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庫大全   >  內科   >  大便失禁

大便失禁別名:肛門失禁

(一)治療
肛門失禁的治療應根據不同發病原因來治療,如因腦或脊髓腫瘤引起的肛門失禁,應治療腦或脊髓腫瘤;如因馬尾神經損傷引起的大便失禁,首先應恢復馬尾神經的功能;如肛門括約肌的損傷引起的大便失禁,可經手術修復括約肌或重建括約肌方法來恢復肛門括約肌的功能。
1.非手術療法
(1) 飲食調節:治療肛管直腸的炎癥,使大便成形,避免腹瀉及便秘、消除肛管直腸炎癥刺激的不適感。常用的方法是多吃含纖維素高的及富有營養的食物,避免刺激性食物。如肛管直腸有炎癥可對癥服用抗生素。如肛周皮膚有炎癥應經常保持肛周清潔,使其保持干燥或外用藥涂擦。
(2)肛門括約肌鍛煉:方法是囑患者收縮肛門(提肛),每天提肛500次左右,每次堅持數秒鐘,這樣可增強肛門括約肌的功能。
(3)刺激肛門括約肌收縮:對神經性肛門失禁者,可采用電刺激療法和針灸療法。電刺激療法是將刺激電極置于外括約肌內,用電刺激肛門括約肌及肛提肌使之產生有規律的收縮,部分肛門失禁患者可以得到改善。針灸療法是祖國傳統醫學的療法,有的患者亦可取得很好的療效,常用穴位是長強、百會、承山等。
2.手術療法 肛門失禁的手術治療主要用于肛管括約肌的損傷及先天性高位肛門閉鎖術后的肛門失禁。
(1)肛管括約肌修補術:適用于外傷所致的肛管括約肌損傷的患者。一般在損傷后3~12個月內修補,如時間過長,括約肌可產生廢用性萎縮。傷后傷口無感染者多在3個月至半年內修補,有感染者在6~12個月內修補。方法:沿瘢痕外側1.5~2.0cm處作一U字形或半環形切口,切開皮膚、皮下組織,將括約肌斷端從瘢痕組織中游離出1~2cm,并保留括約肌斷端的少量瘢痕,便于縫合,剪除多余的部分。沿內外括約肌間隙將內外括約肌分開,向上分至肛提肌,分離時應防止損傷直腸黏膜。用組織鉗夾住內、外括約肌斷端試拉括約肌的活動度,然后將直徑1.5~2.0cm的軟木塞塞入肛門,再試拉括約肌的緊張度。感覺有一定的張力后,用4號絲線進行對端間斷縫合或重疊縫合內、外括約肌,縫好后取出軟木塞,縫合皮下組織、皮膚。術后禁食1~3天,給予補液,適當應用抗生素,防止過早進食排便污染切口發生感染。術后應保持肛門清潔、換藥。該手術后90%患者能達到大便基本自控。
(2)肛管前方括約肌折疊術:適用于括約肌松弛的患者。方法:在肛門前方1~2cm處沿肛緣作一半圓形切口,切開皮膚、皮下組織,在皮下組織下方與外括約肌之間游離少許顯露外括約肌,然后將皮瓣向后翻轉,覆蓋肛門,牽開皮瓣,可見兩條外括約肌由肛門兩側向前、向會陰體方向行走。在兩側外括約肌及內括約肌之間可見一三角間隙,用絲線縫合兩側外括約肌肌膜及少許肌纖維關閉間隙,使肛管緊縮。肌纖維不要縫得過多,以防壞死纖維化。內上方作3~4cm長的縱切口顯露呈帶狀肌腱的股薄肌遠端,分別游離該肌的近、遠端。在脛骨結節處作4cm長的斜切口,找到股薄肌的止點,在止點處將該肌切斷,并保持肌腱末端的完整,以備后用。在兩切口之間用長彎血管鉗做一隧道,將該肌的斷端從大腿切口拉出,然后在大腿內上部做6cm長的縱切口,并游離股薄肌的近遠端,向上游離至支配該肌的神經血管束時,注意勿損傷該神經血管束。在大腿兩切口之間做一隧道,將整條股薄肌從大腿上端切口拉出,用鹽水紗布包好待用。
患者改截石位,距肛門2cm的前后正中處各作2~3cm的橫切口,用長彎血管鉗在肛門兩側潛行分離做兩個隧道將股薄肌從大腿根部切口牽出,向上分離,再將股薄肌通過隧道拉至肛門前方切口,圍繞肛門一側到肛門后方,再繞過對側隧道到肛門前方,在恥骨結節處切口牽出,股薄肌圍繞肛門1周,拉緊肌腱、緊縮肛門,將肌腱固定于恥骨結節骨膜上最后縫合切口。在縫合大腿根部切口之前,在股薄肌外側找到支配股薄肌的神經主干,然后將電極板用不吸收縫線固定在該神經主干上。刺激器的開關埋藏在乳房下方的皮下,電極板與乳房下方刺激器的開關通過皮下隧道的電線來連接,在今后漫長的歲月里通過體外磁鐵來控制刺激器的開關,經常保持對股薄肌一定頻率及強度的刺激,防止股薄肌萎縮。
(3)臀大肌移植括約肌成形術:應用帶蒂臀大肌束圍繞肛管替代括約肌,如Chestwood(1903)手術,將兩側臀大肌各分離出一條寬3cm肌片,遠端切斷,近端仍和骶尾部相連,將肌片在肛管后方交叉,圍繞肛管后,在肛管前方縫合,效果不甚滿意。
手術分兩步進行。
①持續硬膜外麻醉下,取左側或右側臥位,常規作同側臀部及下肢消毒,鋪巾,在同側大腿及臀部外側作L形切口,切開皮下及筋膜,暴露臀大肌肌腹,分離帶蒂臀大肌肌束寬約4cm,連同股外側肌肌束上半部,以便保持其肌束長度(在解剖過程須避免損傷坐骨神經及重要血管),并保留其帶蒂肌束的神經支配及血供。通過同側坐骨結節部皮膚隧道,將游離的臀大肌肌束拖到會陰部,縫合大腿及臀部皮膚。
②取膀胱截石位,常規沖洗腸腔,消毒皮膚,在兩側坐骨結節內側各作半月形切口暴露坐骨結節部滑膜,通過兩個切口向前至會陰部,向后在尾骨坐骨尖水平作皮下潛行性隧道,在作皮下隧道時切忌戳破直腸腸壁及肛管。將游離的帶蒂臀大肌通過皮下隧道圍繞直腸下端肛管一周,并保持其一定的緊張度。將游離臀大肌肌束固定縫合于雙側坐骨結節滑膜上??p合皮膚,必需置引流。
治療先天性或外傷等原因造成肛管不能控制大便的多種手術方法均得不到較為滿意的效果,許多學者主張作腹壁結腸造口術。早在1952年,Pickrell曾報道利用帶蒂神經血管的肌薄肌移植,肛管括約肌成形術治療肛門失禁,其主要優點是肌力較強,收縮大腿時可產生收縮肛管作用。1982年Proshian提出用臂大肌重建肛管括約肌,其肌力優于股薄肌,無嚴重感染,轉移的帶蒂血管神經的臀大肌肌束未因感染而引起纖維化,是保證轉移肌束起到收縮括約肌功能的重要因素,所以預防感染是手術成功的關鍵。為了有效預防感染,獲得手術成功,除了在手術時必須嚴格遵循無菌操作外,充分的術前準備亦是十分重要的,術前增加營養,增強病員體質,同時必須充分作好腸道準備,包括清潔腸道及腸道抗生素的應用。
(二)預后
目前沒有相關內容描述。

 

推薦藥店

同仁堂

大便失禁找問答

暫無相關問答!

大便失禁找藥品

暫無相關藥品!

用藥指南

暫無相關用藥指導!

大便失禁找資訊

暫無相關資訊!

大便失禁找醫生

更多 >
  • 陳淮菁 陳淮菁 副主任醫師
    北京大學深圳醫院
    神經內科
  • 崔志強 崔志強 副主任醫師
    清華大學玉泉醫院
    神經外科
  • 李金鎖 李金鎖 副主任醫師
    武警總醫院
    肛腸外科
  • 金虎 金虎 主任醫師
    武警總醫院
    肛腸外科
  • 顏洪亮 顏洪亮 副主任醫師
    成都市第三人民醫院
    肛腸外科
  • 許毅 許毅 主任醫師
    上海岳陽醫院
    血液科
  • 陳振宇 陳振宇 主治醫師
    洞頭縣人民醫院
    外科
  • 羅曉容 羅曉容 主治醫師
    新津縣中醫醫院
    肛腸外科

大便失禁找醫院

更多 >
国产在线不卡最新精品网站-欧美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三区电影-99久e在线精品视频在线-欧美激情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免费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