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庫大全   >  精神心理科   >  小兒孤獨癥

小兒孤獨癥別名:兒童非典型發育

目前診斷為孤獨癥的多數患兒的損害都沒有早期報道的那樣嚴重,但其癥狀的涵蓋面卻非常廣泛,包括情感、認知、社交、交流、自主性神經功能、整合功能及適應行為等多方面。DSM-Ⅳ特別強調其社交及交流功能的損害。
孤獨癥病情的輕重差異很大,Kanner(1943)當年描述的發病于嬰兒早期的孤獨癥是很嚴重的病例,多種心理功能均有損害,但一般沒有妄想、幻覺及聯想散漫癥狀,所以很難與精神分裂癥掛鉤。輕的孤獨癥其社交功能、交流功能以及行為的異常都可以很輕,很難診斷為病,更像一個性格問題。
孤獨癥患者與別人的親密度都較差,對人情溫暖通常表現冷漠,對別人的痛苦不表同情,對別人的歡樂也不去共享,即使自己遭到打擊,也不會去尋求別人的同情(例如患兒摔痛了也不去找大人訴述)。對言語或非言語表達的理解能力較差,這也是不能領會別人感情的原因之一?;純罕旧淼谋磉_能力也較差,常有模仿言語、代名詞用錯(把自己稱為“他”),或以某一詞匯表達只有他自己懂的意義。言語發育多遲滯甚至不發育,在語音、語法、語義3個方面,語義的發育更差。想象力和象征能力也可有明顯損害。但儀式動作、刻板行為、自尋刺激、自我傷殘、奇怪行為等卻常見。有時對某人、某物、某一擺設形式有特殊的依戀,不許別人去動。孤獨癥患兒情感反應一般膚淺,但有時也可反應過分,特別是動了他不許動的東西時?;颊叩恼J知障礙包括抽象能力、概念銜接及整合能力的損害。還可以有嗅覺、味覺、觸覺的異常,以及視覺、聽覺加工能力的發育不全。
多數患者智力都較差,但有些患兒的某些能力可以超常(包括音樂、繪畫、算術、日期計算等能力)。言語表達及社交技巧都是差的。
孤獨癥一般在生后或嬰兒早期即有癥狀,但家長卻常不能及時發現而及時就診。一般而言,其病程多朝好轉的方向發展,但其好轉的速度很不規則,時快時慢,難以預測。有時亦可因外界因素(例如患其他疾病)或原因不明的暫時因素而惡化。
及時給予教育訓練對改善其癥狀有重要意義,輕癥者經這類處理后可以接近正常。有些患者的某些特殊能力提高很快,其他能力則提高很少或沒有提高。
孤獨癥患兒到成人后,其癥狀仍繼續緩慢改善,但仔細檢查總可發現一些殘留癥狀??偟恼f來,約有2%~15%的患者的認識及適應功能可接近常人。但某些強迫癥狀、刻板動作、口吃等成年后仍常繼續存在,仍較孤獨不愿與人接觸。言語理解及表達能力常接近正常。成年患者有的可以自立,但一般都不結婚。
1.典型癥狀
(1)社會交往障礙:大部分孤獨癥患兒嬰幼兒期即表現出對人缺乏興趣,與別人無目光對視,表情貧乏,被擁抱時無相應期待被抱的姿勢和表情,甚至予以拒絕,呼喚他們的名字,常常無反應。6~7個月時還分不清親疏關系,不能與父母建立正常的依戀關系。難以與同齡兒童建立正常的伙伴關系,不喜歡與同伴一起玩耍,沒有去觀看游戲的興趣或去參與的愿望,不會游戲方法和規則。即使被迫與其他兒童一起玩耍,也不會主動接觸別人,不會全身心地投入到集體活動之中。
(2)語言交流障礙:患者語言發育明顯落后于同齡兒童,也有些病兒2~3歲前語言功能出現以后,又逐漸減少甚至完全喪失,這些伴有語言倒退的孤獨癥兒童早期語言發育相對較好,但病后語言損害較重,提示可能有特殊的生物學病因?;颊吆苌偕踔镣耆粫褂谜Z言進行正常的人際交流,常以哭或尖叫表示他們的不舒適或需要。身體語言,如點頭、搖頭、手勢、面部表情的變化明顯比正常同齡兒童少。病兒往往不會主動與人交談,不會維持或提出話題,或者只會反復糾纏同一話題,而對別人的反應毫不在意。他們常不會使用代詞或錯用代詞。有些患兒則表現為自言自語或哼哼唧唧,自得其樂。講出的話怪聲怪氣,語言單調平淡,缺乏抑揚頓挫和感情。此外,還可能有模仿語言或刻板重復語言,例如模仿別人剛說過的話或幾天前從電視里聽到的幾句話等。
(3)興趣范圍狹窄和刻板的行為模式:患者對于正常兒童所熱衷的活動、游戲、玩具都不感興趣,而喜歡玩一些非玩具性的物品,如非常尖銳的物體、廢瓶蓋、破木塊,或觀察快速轉動著的電風扇等,??沙掷m數十分鐘甚至幾個小時而沒有厭倦感。且對這些物品有正常人不可理解的奇特玩法,可經久不厭。有些患兒不可克制地用手指反復觸摸或放鼻前反復嗅聞每一樣東西,或常反復不停地拍手、捶胸、轉圈、用舌舔墻壁、跺腳等。他們常固執地要求生活環境、日?;顒映绦虿蛔?,如每天必須吃同樣的飯菜,使用相同的便器,長年穿同一件衣服,外出時要走相同的路線等。若這些活動被制止或行為模式被改變,患者會表示出明顯的不愉快和焦慮情緒,甚至出現反抗行為。
2.智能及感知覺障礙 孤獨癥病兒的智能約有50%處于中度和重度低下水平(IQ<49),約25%為輕度低下水平(IQ為50~70),還有25%可保持正常。病兒具有特征性智力損害模式,即智力的各方面發展不平衡,操作性智商相對高于言語性智商,運用機械記憶和空間視覺能力來完成的題目所得成績較好,而依靠把握意義的能力來完成的題目所得成績相對較差。由于代償作用,某些患者的機械記憶、空間視覺能力發育良好,例如某些孤獨癥患者對音樂、計算、推算日期和背誦等方面呈現特異功能,即所謂的“白癡天才”,他們的最佳能力與最差能力之間的差距非常大,但多數患者的最佳能力仍然低于同齡兒童的相應水平。
患者對痛覺的感受遲鈍,有時對很強烈的聲音刺激也顯得非常遲鈍,但對某些特定的聲音卻很敏感,常常一聽到這種聲響便迫不及待地塞住耳朵。不愿意用手或腳接觸到沙子、泥土或水,喜歡用手去觸摸或揉搓毛毯類物品,喜歡觀看發光的或旋轉的物體,經常用舌去舔某些物品。
3.非特異癥狀 多數患者合并注意缺陷、多動障礙和發育協調障礙。約20%患者有抽動癥狀。12%~20%患者出現癲癇發作,以大發作類型居多,低智能型患者發生率較高。約1/3患者有腦電圖異常。??梢姷焦陋毎Y患者同時伴有偏食、拒食、反芻及異食等進食問題或睡眠障礙。語言能力較好、智商較高、年齡較長的患者常伴有強迫癥狀。自傷、沖動、攻擊、破壞、違拗等行為也常見,還可有恐懼、緊張情緒,甚至驚恐發作。少數有性自慰及拔毛發行為等。
1.診斷程序
(1)病史:詳細和全面的病史包括母孕期和圍生期各種危險因素和并發癥,嬰幼兒的發育特征,父母及同胞中有無孤獨癥和認知障礙患者等。
(2)精神檢查:主要依靠會談和行為直接觀察法,檢查其智力水平(特別是非語言IQ)、語言接受和表達能力、適應能力和交往技能、與周圍人(主要是父母)建立感情關系(如眼對視)的能力,及觀察行為特征等。
(3)體格檢查:患兒常并存體格發育缺陷和一些先天性發育障礙。如先天愚型、結節性硬化、苯丙酮尿癥等,并有較多的神經系統軟體征。
(4)實驗室和物理檢查:遺傳學篩查(染色體分析和遺傳咨詢)、心理測驗、腦電圖、聽覺測定、頭顱CT或MRI、誘發電位等,根據病史和神經精神檢查確定是否需要。
2.量表 是一種有用的診斷輔助工具?,F介紹3種使用較廣的量表。
(1)孤獨癥行為評定量表(autism behavior check list,簡稱ABC量表):此量表列出孤獨癥行為表現57項,包括語言、運動、行為、交往和感知5個因素。每項按1~4級評分,全量表總分為158分。原作者提出篩查界限分為53分,而診斷分為67分以上。楊曉玲等(1993)對門診就診的孤獨癥兒童60名進行ABC量表試測,研究表明以31分為界限分作篩查時較為合適,而總分≥50分時靈敏度為0.97,≥62分時靈敏度為0.95,即漏篩率極低而特異性仍為1,可作診斷參考用。
(2)兒童期孤獨癥評定量表(childhood autism rating scale,簡稱CARS):CARS是用于評定學齡前兒童的,共有15個分測驗,每個分測驗的評分是從1(屬于這年齡的正常范圍)~4(嚴重異常)。
(3)孤獨癥診斷訪談量表(修訂版)(ADI-R):該量表包括3個診斷核心部分:社會交互作用方面(16項)質的缺陷,語言及交流方面(13項)的異常,刻板、局限、重復的興趣與行為(8項)。另有判斷起病年齡(5項)及非診斷記分(8項)兩部分;還有6個涉及孤獨癥患兒的一些特殊能力或天賦(諸如記憶、音樂、繪畫、閱讀等)的項目。一般按0~3分4級評分。ADI-R目前被認為是診斷效度較好、信度較高的診斷訪談工具,適合于臨床應用。
3.診斷標準 根據CCMD-3的診斷標準,本病通常起病于3歲以內,在下列(1)、(2)、(3)項中,至少有7條癥狀符合,其中(1)項中至少有2條,(2)、(3)項中至少各有1條癥狀符合。
(1)人際交往存在質的損害:
①對集體游戲缺乏興趣,孤獨,不能對集體的歡樂產生共鳴。
②缺乏與他人進行交往的技巧,不能以適合其智齡的方式與同齡人建立伙伴關系,如僅以拉人、推人、摟抱作為與同伴交往的方式。
③自娛自樂,與周圍環境缺少交往,缺乏相應的觀察和應有的情感反應(包括對父母的存在與否亦無相應反應)。
④不會恰當地運用眼對眼的注視以及用面部表情,手勢、姿勢與他人交流。
⑤不會做扮演性游戲和模仿社會的游戲(如不會玩過家家等)。
⑥當身體不適或不愉快時,不會尋求同情和安慰;對別人的身體不適或不愉快也不會表示關心和安慰。
(2)言語交流存在質的損害,主要為語言運用功能的損害:
①口語發育延遲或不會使用語言表達,也不會用手勢、模仿等與他人溝通。
②語言理解能力明顯受損,常聽不懂指令,不會表達自己的需要和痛苦,很少提問,對別人的話也缺乏反應。
③學習語言有困難,但常有無意義的模仿言語或反響式言語,應用代詞混亂。
④經常重復使用與環境無關的言詞或不時發出怪聲。
⑤有言語能力的患兒,不能主動與人交談,維持交談困難,應對簡單。
⑥言語的聲調、重音、速度、節奏等方面異常,如說話缺乏抑、揚、頓、挫,言語刻板。
(3)興趣狹窄和活動刻板、重復,堅持環境和生活方式不變:
①興趣局限,常專注于某種或多種模式,如旋轉的電扇、固定的樂曲、廣告詞、天氣預報等。
②活動過度,來回踱步、奔跑、轉圈等。
③拒絕改變刻板重復的動作或姿勢,否則會出現明顯的煩躁和不安。
④過分依戀某些氣味、物品或玩具的一部分,如特殊的氣味、一張紙片、光滑的衣料、汽車玩具的輪子等,并從中得到滿足。
⑤強迫性地固著于特殊而無用的常規或儀式性動作或活動。
4.診斷要點
(1)通常起病于30個月以內。
(2)社會交往障礙:至少具備下列中2項:
①極度孤獨,明顯缺乏社會情緒反應,不能與父母親或別人產生正常的情感交流。
②不能用注視、表情、姿勢或手勢進行交往。
③不能與其他兒童建立伙伴關系。
④對集體游戲缺乏興趣,不能對集體的歡樂產生共鳴。
⑤遇到疾病和挫折時,不會尋求支持和安慰,當別人遇到挫折時,也不會主動給予支持或安慰。
(3)言語障礙:至少具備下列2項:
①言語發育延遲或不發育,例如不會牙牙學語,可有以手勢或其他形式來代替言語交流的傾向。
②刻板重復與環境或正在進行的活動無明顯聯系的詞語。
③言語的聲調、速度、節律、重音等方面異常。
④言語的理解能力明顯受損害。
⑤2歲以前言語功能發育正常,但2歲后出現障礙,甚至完全不會說話。
(4)興趣和活動異常:至少具備下列中1項:
①興趣刻板、狹窄(例如專注廣告、日期、氣象報告等)。
②對某種東西特別依戀。
③強迫進行某種特殊的儀式性行為。
④刻板重復的動作和姿勢。
⑤對某些東西(例如玩具)的非主要部分特別感興趣(例如對它們的氣味、表面感覺、產生的噪音等)。
⑥對個人的生活環境不愿或拒絕作任何變動。
(5)智力障礙:約有25%的患兒智力可下降至輕度智力低下,另有50%的患兒屬中、重度智力低下。
(6)排除精神發育遲滯、兒童多動癥、兒童精神分裂癥及嬰兒癡呆。

 

1.精神發育遲滯 突出表現為智力較同齡兒童明顯低下,并伴有社會適應缺陷,但無異常的社會關系、人際交往、明顯的興趣狹窄及刻板重復動作等障礙。若患者除智力障礙以外,還有與智力發育水平不相當的突出語言發育問題、明顯的社會交往問題,則應診斷為伴有精神發育遲滯的孤獨癥。孤獨癥的認知障礙和精神發育遲滯的區別在于:孤獨癥智力的各方面發展不平衡,精神發育遲滯則是智力全面發育低下,智力測驗各分量表得分都普遍性低下。ABC量表可用于兩種病的鑒別。
2.精神分裂癥 一般學齡前發育正常,起病年齡多在學齡期以后,主要表現為幻覺、妄想及思維破裂等精神分裂癥核心癥狀,語言和智力發育正常,抗精神病藥物可以明顯改善臨床癥狀。孤獨癥是從幼年期以前起病,也可能出生以后就顯示出發育遲滯,以語言、社會交往、智能等方面發育問題為主要臨床表現,藥物治療對這些癥狀效果不明顯。
3.注意缺陷與多動障礙(ADHD) 具有活動過多、注意缺陷、沖動行為,且常有學習困難和品行障礙。孤獨癥兒童雖常有活動過多和注意力渙散,但突出的是具有社會交往困難等特征。
4.選擇性緘默癥 病兒講話有明顯的選擇性,在社交場合拒絕講話,但能理解別人的話,常伴有社交焦慮、退縮、敏感或抵抗,而在家與家人可正常交談。孤獨癥病兒在所有場合均有語言異常特征,在行為形式上與選擇性緘默癥明顯不同。
5.感受性語言發育障礙 這是一種特定的發育障礙,病兒對語言的理解力低于其智齡所應有的水平,幾乎所有病兒的語言表達都受損害,這類病兒在5歲以前,可有某些孤獨癥行為表現,如社會交往障礙,但缺乏孤獨癥兒童特有的感覺過敏或麻木的感知障礙。這類言語障礙病兒能利用手勢和表情與人交往,且有想象性游戲活動,而這些能力孤獨癥兒童是缺乏的。對高功能孤獨癥可應用神經生理定量測定與該病鑒別。

 

推薦藥店

同仁堂

小兒孤獨癥找問答

暫無相關問答!

小兒孤獨癥找藥品

暫無相關藥品!

用藥指南

暫無相關用藥指導!

小兒孤獨癥找資訊

暫無相關資訊!

小兒孤獨癥找醫生

更多 >
  • 徐瓊 徐瓊 副主任醫師
    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
    兒童保健科
  • 陳天蘭 陳天蘭 副主任醫師
    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
    神經內科
  • 龍穎 龍穎 主任醫師
    深圳市人民醫院
    高壓氧科
  • 朱大倩 朱大倩 副主任醫師
    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
    精神心理科
  • 高鴻云 高鴻云 主任醫師
    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
    精神心理科
  • 陳佩麗 陳佩麗 主任醫師
    深圳市兒童醫院
    兒童保健科
  • 周家秀 周家秀 副主任醫師
    深圳市兒童醫院
    兒童保健科
  • 張杰 張杰 醫師
    廣東省婦幼保健院
    康復醫學科

小兒孤獨癥找醫院

更多 >
国产在线不卡最新精品网站-欧美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三区电影-99久e在线精品视频在线-欧美激情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免费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