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庫大全   >  傳染科   >  日本血吸蟲病

日本血吸蟲病

血吸蟲病的臨床表現復雜且多樣化。根據病期早晚,感染輕重,蟲卵沉積部位以及人體免疫反應而不同。臨床上可分為急性、慢性、與晚期吸蟲病以及異位損害。
1.急性血吸蟲病 發生于夏秋季,以7~9月為常見。男性青壯年與兒童居多?;颊叱S忻鞔_疫水接觸史,如打湖草、捕魚、摸蟹、游泳等,常為初次重度感染。約半數患者在尾蚴侵入部位出現蚤咬樣紅色皮損,2~3 天內自行消退。從尾蚴侵入至出現臨床的潛伏期長短不一(23~73 天),但以1個月左右占大多數。起病較急。臨床癥狀以及發熱等全身反應為主。
(1)發熱:患者均有發熱。熱度高低、期限與感染程度成正比。熱型以間歇型最常見。體溫曲線呈鋸齒狀。臨晚高熱,伴畏寒,次晨熱退盛汗。弛張熱及不規則低熱次之;稽留熱少見,均為重型?;颊咭话銦o顯著血癥癥狀,但重型患者可有意識淡漠、重聽、腹脹等。相對緩脈亦可見,故易誤診為傷寒。發熱期限短者僅2周,但大多數為1個月左右,重型患者發熱可長達數月,稱為重癥遷延型,伴有嚴重貧血、消瘦、浮腫,甚至惡病質狀態。
(2)過敏反應:有蕁麻疹,血管神經性水腫,全身淋巴結輕度腫大等。蕁麻疹較多見,約見于1/3患者。血中嗜酸性粒細胞常顯著增多,具有重要診斷參考價值。
(3)腹部癥狀:病程中半數以上患者有腹痛、腹瀉,而排膿血便者僅10%左右。腹瀉次數不多,有時與便秘交替。重型患者腹部有壓痛與柔韌感,可有腹水形成。
(4)肝、脾腫大:90%以上患者肝臟腫大,伴有不同程度壓痛,尤以左葉肝臟為顯著。黃疸甚為少見。約半數患者伴有輕度脾腫大。
2.慢性血吸蟲病 在流行區占絕大多數。
(1)無癥狀患者:慢性血吸蟲病中以無明顯癥狀者最多,僅在糞便普查或因其他疾病就醫時發現。
(2)有癥狀患者:以腹痛、腹瀉為常見,每日兩三次稀便,偶爾帶血,時發時愈,重型患者有持續性膿血便,伴里后重。慢性血吸蟲病患者常有肝、脾腫大。在病程早期以肝腫大為主,尤以肝左葉為主,但隨著病程進展,脾臟逐漸腫大,故有肝脾型血吸蟲病之稱。
胃與十二指腸血吸蟲病甚為少見。這類患者多在手術或胃鏡檢查取活組織檢查發現血吸蟲卵而確診。
3.晚期血吸蟲病 主要指血吸蟲病性肝纖維化而言。根據其主要臨床癥狀分為巨脾、腹水和侏儒型。隨著我國血防工作大力開展與深入,患者得到及時治療,晚期血吸蟲患者數已大量減少。
(1)巨脾型:最為常見,占晚期血吸蟲病絕大多數。脾臟下緣達臍平線以下,或向內側腫大超越正中線,質地堅硬,??蓲屑懊黠@跡。晚期血吸蟲病患者因食管下段靜脈破裂發生大出血時,脾臟可見縮小。巨脾型患者均伴有脾功能亢進,白細胞與血小板減少以及貧血,可有出血傾向。
(2)腹水型:腹水是晚期血吸蟲病肝功能顯著喪失代償的表現。腹水形成與門靜脈阻塞,低蛋白血癥,以及繼發性醛固酮增多引起水、鈉潴留有關。腹水程度輕重不等,病程長短不一,可反復發作?;颊咴V腹脹難受。腹部膨隆,常有臍疝與腹壁靜脈曲張。有時于臍周可聽到連續性血管雜音——克-鮑綜合征。少數患者出現輕度黃疸。蜘蛛痣與肝掌較門脈性肝硬化少見。下肢浮腫常見。
(3)侏儒型:現在已很少見。兒童因反復重度感染肝臟生長調節素(somatomedin)減少,影響其生長發育而引起侏儒癥。侏儒型患者身材呈比例性矮小,性器官不發育,睪丸細小,無月經,為類似垂體侏儒癥。
上述三型相互之間有交叉存在的現象。
4.異位損害
(1)肺血吸蟲?。憾嘁娪诩毙匝x病患者,為蟲子、卵沉積引起的肺間質病變,呼吸道癥狀大多輕微,且常被全身癥狀所遮蓋,表現為輕度咳嗽與胸部隱痛,痰少,咯血罕見。肺部體征也不明顯,有時可聞干、濕啰音。但重型患者肺部有廣泛病變時,胸部X線檢查可見彌漫云霧狀、點片狀、粟粒樣浸潤陰影,邊緣模糊,以位于中下肺野為多。肺部病變經病原學治療后3~6個月內逐漸吸收消失,并不發展為肺源性心臟病。
(2)腦血吸蟲?。号R床上可分為急性與慢性兩型,均以青壯年患者為多見。第二次世界大戰時美軍在菲律賓感染日本血吸蟲病1200例中,腦血吸蟲病發生率占2%。腦血吸蟲病在急性血吸蟲病患者病程中表現為腦膜腦炎癥狀:意識障礙、腦膜刺激征、癱瘓、抽搐、腱反射亢進、錐體束征等。腦脊液正?;蛴械鞍踪|與白細胞輕度增多。慢性型的主要癥狀為癲癇發作,尤以局限性癲癇為多見。顱腦CT掃描顯示病變常位于頂葉,亦可見于枕葉,為單側多發性高密度結節陰影,數厘米大小,但其周圍有廣泛腦水腫,使腦回凸起,甚至壓迫側腦室,使之變形。腦血吸蟲病患者肝、脾腫大有時并不明顯。如能及早診斷與治療預后較好,大多康復。顱腦CT掃描恢復正常,癲癇也停止發作。
除流行病學史和臨床癥狀外,診斷主要依賴實驗室檢查。
1.寄生蟲學診斷 糞便涂片檢查雖然簡單易行,但除重感染有腹瀉患者外,發現蟲卵陽性率不高。糞便中蟲卵中計數可采用加藤(Kato-Katz)集卵透明法,以50 mg糞便中蟲卵數<100為輕度;100~400為中度;>400為重度。
國內曾采用新鮮糞便沉淀后進行蟲卵毛蚴孵化法。使用尼龍袋集卵后取沉渣孵化可節省人力、時間與器材,并提高檢出陽性率。糞便檢查的診斷方法有一定的局限性,輕型患者從糞便中排出蟲卵數少,而且間歇性出現,需多次反復檢查。晚期血吸蟲病由于腸壁纖維化,蟲卵不易從腸壁排出,故陽性率很低。
直腸黏膜活組織檢查:采取直腸鏡檢查,自病變處取米粒大小的黏膜置于兩玻片之間,在顯微鏡下檢查,發現血吸蟲卵陽性率很高。所見蟲卵多系黑色卵與空卵殼,含成熟活動毛蚴的蟲卵極少見。近期與遠期變性卵不能區別,故不能考核療效或作為再次治療依據?;顧z操作時要防止大出血和穿孔危險,尤其晚期血吸蟲病患者。
2.免疫學診斷 方法很多,包括皮內試驗以及檢測成蟲、童蟲、尾蚴與蟲卵抗體的血清免疫學試驗;如環卵沉淀試驗、間接熒光體試驗、酶聯免疫吸附試驗、尾蚴膜試驗等。免疫學檢查方法的敏感性與特異性較高,有采血微量與操作較簡便的優點,但由于患者血清中抗體在治愈后持續時間很長,不能區別過去感染與現癥患者,并有假陰性、假陽性及與其他吸蟲存在交叉反應的缺點。近年來采用單克隆抗體檢測患者血中循環抗原的微量法有可能診斷活動性感染,并可作為考核療效參考,是目前免疫學診斷發展的動向。

 

急性血吸蟲病有誤診為傷寒、阿米巴肝膿腫、粟粒性結核等。血象中嗜酸性粒細胞顯著增多有重要的鑒別診斷價值,不可忽視。慢性血吸蟲病肝脾腫大型應與無黃疸型病毒性肝炎鑒別。后者食欲減退、乏力、肝區疼痛與肝功能減損均較明顯。急性和少數慢性血吸蟲病患者可有HBsAg假陽性(RPHA法),與嗜異性抗體有關。故應同時檢查血清中其他乙型肝炎的標志或不使用RPHA法。血吸蟲病患者有腹瀉、便血者糞便孵化陽性,而且毛蚴數較多,易與阿米巴痢疾,慢性菌痢鑒別。晚期血吸蟲病與門脈性及壞死后肝硬化的鑒別:前者常有慢性腹瀉便血史,門靜脈高壓引起巨脾與食管下段靜脈曲張較多見,肝功能損害較輕,黃疸、蜘蛛痣與肝掌較少見,但仍需依賴多次病原學與免疫學試驗檢查才能鑒別。應當指出,在流行區血吸蟲病合并乙型病毒性肝炎在國內較為常見。此外,在流行區的癲癇患者均應除外腦血吸蟲病的可能。

推薦藥店

同仁堂

日本血吸蟲病找問答

暫無相關問答!

日本血吸蟲病找藥品

暫無相關藥品!

用藥指南

暫無相關用藥指導!

日本血吸蟲病找資訊

暫無相關資訊!

日本血吸蟲病找醫生

更多 >
  • 桂希恩 桂希恩 主任醫師
    武漢大學中南醫院
    傳染科

日本血吸蟲病找醫院

更多 >
国产在线不卡最新精品网站-欧美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三区电影-99久e在线精品视频在线-欧美激情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免费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