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庫大全   >  內科   >  急性髓性白血病

急性髓性白血病

急性髓性白血病 的檢查:

乳酸脫氫酶(LDH,LD) 堿性磷酸酶(ALP,AKP)

1.外周血
外周血白細胞可以正常,升高或減少,各占1/3的比例,但不論白細胞總數是多少,其中白血病胞占了85%,有10%~15%的AML病例患病時的外周血白細胞數超過100×109/L,即高白細胞癥,多見于M4或M5型的患者,常伴肺部,中樞神經系統浸潤,腫瘤溶解綜合征和白細胞黏滯癥,屬高危型,預后差,極少數患者外周血白血病細胞大于30%,而骨髓中少于30%,未達到急性白血病診斷標準,稱之為外周血型急性白血病,其中部分病例的骨髓白血病細胞數可能在隨后的幾個月內高,對這些患者尤其老年AML患者,在外周血血小板和粒細胞減少并具有明顯危險性時(血小板<20×109/L,粒細胞<1×109/L),可以暫緩化療。
2.骨髓象
多數患者極度增生,正常造血細胞被白血病細胞取代;少數患者骨髓增生低下,但原始細胞仍在30%以上,白血病細胞常有形態異常和核,漿發育不平衡,如胞質內發現Auer小體,更有助于排除ALL而確診為AML,有時可遇骨髓干抽現象,原因是白血病細胞極度積聚,致骨髓過分黏稠,或合并骨髓纖維化所致,此時須做骨髓活檢確診。
根據形態學和細胞化學特點,1976年FAB協作組指定了急性白血病分型診斷標準,并于1985年進行了修訂和擴充。
3.細胞化學染色 細胞化學染色可補充形態學的不足,在急性白血病的類型鑒別上起著重要作用,常用的細胞化學染色方法包括髓過氧化物酶染色(MPO),蘇丹黑B染色(SBB),氯醋酸AS-D萘酚酯酶染色(NAS-DCE),α-丁酸萘酚酯酶染色(α-NBE),α-醋酸萘酚酯酶染色(α-NAE),過碘酸-雪夫染色(糖原染色,PAS),酸陛磷酸酶染色(ACP),堿性磷酸酶染色(NAP),溶菌酶等方法,必要時可做酯酶雙染色和Phl(φ)小體等,根據上述方法,將FAB各型初步分類(表4)。
4.電鏡檢查 電鏡檢查通過觀察細胞的超微結構,提高急性白血病形態學分類的正確性,急性粒細胞白血病,急性單核細胞白血病,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和巨核細胞白血病的白細胞相互之間的鑒別,可借助電鏡細胞化學染色來明確診斷,目前電鏡細胞化學染色有MPO染色和血小板過氧化物酶(PPO)等,其優點是靈敏度高,特異性高,能揭示白血病細胞部分早期分化特征,例如MPO反應對非常幼稚的原粒細胞白血病最具診斷價值,AML的原粒細胞對MPO反應強陽性( ),原粒細胞對MPO的反應不僅限于顆粒,亦見于內質網,核膜和高爾基體;急性單核細胞白血病原始細胞反應弱陽性( ),部分細胞陰性;而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和巨核系的原始細胞均無反應,PPO陽性反應是巨核細胞和血小板的特有標志,巨核細胞對PPO反應為陽性( ),而急性粒細胞白血病,急性單核細胞白血病和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的原始細胞均陰性。
5.細胞免疫表型 常用的髓細胞系抗體為MPO,CD33,CD13,CDllb,CDl5,CD14,其他與髓系相關的抗體是CD34,HLA-DR等,抗血型糖蛋白單抗以及抗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Ⅰb(CD41a,CD41b,CD61,CD42a,CD42b)分別被認為是鑒別M6和M7型ANLL敏感而特異的單抗,90%以上M3型ANLL以CD33 ,HLA-DR為特點,CDl4是單核細胞特異性抗體,然而敏感性不夠高,在M4和M5型ANLL中,陽性率約占70%,急性髓細胞系膜標志與FAB分型關系可見表5,以上髓細胞免疫分型同樣有助于慢性粒細胞白血病急變類型的鑒別。
6.細胞遺傳學檢查 通過傳統方法檢測,有50%±10%的AML病例有異常的染色體核型,而染色體顯帶分析,熒光原位雜交(FISH)等細胞遺傳學技術及聚合酶鏈反應(PCR),Northern,Southern及Western印跡等分子生物學技術的發展和應用,使人們對急性白血病細胞遺傳學和分子生物學有了更深入的認識,染色體改變包括結構和數量的異常(表1,2,6)。
(1)染色體結構異常:
①t(8;21)(q22;q22)和inv(16)(p13;q22):是初治AML患者中的最常見的細胞遺傳學異常,t(8;21)占青年和兒童AML患者發病率的5%~10%,主要與M2型密切相關,同時也可見于M1和M4的病例中,在成人白血病,t(8;21)的存在表明該患者對化療反應良好,緩解率高,中位生存時間長,但在兒童白血病,t(8;21)的存在表明患者對治療反應差,伴隨inv(16)和t(16;16)的AML病例有其獨特的形態學表現:即急性粒單細胞白血病和M4E0,占成人和青年AML的10%~12%,嗜酸細胞>5%,多數伴inv(16)的AML病例,特別在有AML-M4-E0型樣的形態學改變的預示著有較好的預后,這一異常的染色體表達還可存在于其他的如M2,M4,M5分型的AML病例中。
②t(9;22)(q34;q11):在初治AML的發生率占1%,t(9;22)通常單獨出現而不伴有復合染色體的改變,但有時伴t(9;22)易位的AML可出現-7及不同的三倍體。
③t(15;17)(q22;q21):是M3(APL)的特異性染色體改變,見于90%以上的M3病例,1%~2%APL患者有t(11;17)易位,個別患者存在t(5;17)易位,具有典型t(15;17)的患者對全反式維A酸(ATRA)有良好的治療反應,而其他二型對ATRA無反應。
④11q23重排:累及11q23條帶重排形式的多見于AML(M4),ALL,MDS和繼發于曾經接受拓撲異構酶Ⅱ抑制劑而引起的AML,目前發現有大約30種的不同的染色體區帶可與11q23發生易位,例如t(11;19)常見于嬰兒白血病,經誘導分化治療后具有髓系和淋巴系雙表型特征,說明染色體易位可能發生在多能造血干細胞階段;在90%以上伴有11q23異常的白血病患者,可以累及不同的基因,一般認為,累及11q23上的MLL(ALL-1,HRX,Ht-2X)基因通常預后較差。
⑤inv(3)(q2l;q26):伴inv(3)(q2l;q26)的AML是一個獨特亞群,常伴微小巨核細胞增多和異常血小板增生,這些血液學異常也可見于t(3;3)(q2l;q26)的病例,累及3q異常的血液病患者預后通常較差。
(2)染色體數量異常:
①+8:是AML最常見的核型改變,約占AML患者核型異常的20%,+8作為原發改變多見于M1,M4和M5,在M3型中較少見,而作為繼發改變,多見于M3型,也偶見于M2型。
②+21:有1%的發生率,而且多發生于同時有del(5q),-7染色體改變的AML病患。
③-7:在AML患者中有1%~3%的發生率,其出現可能與接觸某些化學物質有關,伴有-7的AML患者對治療不敏感,并代表該疾病的不良預后。
④-5:與毒物接觸有關,常見于治療相關的AML(t-AML)。
⑤性染色體減少:常見于M2型,伴隨t(8;21),作為單一核型異常,-X明顯比-Y少,在臨床上,骨髓細胞-Y往往代表正常男性老年化現象,但有時是腫瘤細胞惟一的核型改變。
7.分子生物學檢測 有的融合基因如PML-RARα,AMLl-ETO需要用分子生物學技術才會予以確診(即所謂MCIM分型),或觀察殘余白血病,而有的如前文所述,單基因如N-RAS,K-RAs和BCL-2等癌基因和腫瘤抑制基因RB1和p 53等質或量的表達異??赡芘c某些AML的發生有關,這些基因檢測對預測AML的預后有一定價值。
(1)p53:p53在AML中的表達低,往往預示預后差。
(2)nm-23 :nm-23-H1,nm-23-H2mRNA在AML,CML-BC中,水平增高,在CML-CP則正常,nm-23-H1和nm-23-H2在有染色體異常AML-M2和AML-M3中的表達比無染色體畸變的其他類型的AML亞型低;而在AML-M6病例中nm-23表達水平極高。
(3)BCL-2:在AML中,M1,M2亞型的BCL-2表達高于M3,M4,M5,并且高表達者生存時間短,化療效果差。
(4)p16:AML中p16的同源基因p15功能滅活率高達86%,另外,初治和復發AML其骨髓細胞p16表達活性明顯低于正常對照和處于長期緩解AML的骨髓細胞。
(5)WT-1:白血病患者診斷初期的骨髓中的WT-1基因呈高度表達,而當該患者經過治療臨床達到緩解后,WT-1基因消失,有研究者動態觀察了33例白血病患者(26例AML患者,7例ALL患者)和6例正常人的外周血中的WT-I基因表達,發現6例正常人均未檢測出WT-1轉錄的最低水平(<10-4),而3l例(93.9%)白血病患者的WT-l在疾病初期呈不同水平的表達(10-4~101),而且WT-l基因的表達在AML和ALL無差異,研究者又隨訪檢測了31例獲得CR后的白血病患者的外周血的,WT-1水平表達,共有5例病例復發,(其中2/18例患者并不能檢測出WT-1表達,而3/13患者檢測出低水平的WT-1表達),該5例患者中的3例在復發時WT-1表達再次升高,提示T-1是一敏感的腫瘤標記,能用于監測白血病患者經化療或CR后的微小殘留病灶。
8.一些AML患者的血清和尿液中的乳酸脫氫酶(LDH)和溶菌酶升高,而這些指標的升高表示著腫瘤相應的負荷量,多見于M5和M4型患者,鈣代謝混亂相對少見,表現為高鈣血癥或低鈣血癥,可能與白血病細胞產生并釋放一些甲狀旁腺素樣物質有關。
9.骨髓病理 白血病患者全身骨髓均有白血病細胞增生浸潤,肉眼可見骨髓呈棕色,或灰白略帶綠色膿樣色澤,如有出血則呈暗紅色或紅褐色,白血病細胞增生嚴重時長骨中的黃髓也可被紅髓所代替(即由白血病細胞增生所占據),白血病常伴有骨小梁減少變細或蟲蝕樣缺損,這與骨髓內壓力增高以及骨小梁供血不足有關,網狀纖維增多或膠原纖維增生。
10.凝血異常 出現DIC時可出現血小板減少,凝血酶原和部分凝血活酶時間延長,血漿纖維蛋白原減少,纖維蛋白降解產物增加和凝血因子Ⅴ,Ⅶ,Ⅷ,Ⅹ等的缺乏。
11.代謝異常 高尿酸血癥常見于白細胞數增高和誘導化療期患者,且與腫瘤溶解有關,但AML的高尿酸血癥發生率比ALL低;血清乳酸脫氫酶(LDH)可升高,尤其是M4,M5亞型,其增高程度一般也輕于ALL;血清溶菌酶(1ysozyme)增高亦以M4,M5型多見;過量溶菌酶可損傷腎近曲小管,加上白血病本身的代謝異常,抗生素,利尿劑等治療的影響可導致低鉀血癥;高鉀血癥的出現與腫瘤溶解及高尿酸血癥有關;有時還可發生低鈣或高鈣血癥。

 

推薦藥店

同仁堂

急性髓性白血病找問答

暫無相關問答!

急性髓性白血病找藥品

暫無相關藥品!

用藥指南

暫無相關用藥指導!

急性髓性白血病找醫生

更多 >
  • 張曉東 張曉東 主任醫師
    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零二醫院
    血液科
  • 林愈燈 林愈燈 副主任醫師
    廣東省人民醫院
    腫瘤科
  • 張晉琳 張晉琳 主任醫師
    四川省人民醫院
    血液科
  • 王春森 王春森 主任醫師
    四川省人民醫院
    血液科
  • 萬純黔 萬純黔 副主任醫師
    四川省人民醫院
    血液科
  • 肖蓉 肖蓉 副主任醫師
    四川省人民醫院
    血液科
  • 王勁 王勁 副主任醫師
    重慶大坪醫院
    血液科
  • 張 梅 張 梅 主任醫師
    西安交通大學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
    血液科

急性髓性白血病找醫院

更多 >
国产在线不卡最新精品网站-欧美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三区电影-99久e在线精品视频在线-欧美激情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免费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