠心病及高血壓是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最常見原因,約占90%。對普通人群的多變量分析表明,在男性,高血壓占心力衰竭原因的39%,在女性,高血壓占心力衰竭原因的59%。高血壓病患者發生心力衰竭的危險是無高血壓病患者2~3倍。對高血壓病的長期(36年)研究表明,35~64歲男性高血壓,心力衰竭的相對危險4.0,65~94歲男性高血壓,心力衰竭的相對危險1.9;35~64歲女性高血壓,心力衰竭的相對危險3.0,65~94歲女性高血壓,心力衰竭的相對危險1.9。由于降壓藥物的廣泛應用,使高血壓并發心力衰竭的比例大幅下降,目前占心力衰竭原因的10%~20%。
4.心律失常 高血壓病可并發各種心律失常,包括房性心律失常、室性心律失常、房室傳導阻滯及室內傳導阻滯等。文獻報道的心律失常發生率20%~90%,差異較大的原因是記錄心律失常的方法不同。早期應用普通心電圖,而近年多采用Hoher監測,在評價Hoher結果時,采用的診斷標準也不盡一致。
5.心臟性猝死 猝死(Sudden death)指自然發生、出乎意料的突然死亡。心臟性猝死指因心臟原因引起的猝死。心臟性猝死約占心血管病死亡原因的50%,主要由急性冠狀動脈事件誘發的惡性室性心律失常所致,約占心臟性猝死原因的80%。高血壓并發心臟性猝死并非少見,有人統計,至少1/3高血壓患者的死亡是心臟性猝死。
6.短暫性腦缺血發作 短暫性腦缺血發作(trasient ischemic attack,TIA)指局灶性腦缺血或視網膜缺血所致的短暫性神經功能障礙。發病突然,持續時間多在數分鐘或數小時,24h內完全恢復,不留任何后遺癥,但可反復發作。據估計,美國每年發生TIA者20萬~50萬人,約500萬美國人曾被診斷為TIA。因為許多TIA并未引起醫學關注,TIA發生率常常被低估。在TIA諸多危險因素中,高血壓名列第一。據統計,40%的TIA伴高血壓。
7.缺血性腦卒中 在西方國家,高血壓病的死亡原因中,心力衰竭占首位,卒中占第2位;在我國,卒中占第1位,心力衰竭占第2位。卒中發生率隨增齡而上升,男性稍多見。在西方,由于對吸煙及其他危險因素的有效控制,以及降壓藥物的廣泛使用,卒中發生率呈逐年下降趨勢。但由于人口老化,卒中的絕對數仍在上升,預計于2015年達頂峰。目前,美國每年約70萬人卒中。據統計,我國卒中病死率為男性228/10萬,女性156/10萬。80%~85%的卒中為缺血性卒中,15%左右為出血性卒中。
8.出血性腦卒中 原發性出血性腦卒中包括原發性腦出血與原發性蛛網膜下腔出血。據統計,在腦出血患者中,94%有高血壓病史,高血壓是腦出血最重要的危險因素。全世界每10萬普通人群中,發生腦出血者10~20人。發病率隨增齡而上升。男性較女性多見。在我國,腦出血占高血壓患者死因的首位。
9.高血壓性腦病 指血壓急劇、持續升高導致的急性腦循環障礙綜合征。雖然高血壓患者中高血壓腦病的確切發病率不清,但包括高血壓腦病在內的高血壓危重癥發病率在1%以下。
10.高血壓性腎臟病 腎臟與高血壓的關系密切。腎臟是調節血壓的重要器官,同時又是高血壓病損害的主要靶器官之一。二者相互影響,甚至構成惡性循環。據報道,未經治療的高血壓患者尿蛋白發生率42%,約18%高血壓病最終出現腎功能不全,10%~18%死于腎功能衰竭。而終末期腎病(ESRD)歸因于高血壓者占49%。因高血壓性腎硬化行腎移植者,占全部腎移植患者的25%。高血壓性腎損害多見于65歲以上的老年人,男性更易發生。
11.高血壓性視網膜病 眼底是全身惟一能在直觀下看到的小血管及其有關變化的部位,并在一定程度反映體內其他重要器官的情況。高血壓病早期,眼底往往正常,并可維持相當長時間,當血壓持續升高時,可引起全身小動脈硬化,發生于視網膜者,稱為高血壓視網膜動脈硬化,或高血壓視網膜病。據估計,約70%高血壓病患者并發高血壓視網膜病。年齡越大,高血壓病程越長,發病率越高。
12.主動脈瘤 動脈瘤指動脈壁異常擴張,其擴張后管腔直徑是正常直徑的1.5倍以上。常累及主動脈、髂動脈,其次是腘動脈、股動脈及頸動脈。其中,主動脈瘤可發生于腹主動脈、胸主動脈(降主動脈)、升主動脈及主動脈弓。主動脈瘤的存在常是主動脈彌漫性病變的標志:25%~28%胸主動脈瘤患者同時罹患腹主動脈瘤,13%主動脈瘤患者存在多發性動脈瘤。主動脈瘤中,以腹主動脈瘤最多見,占主動脈瘤3/4左右,最常發生于腎動脈之下的腹主動脈。腹主動脈瘤以男性多見,男女之比約4∶1。在西方,65歲男性腹主動脈瘤(直徑≥3cm)發生率約6%,以后每增長10歲,發生率上升6%,55歲以下的女性罕見。
13.主動脈夾層 主動脈夾層指主動脈腔內的血液滲入主動脈壁中層。本病為少見致命性疾病,但發生率往往被低估。據估計,美國每年10萬男性中死于主動脈夾層者約2人,10萬女性中約0.8人。在大系列的尸解中,主動脈夾層檢出率在0.2%~0.8%,而生前明確診斷者占40.4%~84%。男性較女性多見,男女之比約2∶1~5∶1。75%發生于40~70歲,大多集中于50~65歲。
14.閉塞性周圍動脈粥樣硬化 閉塞性周圍動脈粥樣硬化亦稱周圍動脈病,指動脈粥樣硬化累及周圍動脈,引起肢體動脈血管狹窄以致閉塞,導致患肢缺血等癥狀。年齡60歲以上男性癥狀性閉塞性周圍動脈粥樣硬化發生率2%~3%,女性1%~2%。無癥狀性閉塞性周圍動脈粥樣硬化發生率約為癥狀性的3~4倍。經年齡調整后,閉塞性周圍動脈粥樣硬化發病率約12%。

 

原發性高血壓找問答

暫無相關問答!

原發性高血壓找藥品

暫無相關藥品!

用藥指南

暫無相關用藥指導!

原發性高血壓找醫生

更多 >
  • 嚴銘玉 嚴銘玉 副主任醫師
    上海市靜安區中心醫院
    心血管內科
  • 余長葆 余長葆 副主任醫師
    上海市靜安區中心醫院
    心血管內科
  • 孟國威 孟國威 副主任醫師
    上海市靜安區中心醫院
    老年科
  • 丁欣 丁欣 主任醫師
    北京大學深圳醫院
    老年科
  • 張俊峰 張俊峰 主任醫師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三人民醫院
    心血管內科
  • 李文綱 李文綱 主任醫師
    復旦大學附屬上海市第五人民醫院
    神經外科
  • 王占成 王占成 副主任醫師
    上海市第八人民醫院
    心血管內科
  • 鮮玉瓊 鮮玉瓊 副主任醫師
    上海市第七人民醫院
    心血管內科

原發性高血壓找醫院

更多 >
国产在线不卡最新精品网站-欧美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三区电影-99久e在线精品视频在线-欧美激情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免费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