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庫大全   >  內科   >  慢性非傳染性疾病

慢性非傳染性疾病

慢性病西醫治療
糖尿病
1、口服藥物治療
(1)磺脲類藥物:2型DM患者經飲食控制,運動,降低體重等治療后,療效尚不滿意者均可用磺脲類藥物。因降糖機制主要是刺激胰島素分泌,所以對有一定胰島功能者療效較好。對一些發病年齡較輕,體形不胖的糖尿病患者在早期也有一定療效。但對肥胖者使用磺脲類藥物時,要特別注意飲食控制,使體重逐漸下降,與雙胍類或α-葡萄糖苷酶抑制劑降糖藥聯用較好。下列情況屬禁忌證:一是嚴重肝、腎功能不全;二是合并嚴重感染,創傷及大手術期間,臨時改用胰島素治療;三是糖尿病酮癥、酮癥酸中毒期間,臨時改用胰島素治療;四是糖尿病孕婦,妊娠高血糖對胎兒有致畸形作用,早產、死產發生率高,故應嚴格控制血糖,應把空腹血糖控制在105毫克/分升(5.8毫摩爾/升)以下,餐后2小時血糖控制在120毫克/分升(6.7毫摩爾/升)以下,但控制血糖不宜用口服降糖藥;五是對磺脲類藥物過敏或出現明顯不良反應。
(2)雙胍類降糖藥:降血糖的主要機制是增加外周組織對葡萄糖的利用,增加葡萄糖的無氧酵解,減少胃腸道對葡萄糖的吸收,降低體重。①適應證肥胖型2型糖尿病,單用飲食治療效果不滿意者;2型糖尿病單用磺脲類藥物效果不好,可加雙胍類藥物;1型糖尿病用胰島素治療病情不穩定,用雙胍類藥物可減少胰島素劑量;2型糖尿病繼發性失效改用胰島素治療時,可加用雙胍類藥物,能減少胰島素用量。②禁忌證嚴重肝、腎、心、肺疾病,消耗性疾病,營養不良,缺氧性疾病;糖尿病酮癥,酮癥酸中毒;伴有嚴重感染、手術、創傷等應激狀況時暫停雙胍類藥物,改用胰島素治療;妊娠期。③不良反應一是胃腸道反應。最常見、表現為惡心、嘔吐、食欲下降、腹痛、腹瀉,發生率可達20%。為避免這些不良反應,應在餐中、或餐后服藥。二是頭痛、頭暈、金屬味。三是乳酸酸中毒,多見于長期、大量應用降糖靈,伴有肝、腎功能減退,缺氧性疾病,急性感染、胃腸道疾病時,降糖片引起酸中毒的機會較少。
(3)α葡萄糖苷酶抑制劑:1型和2型糖尿病均可使用,可以與磺脲類,雙胍類或胰島素聯用。①伏格列波糖餐前即刻口服。②阿卡波糖餐前即刻口服。主要不良反應有:腹痛、腸脹氣、腹瀉、肛門排氣增多。
(4)胰島素增敏劑:有增強胰島素作用,改善糖代謝??梢詥斡?,也可用磺脲類,雙胍類或胰島素聯用。有肝臟病或心功能不全者者不宜應用。
(5)格列奈類胰島素促分泌劑:①瑞格列奈為快速促胰島素分泌劑,餐前即刻口服,每次主餐時服,不進餐不服。②那格列奈作用類似于瑞格列奈。
2、胰島素治療:胰島素制劑有動物胰島素、人胰島素和胰島素類似物。根據作用時間分為短效、中效和長效胰島素,并已制成混合制劑,如諾和靈30R,優泌林70/30。
(1)Ⅰ型糖尿?。盒枰靡葝u素治療。非強化治療者每天注射2~3次,強化治療者每日注射3~4次,或用胰島素泵治療。需經常調整劑量。
(2)Ⅱ型糖尿?。嚎诜堤撬幨д呦炔捎寐摵现委煼绞?,方法為原用口服降糖藥劑量不變,睡前晚10∶00注射中效胰島素或長效胰島素類似物,一般每隔3天調整1次,目的為空腹血糖降到4.9~8.0毫摩爾/升,無效者停用口服降糖藥,改為每天注射2次胰島素。
胰島素治療的最大不良反應為低血糖。
3、運動治療:增加體力活動可改善機體對胰島素的敏感性,降低體重,減少身體脂肪量,增強體力,提高工作能力和生活質量。運動的強度和時間長短應根據病人的總體健康狀況來定,找到適合病人的運動量和病人感興趣的項目。運動形式可多樣,如散步,快步走、健美操、跳舞、打太極拳、跑步、游泳等。
4、飲食治療:飲食治療是各種類型糖尿病治療的基礎,一部分輕型糖尿病患者單用飲食治療就可控制病情。
慢性胃炎
1、消除病因:祛除各種可能致病的因素,如避免進食對胃黏膜有強刺激的飲食及藥品,戒煙忌酒。注意飲食衛生,防止暴飲暴食。積極治療口、鼻、咽部的慢性疾患。加強鍛煉提高身體素質。
2、藥物治療:疼痛發作時可用阿托品、普魯本辛、顛茄合劑等。胃酸增高可用PPI質子泵抑制劑如雷貝拉唑、蘭索拉唑、奧美拉唑等,癥狀較輕者可用H2受體阻滯劑如甲氰咪胍、雷尼替丁、氫氧化鋁胺等。胃酸缺乏或無酸者可給予1%稀鹽酸或胃蛋白酶合劑,伴有消化不良者可加用胰酶片、多酶片等助消化藥。胃黏膜活檢發現幽門螺桿菌者加服抗生素治療。膽汁反流明顯者可用胃復安和嗎叮啉以增強胃竇部蠕動,減少膽汁反流。鋁碳酸鎂片、消膽胺、硫糖鋁可與膽汁酸結合、減輕癥狀。
高脂血癥
1、控制理想體重:許多流行病學資料顯示,肥胖人群的平均血漿膽固醇和三酰甘油水平顯著高于同齡的非肥胖者。除了體重指數(BMI)與血脂水平呈明顯正相關外,身體脂肪的分布也與血漿脂蛋白水平關系密切。一般來說,中心型肥胖者更容易發生高脂血癥。肥胖者的體重減輕后,血脂紊亂亦可恢復正常。
2、運動鍛煉:體育運動不但可以增強心肺功能、改善胰島素抵抗和葡萄糖耐量,而且還可減輕體重、降低血漿三酰甘油和膽固醇水平,升高HDL膽固醇水平。
為了達到安全有效的目的,進行運動鍛煉時應注意以下事項:
(1)運動強度:通常以運動后的心率水平來衡量運動量的大小,適宜的運動強度一般是運動后的心率控制在個人最大心率的80%左右。運動形式以中速步行、慢跑、游泳、跳繩、做健身操、騎自行車等有氧活動為宜。
(2)運動持續時間:每次運動開始之前,應先進行5~10min的預備活動,使心率逐漸達到上述水平,然后維持20~30分鐘。運動完后最好再進行5~10min的放松活動。每周至少活動3~4次。
(3)運動時應注意安全保護。
3、戒煙:吸煙可升高血漿膽固醇和三酰甘油水平,降低HDL-膽固醇水平。停止吸煙1年,血漿HDL-膽固醇可上升至不吸煙者的水平,冠心病的危險程度可降低50%,甚至接近于不吸煙者。
4、飲食治療:飲食結構可直接影響血脂水平的高低。血漿膽固醇水平易受飲食中膽固醇攝入量的影響,進食大量的飽和脂肪酸也可增加膽固醇的合成。通常,肉食、蛋及乳制品等食物(特別是蛋黃和動物內臟)中的膽固醇和飽和脂肪酸含量較多,應限量進食。食用油應以植物油為主,每人每天用量以25~30g為宜。家族性高膽固醇血癥患者應嚴格限制食物中的膽固醇和脂肪酸攝入。
5、藥物治療:以降低血清總膽固醇和LDL膽固醇為主的有他汀類和樹脂類。以降低血清三酰甘油為主的藥物有貝特類和煙酸類。
6、重度血脂異常的非藥物治療:部分血脂異常的患者通過調整飲食和改善生活方式均可以達到比較理想的血脂調節效果,有極少數患者血脂水平非常高,多見于有基因遺傳異常的患者,可以通過血漿凈化治療、外科治療?;蛑委熢谖磥碛锌赡芄タ祟B固性遺傳性的血脂異常。
骨質疏松
1、運動:在成年,多種類型的運動有助于骨量的維持。絕經期婦女每周堅持3小時的運動,總體鈣增加。但是運動過度致閉經者,骨量丟失反而加快。運動還能提高靈敏度以及平衡能力,鼓勵骨質疏松癥患者盡可能的多活動。
2、營養:良好的營養對于預防骨質疏松癥具有重要意義,包括足量的鈣、維生素D、維生素C以及蛋白質。從兒童時期起,日常飲食應有足夠的鈣攝入,鈣影響骨峰值的獲得。歐美學者們主張鈣攝入量成人為800~1,000mg,絕經后婦女每天 1,000~1,500mg,65歲以后男性以及其他具有骨質疏松癥危險因素的患者,推薦鈣的攝入量為1500mg/天。維生素D的攝入量為400~800U/天。
3、預防摔跤:應盡量減少骨質疏松癥患者摔倒幾率,以減少髖骨骨折以及Colles骨折。
4、藥物治療:有效的藥物治療能阻止和治療骨質疏松癥,包括雌激素代替療法、降鈣素、選擇性雌激素受體調節劑以及二磷酸鹽,這些藥物可以阻止骨吸收但對骨形成的作用特別小。用于治療和阻止骨質疏松癥發展的藥物分為兩大類,第一類為抑制骨吸收藥,包括鈣劑、維生素D及活性維生素D、降鈣素、二磷酸鹽、雌激素以及異黃酮;第二類為促進骨性成藥,包括氟化物、合成類固醇、甲狀旁腺激素以及異黃酮。 

推薦藥店

同仁堂

慢性非傳染性疾病找問答

暫無相關問答!

慢性非傳染性疾病找藥品

暫無相關藥品!

用藥指南

暫無相關用藥指導!

慢性非傳染性疾病找醫生

更多 >
  • 尹奇 尹奇 主任醫師
    雷州市人民醫院
    傳染科
  • 劉皖生 劉皖生 副主任醫師
    安慶市第一人民醫院
    傳染科
  • 潘月玲 潘月玲 副主任醫師
    莒縣中醫醫院
    傳染科
  • 張奉海 張奉海 副主任醫師
    莒縣中醫醫院
    中醫科
  • 陳歷根 陳歷根 副主任醫師
    漣源市人民醫院
    傳染科
  • 林世平 林世平 副主任醫師
    深圳市慢性病防治院
    皮膚性病
  • 方永光 方永光 副主任醫師
    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新塘醫院
    內科
  • 胡中泉 胡中泉 主治醫師
    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新塘醫院
    內科

慢性非傳染性疾病找醫院

更多 >
国产在线不卡最新精品网站-欧美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三区电影-99久e在线精品视频在线-欧美激情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免费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