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庫大全   >  傳染科   >  乙型肝炎抗原血癥

乙型肝炎抗原血癥

急性乙型肝炎在發病前2周可有血清病樣表現。10%~20%的病人發生蕁麻疹,少部分病人可發生紅斑、斑丘疹、多形紅斑、猩紅熱樣紅斑、白細胞破碎性血管炎、紅皮病、過敏性紫癜及冷球蛋白血癥。有病人可出現面部蝶形紅斑。同時可伴有關節痛及關節炎。在血清及關節液中可測出HBsAg-Ab復合物。
慢性活動性肝炎可在軀干、四肢發生炎癥性丘疹,中心化膿、結痂、萎縮,形成特征性痘瘡樣瘢痕,此皮疹可持續多年,且隨肝炎病情的變動而波動。此外,尚可發生肝病常見的皮膚表現,如紅斑、痤瘡、紅斑狼瘡樣改變、局限性硬皮病、膨脹紋、紫癜、甲下及甲根部出血,以及結節性多動脈炎等。
1.急性乙型肝炎 臨床診斷與甲型肝炎基本一樣,惟無黃疸型更多一些。病原學診斷主要根據HBsAg( ),但HBsAg陽性的急性肝炎不一定是真正的急性乙型肝炎。也可能是慢性HBV感染(HBsAg攜帶者或無癥狀的輕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急性發作或并發其他急性肝炎(丁型肝炎、戊型肝炎、藥物性肝炎等)。特別是慢性HBV感染的急性發作在臨床上很難與急性乙型肝炎鑒別,而兩者的預后及治療原則很不相同。為了鑒別,可同時檢測抗-HBcIgM和抗-HBcIgG 。如IgG強陽性、IgM陰性或滴度很低則為慢性HBV感染的急性發作,如IgM強陽性、IgG陰性或滴度很低則為急性乙型肝炎。肝活檢有時也有助于鑒別。另外,如急性期HBsAg陽性,恢復期HBsAg轉陰、抗-HBs 轉陽也可診斷為急性乙型肝炎。此外,如果急性肝炎患者入院時HBV DNA已陰轉或在病程中HBV DNA滴度迅速下降或出現e系統轉換均提示為真正的急性乙型肝炎。
2.慢性乙型肝炎的診斷 慢性乙肝的診斷應包括三個部分:病原學診斷、病理診斷和臨床診斷。
(1)病原學診斷:慢性乙型肝炎主要依靠HBsAg( )。少見的情況下,亦可出現HBsAg陰性慢乙肝,此可能由于HBV的變異或HBsAg表達量太低所致。這種 HBsAg陰性的慢乙肝,其他血清指標(如e系統或抗-HBc)可以陽性,也可以陰性,也可以全部陰性,但HBV DNA一般都陽性,罕見的情況下,乙肝全部標志物均陰性,甚至抗-HBs陽性,而肝活檢組織中HBsAg或(和)HBcAg仍可陽性。
(2)臨床診斷:凡急性肝炎病程超過1年仍未痊愈者,或發病日期不明,診斷時患者已有慢性肝炎的體征(肝病面容、肝掌、蜘蛛痣,脾大)或(和)化驗(A/ G 倒置,γ球蛋白很高)或(和)影像學檢查陽性,均可診斷為慢性肝炎,再根據分度標準進行輕、中、重分度,或根據各項化驗指標初步判定其炎癥活動程度、肝功損害程度和纖維化程度[可進行透明質酸(HA)、前膠原Ⅲ肽(PCⅢ)、Ⅳ型膠原等檢測]。
長期以來,臨床上也沿用病理診斷標準,將慢性肝炎區分為CAH和CPH。最近很多病理學家認為,為了避免混淆,應取消這兩個名詞,從臨床角度更支持這一點,因為單憑臨床資料很難將兩者嚴格區別開來。從理論上,慢性肝炎的臨床診斷應包括三個部分:①炎癥的活動程度;②肝功能損傷程度;③纖維化的程度及進展速度。這些指標對于判定預后和指導治療均有重要意義。但由于目前判斷肝纖維化的指標還很不成熟,無法采用這種診斷方法,故1995年、2000年兩次全國性學術會議制定的慢性肝炎診斷標準中只分輕、中、重三度:①輕度(相當于原CPH 或輕型CAH):病情較輕,癥狀不明顯或雖有癥狀,但生化指標僅一二項輕度異常者。②中度(相當于原中型CAH):病情輕重介于輕度、重度之間者。③重度(相當于原重型CAH):有較明顯的或持續的肝炎癥狀,可伴肝病面容、肝掌、蜘蛛痣或肝脾腫大而排除其他原因者。實驗室檢查除血清轉氨酶反復或持續升高外,同時有清蛋白明顯減低(≤32g/L)或(和)膽紅質明顯升高(>85.5μmol/L),或(和)凝血酶原活動度明顯減低(40%~60%),或(和)膽堿酯酶<41.7μmol·S-1/L(2500U/L)者,B超檢查也有助于慢性肝炎的診斷。但是這種分度方法很不令人滿意,例如重度是表示炎癥重,還是表示肝功損害重?還是表示纖維化重?都很不清楚。將來隨著對慢性肝炎認識的不斷深入,一定還會有更好的更能指導臨床的分型標準研究出來。
3.重型肝炎的診斷 也應包括臨床診斷及病原學診斷。
(1)臨床診斷:主要根據臨床表現,凡既往無肝炎史,而臨床又出現急性或亞急性重型肝炎的表現,凝血酶原活動度<40%者可以診斷。急性或亞急性的區別主要是各種癥狀發生的順序,凡早期(14天內)出現精神和神經癥狀(肝性腦病),以后才出現明顯的黃疸、出血傾向、高度腹脹等應考慮為急性重肝、凡先出現高度乏力、高度胃腸癥狀、高度腹脹、高度出血傾向、腹水,然后(14天以上)才出現肝性腦病者,應考慮為亞急性重肝。另外,由于維生素K缺乏,可使凝血酶原活動度下降,故應先注射維生素 K治療3天,再測活動度才為可靠。
既往有慢性肝炎或肝硬化史又表現為亞重肝者應考慮為慢性重型肝炎。
(2)病原學診斷:基本與急性肝炎同,但必須注意。
①急性重肝和亞急性重肝時,如果患者入院病期較早,有時抗體尚未形成至可檢出水平,故抗體陰性不能除外診斷,應于恢復期再測。
②急性乙型重型肝炎入院時,HBsAg也可陰性,至恢復期可重新陽性或出現抗- HBs,這是因為急性期HBsAg可能與抗-HBs形成免疫復合物,故測不出來。至恢復期,如病毒已被清除則可出現抗-HBs陽性,如未被清除則可出現HBsAg陽性(少見)。
4.急性乙型淤膽型肝炎的診斷 臨床診斷見戊型肝炎,病原學診斷見急性乙型肝炎。
5.肝炎肝硬化的診斷 早期肝硬化單憑臨床資料很難確診而必須依靠病理診斷。影像學(B超,CT)及腹腔鏡檢查也有助于診斷。晚期肝硬化,或稱臨床肝硬化則根據臨床即可診斷。凡慢性肝炎患者具有肯定門脈高壓證據(腹壁、食管或胃底靜脈曲張或嘔血,明顯腹水,除外其他病因)可診斷為肝炎肝硬化,再根據炎癥活動與否,區分為活動性或靜止型;根據代償程度,區分為代償性或失代償性。
關于病原學診斷,主要根據HBsAg陽性。少數情況下,抗-HBs陽性的靜止型肝硬化,如能除外其他病因,也可診斷。這是因為早期可能是HBsAg陽性,但到肝硬化時病毒已被清除而轉為抗-HBS陽性。

急性乙型肝炎及急性淤膽型乙型肝炎的鑒別診斷見甲型肝炎及戊型肝炎。慢性肝炎應與丙型慢性肝炎以及其他病因(酒精、藥物、寄生蟲、脂肪肝、自身免疫、代謝異常等)引起的慢性肝病進行鑒別。重型肝炎則應與其他肝炎病毒、藥物、中毒等引起的重型肝炎以及妊娠脂肪肝等進行鑒別。

推薦藥店

同仁堂

乙型肝炎抗原血癥找問答

暫無相關問答!

乙型肝炎抗原血癥找藥品

暫無相關藥品!

用藥指南

暫無相關用藥指導!

乙型肝炎抗原血癥找資訊

暫無相關資訊!

乙型肝炎抗原血癥找醫生

更多 >
  • 張宏偉 張宏偉 副主任醫師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佑安醫院
    傳染科
  • 何廷華 何廷華 主任醫師
    成都市第一人民醫院
    中醫科
  • 王宇明 王宇明 主任醫師
    重慶西南醫院
    傳染科
  • 趙西平 趙西平 主任醫師
    武漢同濟醫院
    傳染科
  • 鄭瑞英 鄭瑞英 副主任醫師
    第二軍醫大學附屬長海醫院
    傳染科
  • 王景葉 王景葉 主任醫師
    陜西省友誼醫院
    傳染科
  • 李青春 李青春 主任醫師
    西安市第八醫院
    傳染科
  • 郭雅玲 郭雅玲 主任醫師
    西安市第八醫院
    傳染科

乙型肝炎抗原血癥找醫院

更多 >
国产在线不卡最新精品网站-欧美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三区电影-99久e在线精品视频在线-欧美激情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免费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