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庫大全   >  中西醫結合科   >  夏季熱

夏季熱別名:暑熱證

夏季熱辨證論治(以下資料僅供參考,詳細請詢問醫生)
暑傷肺胃
【證見】 長期發熱,熱勢較高,口渴引飲,頭額較熱,皮膚干燥灼熱,無汗或少汗,尿多,精神煩躁,口唇干燥。舌紅,苔薄黃,脈數。
【治法】 清暑益氣,養陰生津。
【方藥】
1、主方王氏清暑益氣湯(王孟英《溫熱經緯》)加減
處方:西洋參6克(另煎),石斛10克,麥冬10克,黃連3克,淡竹葉8克,知母10克,西瓜翠衣15克,荷梗10克,粳米15克(包煎)。水煎服,每日1劑。
汗閉熱高者,加青蒿10克、香薷6克。高熱煩渴者,加生石膏30克。舌紅而干者,加鮮蘆根20克、鮮生地黃20克。煩躁不安者,加象牙絲10克、蓮子心5克。胃納欠佳者,加麥芽15克、山楂15克。2、中成藥
(1)清身飲沖劑,口服,每次1包,每日3次,溫開水沖服。
(2)復方玫瑰茄沖劑,口服,每次1包,每日3次,溫開水送服。
3、單方驗方青蒿地骨皮湯(南昌市第三醫院驗方)
處方:青蒿10克,地骨皮15克,薄荷3克(后下),益元散6克(包煎),淡竹葉8克,連翹10克,金銀花10克,蘆根15克,胡黃連6克。水煎服,每日1劑。
脾陽不振
【證見】 發熱時高時低,氣短懶言,肢體乏力,睡時露睛,食欲不振,口渴引飲,大便溏薄,尿多而清長。舌質淡,苔薄,脈虛大或細軟無力。
【治法】 健脾益氣,甘溫除熱。
【方藥】
1、主方補中益氣湯(李杲《脾胃論》)加減
處方:黨參12克,白術10克,黃芪10克,當歸6克,山藥15克,扁豆12克,升麻3克,陳皮6克,甘草6克。水煎服,每日l劑。
煩渴引飲,唇紅舌于者,加石斛10克、麥冬10克、五味子6克。四肢不溫者,加補骨脂10克、益智仁10克、菟絲子10克。納呆苔膩者,加藿香10克、白蔻仁3克(后下)。
2、中成藥
(1)李氏清暑益氣丸,口服,每次1/2丸,每日2次。
(2)補中益氣丸,口服,每次3~6克,每日2―3次。
(3)參苓白術散,口服,每次3―6克,每日2~3次。
3、單方驗方益氣養陰湯(賴天松等《l臨床方劑手冊》)  
處方:黨參、黃芪、何首烏、地骨皮、黑柴胡、知母、澤瀉、白芍、桂枝、陳皮各6~15克。水煎2次作2。3次服,每日1劑?!?br /> 下虛上盛 
【證見】 精神萎靡,虛煩不安,面色蒼白,食欲不振,下肢清冷,小便清長,大便稀溏,身熱不退,朝盛暮衰,口渴多飲。舌淡苔薄,脈細數無力?!?br /> 【治法】 溫下清上,護陰潛陽。
【方藥】
1、主方溫下清上湯(江育仁等《中醫兒科學》)加減
處方:太子參15克,附子6克,菟絲子10克,覆盆子10克,桑螵蛸10克,補骨脂lO克,白蓮須10克,黃連3克,磁石20克(先煎),天花粉10克,蛤粉15克。水煎服,每日1劑。煩躁不寧者,加龍齒20克(先煎)、燈心草2扎??诳室嬚?,加鮮石斛15克、烏梅6克。
2、中成藥金匱腎氣丸,口服,每次3克,每日3次,淡鹽水送服。適用于腎陽不足者。
3、單方驗方蠶繭湯(朱大年《實用中醫兒科學》)
處方:蠶繭10。20個,紅棗10~20枚,烏梅5克。水煎服,每日1劑。
兒童夏季熱其他療法
1、外治法 取生綠豆50克,雞蛋1枚。將綠豆研細,以80目篩篩過,加雞蛋清,調成稠糊狀,做成直徑3。5厘米、厚0、5~0、8厘米的圓形糊餅2個,分別攤于布塊上,敷于雙涌泉穴,以繃帶固定,每次敷6―8小時,每日2次。
2、針灸療法 針刺大椎、曲池、三陰交、腎俞、氣海等穴。
3、推拿療法 旋推脾土、腎水各300次,推上三關及下六腑各300次,按揉大椎、足三里各20次,摩涌泉穴100次。
4、飲食療法
蠶繭紅棗烏梅湯:蠶繭20枚,紅棗20枚,烏梅3枚,煎湯代茶飲用。
荷葉冬瓜湯:鮮荷葉1張,冬瓜皮50克,西瓜皮50克,煎湯代茶,頻頻飲用。
枸杞冰糖飲:枸杞子50克,五味子50克,冰糖50克。將五味子裝在凈紗布袋內,與枸杞子加水100毫升同煎,煮取藥汁800毫升,加入冰糖,代茶飲用。

推薦藥店

同仁堂

夏季熱找問答

暫無相關問答!

夏季熱找藥品

暫無相關藥品!

用藥指南

暫無相關用藥指導!

夏季熱找資訊

暫無相關資訊!

夏季熱找醫生

更多 >
  • 劉永成 劉永成 副主任醫師
    安慶市中醫院
    小兒科

夏季熱找醫院

更多 >
国产在线不卡最新精品网站-欧美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三区电影-99久e在线精品视频在线-欧美激情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免费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