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庫大全   >  外科   >  腦血栓形成

腦血栓形成別名:動脈粥樣硬化性腦血栓,血栓性腦梗死

臨床表現
1.臨床類型
(1)依據癥狀體征演進過程分為:
①完全性卒中(complete stroke):發生缺血性卒中后神經功能缺失癥狀體征較嚴重、較完全,進展較迅速,常于數小時內(<6h)達到高峰。
②進展性卒中(progressive stroke):缺血性卒中發病后神經功能缺失癥狀較輕微,但呈漸進性加重,在48h內仍不斷進展,直至出現較嚴重的神經功能缺損。
③可逆性缺血性神經功能缺失(reversible ischemic neurological defect,RIND):缺血性卒中發病后神經功能缺失癥狀較輕,但持續存在,可在3周內恢復。
(2)依據臨床表現,特別是神經影像學檢查證據分為:
①大面積腦梗死:通常是頸內動脈主干、大腦中動脈主干或皮質支完全性卒中,表現病灶對側完全性偏癱、偏身感覺障礙及向病灶對側凝視麻痹。椎-基底動脈主干梗死可見意識障礙、四肢癱和多數腦神經麻痹等,呈進行性加重,出現明顯的腦水腫和顱內壓增高征象,甚至發生腦疝。
②分水嶺腦梗死(cerebral watershed infarction,CWSI):是相鄰血管供血區分界處或分水嶺區局部缺血,也稱邊緣帶(border zone)腦梗死。多因血流動力學障礙所致,典型發生于頸內動脈嚴重狹窄或閉塞伴全身血壓降低時,亦可源于心源性或動脈源性栓塞。常呈卒中樣發病,癥狀較輕、恢復較快。
③出血性腦梗死(hemorrhagic infarct):是腦梗死灶的動脈壞死使血液漏出或繼發出血,常見于大面積腦梗死后。
④多發性腦梗死(multiple infarct):是兩個或兩個以上不同供血系統腦血管閉塞引起的梗死,是反復發生腦梗死所致。
2.主要臨床表現 動脈粥樣硬化性腦梗死多見于中老年,動脈炎所致者以中青年多見。常在安靜或睡眠中發病,部分病例有TIA前驅癥狀如肢體麻木、無力等,局灶性體征多在發病后10余小時或1~2天達到高峰,病人意識清楚或有輕度意識障礙。常見的腦梗死臨床綜合征包括:
(1)頸內動脈閉塞綜合征:嚴重程度差異頗大,取決于側支循環狀況。頸內動脈卒中可無癥狀,癥狀性閉塞出現單眼一過性黑矇,偶見永久性失明(視網膜動脈缺血)或Horner征(頸上交感神經節節后纖維受損),伴對側偏癱、偏身感覺障礙或同向性偏盲等(大腦中動脈缺血),優勢半球受累伴失語癥,非優勢半球可有體象障礙。頸動脈搏動減弱或血管雜音,亦可出現暈厥發作或癡呆。
(2)大腦中動脈閉塞綜合征:主干閉塞導致病灶對側中樞性面舌癱與偏癱(基本均等性)、偏身感覺障礙及偏盲(三偏);優勢半球受累出現完全性失語癥,非優勢半球出現體象障礙。
皮質支閉塞:
①上部分支卒中:包括眶額、額部、中央前回及頂前部分支,導致病灶對側面部、手及上肢輕偏癱和感覺缺失,下肢不受累,伴Broca失語(優勢半球)和體象障礙(非優勢半球),無同向性偏盲;
②下部分支卒中:包括顳極、顳枕部和顳葉前中后部分支,較少單獨出現,導致對側同向性偏盲,下部視野受損較重;對側皮質感覺如圖形覺和實體辨別覺明顯受損,病覺缺失、穿衣失用和結構性失用等,無偏癱;優勢半球受累出現Wernicke失語,非優勢半球出現急性意識模糊狀態。
深穿支閉塞導致對側中樞性均等性偏癱,可伴面舌癱,對側偏身感覺障礙,可伴對側同向性偏盲;優勢半球病變出現皮質下失語。
(3)大腦前動脈閉塞綜合征:交通動脈前主干閉塞,可因對側代償不出現癥狀;交通動脈后閉塞導致對側中樞性面舌癱與下肢癱;尿潴留或尿急(旁中央小葉受損),淡漠、反應遲鈍、欣快和緘默等(額極與胼胝體受損),強握及吸吮反射(額葉受損);優勢半球病變可出現Broca失語和上肢失用。
皮質支閉塞導致對側中樞性下肢癱,可伴感覺障礙(胼周和胼緣動脈閉塞);對側肢體短暫性共濟失調、強握反射及精神癥狀(眶動脈及額極動脈閉塞)。
深穿支閉塞則引起對側中樞性面舌癱、上肢近端輕癱(累及內囊膝部及部分前肢)。
(4)大腦后動脈閉塞綜合征:主干閉塞引起對側同向性偏盲,上部視野損傷較重,黃斑視力可不受累(黃斑視覺皮質代表區為大腦中、后動脈雙重血液供應)。
中腦水平大腦后動脈起始處閉塞,可見垂直性凝視麻痹、動眼神經癱、核間性眼肌麻痹、眼球垂直性歪扭斜視(vertical skew deviation)。優勢半球枕葉受累可出現命名性失語、失讀,不伴失寫。雙側大腦后動脈閉塞導致皮質盲、記憶受損(累及顳葉),不能識別熟悉面孔(面容失認癥),幻視和行為綜合征。
深穿支閉塞:丘腦穿通動脈產生紅核丘腦綜合征:病側小腦性共濟失調、意向性震顫、舞蹈樣不自主運動,對側感覺障礙;丘腦膝狀體動脈出現丘腦綜合征:對側深感覺障礙、自發性疼痛、感覺過度、輕偏癱、共濟失調和舞蹈-手足徐動癥等。
(5)椎-基底動脈閉塞綜合征:基底動脈或雙側椎動脈閉塞是危及生命的嚴重腦血管事件,引起腦干梗死,出現眩暈、嘔吐、四肢癱、共濟失調、昏迷和高熱等。中腦受累出現中等大固定瞳孔,腦橋病變出現針尖樣瞳孔。常見眼球垂直性歪扭斜視,娃娃頭或冰水試驗眼球水平運動缺如或不對稱,眼球向偏癱側同向偏視,垂直性眼球運動可受損。
中腦支閉塞出現Weber綜合征(動眼神經交叉癱)、Benedit綜合征(同側動眼神經癱,對側不自主運動)。
腦橋支閉塞出現Millard-Gubler綜合征(展及面神經交叉癱)、Foville綜合征(同側凝視麻痹和周圍性面癱,對側偏癱)。
小腦上、小腦后下或小腦前下動脈閉塞可導致小腦梗死,常見眩暈、嘔吐、眼球震顫、共濟失調、站立不穩和肌張力降低等,可出現腦干受壓和顱內壓增高癥狀。
基底動脈尖綜合征由Caplan(1980)首先報道,基底動脈尖分出兩對動脈,小腦上動脈和大腦后動脈,分支供應中腦、丘腦、小腦上部、顳葉內側及枕葉。血栓性閉塞多發生于基底動脈中部,栓塞性通常在基底動脈尖。導致眼球運動及瞳孔異常,如單或雙側動眼神經部分或完全麻痹、一個半綜合征、眼球上視不能(上丘受累)、光反應遲鈍而調節反應存在(類似Argyll-Robertson瞳孔,頂蓋前區病損);一過性或持續數天的意識障礙,反復發作(中腦或丘腦網狀激活系統受累);對側偏盲或皮質盲(枕葉受累);嚴重記憶障礙(顳葉內側受累)。中老年卒中突發意識障礙又較快恢復,出現瞳孔改變、動眼神經麻痹、垂直注視障礙,無明顯運動、感覺障礙,應想到該綜合征的可能;如有皮質盲或偏盲、嚴重記憶障礙更支持;CT及MRI見雙側丘腦、枕葉、顳葉和中腦病灶可確診。
(6)小腦后下動脈或椎動脈閉塞綜合征:也稱延髓背外側(Wallenberg)綜合征,是腦干梗死最常見類型。導致眩暈、嘔吐、眼球震顫(前庭神經核);交叉性感覺障礙(三叉神經脊束核及對側交叉的脊髓丘腦束受損);同側Horner征(下行交感神經纖維受損);飲水嗆咳、吞咽困難和聲音嘶啞(疑核受損);同側小腦性共濟失調(繩狀體或小腦受損)。小腦后下動脈解剖變異較多,常見不典型臨床表現。
診斷
1.診斷依據 中年以上,有高血壓及動脈硬化病史,突然發病,一至數天內出現腦局灶性損害的癥狀、體征,并可歸因于某顱內動脈閉塞綜合征,臨床應考慮急性血栓性腦梗死可能。
2.CT或MRI檢查發現梗死灶可以確診。有明顯感染或炎癥性疾病史的年輕患者需考慮動脈炎的可能。

 

1.腦出血 腦梗死有時頗似小量腦出血的臨床表現,但活動中起病、病情進展快、高血壓史常提示腦出血,CT檢查可以確診。
2.腦栓塞 起病急驟,局灶性體征在數秒至數分鐘達到高峰;常有心源性栓子來源,如風心病、冠心病、心肌梗死、亞急性細菌性心內膜炎,以及合并心房纖顫等,常見大腦中動脈栓塞引起大面積腦梗死,導致腦水腫及顱內壓增高,常伴癇性發作。
3.顱內占位病變 顱內腫瘤、硬膜下血腫和腦膿腫可呈卒中樣發病,出現偏癱等局灶性體征,顱內壓增高征象不明顯時易與腦梗死混淆,須提高警惕,CT或MRI檢查可以確診。

 

推薦藥店

同仁堂

腦血栓形成找問答

暫無相關問答!

腦血栓形成找藥品

暫無相關藥品!

用藥指南

暫無相關用藥指導!

腦血栓形成找資訊

暫無相關資訊!

腦血栓形成找醫生

更多 >
  • 何水波 何水波 副主任醫師
    航天中心醫院
    老年科
  • 王昱 王昱 主治醫師
    航天中心醫院
    老年科
  • 高云 高云 副主任醫師
    航天中心醫院
    老年科
  • 劉慧敏 劉慧敏 醫師
    航天中心醫院
    老年科
  • 賀永梅 賀永梅 主治醫師
    航天中心醫院
    老年科
  • 張慧 張慧 醫師
    航天中心醫院
    老年科
  • 高英 高英 醫師
    航天中心醫院
    老年科
  • 閆紫明 閆紫明 醫師
    航天中心醫院
    老年科

腦血栓形成找醫院

更多 >
国产在线不卡最新精品网站-欧美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三区电影-99久e在线精品视频在线-欧美激情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免费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