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庫大全   >  內科   >  支氣管哮喘

支氣管哮喘別名:哮病

1.癥狀 哮喘表現為發作性咳嗽、胸悶及呼吸困難。部分患者咳痰,多于發作趨于緩解時痰多,如無合并感染,常為白黏痰,質韌,有時呈米粒狀或黏液柱狀。發作時的嚴重程度和持續時間個體差異很大,輕者僅有胸部緊迫感,持續數分鐘,重者極度呼吸困難,持續數周或更長時間。癥狀的特點是可逆性,即經治療后可在較短時間內緩解,部分自然緩解,當然,少部分不緩解而呈持續狀態。發作常有一定的誘發因素,不少患者發作有明顯的生物規律,每天凌晨2~6時發作或加重,一般好發于春夏交接時或冬天,部分女性(約20%)在月經前或期間哮喘發作或加重。要注意非典型哮喘病人。有的病人常以發作性咳嗽作為惟一的癥狀,臨床上常易誤診為支氣管炎;有的青少年病人則以運動時出現胸悶,氣緊為惟一的臨床表現。
2.體征 體征是呼氣哮鳴音,與呼吸困難同時出現和消失,一般來說,哮鳴音越高、細,出現于呼氣末期,哮喘癥狀越嚴重。發作期可有肺過度充氣和體征如桶狀胸,叩診過清音,呼吸音減弱等,呼吸輔助肌和胸鎖乳突肌收縮增強,嚴重時可有發紺,呼氣相頸靜脈怒張、奇脈等,部分危重病人,氣流嚴重受限,喘鳴音消失,呈現“沉默肺”。
對典型病狀和體征,可作出臨床診斷,對不典型病例,應作下列檢查,結合治療后的反應可以確診。
1.支氣管激發試驗 采用特異性或非特異性刺激,觀察氣道的反應的程度,以判明氣道反應性高低的方法。通常以組胺或醋甲膽堿吸入試驗最常用和敏感性最高。吸入組胺累積劑量≤7.8 μmol或醋甲膽堿濃度≤8mg肺通氣功能(FEV1)下降>20%者為氣道高反應性,是支持支氣管哮喘的有力證據,一般適用于通氣功能在正常預計值的60%或以上的患者。
2.支氣管擴張藥 吸入試驗和兩周強化平喘治療(包括糖皮質激素的使用)前后肺通氣功能比較:對已存在氣道阻塞、通氣功能在正常預計值的60%以下者,測定吸入沙丁胺醇氣霧劑0.2mg,15min或強化平喘治療后(如口服潑尼松20~40mg/d,2周)的肺通氣功能(FEV1)的變化,改善>15%者,結合臨床可以確診。
3.呼氣峰流速(PEF)波動率測定 用微型峰流速儀監測。于清晨起床及下午(黃昏)各測定PEF,若兩數值之差與其之和的均值相比>20%者可診斷為哮喘,這對哮喘的生物規律研究尤為重要,亦有助于療效判斷。但在非發作期哮喘患者可出現陰性的結果。
4.其他檢查
(1)變應原皮膚試驗能反映人體的特應性體質,70%以上的哮喘患者呈陽性反應。
(2)痰液檢查:常有較多的嗜酸性粒細胞,可發現Curschman螺旋體(黏液管型)。
(3)血嗜酸性粒細胞計數:哮喘患者可增高,有助于與慢性支氣管炎等疾病鑒別。
(4)血清免疫球蛋白E(IgE)測定:約有50%成年哮喘和80%以上兒童哮喘患者增高,特異性IgE(針對某種變應原)的增高則更有意義。
5.咳嗽變異型哮喘 臨床較常見,目前尚無統一的診斷標準,一般來說,需符合以下標準:①咳嗽2個月以上,多呈發作性,以夜間或凌晨多見;②胸肺無陽性體征,放射檢查無異常;③支氣管激發試驗呈陽性或晝夜呼氣峰流速值波動率>20%;④平喘治療(如用潑尼松)2周,咳嗽癥狀顯著緩解。
6.哮喘嚴重程度分級 哮喘可分為急性發作期,非急性發作期和緩解期,參考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及美國國家衛生院《哮喘全球防治創議》(GINA 1995),中華醫學會呼吸學會制訂了《支氣管哮喘防治指南》(1997)。在非急性發作期患者雖無急性發作,但在相當長時間內有不同頻度和(或)不同程度地出現癥狀,根據其臨床表現,肺功能及控制癥狀所需的藥物的綜合評價分為間歇(癥狀),輕、中及重度4組。
哮喘急性發作是指咳嗽、胸悶等癥狀突然發生,常有呼吸困難,以呼氣峰流速降低為其特征,常因接觸變應原等刺激物或治療不當所致,其程度輕重不一,病情加重,可在數小時或數天內出現,偶爾可在數分鐘內即危及生命,故應對病情作出正確評價,以便及時處理,可分為輕度,中度,重度和危重4組。
緩解期系指經過治療或未經治療癥狀、體征消失,肺功能恢復到急性發作前的水平,并維持4周以上者。

 

哮喘患者不一定表現有喘鳴的體征,反之,有喘鳴及呼吸困難,未必診為哮喘,需與以下疾病作鑒別。
1.心源性哮喘 左心功能不全常出現夜間發作性呼吸困難,伴有呼氣性喘鳴時癥狀酷似支氣管哮喘。此類病人常有明顯心臟病史和體征,多呈端坐呼吸,可有雙肺底彌漫性細濕啰音等體征,鑒別有困難時,可吸入選擇性β2受體興奮藥作診斷性治療。
2.自發性氣胸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基礎上出現的氣胸,氣胸體征常不明顯,而表現為突發性呼吸困難。部分患者出現呼氣性哮鳴(尤其是氣胸對側),臨床上容易與哮喘混淆,要提高警惕性,有可疑者及早作X線檢查以明確診斷。
3.大氣道阻塞性疾患 腫瘤、異物、炎癥和先天性異常等均可引起喉、聲門、氣管或主支氣管(腔內或外壓性)阻塞,引起呼吸困難和喘鳴音。但這種喘鳴音常在某一部分特別明顯,多為以吸氣相為主的雙相性喘鳴音,常伴雙肺底支氣管呼吸音異常增粗。喉部檢查,X線氣管額面斷層攝片及纖維支氣管檢查可以明確診斷。
4.外源性過敏性肺泡炎 此病可出現典型的哮喘表現,但這些病人常有變應原(枯草、鴿糞等)接觸史,X線胸片可見彌漫性肺間質病變呈斑片狀浸潤,血嗜酸性粒細胞顯著增高,有助于鑒別。
5.急、慢性支氣管炎 此類病人可出現喘鳴音和呼吸困難,而哮喘患者亦可以無喘鳴音而僅有發作性干咳。臨床上有時難以鑒別。但支氣管炎患者的癥狀沒有發作性的特點。慢性支氣管炎有長期慢性咳嗽,支氣管炎咳痰一般較多,支氣管擴張劑吸入試驗或晝夜PEF波動率測定有助于鑒別。
6.變態反應性支氣管肺曲菌病(allergic bronchopulmonary aspergillosis ABPA) 常以反復哮喘發作為特征,伴咳嗽,咳痰,痰多為黏液膿性,有時伴血絲,可分離出棕黃色痰栓,常有低熱,肺部可聞哮鳴音或干啰音,X線檢查可見浸潤性陰影,段性肺不張,牙膏征或指套征(支氣管黏液栓塞),周圍血嗜酸性粒細胞明顯增高,曲菌變應原皮膚點刺可出現雙相皮膚反應(即刻及遲發型),血清IgE水平通常比正常人高2倍以上。
7.胃食管反流(GER)鼻后滴漏綜合征(PNDS) 食管賁門弛緩癥,賁門痙攣等疾病中,常出現胃或十二指腸內容物通過食管下端括約肌反流入食管的現象,反流物多呈酸性。只要有少量被吸入氣管,即可刺激上氣道感受器通過迷走神經反射性地引起支氣管痙攣,而出現咳嗽和喘鳴,有報道認為在嚴重哮喘病人,其GER的發生率可接近50%,說明GER至少是使哮喘病人不斷發作,癥狀難于控制的重要誘因,對GER進行針對性治療,可明顯改善哮喘癥狀。
鼻后滴漏綜合征(PNDS),常見于慢性鼻竇炎,其分泌物常在患者平臥時通過后鼻道進入氣管,可引起類似哮喘的咳嗽和喘鳴癥狀,同時也是部分哮喘患者反復發作及療效不佳的重要因素。

 

推薦藥店

同仁堂

支氣管哮喘找問答

暫無相關問答!

支氣管哮喘找藥品

暫無相關藥品!

用藥指南

暫無相關用藥指導!

支氣管哮喘找醫生

更多 >
  • 謝桂芬 謝桂芬 副主任醫師
    上海市靜安區中心醫院
    小兒科
  • 聶秀紅 聶秀紅 主任醫師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宣武醫院
    呼吸內科
  • 趙松林 趙松林 副主任醫師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宣武醫院
    呼吸內科
  • 韋民 韋民 副主任醫師
    中山大學第六醫院
    呼吸內科
  • 張大良 張大良 副主任醫師
    上海市靜安區中心醫院
    呼吸內科
  • 宋衛東 宋衛東 主任醫師
    北京大學深圳醫院
    呼吸內科
  • 呂忠東 呂忠東 副主任醫師
    北京大學深圳醫院
    呼吸內科
  • 皮佳俐 皮佳俐 主任醫師
    北京大學深圳醫院
    呼吸內科

支氣管哮喘找醫院

更多 >
国产在线不卡最新精品网站-欧美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三区电影-99久e在线精品视频在线-欧美激情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免费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