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庫大全   >  傳染科   >  四川并殖吸蟲病

四川并殖吸蟲病別名:斯氏肺吸蟲病

潛伏期多數為3~6個月,以蚴蟲移行癥為主要臨床表現。
1.肝臟損害 肝組織的早期病變為片狀或帶狀出血壞死,后可形成嗜酸性膿腫,其中心為大量嗜酸性粒細胞、壞死組織碎屑或夏科-萊登晶體。在膿腫完全吸收區可見膠原纖維增生,個別部位可形成假小葉。故部分病人在臨床上可出現肝臟腫痛、肝功能異常。
2.皮下游走性結節 皮下腫塊多見于胸腹部,初期邊界不清,水腫狀,以后逐漸萎縮,界緣清楚,直徑多數在3.4cm,偶見10cm。局部可有隱痛及瘙癢,單個或多個聚集,具游走性,此起彼伏。
3.肺部癥狀 蟲體在肺部病變與肝臟基本相同。病人可有咳嗽,痰中帶少量鮮紅血絲,胸腔積液時胸水草黃色或血性,內含大量嗜酸性粒細胞。
4.其他部位癥狀 蚴蟲移行至腦部時,可出現頭痛、嘔吐、癲癇、腦膜刺激征,蛛網膜下腔出血,但較衛氏肺吸蟲少見;其中多數伴有腦部癥狀,如視盤水腫、充血、單側眼球突出、眼瞼閉合不全、視力下降、瞼下垂、復視等癥狀。小兒可有肺吸蟲性心包炎,常有心慌、氣促、咳嗽和水腫等。X線、B超、CT或心電圖檢查可提示心包積液,部分出現縮窄性心包炎。
1.臨床診斷 與衛氏肺吸蟲病相同,臨床表現以皮下結節多見。外周嗜酸性粒細胞顯著增多。
2.實驗診斷
(1)皮下腫塊活組織檢查,發現嗜酸性肉芽腫及斯氏肺吸蟲蚴蟲即可確診。
(2)肺吸蟲皮內試驗及補體結合試驗可呈陽性。
(3)痰、糞便及皮下腫塊不能發現蟲卵。
(4)X線胸部檢查可見較淡的斑片狀、出血性、炎癥浸潤陰影,持續較短暫;罕見囊腫陰影。
(5)單克隆抗體-抗原斑點試驗(McAb-AST)可檢測斯氏肺吸蟲循環抗原,敏感性高,特異性強,并能用于療效考核。

 

主要與肺結核,結核性胸膜炎,皮下腫瘤等鑒別。衛氏與四川并殖吸蟲病鑒別要點。

推薦藥店

同仁堂

四川并殖吸蟲病找問答

暫無相關問答!

四川并殖吸蟲病找藥品

暫無相關藥品!

用藥指南

暫無相關用藥指導!

四川并殖吸蟲病找資訊

暫無相關資訊!

国产在线不卡最新精品网站-欧美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三区电影-99久e在线精品视频在线-欧美激情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免费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