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庫大全   >  內科   >  顳葉癲癇

顳葉癲癇別名:顳葉性癲癇

顳葉癲癇 的檢查:

  無異常表現。

  顳葉癲癇時可進行如下檢查:

  1.結構性影像學檢查 結構性神經影像學評估包括CT、MRI、MRS、fMRI等檢查法。它們是當今最常用的方法,能夠查出結構性腦病變的存在及其部位,CT能發現明顯的結構性病變,如腫瘤,AVM,鈣化,萎縮性病變等,但MRI比CT診斷顳葉癲癇更加敏感,不僅能查出腫瘤,錯構瘤,海綿狀血管瘤,還有皮質發育異常以及顳葉內側硬化-海馬硬化,MRI可查出90%的顳葉內側硬化。在冠狀位像上T2加權像或FLAIR像上顯示內側顳葉有增高的信號。T1加權像可清晰地顯示顳葉海馬萎縮。進行MRI海馬容積測定,更能定量地查出海馬萎縮,而且特異性和敏感性極高,能對76%~93%的海馬硬化病人準確定位。是診斷顳葉內側癲癇最直觀的方法。中國人海馬正常值:右側海馬為2.95cm3±0.3cm3(下限是2.62cm3);左側海馬為2.8cm3±0.3cm3(下限為2.48cm)。但海馬體積如在臨界值時或體積無明顯異常時,需仔細觀察FLAIR T2WI圖像上海馬信號的改變,當海馬膠質增生時,其體積可不縮小,而表現為信號的明顯增高。MRS是目前惟一無創活體顯示組織代謝的影像學方法,常測的波峰有:①NAA(N-乙酰天門冬氨酸),幾乎只位于神經元之內;②Cho(膽堿);③)Cr(肌酸)。后兩者在膠質細胞中含量較高,可作為神經膠質增生的標志。臨床上常用NAA與Cr或Cr Cho的比值作為判斷正常與否的標準。在正常的灰質,多以>0.6為正常標準。用NAA/Cr Cho值對顳葉癲癇進行定側診斷的敏感性達75%~88%,比MRI和PET更敏感。

  2.功能性神經影像檢查 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可有助于顳葉癲癇的定側,并能測出癇灶和其腦重要功能區的部位,有人認為fMRI可以代替經典的頸動脈Amytal試驗,減輕病人的痛苦。核醫學儀器的迅速發展,已經能夠三維顯示局部腦血流灌注和葡萄糖代謝及多種受體的分布,有單光子發射計算機斷層掃描(single photo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SPECT)和正電子發射斷層掃描(positr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PET)。SPECT研究證實癲癇發作間期癇灶呈低灌注血流,發作期癇灶血流灌注明顯增加。顳葉癲癇病人在發作期97%呈異常腦血流高灌注。PET常用腦代謝顯像-18F-FDG測定局部腦葡萄糖代謝率,在顳葉癲癇病人,有70%~80%的病人,于發作間期單側顳葉葡萄糖率降低。發作期呈高代謝狀態。這種方法有人認為可以代替深部電極和皮質ECoG的應用。不過PET所見的低代謝范圍一般較實際的病變范圍要大,它是一種無創傷的檢查方法,它是一種分子核醫學的高尖技術。并可通過三維重建直觀的進行癲癇灶定位。尤其對結構性影像檢查陰性的癲癇可做出正確診斷。不過應與電生理檢查結果相一致,其癇灶的定位可靠性就大。

  3.腦電圖檢查(EEG) 是對本病定測定位的主要手段。一般頭皮電極的診斷率只可使1/4病人得到確診,故應加用咽部或蝶骨電極以提高診斷的準確率。對顳葉癲癇的病人EEG反復多次檢查包括發作期與發作間歇期、停藥前后、睡眠期或禁睡期,將會進一步提高診斷率。在顳葉癲癇淺睡眠狀態下記錄EEG所發現的顳葉癲癇的異常波比清醒狀態可提高達80%。

  在一側顳葉病變引起兩側顳葉異常放電活動屢有報道,這主要是由海馬經過邊緣系統環路放電擴散的結果。在這種情況下如何確定癇灶側,對手術治療十分必要,如遇兩側顳葉都有放電,則應在一側頸動脈注射異戊巴比妥200mg后該側癲癇放電消失,而另一側繼續存在,更換另一側頸動脈注射異戊巴比妥進行同上試驗,當病側注藥后,則兩側顳葉癇性放電均消失,而對側注藥后只能使同側消失此乃鏡面灶側。最近有人采用深部埋藏電極,將電極置入杏仁核及海馬,進行長時間(幾天至幾周)檢查,可提供最有價值的結果。

  術前腦電圖評估目前仍然是最重要的癲癇診斷和癇灶定位方法,由于腦電技術的發展迅速,一些具有高抗干擾能力,對癲癇灶定位精確度高,又能視頻監護和數字圖像幀同步、同屏采集及回放,分析系統的無紙腦電圖儀已能滿足臨床上的需要,無疑方便了神經外科醫師的工作。但常規的腦電圖檢查和分析仍需腦電圖醫師重視,如對顳葉癲癇病人需加作蝶骨電極和(或)卵圓孔電極腦電圖檢查,是極其重要的。對于顳葉癲癇病人來說,術前進行視頻腦電(VEEG)監測,確定癲癇灶是必不可少的一項重要檢查。另外,在術前評估時,在某些情況下(癇灶不易定位時),需采用有微創的顱內電極植入法記錄腦電活動,明確癇灶部位。如植入深部電極(通過立體定向手術方法),或將釘狀電極植入于硬膜外,或將條狀電極或網狀電極植入于硬腦膜下。應有選擇地采用該項檢查,精確地測出癇灶的范圍和其致癇性。在圍手術期(也即開顱手術期間)直接用電極記錄腦表面皮質的電活動(ECoG)和直接用徒手插入深電極于顳葉深部的杏仁、海馬結構記錄有無致癇活動存在。除了明確致癇的神經元外,還能了解手術切除致癇腦組織的界線。

  顳葉癲癇發作間期頭皮EEG可呈如下表現:

  (1)無異常。

  (2)背景活動輕度或顯著的不對稱。

  (3)顳葉棘波、尖波和(或)慢波,單側或雙側同步的,但也可不同步的。這些異常并不總限于顳區。

  (4)除了頭皮EEG異常外,顱內描記能更準確地發現發作間期異常的顱內分布。

推薦藥店

同仁堂

顳葉癲癇找問答

暫無相關問答!

顳葉癲癇找藥品

暫無相關藥品!

用藥指南

暫無相關用藥指導!

顳葉癲癇找醫生

更多 >
  • 吳立文 吳立文 主任醫師
    北京協和醫院
    神經內科
  • 王政偉 王政偉 副主任醫師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世紀壇醫院
    神經外科
  • 李六一 李六一 主任醫師
    河南省人民醫院
    特診中心
  • 彭芳 彭芳 主治醫師
    中國人民解放軍成都軍區總醫院
    神經內科
  • 何永生 何永生 主任醫師
    四川省人民醫院
    神經外科
  • 許飛 許飛 副主任醫師
    四川省人民醫院
    神經內科
  • 鄧志寬 鄧志寬 副主任醫師
    第三軍醫大學第二附屬醫院
    神經內科
  • 吳  南 吳 南 副主任醫師
    重慶西南醫院
    神經外科

顳葉癲癇找醫院

更多 >
国产在线不卡最新精品网站-欧美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三区电影-99久e在线精品视频在线-欧美激情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免费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