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庫大全   >  內科   >  右束支傳導阻滯

右束支傳導阻滯別名:右束支阻滯

右束支傳導阻滯本身不產生明顯的血流動力學異常,故臨床上常無癥狀。如出現癥狀則多為原發疾病的癥狀。
1.完全性右束支傳導阻滯 V1、V2導聯(或V3R、V4R)的QRS波呈rSR′型或寬大有切跡的R波,V5、V6導聯S波顯著寬大,QRS時限≥0.12s。V1、V2導聯ST段壓低,T波倒置;V5、V6導聯ST段抬高,T波直立。Ⅰ、aVL及Ⅱ導聯多為寬大不深的S波。
2.不完全性右束支傳導阻滯 除QRS波時限<0.12s外,其余與完全性右束支傳導阻滯特點相同。

1.完全性右束支傳導阻滯與右心室肥厚的鑒別
(1)右心室肥厚時心電圖主要特點是:
①V1導聯QRS波呈R型、RS型、qR型。如有r波多呈Rsr′型,R波可高達1~1.5mV以上。室壁激動時間<0.06s(多為0.03~0.05s)。
②V5、V6導聯R/S≤1。
③QRS時限<0.12s。
④額面電軸多為110°左右。
⑤臨床上有引起右心室舒張期負荷過重的病因,如房間隔缺損。
(2)完全性右束支傳導阻滯心電圖主要特點是:V1導聯QRS多呈rSR′型,無q波,R′波<1.5mV,室壁激動時間>0.06s。
2.完全性右束支傳導阻滯與心肌梗死的鑒別 完全性右束支傳導阻滯通常不影響前壁、前間壁、前側壁等心肌梗死的診斷,但影響正后壁心肌梗死心電圖圖形。下壁心肌梗死圖形可受到輕微影響,假陽性率約為3%。當正后壁心肌梗死擴展到下壁和前側壁時,V4~V6、Ⅰ及Ⅱ、Ⅲ、aVF導聯的R波異常消失,而出現病理性Q波等心電圖改變是一項可靠的診斷指標。肺心病伴完全性右束支阻滯時,V1、V2、Ⅱ、Ⅲ、aVF導聯可出現Q波,此與肺心病的右心室肥大有關,而非心肌梗死所致的Q波。
3.不完全性右束支傳導阻滯與正后壁心肌梗死的鑒別 正后壁心肌梗死時表現為V1導聯的R波增高,但偶爾亦可表現為rSr′型,與不完全性右束支傳導阻滯的rSr′波相比較,V1導聯T波直立更為多見,T波倒置僅見于急性正后壁心肌梗死早期,如同時存在Ⅱ、Ⅲ、aVF導聯病理性Q波,也支持正后壁心肌梗死的診斷。
4.不完全性右束支傳導阻滯與直背綜合征及漏斗胸時心電圖的鑒別 直背綜合征及漏斗胸時由于胸廓前后徑發生變化引起心臟位置亦發生相應的變化,在V1導聯上可出現rSr′型,一般r′波較小,并且V1導聯P波倒置類似左心房增大所致的P波倒置。此與單純的不完全性右束支阻滯不難鑒別。

推薦藥店

同仁堂

右束支傳導阻滯找問答

暫無相關問答!

右束支傳導阻滯找藥品

暫無相關藥品!

用藥指南

暫無相關用藥指導!

右束支傳導阻滯找資訊

暫無相關資訊!

国产在线不卡最新精品网站-欧美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三区电影-99久e在线精品视频在线-欧美激情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免费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