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庫大全   >  傳染科   >  微小病毒感染

微小病毒感染別名:人類微小病毒感染

在流行中可有20%無癥狀感染者,潛伏期1~2周?;颊叱霈F咽痛、輕咳、鼻炎等上感癥狀,伴有全身不適、肌肉疼痛、低熱等全身癥狀,有的患者僅持續2~3天即好。此類患者多于流行區經病原學或免疫學檢查才能確診。此外,本病毒可引起以下幾種有不同臨床表現的疾病。
1.紅細胞再生障礙性貧血危象(erythrocyte aplastic crisis) 本病為HPV-B19感染已有溶血性貧血的患者發生的疾病,多見于小兒?;颊呦扔邪l熱(多為低到中度程度)、全身不適、倦怠、肌痛、頭痛、輕咳等癥狀,2~3天后,網狀紅細胞數開始減少,血紅蛋白下降,部分患者白細胞及血小板亦有輕度減少。血紅蛋白可減少20~50g/L,致使患者貧血癥狀更加明顯:心悸、蒼白、無力,嚴重者需輸血。隨著病毒血癥的消失、特異性抗體的產生,骨髓造血功能受到的抑制作用緩解,患者血象可于l周后恢復到原來的水平,免疫功能缺損者可引起慢性骨髓功能低下而造成長期貧血。有1名27歲男性黑人,貧血已持續了13年。另1名27個月的嬰兒,在1年之中反復急性發作了3次,再障危象經增強免疫功能治療后均可緩解。這種再障危象可以發生于鐮狀細胞貧血、珠蛋白生成障礙性貧血、遺傳性橢圓形紅細胞增多癥、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貧血、丙酮酸激酶缺乏癥,以及遺傳性多核幼細胞癥等。
2.皮膚、血管受損性疾病
(1)血管性紫癜(vascular purpura):患者有小兒,也有成人。首先出現發熱、咽痛、流涕等,48h后出現皮疹,其特征為血管性紫癜。先出現于四肢,后向軀干、頸部甚至面部擴展。紫癜持續數日即退,同時可伴有短期白細胞和血小板減少。部分患者伴有腹痛或大關節痛。組織學檢查有壞死性血管炎亦有非壞死性血管炎表現。
(2)傳染性紅斑(erythema infectiosum):本病亦稱第五病。1889年Tschamer對此病已做過詳細描述。在世界各地曾有多次流行,直到1981年才明確HPV-B19為其病原。
小兒患傳染性紅斑的臨床表現,先有發熱、全身不適、咽痛、鼻流涕等癥狀。2~3天后出現皮疹,多始于面部,很快融合成片并伴有輕度水腫,形成“巴掌臉”特殊表現。皮疹很快擴展到軀干及四肢。先為斑丘疹,后中間先褪色形成網狀或花邊樣。皮疹可因日曬、運動、洗澡而加重,伴有瘙癢感。持續2~4天皮疹消退,留有色素沉著可于數日后消退,全病程為5~9天。
成人感染HPV-B19亦有少數表現為傳染性紅斑者,但很少出現“巴掌臉”,皮疹亦較少。但在病后數日至數周,80%的人出現關節痛。
(3)肢端瘀斑綜合征(acropetechial syndrome):1990年Harms等首次報道5例出現手套襪套樣分布的瘀斑并伴有口咽部潰瘍的病例,病原未明。1992年美國相繼出現同樣患者,Halasz等明確為B19病毒引起。1998年Smith等分析了各處報道的25例患者的臨床表現,稱之為丘疹-紫癜性手套襪套綜合征(papular-purpuric gloves and socks syndrome)。2002年Harel等根據他們自己的3例患者的表現,將這類臨床癥候稱之為肢端瘀斑綜合征。臨床表現多先有或同時出現輕中度發熱、全身不適、關節痛、肌痛、食欲欠佳等全身癥狀,手背和足背出現瘀點瘀斑性皮疹,很快向掌面發展,可融合成片。手腕和髁部有明顯的界線。同時可出現口唇水腫、口周糜爛、口周及下頦部亦出現皮疹,咽部腭部可有黏膜瘀點,組成手、足、口病樣的綜合征。疾病多于1~2周恢復?;颊哐逯惺紫瘸霈FB19 IgM抗體,IgG抗體出現稍晚。皮疹組織學檢查可見真皮血管周圍有浸潤,有紅細胞外滲?;颊叨酁榍嗌倌?。
(4)雷諾樣癥候(Rayhaud’s pnenomenon):Harel等2000年報道了姐妹2人(13歲、14歲)先后患了手指、足趾變白、發涼,后變青紫的疾病,1例伴有全身關節疼痛,血清中B19 IgM強陽性外未能找到其他原因。
3.關節病(arthropathy) HPV-B19感染后出現各種臨床表現中,均有部分患者出現關節痛;部分患者除有發熱、全身不適外,只有關節痛;還有些患者關節痛為惟一的癥狀。本病小兒少,成人多,且女性多見。多表現為突發性四肢關節對稱性疼痛,可伴有不同程度的關節滑囊腫脹。最多罹及的有手(指關節、掌指關節)、腕、踝、膝關節,還可累及肘、肩、頸椎、腰椎等處。多數可于2周左右好轉,少數患者遷延數星期不愈,有病程已長達4年的報道。曾檢查一患者關節積液有白細胞3.4×109/L,多核細胞42%,單核細胞58%。追蹤觀察無后遺癥及運動障礙。診斷依據患者血清中抗HPV-B19 IgM抗體陽性,未能查出HPV-B19 DNA及抗原,故推測本病為由病毒抗原抗體復合物引起。但Soderlund等報道在一些少年慢性關節炎患者滑膜組織中檢出了B19 DNA,不能除外病毒的直接損害作用。
4.肢端麻木、刺痛癥 有人報道,美國某兒童醫院傳染性紅斑流行時,11例護理人員亦受染,其中5例出現手指和(或)足趾麻木,刺痛癥狀,另2例無其他不適,僅有手指麻木刺痛,血中均有抗HPV-B19 IgM抗體。部分患者于2個月時恢復,部分拖延至1年。癥狀明顯者肌力減弱,神經傳導速度減慢,提示末梢神經受損。有1例免疫功能正常的護士,典型發病后B19病毒血癥持續了4年(HPV-B19 DNA陽性),先后有6次發作:發熱、皮疹、關節痛、四肢遠端麻木、刺痛,在緩解期間肢端仍有游走性麻木。此患者顯然表現為慢性遷延型B19感染,其原因尚不清楚。
5.宮內感染 孕婦感染HPV-B19后可以傳播給胎兒,容易引起流產和死胎。已從死胎的心、肝、脾、腎、肺等細胞中檢測出了HPV-B19DNA,有的查到了病毒顆粒。胎兒明顯貧血、高度水腫,可有心包、胸腔、腹腔積液。發生率各家報道不一,有一組為38%(14/37),英國報道為9.8%,美國CDC報道為4%。微小病毒感染動物可致畸胎,人類是否致畸尚不能肯定,現僅有個例報道(胎兒眼晶體缺如),需做更多研究。
6.其他疾病 B19病毒可侵犯全身多種臟器和組織,故可引起多種疾病。
①心肌炎:多為嬰幼兒和兒童,急性暴發型表現,很快死于心衰,有做心臟移植成活者,亦有呈慢性心肌炎表現者。心肌呈淋巴細胞浸潤性炎癥。
②急性肝炎:肝功能可有程度不等的受損表現。肝移植后B19感染可引起急性暴發型肝炎和再障危象。
③腦膜炎:已有數例臨床報告,表現為無菌性腦膜炎,從CSF(腦脊髓液)中檢出B19 DNA。
④尚有呼吸窘迫癥、Still病、慢性疲勞綜合征等不同臨床表現的病例報道,除B19 DNA或特異性IgM抗體陽性外,未找到其他病原。
傳染性紅斑、血管性紫癜等疾病在局部地區流行,并與患者有接觸歷史者,可作為診斷的參考。臨床上有發熱,特別是出現皮疹的患者應考慮到本病毒感染的可能。溶血性貧血的患者出現再障危象時應考慮本病的可能。確診必須進行病原學及免疫學檢查??捎冒唿c雜交或PCR檢查血中B19 DNA,用RIA(放射免疫法)法查B19抗原。起病1周時可查特異性IgM抗體,IgG抗體從陰性轉為陽性亦有意義。

 

需與猩紅熱、風疹、輕型麻疹相鑒別。

推薦藥店

同仁堂

微小病毒感染找問答

暫無相關問答!

微小病毒感染找藥品

暫無相關藥品!

用藥指南

暫無相關用藥指導!

微小病毒感染找資訊

暫無相關資訊!

微小病毒感染找醫生

更多 >
  • 楊文杰 楊文杰 主任醫師
    天津市第一中心醫院
    傳染科

微小病毒感染找醫院

更多 >
国产在线不卡最新精品网站-欧美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三区电影-99久e在线精品视频在线-欧美激情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免费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