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庫大全   >  肝病   >  原發性肝癌

原發性肝癌別名:肝癌

原發性肝癌的臨床病象極不典型,其癥狀一般多不明顯,特別是在病程早期。通常5cm以下小肝癌約70%左右無癥狀,無癥狀的亞臨床肝癌亦70%左右為小肝癌。癥狀一旦出現,說明腫瘤已經較大,其病勢的進展則一般多很迅速,通常在數周內即呈現惡病質,往往在幾個月至1年內即衰竭死亡。臨床病象主要是兩個方面的病變:①肝硬化的表現,如腹水、側支循環的發生,嘔血及肢體的水腫等;②腫瘤本身所產生的癥狀,如體重減輕、周身乏力、肝區疼痛及肝臟腫大等。肝癌發展到一定階段后,可能出現一些易與肝炎、肝硬化、胃腸道、胰腺和膽道系統疾病相混淆的臨床癥狀。起病常隱匿,多在肝病隨訪中或體檢普查中應用AFP及B型超檢查偶然發現肝癌,此時病人既無癥狀,體格檢查亦缺乏腫瘤本身的體征,此期稱之為亞臨床肝癌。一旦出現癥狀而來就診者其病程大多已進入中晚期。不同階段的肝癌,其臨床表現有明顯差異。
1.主要的臨床癥狀有肝區疼痛、腹脹、乏力、納差、消瘦、發熱、黃疸以及肝臟進行性腫大或上腹腫塊等。
(1)肝區疼痛:是最常見、最主要的臨床癥狀。疼痛多為持續性隱痛、鈍痛、脹痛或刺痛,以夜間或勞累后明顯。肝區疼痛是由于腫瘤迅速增大使肝包膜張力增加,或包膜下癌結節破裂,或肝癌結節破裂出血所致。肝區疼痛部位與病變部位有密切關系。病變位于肝右葉,可表現為右季肋區痛;位于肝左葉則表現為胃脘痛;位于膈頂后部,疼痛可放射到肩部和腰背部。如突然發生劇痛,且伴有休克等表現,多為癌結節破裂大出血所致。
(2)納差、惡心、嘔吐:常因肝功能損害、腫瘤壓迫胃腸道所致,其中以納差為常見癥狀,病情越嚴重,癥狀越明顯。
(3)腹脹:因腫瘤巨大,腹水以及肝功能障礙引起。腹脹以上腹部明顯,特別在進食后和下午,腹脹加重?;颊叱W孕袦p食以圖減輕癥狀,也常被誤認為消化不良而未引起重視,延誤診治。
(4)乏力、消瘦:由于惡性腫瘤的代謝、消耗過大和進食少等原因引起。早期可能不明顯,隨著病情的發展日益加重,體重也日漸下降,晚期極度消瘦、貧血、衰竭,呈惡病質。少數病情發展較慢的肝癌患者經休息和支持治療后,也可能出現暫時體重回升的情況。
(5)腹瀉:主要因肝功能不同程度地損害導致消化吸收能力的減退引起,也可因肝癌細胞轉移形成門靜脈癌栓所致。雖然此癥狀并不十分常見,有時也可作為肝癌的首發癥狀,常被誤認為胃腸道感染而誤診。腹瀉可不伴腹痛,一般進食后即腹瀉,大便多為不消化的食物殘渣,常無膿血,消炎藥物不能控制。病情嚴重時,每天大便十余次,可使病情迅速惡化。
(6)發熱:因腫瘤組織壞死、代謝產物增多以及腫瘤壓迫膽管合并膽管炎引起。無感染者稱為癌熱,多不伴寒戰。不明原因低熱是肝癌的一個常見癥狀,體溫一般在37.5℃~38℃之間,但炎癥性彌漫性肝癌多有高熱,體溫可達39℃以上,易被誤診為肝膿腫,應用抗生素治療往往無效,而用吲哚美辛(消炎痛)可以退熱。
(7)嘔血、黑便:以嘔血為主者,主要因為肝癌合并肝硬化,門靜脈高壓引起食管下段-胃底靜脈曲張破裂和急性胃黏膜病變所致。以黑便為主者則多由于門脈高壓性胃病或消化性潰瘍引起。由于肝功能損害,凝血功能下降導致的消化道出血少見。
(8)轉移癥狀:肝癌可轉移至肺、骨、胸膜、胃腸及淋巴結等。根據轉移的部位可引起相應的癥狀,如肺轉移可出現胸痛、咯血等,骨轉移可出現局部疼痛和病理性骨折等。
此外,臨床上可出現少數極易誤診的癥狀。部分病人肝臟不大,且肝癌包膜下癌結節破裂的臨床表現酷似膽囊炎,亦有因右肝癌結節破裂口較小,少量血液緩慢流至右下腹而誤診為闌尾炎。
其他癥狀尚有出血傾向,如牙齦、鼻出血,均與肝功能受損,凝血機制障礙、脾功能亢進有關。
2.體征 進行性肝大、脾大、黃疸、腹水、水腫以及肝掌、蜘蛛痣、腹壁靜脈曲張等常見體征,多在晚期出現。
(1)進行性肝臟腫大:是肝癌最常見的體征,肝臟突出在右肋下或劍突下時,上腹部可呈局限性隆起或飽滿,肝臟質地硬,表面高低不平,有大小不等的結節或巨塊,邊緣鈍而不整齊,常有不同程度的壓痛。右葉肝癌可致肝上界上移,肋下肝大但無結節;右葉肝癌??芍苯佑|及腫塊,往往有結節感;左葉肝癌可表現為劍突下腫塊,如左外葉肝癌,則腫塊右側有較明顯的切跡。在肝區腫瘤部位可聞及吹風樣血管雜音,這也是肝癌的一個特征性體征。其產生機制是由于肝癌動脈血管豐富而迂曲,粗大動脈突然變細和(或)由于肝癌結節壓迫肝動脈、腹主動脈而產生血流動力學變化所致。
(2)黃疸:一般出現在晚期,多為阻塞性黃疸,少數為肝細胞性黃疸。阻塞性黃疸常因癌腫壓迫或侵入膽管,或肝門轉移性淋巴結腫大壓迫膽總管造成阻塞所致;肝細胞性黃疸可由于癌組織肝內廣泛浸潤或合并肝硬化或慢性活動性肝炎引起。
(3)門脈高壓:由于肝癌常伴有肝硬化或癌腫侵犯門靜脈形成癌栓,兩者均可使門靜脈壓力增高,從而出現一系列門脈高壓的臨床表現,如腹水、脾大、側支循環開放,腹壁靜脈顯露等。腹水增長迅速,血性腹水常因癌腫侵犯肝包膜或癌結節破裂所致,偶因腹膜轉移所致。此外,還有蜘蛛痣、肝掌、皮下出血、男性乳房發育、下肢水腫等征象。
肝癌發生轉移的部位可以出現相應體征,如肺部呼吸音異常、胸腔積液等。
上述癥狀和體征不是每例原發性肝癌患者都具有,相反有些病例常以某幾個征象為其主要表現,因而于入院時往往被誤診為其他疾病。了解肝癌可以有不同類型的表現,當可減少診斷上的錯誤。
3.伴癌綜合征 伴癌綜合征是指原發性肝癌患者由于癌腫本身代謝異?;虬┙M織對機體產生的各種影響而引起的一組癥候群。臨床表現多種多樣,比較常見的有紅細胞增多癥、低血糖癥、高血鈣癥、高纖維蛋白原血癥、血小板增多癥、高膽固醇血癥等。伴癌綜合征僅見于少部分肝癌患者,這些癥狀有時先于肝癌局部癥狀出現,甚至成為首發癥狀,如能及早認識,可提供診斷線索,使肝癌獲得早期治療的機會。同時,對某些癥狀的及時處理,有助于減輕患者痛苦,延長患者生命,因此,應引起臨床醫師的重視。
(1)紅細胞增多癥:肝癌伴細胞增多癥的發生率約2%~10%,外周血白細胞、血小板往往正常,骨髓象顯示紅系增生活躍,體內紅細胞生成素(EPO)水平往往增高。有實驗表明:在肝癌細胞漿內存在EPO,而癌旁肝細胞和非實質性細胞中則無;免疫電鏡發現肝癌細胞內質網腔內可見EPO反應產物,提示可能是由肝癌細胞生成的。有人認為:肝硬化患者出現紅細胞增多癥是肝細胞趨于惡性轉化或已經發生肝癌的一項可靠指標。
(2)低血糖癥:10~30%患者可出現,系因肝細胞能異位分泌胰島素或胰島素樣物質;或腫瘤抑制胰島素酶或分泌一種胰島β細胞刺激因子或糖原儲存過多;亦可因肝癌組織過多消耗葡萄糖所致。此癥嚴重者可致昏迷、休克導致死亡,正確判斷和及時對癥處理可挽救病人避免死亡。低血糖癥是肝癌常見的伴癌綜合征之一,國外報道其發生率達300%,往往在巨塊型肝癌患者中多見。發生機制為:
①肝癌常伴有肝硬化,肝功能低下,調節糖代謝能力下降,可以出現低血糖癥。
②肝功能減退使胰島素滅活減緩。
③肝癌及癌旁肝細胞可以自分泌胰島素樣生長因子(IGFs),促進血糖的降低。
(3)高血鈣癥:高血鈣癥的發生是由于肝癌組織分泌異位甲狀旁腺激素所致。臨床特征為高血鈣、低血磷表現,此特點可與腫瘤骨轉移加以鑒別。肝癌伴高血鈣癥需注意與原發性甲狀旁腺功能亢進鑒別。當出現高血鈣危象如嗜睡、精神異常、昏迷時,易被誤診為肝癌腦轉移或肝性腦病,應予高度重視。
(4)高膽固醇血癥:國外報道肝癌伴高膽固醇血癥的發生率高達38%,發病機制目前尚不清楚。根據現有的研究資料分析,具有以下特點:①塊狀型肝癌多見;②患者血清AFP與膽固醇的改變相平行。經手術切除后血清中AFP和膽固醇水平呈一致性下降,復發時可再次重新一致性升高。因此,血清膽固醇水平可作為肝癌伴高膽固醇血癥患者手術切除或肝動脈栓塞后腫瘤復發的參考指標。
(5)血小板增多癥:惡性腫瘤可以引起繼發性血小板增加,肝癌伴血小板增多的原因可能與血小板生成素的增加有關。經手術、肝動脈栓塞等有效治療后,血小板數目可降低。肝癌合并血小板增多癥的特點有:
①外周血小板數目增多,多數波動在400×109/L~1000×109/L之間。
②少見血栓形成及出血。
③骨髓象可見巨核細胞和血小板增多。
(6)高纖維蛋白原血癥:肝癌合并高纖維蛋白原血癥僅見個案報道,可能與肝癌異常蛋白合成有關。經手術切除癌腫后纖維蛋白原水平可降至正常,而未能切除癌腫的患者其水平則高居不下,因此血中纖維蛋白原水平可以作為肝癌術后療效判斷的標志之一。研究發現,28P陰性的肝癌患者可以出現高纖維蛋白原血癥。因此,對原因不明的纖維蛋白原增高的患者,即使AFP陰性,亦應加強檢查和隨訪,以排除HCC存在的可能。
肝癌伴癌綜合征尚有降鈣素增高、類癌綜合征、肥大性關節炎及性征變化等表現,但較罕見。
(7)其他全身癥狀:其他罕見的尚有高脂血癥:高鈣血癥、類癌綜合征、性早期和促性腺激素分泌綜合征、皮膚卟啉癥和異常纖維蛋白原血癥等,可能與肝癌組織的異常蛋白合成、異位內分泌及卟啉代謝紊亂有關。
4.分型 根據患者的年齡不同、病變之類型各異,是否并有肝硬化等其他病變亦不一定,故總的臨床表現亦可以有甚大差別。一般患者可以分為4個類型:
(1)肝硬化型:患者原有肝硬化癥狀,但近期出現肝區疼痛、肝臟腫大、肝功能衰退等現象;或者患者新近發生類似肝硬化的癥狀如食欲減退、貧血清瘦、腹水、黃疸等,而肝臟的腫大則不明顯。
(2)肝膿腫型:患者有明顯的肝臟腫大,且有顯著的肝區疼痛,發展迅速和伴有發熱及繼發性貧血現象,極似肝臟的單發性膿腫。
(3)肝腫瘤型:此型較典型,患者本屬健康而突然出現肝大及其他癥狀,無疑為一種惡性腫瘤。
(4)癌轉移型:臨床上僅有癌腫遠處轉移之表現,而原發病灶不顯著,不能區別是肝癌或其他癌腫;即使肝臟腫大者亦往往不能鑒別是原發性還是繼發性的肝癌。
上述幾種類型以肝腫瘤型最為多見,約半數患者是以上腹部腫塊為主訴,其次則為肝膿腫型,約1/3以上的病例有上腹部疼痛和肝臟腫大。肝癌的發生雖與肝硬化有密切關系,但臨床上肝癌患者有明顯肝硬化癥狀者卻不如想象中之多見。除上述幾種主要類型外,鐘學禮等(1956)曾描述肝癌尚有突出地表現為阻塞性黃疸、腹腔內出血、血糖過低、膽囊炎和膽石癥、慢性肝炎及腹內囊腫等現象者,共計將肝癌分成10種類型。此外,林兆耆等(1962)尚觀察到肝癌患者有時周圍血中白細胞數和中性粒細胞的百分比顯著增加,骨髓檢查則顯示粒細胞顯著增生,類似白血病;亦有因原發性肝癌細胞轉移至腰椎引起損壞,表現為脊髓截癱者,其實即是癌腫轉移的一種表現而已。
從20世紀60年代采用AFP檢測和80年代B超、CT、MR及肝血管造影等新的影像診斷技術問世以來,肝癌的診斷水平有了迅速提高,我國臨床診斷的準確率已達90%以上,可以發現很多無臨床癥狀的小肝癌。但由于肝癌早期癥狀不明顯,中、晚期癥狀又多樣化,AFP雖對原發性肝細胞癌有特異性,但在臨床上尚有20%~30%的肝癌患者AFP為陰性,因此,在肝癌的診斷過程中必須根據詳細的病史、體格檢查和各項檢驗數據以及某些特殊檢查結果(如影像學檢查)加以認真地分析,從而作出正確診斷。目前對原發性肝癌的診斷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分析。
原發性肝癌的診斷標準為:
1.病理診斷 單憑發病史、癥狀和體征及各種化驗資料分析,最多僅能獲得本病的擬診,而確切的診斷則有賴于病理檢查和癌細胞的發現,臨床上大多通過
①肝臟穿刺,
②腹水或胸腔積液中找癌細胞,
③鎖骨上或其他淋巴結或轉移性結節之活組織檢查,
④腹腔鏡檢查,
⑤剖腹探查等不同的方法來達到確定診斷的目的。
2.臨床診斷 2001年9月在廣州召開的第8屆全國肝癌學術會議上正式通過了“原發性肝癌的臨床診斷標準”,介紹如下: 診斷標準:
①AFP≥400μg/L,能排除妊娠、生殖系胚胎源性腫瘤、活動性肝病及轉移性肝癌,并能觸及腫大、堅硬及有大結節狀腫塊的肝臟或影像學檢查有肝癌特征的占位性病變者。
②AFP<400μg/L,能排除妊娠、生殖系胚胎源性腫瘤、活動性肝病及轉移性肝癌,并有兩種影像學檢查有肝癌特征的占位性病變或有兩種肝癌標志物(DCP、GGTⅡ、AFU及CA19-9等)陽性及一種影像學檢查有肝癌特征的占位性病變者。
③有肝癌的臨床表現并有肯定的肝外轉移病灶(包括肉眼可見的血性腹水或在其中發現癌細胞)并能排除轉移性肝癌者。
3.常見臨床類型 1977年全國肝癌協會根據臨床表現將肝癌分為三個型:
(1)單純型:臨床和化驗無明顯肝硬化表現者。
(2)硬化型:臨床有明顯肝硬化表現和/或化驗檢查符合肝硬化。
(3)炎癥型:病情進展迅速,伴有持續性癌性發熱或谷丙轉氨酶明顯升高者。
4.臨床分期
(1)Ⅰ期 無明顯肝癌體征,癌結節小于5cm。
(2)Ⅱ期 癥狀較輕,一般情況尚好,癌腫局限一葉或半肝。
(3)Ⅲ期 有惡病質,黃疸、腹水、肝外轉移、多為結節型或彌漫型,癌腫超過半肝,預后差。

 

原發性肝癌有時須與下列疾病相鑒別。
(一)繼發性肝癌(secondary liver cancer)肝臟血源豐富,其他癌腫可轉移至肝臟。我校病理解剖資料,繼發性肝癌為原發性肝癌的1.2倍,其中以繼發于胃癌的最多,其次為肺、結腸、胰等的癌腫。繼發性肝癌大多為多發性結節,臨床以原發癌表現為主,少數可僅有繼發性肝癌的征象如肝腫大、肝結節、肝區痛、黃疸等。除個別來源于胃、結腸、胰的繼發性肝癌病例外,血清AFP多呈陰性。
(二)肝硬化、肝炎 原發性肝癌常發生在肝硬化基礎上,兩者鑒別常有困難。鑒別在于詳細病史、體格檢查聯系實驗室檢查。肝硬化病情發展較慢有反復,肝功能損害較顯著,血清AFP陽性多提示癌變。少數肝硬化、肝炎患者也可有血清AFP升高,但通常為“一過性”且往往伴有轉氨酶顯著升高,而肝癌則血清AFP持續上升,往往超過500ng/ml,此時與轉氨酶下降呈曲線分離現象。甲胎蛋白異質體LCA非結合型含量>75%提示非癌肝病。
(三)肝膿腫 臨床表現發熱、肝區疼痛和壓痛明顯,反復多次超聲檢查??砂l現膿腫的液性暗區。超聲導引下診斷性肝穿刺,有助于確診。
(四)其他肝臟良性腫瘤或病變 如血管瘤、肝囊腫、肝包蟲病、膽嚇癌、膽管癌、結腸肝曲癌、胃癌、胰腺癌及腹膜后腫瘤等易與原發性肝癌相混淆。除甲胎蛋白多為陰性可助區別外,病史、臨床表現不同,特別超聲、CT MRI等影像學檢查、胃腸道X線檢查等均可作出鑒別診斷。目前與小肝癌相混淆的肝臟良性病變如腺瘤樣增生、肝硬化再生結節、局灶性結節性增生等鑒別尚有一定困難,定期隨訪必要時作實時超聲引導下穿刺活檢可助診斷。不能排除惡性腫瘤時為不失早期根治機會必要時亦可考慮剖腹探查。
在鑒別診斷方面,需要與肝癌相鑒別的疾病很多,從臨床角度看可以分為AFP陽性和AFP陰性兩大類進行鑒別。
1.甲胎蛋白陽性肝癌的鑒別診斷 AFP>500μg/L除原發性肝癌外,尚可見妊娠、新生兒、生殖腺胚胎性腫瘤、急慢性肝炎、肝硬化、肝內膽管結石、胃癌及胰腺癌肝轉移、前列腺癌等,因此在鑒別診斷中應該注意性別、年齡、地區、病史、體征及相應檢查資料綜合分析。
(1)妊娠:妊娠期可以有AFP增高,但一般不超過400μg/L,妊娠16周以后濃度逐漸降低,分娩后1個月即恢復正常。如分娩后AFP仍持續保持高水平,應結合酶學、影像學等進一步檢查確定。
(2)生殖腺胚胎瘤:因其為胚胎源性腫瘤,多含卵黃囊成分,故AFP增高,結合婦科或男科檢查體檢和影像學檢查,基本上可以肯定或排除來源于睪丸或卵巢的腫瘤。
(3)胃癌、胰腺癌伴肝轉移:有肝轉移的胃癌常見AFP升高,個別可大于400μg/L,如肝內未發現占位性病變,應注意胃腸道檢查。如肝內存在大小相似多個占位性病變則提示轉移性肝癌,可以通過檢測AFP異質體、癌胚抗原(CEA)及影像學檢查加以判別,內鏡結合病理學診斷,可以確定腫瘤的原發灶來源。另外,肝病背景資料也是輔助診斷的重要參考依據。
(4)良性肝?。郝曰顒有愿窝?、肝硬化伴活動性肝炎常見AFP升高,多在400μg/L以下。鑒別多不困難,即有明顯肝功能障礙而無肝內占位病灶。對鑒別有困難者可結合超聲與CT等影像學檢查以進一步確診。如動態觀察AFP與ALT,曲線相隨者為肝病,分離者為肝癌。AFP異質體有助鑒別,異常凝血酶原在肝癌中80%>6VGHu/L。有些病人需要長達數月甚或更長才能弄清,需要耐心隨訪。
(5)前列腺癌:多見于老年男性,常無肝病病史,體檢和影像學檢查可以發現前列腺腫大,酸性磷酸酶和CEA水平常增高,前列腺液及前列腺穿刺細胞學檢查可以確診。
2.AFP陰性肝癌的鑒別診斷 AFP陰性肝癌占總數的30%~40%。近年隨著影像診斷的發展,該比例有增高的趨勢。需與AFP陰性肝癌鑒別的疾病甚多,現選擇主要的概述。
(1)繼發性肝癌:
①??梢园l現原發病灶。常有原發癌史,常見原發癌為結直腸癌,胃癌及胰腺癌亦多見,再次為肺癌和乳腺癌。
②多數無肝硬化背景,體檢時癌結節多較硬而肝臟較軟。
③多數HBV標記物為陰性。多無肝病背景,如HBV、HCV均陰性,應多考慮繼發性肝癌。
④影像學各種顯像常示肝內有大小相仿、散在的多發占位。超聲有時可見“牛眼征”,且多無肝硬化表現。彩超示腫瘤動脈血供常不如原發性肝癌多。
⑤99mTc-PMT掃描為陰性。
(2)肝膿腫:多有發熱,肝區叩痛。如超聲顯像為液平,不難鑒別;尚未液化者頗難鑒別,HBV或HCV多陰性,超聲顯像示邊界不清,無聲暈;必要時可行穿刺。
①近期有感染病史。
②無慢性肝病史。
③有畏寒高熱、肝區疼痛或叩擊痛臨床表現。
④影像學檢查可見病灶內液平。
⑤肝動脈造影無腫瘤血管及染色。
(3)肝囊腫:一般無癥狀及肝病背景。超聲檢查呈液性暗區,已能診斷,必要時可加作CT增強掃描,造影劑不進入病灶是其特點。
①病程長,病情進展緩慢。
②常無肝病背景。
③一般情況良好。
④超聲檢查可見囊性結構和液平。
(4)肝臟血管瘤:肝海綿狀血管瘤是最常見需與AFP陰性肝癌鑒別的疾病。肝海綿狀血管瘤一般無癥狀,肝臟質軟,無肝病背景。直徑<2cm的血管瘤在超聲檢查時呈高回聲,而小肝癌多呈低回聲。直徑>2cm的血管瘤應作CT增強掃描。如見造影劑從病灶周邊向中心填充并滯留者,可診斷為血管瘤。MRI對血管瘤靈敏度很高,有其特征性表現。在T1加權圖像中表現為低或等信號,T2加權則為均勻的高亮信號,即所謂的“亮燈征”。
肝臟血管瘤表現特點:
①病程長,進展緩慢。
②常無慢性肝病史。
③一般情況良好。
④女性較多見。
⑤99mTc-RBC核素掃描呈“熱”區。
⑥影像學檢查無包膜,注入造影劑后自周邊開始增強。
⑦肝功能及酶譜學檢查正常。
(5)局灶結節性增生(FNH):為增生的肝實質構成的良性病變,其中纖維瘢痕含血管和放射狀間隔。多無肝病背景,但彩超??梢妱用}血流,螺旋CT增強后動脈相可見明顯填充,頗難與小肝癌鑒別,如無法確診,仍宜手術。
(6)肝腺瘤:女性多,常無肝病背景,有口服避孕藥史。各種定位診斷方法均難與肝癌區別,但如99mTc-PMT延遲掃描呈強陽性顯像,則有較特異的診斷價值。因肝腺瘤細胞較接近正常肝細胞,能攝取PMT,但無正常排出道,故延遲相時呈強陽性顯像,其程度大于分化好的肝癌。
(7)肝肉瘤:多無肝病背景。各種顯像多呈較均勻的實質占位,但仍頗難與肝癌鑒別。
(8)肝脂肪瘤:少見,多無肝病背景。超聲顯像酷似囊腫,但后方無增強。
(9)肝硬化結節:大的肝硬化結節與小肝癌鑒別最困難。整個肝臟質地對判斷有一定幫助。MRI檢查能顯示肝癌的假包膜及纖維間隔,對鑒別有較大價值。腹腔鏡檢查能判斷位于肝臟表面的良惡性結節。近年來注意到在肝硬化的腺瘤樣增生結節中常已隱匿有小肝癌結節,故最好爭取做病理檢查以資鑒別。
(10)炎性假瘤:為類似腫瘤的炎性病變,多無肝病背景。超聲顯像有時呈分葉狀、無聲暈,彩超多無動脈血流。由于臨床難以確診,故仍主張手術。
(11)肝包蟲?。毫餍杏谀羺^,發病與密切接觸犬類有關。一般無癥狀及肝病背景。超聲檢查呈現多囊性液性暗區,仔細觀察可見有子囊孕于母囊中的現象。包囊蟲病抗原皮試陽性。
肝癌的診斷近年來得到了充分發展,影像學的發展不但使定位診斷十分清楚,亦使肝癌的鑒別診斷水準大為提高。目前除一些AFP陰性、直徑<2cm、影像診斷表現不典型而又不易獲得組織學或細胞學檢查的少數病例外,肝癌的臨床診斷確已困難不多。

 

推薦藥店

同仁堂

原發性肝癌找問答

暫無相關問答!

原發性肝癌找藥品

暫無相關藥品!

用藥指南

暫無相關用藥指導!

原發性肝癌找資訊

暫無相關資訊!

原發性肝癌找醫生

更多 >
  • 萬云樂 萬云樂 主任醫師
    中山大學第六醫院
    肝膽腹腔鏡外科
  • 范子榮 范子榮 副主任醫師
    南方醫科大學珠江醫院
    腫瘤科
  • 蔣澤生 蔣澤生 副主任醫師
    南方醫科大學珠江醫院
    肝膽外科
  • 賈隨旺 賈隨旺 副主任醫師
    深圳市人民醫院
    肝膽外科
  • 金花 金花 副主任醫師
    深圳市第二人民醫院
    腫瘤科
  • 何新紅 何新紅 副主任醫師
    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
    介入醫學科
  • 邢寶才 邢寶才 主任醫師
    北京大學腫瘤醫院
    肝膽胰外科
  • 王崑 王崑 主任醫師
    北京大學腫瘤醫院
    肝膽胰外科

原發性肝癌找醫院

更多 >
国产在线不卡最新精品网站-欧美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三区电影-99久e在线精品视频在线-欧美激情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免费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