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庫大全   >  五官科   >  沙眼

沙眼別名:顆粒性結膜炎

潛伏期5~14天,雙眼患病,多發生于兒童或少期。輕的沙眼可以完全無自覺癥狀或僅有輕微的刺癢,異物感和小量分泌物,重者因后遺癥和并發癥累及角膜,有怕光、流淚、疼痛等刺激癥狀,自覺視力減退。
沙眼衣原體主要侵犯瞼結膜,最后以瘢痕形成而告終。檢查時其特征如下:
1、血及血管模糊:由于血管擴張,結膜上皮下有彌漫性的淋巴細胞及漿細胞等慢性炎細胞浸潤,使透明的結膜變得混濁肥厚,血管輪廓不清,呈一片模糊充血狀。
2、乳頭肥大:瞼結膜面粗糙不平,呈現無數的線絨狀小點,是由擴張的毛細血管網和上皮增殖而成。
3、濾光增生:是結膜上皮下組織在彌漫性浸潤的基礎上,由局限的淋巴細胞聚集而成。初發時,上瞼結膜出現散在細致的黃白色小點,不突出于結膜表面,夾雜在肥大的乳頭之間,為沙眼早期診斷依據之一。
4、角膜血管翳:在結膜發生病變的同時,首先角膜上緣的半月形灰白區血管網充血,發生新生血管,伸入透明的角膜上皮與前彈力層之間,各新生血管之間伴有灰白色點狀浸潤,是角膜上皮對沙眼衣原體的一種組織反應,稱為角膜血管翳。它是沙眼早期診斷的依據之一。隨病情進展,血管翳成排向瞳孔區懸垂下來,形似垂簾,當上方血管翳向下越過瞳孔區時,角膜其他方向亦都長出血管翳向中央進行,布滿整個角膜。細胞浸潤嚴重時,可形成肥厚的肉樣血管翳。(pannus crassus),嚴重影響視力。
5、瘢痕形成:當沙眼進行數年甚至數十年,所有炎性病變如濾泡、乳頭,將發生破潰或壞死,而逐漸被結締組織所代替,形成瘢痕,這標志著病變已進入退行期。
沙眼的病程,因感染輕重和是否反復感染有所不同。輕者或無反復感染者,數月可愈,結膜遺留薄?;驘o明顯瘢痕。反復感染者,病程可纏綿數年至數十年之久。
潛伏期約為5~12日。通常侵犯雙眼。多發生于兒童少年時期。
1、癥狀
多為急性發病,病人有異物感、畏光、流淚,很多粘液或粘液性分泌物。數周后急性癥狀消退,進入慢性期,此時可無任何不適或僅覺眼易疲勞。如于此時治愈或自愈,可不留瘢痕。但在慢性病程中,于流行地區,常有重復感染,病情加重。角膜上有活動性血管翳時,刺激癥狀變為顯著,視力減退。晚期常因后遺癥,如瞼內翻、倒睫、角膜潰瘍及眼球干燥等,癥狀更為明顯,并嚴重影響視力,甚至失明。
2、體征
⑴急性沙眼:呈現急性濾泡結膜炎癥狀,瞼紅腫,結膜高度充血,因乳頭增生瞼結膜粗糙不平,上下穹隆部結膜滿面濾泡,合并有彌漫性角膜上皮炎及耳前淋巴結腫大。數周后急性炎癥消退,轉為慢性期。
⑵慢性沙眼:可因反復感染,病程遷延數年至十多年。充血程度雖減輕,但與皮下組織有彌漫性細胞浸潤,結膜顯污穢肥厚,同時有乳頭增生及濾泡形成,濾泡大小不等,可顯膠樣,病變以上穹隆及瞼板上緣結膜顯著。同樣病變亦見于下瞼結膜及下穹隆結膜,嚴重者甚至可侵及半月皺壁。角膜血管翳:它是由角膜緣外正常的毛細血管網,越過角膜緣進入透明角膜,影響視力,并逐漸向瞳孔區發展,伴有細胞浸潤及發展為淺的小潰瘍,痊愈后可形成角膜小面。細胞浸潤嚴重時可形成肥厚的肉樣血管翳(pannus crassus)。
在慢性病程中,結膜的病變逐漸為結締組織所取代,形成瘢痕。最早出現在上瞼結膜的瞼板下溝處,呈水平白色條紋,以后逐漸呈網狀,待活動性病變完全消退,病變結膜全部成為白色平滑的瘢痕。
沙眼的病程和預后,因感染輕重與是否反復感染有所不同。輕者或無反復感染者,數月可愈,結膜遺留薄?;驘o明顯瘢痕。反復感染的重癥病人,病程可纏綿數年至十多年,慢性病種中,可由其他細菌感染和重復感染時則常呈急性發作。最后廣泛結瘢不再具有傳染性,但有嚴重的并發癥和后遺癥,常使視力減退,甚至失明。
為了防治沙眼和調查研究的需要,對沙眼有很多臨床分期的方法。我國1979年全國第二屆眼科學術會討論時,重新制定了沙眼的分期:
Ⅰ期——進行期:即活動期,乳頭和濾泡同時并存,上穹隆結膜組織模糊不清,有角膜血管翳。
Ⅱ期——退行期:自瘢痕開始出現至大部變為瘢痕。僅殘留少許活動性病變為止。
Ⅲ期——完全結瘢期:活動性病變完全消失,代之以瘢痕,無傳染性。
同時還制定了分級的標準:根據活動性病變(乳頭和濾泡)占上瞼結膜總面積的多少,分為輕(+)、中(++)、重(+++)二級。占1/3面積以下者為(+),占1/3~2/3者為(++),占2/3以上者為(+++)。
并確定了角膜血管翳的分級法:將角膜分為四等分,血管翳侵入上1/4以內者為(+),達到1/4~1/2者為(++),達到1/3~3/4者為(+++),超過3/4者為(++++)。
1、正常血管不侵入透明角膜  
2、血管翳(+)
3、血管翳(++)
4、血管翳(+++)
5、血管翳(++++)
國際上較為通用者為MacCallan分期法:
Ⅰ期——浸潤初期:瞼結膜與穹隆結膜充血肥厚,上方尤甚,可有初期濾泡與早期角膜血管翳。
Ⅱ期——活動期:有明顯的活動性病變,即乳頭、濾泡與角膜血管翳。
Ⅲ期——瘢痕前期:同我國第Ⅱ期。
Ⅳ期——完全結瘢期:同我國第Ⅲ期。

 

1、結膜濾泡癥(conjunctival folliculosis)常見于兒童,皆為雙側,無自覺癥狀。濾泡多見于下穹隆部與下瞼結膜。濾泡較小,大小均勻相似,半透明,境界清楚,濾泡之間的結膜正常,不充血,無角膜血管翳,無瘢痕發生。沙眼的濾泡多見于上穹隆部與上瞼結膜,混濁不清、大小不等、排列不整齊,并有結膜充血和肥厚等癥狀。
2、慢性濾泡性結膜炎(chronic follicular conjunctivitis) 常見于學齡兒童及青少年,皆為側,顆粒桿菌(B.granulosis)可能為其病因。晨起常有分泌物,眼部有不適感。濾泡多見于下穹隆與下瞼結膜,大小均勻,排列整齊;結膜雖充血,但不肥厚;1~2年后自愈,無瘢痕形成;無角膜血管翳。
3、春季結膜炎(vernal conjunctivitis) 此病有季節性,主要癥狀為刺癢。瞼結膜上的乳頭大而扁平且硬,上穹隆部無病變,易于鑒別。分泌物涂片中可見嗜酸細胞增多。
4、包涵體結膜炎(inclusion conjunctivitis) 成年人與新生兒包涵體性結膜炎在結膜刮片中皆可見包涵體,其形態與沙眼包涵體相同,難以分別。但包涵體性結膜炎皆以急性開始,濾泡皆以下穹隆部與下瞼結膜為著,無角膜血管翳,數月至1年即可自愈,并不形成瘢痕,可與沙眼鑒別。

 

推薦藥店

同仁堂

沙眼找問答

暫無相關問答!

沙眼找藥品

暫無相關藥品!

用藥指南

暫無相關用藥指導!

沙眼找資訊

暫無相關資訊!

沙眼找醫生

更多 >
  • 丁法德 丁法德 副主任醫師
    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
    眼科
  • 張紅葵 張紅葵 副主任醫師
    寧波大學醫學院附屬醫院
    眼科
  • 陳翠屏 陳翠屏 主任醫師
    成都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
    眼科
  • 劉治容 劉治容 主任醫師
    四川省人民醫院
    眼科
  • 劉三梅 劉三梅 副主任醫師
    四川省人民醫院
    眼科
  • 代艷 代艷 副主任醫師
    成都市第五人民醫院
    眼科
  • 白美春 白美春 副主任醫師
    成都市第六人民醫院
    眼科
  • 劉剛 劉剛 副主任醫師
    崇州市人民醫院
    五官科

沙眼找醫院

更多 >
国产在线不卡最新精品网站-欧美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三区电影-99久e在线精品视频在线-欧美激情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免费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