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庫大全   >  內科   >  阿米巴痢疾

阿米巴痢疾別名:阿米巴性痢疾

阿米巴痢疾

(一)發病原因
溶組織內阿米巴有滋養體及包囊兩期。滋養體以往將其分為小滋養體與大滋養體,前者寄生于腸腔中,稱為腸腔共棲型滋養體,在某種因素影響下,可使其侵入腸壁,吞噬紅細胞轉變為后者,稱為組織型滋養體。近年來,分子分類學研究證實,兩類蟲株的基因型和表現型各具有明顯的特異性。1993年世界衛生組織根據其同工酶譜、膜抗原與毒力蛋白及編碼基因存在的明顯差異,正式將非致病性蟲株命名為迪斯帕內阿米巴(Entamoeba dispar),而將致病性蟲株仍稱為溶組織內阿米巴(Entamoeba histolytica)。因此,認為存在腸腔的大部分滋養體為迪斯帕內阿米巴滋養體,為腸腔共棲生物,并不侵入腸壁。而溶組織內阿米巴的滋養體不論其大小,均具有侵襲性,隨時可吞噬紅細胞,故將這種吞噬紅細胞或不吞噬紅細胞的溶組織內阿米巴滋養體均稱為滋養體。滋養體在患者新鮮黏液血便或肝膿腫穿刺液中,均活動活潑,5μm/s,以二分裂法增生,形態變化較大。當其在有癥狀病人組織中,常含有攝入的紅細胞,大小常在20~40μm,甚至50μm,但在腸腔非腹瀉糞便中或有菌培養基中,則大小為10~30μm,不含紅細胞。滋養體內、外質分界極為明顯,借助單一定向的偽足運動。內質內有一個泡狀核,呈球形,直徑4~7μm,核膜邊緣有單層均勻分布、大小一致的核周染色質粒(chromatin granule)。核仁小(僅0.5μm),常居中,周圍為纖細絲狀結構。包囊是滋養體在腸腔內形成,但在腸腔以外的臟器或外界不能成囊。在腸腔內滋養體逐漸縮小,停止活動,變成近似球形的包囊前期,以后變成一核包囊,并進行二分裂增生,發育成為四個核的成熟包囊,直徑為10~16μm,壁厚125~150nm。溶組織內阿米巴滋養體的形態,通過掃描電鏡或透視電鏡的觀察,發現其細胞膜厚約10nm,外皮為一層絨毛狀的糖萼(glycocalyx),胞質內含有無數糖原顆粒和螺旋狀排列的核糖體,無典型的線粒體、粗面內質網和高爾基復合體。滋養體表膜上分布有許多絲狀突起,有直徑0.2~0.4μm圓形的孔,與微胞飲作用(micropinocytosis)有關,在偽足和微飲管口則無這類小孔,此為溶組織內阿米巴滋養體的特征之一。溶組織內阿米巴的體外培養已從單種培養(xenic cultivation)進入單棲培養(monoxenic cultivation),現已發展到純性培養(axenic cultivation)及近在軟瓊脂培養基中的克隆化培養。無生物培養的成功,提供了對阿米巴深入研究的條件,解決了純抗原的制備問題。
(二)發病機制
包囊被吞食后,包囊內的核分裂繼續進行,在進入小腸下段,滋養體脫囊逸出,隨糞便下降,寄生于盲腸、結腸、直腸等部位的腸腔。以腸腔內細菌及淺表上皮細胞為食。在多種因素的作用下,滋養體侵襲腸黏膜,造成潰瘍,到一定范圍和程度時,釀成痢疾。一般認為溶組織內阿米巴的致病性因素中,有三種致病因子已在分子水平廣泛研究和闡明:①分子量為260×103半乳糖乙酰氨基半乳糖(Gal/GalNAC)凝集素(由分子量為170×103和35×103的亞單位通過二硫鍵連接組成的異二聚體)介導吸附于宿主細胞(結腸上皮細胞、中性粒細胞和紅細胞)表面,吸附后還具有溶細胞作用;②阿米巴穿孔素(amoeba perforin)是滋養體胞質顆粒中的小分子蛋白家族,當滋養體與靶細胞接觸時或侵入組織時就會注入穿孔素,造成宿主細胞形成離子通道的孔狀破壞;③半胱氨酸蛋白酶是蟲體最豐富的蛋白酶,其分子量為30×103,可使靶細胞溶解,并有降解補體C3為C3a,而阻止補體介導的抗炎反應。阿米巴滋養體不僅能吞食紅細胞,并且有迅速觸殺白細胞的能力,這種觸殺力的強弱,可以作為判斷蟲株毒力的指標。宿主的健康狀況及滋養體的毒力程度可能與造成病變有關,滋養體的毒力并非固定不變的,可以通過動物傳代而增強,也可在多次人工培養后而減弱。某些革蘭陰性菌可以增強滋養體的毒力,如產氣莢膜桿菌等可以明顯增強實驗動物感染率和病變程度。
阿米巴痢疾的病變部位多發生于盲腸或闌尾,也易累及升結腸、乙狀結腸及直腸,偶及回腸下段。病變以局限性黏膜下小膿腫開始,其孤立散在分布。組織破壞逐步向縱深發展,自黏膜下層直至肌層,形成口小底大的典型燒瓶樣潰瘍。早期病變僅可見黏膜小潰瘍,表面周圍略上翻,但邊緣不整齊,潰瘍表面可見深黃色或灰黑色壞死組織,在其深部可找到滋養體。潰瘍與潰瘍之間的黏膜一般正常,如無繼發細菌感染,則無炎癥反應。但由于黏膜下組織較為疏松,故滋養體可順長軸向兩側擴展,使大量組織溶解而形成多竇道相通的蜂窩狀區域。潰瘍底部的血管有血栓形成,但有時病變可破壞小動脈釀成嚴重甚至危及生命的出血。潰瘍亦可穿破肌層直至腸壁,使后者變得極薄,腸內容可以滲漏至腹腔,或穿破腸壁,造成局限性腹腔膿腫或彌漫性腹膜炎。滋養體也可進入門靜脈血流,在肝內形成膿腫,且可以栓子形式流入肺、腦、脾等組織與器官,形成膿腫。在慢性病變中,息肉樣殘片可伸向腸腔。潰瘍愈合后仍可見到瘢痕痕跡。由于滋養體反復侵入黏膜,加以細菌繼發感染,致使腸黏膜組織對阿米巴刺激的增生反應,伴慢性炎癥和纖維化,可出現大塊狀肉芽腫,成為阿米巴瘤(amoeboma),多見于盲腸、橫結腸、肛門直腸交接處,質硬,難以與大腸癌相鑒別。病變在顯微鏡下所見,組織壞死伴少量的炎癥細胞,以淋巴細胞和漿細胞浸潤為主,由于滋養體可溶解中性粒細胞,一般中性粒細胞極少見,但有細菌繼發感染時,仍可見到較多中性粒細胞。阿米巴滋養體滿布于整個病損中,尤其多見于病損擴展的邊緣,甚至在鄰近的正常組織中也有存在。

 

推薦藥店

同仁堂

阿米巴痢疾找問答

暫無相關問答!

阿米巴痢疾找藥品

暫無相關藥品!

用藥指南

暫無相關用藥指導!

阿米巴痢疾找醫生

更多 >
  • 王淑華 王淑華 主任醫師
    大慶市第四醫院
    小兒科
  • 李儒貴 李儒貴 主任醫師
    十堰市人民醫院
    肝病
  • 李麗 李麗 主任醫師
    貴陽市第五人民醫院
    傳染科

阿米巴痢疾找醫院

更多 >

相關藥品推薦

国产在线不卡最新精品网站-欧美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三区电影-99久e在线精品视频在线-欧美激情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免费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