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庫大全   >  傳染科   >  抗-HCVAg陽性

抗-HCVAg陽性

1.丙型肝炎的臨床表現:本病潛伏期為2~26周,平均7.4周。血制品引起的丙型肝炎潛伏期短,一般為7~33天,平均19天。臨床表現一般較乙型肝炎為輕,多為亞臨床無黃疸型,常見單項ALT升高,長期持續不降或反復波動,患者ALT和血清膽紅素平均值較低,黃疸持續時間較短。但也有病情較重,臨床難與乙型肝炎區別。
丙型肝炎病毒感染較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更易慢性化。據觀察40%~50%發展成為慢性肝炎,25%發展成為肝硬化,余為自限性經過。急性丙型肝炎發展成慢性者多為無黃疸型,ALT長期波動不降,血清抗-HCV持續高滴度陽性。因此,臨床上應注意觀察ALT及抗-HCV的變化。雖一般丙型肝炎臨床表 現較輕,但亦可見重型肝炎的發生。HCV致重型肝炎中又以慢性乙型肝炎合并HCV感染者居多。
2.HCV冷球蛋白血癥性腎炎的表現:冷球蛋白血癥為系統性血管炎病變,HCV冷球蛋白血癥性MPGN患者可有多種非特異性臨床表現,如紫癜、關節痛、周圍神經病變、低補體血癥等。腎臟表現包括:血尿、蛋白尿(多在腎病綜合征范圍內)、明顯的高血壓及不同程度的腎功能不全,約25%患者腎病綜合征為最初表現。常有輕度轉氨酶升高,一些患者轉氨酶正常,而且可無急性肝炎病史。
丙型肝炎的血清學檢查僅在最近才漸完善,但是丙型肝炎與冷球蛋白血癥腎小球腎炎有關。除自身免疫性活動性肝炎外,冷球蛋白和循環免疫復合物可在各種急性、慢性肝臟疾病中出現,除常見的紫癜、虛弱、關節痛、肝炎、腎炎、以及血管炎可出現在混合型冷球蛋白血癥中之外,丙肝抗原血癥也是常見的。在混 合型冷球蛋白血癥中,腎損患者血清丙肝病毒RNA(HCV-RNA)陽性,抗-HCVAg陽性,冷沉淀物陽性。冷沉淀物包括HCV-RNA病毒核心抗原和 IgG抗HCV抗體,然而,HCV-RNA并未定位免疫沉積在腎小球。一名39歲丙型肝炎抗體陽性的婦女,有濫用藥物史,表現為虛弱、紫癜、關節痛、顏面及雙下肢水腫,此病員有腎性蛋白尿,腎功能喪失,混合性冷球蛋白血癥。因而,本病臨床表現并無特異性。
目前對與丙型肝炎相關的腎炎尚無統一診斷標準。該病的診斷,除符合丙型肝炎的診斷外,在臨床上確診應具備以下四條:
1.有蛋白尿或血尿。
2.血清丙肝病毒RNA(HCV-RNA)陽性,抗-HCVAg陽性。
3.肯定有冷球蛋白和免疫復合物存在,即冷沉淀物陽性,在冷沉淀物中有HCV-RNA病毒核心抗原和IgG抗HCV抗體。
4.腎活檢示嚴重單核細胞浸潤及大量腎小球免疫復合物沉積,因HCV-RNA免疫沉積物不一定定位沉積在腎小球,故腎活檢也可呈陰性。腎活檢證實為腎小球腎炎,并可除外其他繼發性腎小球疾病。
鑒于我國為肝病高流行區,且HBV與HCV常重疊感染。由于HCV與HBV有相似的傳播途徑,因此同時感染這兩種病毒的可能性是存在的,但更多見的是在HBV持續性感染的基礎上又感染了HCV。為避免漏診,在腎小球腎炎病人中,應常規做HBV與HCV兩種抗原的檢查。
1.尿液檢查:可出現血尿及蛋白尿、管型尿,尿蛋白主要為白蛋白。且多為腎病綜合征范圍內蛋白尿。急性黃疸型肝炎病人在黃疸出現前尿膽紅素及尿膽原可陽性。
2.血液檢查:白細胞總數正?;蛏缘?,分類計數中性粒細胞可減少,淋巴細胞相對增多。伴腎功能不全時,可見尿素氮、肌酐升高及低補體血癥。
3.肝功能試驗:對有急性肝炎癥狀者可進行以下檢查:
(1)血清膽紅素:病人在黃疸期血清膽紅素逐天升高,多在1~2周內達高峰。
(2)血清酶測定:血清丙氨酸轉氨酶(ALT)在黃疸出現之前開始上升,在病極期達峰值,急性肝炎可有極高的酶活性,恢復期隨血清膽紅素緩慢下降。慢性肝炎時ALT可反復波動,重型肝炎在膽紅素急劇上升時ALT反而下降,稱為“酶疸分離”,這是病情重篤之征象。
谷草轉氨酶(AST)約4/5存在于細胞線粒體(ASTm)、1/5在細胞液(ASTs)中,線粒體損傷時,血清AST明顯升高,反映肝細胞病變的嚴重性。
在急性病毒性肝炎病例中ALT值高于AST值,慢性病毒性肝炎病變持續活動時ALT/AST比例接近1,肝硬化時AST增高常較ALT顯著。
ALT、AST除在病毒性肝炎活動期可增高外,其他肝臟疾病(如肝癌、毒物、藥物或酒精性肝損害等)、膽道疾患、胰腺炎、心肌病變、心力衰竭等多種疾病時亦可升高,應注意鑒別。
血清乳酸脫氫酶(LDH)、膽堿脂酶(ChE)、r谷氨酰轉肽酶(rGT)等在急慢性肝損害時都可有改變,但靈敏度及改變幅度均遠不及轉氨酶。血清堿性磷酸酶(ALP) 在肝內外膽管梗阻、肝占位性病變時可明顯升高。rGT在膽汁淤積和肝細胞損害時可增高,可用其來鑒別ALP增高是否與肝膽疾病相關。酗酒也可引起rGT增 高。慢性肝炎在排除膽道疾病后,rGT增高表示病變仍活動,肝衰竭時肝細胞微粒體嚴重損壞,rGT合成減少,血rGT也下降。
(3)蛋白代謝功能試驗:低蛋白(A1b)血癥是肝臟疾病的一個重要指標,低A1b血癥和高球蛋白血癥是診斷肝硬化的特征性血清學指標。血清前A1b因其半衰期僅1.9天,故在肝實質損害時,變化更為敏感,下降幅度與肝細胞損害程度相一致,其變化機制與Alb相似。
①甲胎蛋白(AFP):在急性病毒性肝炎、慢性肝炎和肝硬化(活動性)時可有短期低、中度升高,AFP的增高標志肝細胞的再生活躍,在有廣泛肝細胞壞死的病人中,AFP增高可能預后較好。病人出現極高的血清AFP水平,以肝細胞性肝癌可能性最大。
②血氨測定:重型肝炎肝衰竭時不能將氨合成為尿素排泄;肝硬化門一體側支循環良好病人血氨均可增高。氨中毒是肝性昏迷的主要原因之一,但血氨水平與腦病的發生和重度也可不一致。
(4)凝血酶原時間(Pt) 及活動度(PTA):肝病時相關凝血因子合成減少,可引起Pt延長,Pt延長程度標志著肝細胞壞死和肝功能衰竭的程度,且其相關凝血因子半壽期很短,如Ⅶ (4~6h)、Ⅹ(48~60h)、Ⅱ(72~96h),因而能較迅速反映肝衰竭情況。重型肝炎PTA多在40%以下,PTA降至20%以下,常常預示預 后不良。Pt延長也可見于先天性凝血因子缺陷者,彌漫性血管內凝血時及維生素k缺乏者等情況,應注意鑒別。
(5)脂質代謝有關試驗:血清總膽固醇(TC)在重型肝炎時明顯降低,有人認為TC<2.6mmol/L時預后甚差。血清三酰甘油 (TG)在肝細胞損傷和肝內外阻塞性黃疸時可增高。
4.肝纖維化的血清學診斷:慢性肝病時細胞外基質(ECM)的形成與基質的降解失衡,致ECM過度沉積而形成纖維化。檢測血清中的基質成分、其降解產物和參與代謝的酶,可作為診斷肝纖維化的血清標志物。
冷球蛋白血癥性MPGN患者病理類似原發性Ⅰ型MPGN,但可見較密集的巨噬細胞浸潤,腎小球毛細血管腔內可見透明血栓,電鏡下見致密沉積物呈指紋樣結構。少數患者病理可為原發性Ⅲ型MPGN樣改變。腎活檢見單核細胞浸潤及腎小球大量免疫復合物沉積。 

推薦藥店

同仁堂

抗-HCVAg陽性找問答

暫無相關問答!

抗-HCVAg陽性找藥品

暫無相關藥品!

用藥指南

暫無相關用藥指導!

抗-HCVAg陽性找資訊

暫無相關資訊!

抗-HCVAg陽性找醫生

更多 >
  • 蔡衛平 蔡衛平 主任醫師
    廣州市第八人民醫院
    傳染科

抗-HCVAg陽性找醫院

更多 >
国产在线不卡最新精品网站-欧美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三区电影-99久e在线精品视频在线-欧美激情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免费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