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庫大全   >  小兒科   >  新生兒皮下壞疽

新生兒皮下壞疽別名:新生兒皮下急性蜂窩織炎

1.局部癥狀 好發于身體受壓部位,以臀部和背部多見,枕部、骶部、頸部、腿部和會陰部亦可發生。其特征是:
(1)起病急,局部皮膚溫度增高,呈紅色,稍有腫脹,質硬,界限不清;指壓部位變白。
(2)皮膚與皮下組織分離:數小時內病變迅速擴展,1天內可擴散至大部或全背。皮膚變軟,中心區的顏色轉為暗紅。皮下組織壞死液化,但膿液不多;皮膚與皮下組織分離,觸診有漂浮感,很少出現波動感。
(3)皮膚壞死:因皮膚和皮下的血管內血栓形成,皮膚出現壞死。部分患兒局部皮膚出現多個水泡,并逐漸融合,內容物轉為血性液體;中央部皮膚變黑,出現逐漸增大的壞死區。
2.全身癥狀 表現為高熱、哭鬧、拒乳,或有嘔吐、腹瀉,體溫多在38~39℃,高者可達40℃。合并敗血癥時表現為高熱、嗜睡、發紺、呼吸困難、腹脹、皮膚黃疸,有出血斑點。病情嚴重者體溫不升,出現中毒性休克,因呼吸和腎功能衰竭而致死。
(1)生后6-10天發病。腰骶部、背部、臀部常為好發部位,也可于會陰部、頭枕部、頸、肩、胸等部位患病。
(2)病變開始,皮膚為廣泛性充血腫脹,邊緣不清,稍硬,起病急,發展迅速。繼而皮下組織出現壞死、分離、液化、紅腫,中央呈暗紅色。觸之飄浮感是其特征。
(3)晚期皮膚呈黑紫色,并出現斑點或片狀壞死脫落。
(4)全身可出現高熱、哭鬧不安、厭食等感染中毒癥狀。也可有腹脹、嘔吐、脫水等。
1.病史 身體局部長時間受壓或尿糞浸泡史;與不潔物品接觸史;與呼吸道感染者接觸史等。
2.局部特征性表現 身體受壓或尿、糞浸濕部位皮膚有界限不清的紅、腫、硬,伴嬰兒發熱及行為異常;或皮膚暗紅,觸及皮膚有漂浮感,或皮膚下空虛感。
3.實驗室檢查。

 

注意與尿布疹和硬皮病作鑒別。尿布疹的皮膚紅布不腫,硬皮病的皮膚腫而不紅,兩者都無感染的全身癥狀。
1.尿布疹 尿布疹的皮膚發紅,無腫脹。
2.硬皮病 皮膚有腫硬,不發紅,多以雙下肢僵硬為主,無感染的全身癥狀。
3.丹毒 病區廣泛紅斑,邊界清楚,稍高出周圍皮膚表面,無漂浮感,極少發生于新生兒。

 

推薦藥店

同仁堂

新生兒皮下壞疽找問答

暫無相關問答!

新生兒皮下壞疽找藥品

暫無相關藥品!

用藥指南

暫無相關用藥指導!

新生兒皮下壞疽找資訊

暫無相關資訊!

新生兒皮下壞疽找醫生

更多 >
  • 吳青 吳青 副主任醫師
    四川省人民醫院
    小兒科
  • 史源 史源 主任醫師
    重慶大坪醫院
    小兒科
  • 鄧素蓮 鄧素蓮 主任醫師
    西安交通大學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
    小兒科
  • 李 暉 李 暉 主任醫師
    西安交通大學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
    新生兒科
  • 陳前 陳前 副主任醫師
    江蘇省常熟市第二人民醫院
    小兒科
  • 肖振云 肖振云 主任醫師
    淄川區醫院
    小兒科
  • 樓壽增 樓壽增 主任醫師
    富陽市婦幼保健院
    新生兒科
  • 華剛 華剛 副主任醫師
    富陽市婦幼保健院
    新生兒科

新生兒皮下壞疽找醫院

更多 >
国产在线不卡最新精品网站-欧美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三区电影-99久e在线精品视频在线-欧美激情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免费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