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庫大全   >  外科   >  結腸息肉和息肉病

結腸息肉和息肉病

約半數以上息肉并無臨床癥狀,常因普查或尸檢而發現,或者當發生并發癥時才被發現,歸納其癥狀如下:
1.腸道刺激癥狀 腹瀉或排便次數增多,嚴重者可出現水電解質失衡,如有感染可見黏液血便。
2.便血 可為不同程度便血,如:直腸下段息肉出血可見大便附血跡、高位息肉出血常為大便內混有血液或血塊、出血量多者可直接便鮮血或血塊,亦有大便后滴血等。
3.腸套疊或伴腸梗阻 系息肉本身所致,甚至可見息肉脫出肛門口,常在兒童見到,可自己脫落或回縮。
4.體征 腹部檢查可觸及包塊伴壓痛,大多屬套疊腸襻,腸鳴音亢進等,亦可能無明顯腹部體征。黑斑息肉病者可見口腔黏膜、口唇、口周、肛周及雙手指掌足底有斑點色素沉著。
雖然腺瘤可發生出血或少量出血,但常??蔁o癥狀,定期大便隱血試驗(FOB)可以發現陽性,對此類患者作進一步纖維結腸鏡或X線氣鋇造影能達到隱血階段腺瘤的診斷。然而并非腺瘤均會發生或少量隱血,1/3~1/2腺瘤并無出血。結合高危因素的序貫篩檢及其優化方案是可以彌補以FOB篩查之不足。
1.高危人群診斷 高危人群并非具有臨床癥狀,無癥狀階段可應用序貫篩查方案,以FOB結合高危因素AD值作初篩。對此方案經回代驗證建立方案,更簡單易行,具體為:40歲以上,①大便潛血免疫法(RPHA-FOB)陽性;②Ⅰ級親屬結直腸癌史;③本人有癌癥史和息肉、腺瘤史;④本項中的6種癥狀有2項或2項以上陽性者作為數項陽性,包括:黏液血便、慢性便秘史、慢性腹瀉、闌尾疾患史、明顯的精神創傷史及膽囊疾患史。4項中任一項陽性即作為高危人群行纖維腸鏡檢查。對該“優化方案”進行了驗證,1993年,在海寧市對1722例息肉摘除史患者作為人群行60cm纖維結腸鏡檢查,診斷了9例結直腸癌(5例Dukes A期,4例Dukes B期),138例腺瘤及58例息肉。說明該方案的可行性。
2.診斷步驟及同步腺瘤 從篩檢出高危人群中進一步確診,可以應用氣鋇雙重造影及纖維結腸鏡取組織病理確診。在內鏡檢查時,發現瘤體小于1cm者則摘除,做病理檢查;如>1cm者1次摘除困難,則行吸取組織活檢做病理診斷。這段結腸腺瘤者有報道約31%近段存在同步腺瘤,其中8%為>1cm或絨毛狀中度或重度不典型增生者,故僅以乙狀結腸鏡為確診者易導致誤診。經60cm腸鏡發現有腺瘤者,42%在近段可有同步腺瘤。如篩檢所得遠端有<1cm的腺瘤,則近段存在>1cm或絨毛狀腺瘤同步存在不多,不及1%。
3.切除后隨訪 根據St Mark醫院長期隨訪,在小的(<1cm)管狀腺瘤伴輕度或中度不典型增生者,其隨后發生結直腸癌的幾率不比一般人群高,因此對該類患者定期腸鏡檢查,可設計較長時間的隨訪間期。
纖維內鏡檢查顯然較氣鋇X線檢查更易確診,不僅可作診斷并可獲治療,但取后確診仍確定于病理檢查。

 

1.增生性息肉的鑒別 增生性息肉外形和組織結構上與管狀腺瘤或微小腺瘤相似,若不仔細分析會造成誤診。
約20%的增生性息肉有灶狀的管狀腺瘤成分,特別在息肉的底部。有1/3絨毛狀腺瘤,也可發現有灶狀增生性息肉成分。這些混合形態出現應診斷為管狀腺瘤或絨毛狀腺瘤,以利臨床作出正確處理。
2.息肉綜合征的鑒別 息肉綜合征是指腸道有多發性息肉或息肉病,在腸外特定組織同時或先后出現病變者。主要包括:Garder結合征、Turcot綜合征、Cronkhite- Canada綜合征和Pertz-Jeghers綜合征,共同的臨床特征。

 

推薦藥店

同仁堂

結腸息肉和息肉病找問答

暫無相關問答!

結腸息肉和息肉病找藥品

暫無相關藥品!

用藥指南

暫無相關用藥指導!

結腸息肉和息肉病找資訊

暫無相關資訊!

結腸息肉和息肉病找醫生

更多 >
  • 吳云華 吳云華 主任醫師
    武漢大學中南醫院
    肛腸外科
  • 田元軍 田元軍 副主任醫師
    江蘇省常熟市第二人民醫院
    消化內科
  • 肖龍 肖龍 副主任醫師
    江蘇省常熟市第二人民醫院
    消化內科
  • 童奇文 童奇文 副主任醫師
    南昌大學第二附屬醫院
    消化內科
  • 黃黎純 黃黎純 副主任醫師
    南昌大學第二附屬醫院
    消化內科
  • 張元 張元 主任醫師
    江西省中醫院
    外科
  • 李科軍 李科軍 主治醫師
    江蘇無錫市太湖醫院
    消化內科
  • 胡繼紅 胡繼紅 主任醫師
    佳木斯市婦幼保健院
    內科

結腸息肉和息肉病找醫院

更多 >
国产在线不卡最新精品网站-欧美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三区电影-99久e在线精品视频在线-欧美激情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免费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