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庫大全   >  內科   >  胃切除后吸收不良綜合征

胃切除后吸收不良綜合征別名:胃切除后吸收不良綜合癥

胃切除后吸收不良綜合征

(一)發病原因
胃切除后影響消化道吸收的病因:
1.胃技能受損與胃排空加快。
2.餐后膽胰分泌不同步。
3.胃切除后小腸腔內若干因素改變可以導致吸收不良綜合征。
(二)發病機制
1.胃功能受損與胃排空加快 胃切除后胃酸、胃蛋白酶分泌減少、胃排空快,引起食物消化作用減弱,十二指腸旁路,食物直接進入小腸,胰膽分泌刺激缺乏或減弱,CCK釋放減少,在近端小腸內容物中膽鹽、脂肪酶、胰蛋白酶濃度降低,食糜與膽鹽、胰酶混合不全,脂肪乳化不足,導致吸收不良。
2.餐后胰、膽分泌不同步 液體試驗餐對胃手術后病人膽、胰分泌影響研究證明:
(1)胃切除后胃排空加快:正常對照組在液體試驗餐后胃排空需75.3min;BillrothⅠ、Ⅱ胃切除病人只要43.1min、44.3min。
(2)正常對照組在液體試驗餐后20~30min后,近端空腸液中胰蛋白酶濃度從21U/ml升高到50U/ml,并且2h后胰蛋白酶濃度仍維持穩定在高水平;而BillrothⅡ胃切除病人,在液體試驗餐20~30min后,近端空腸液中胰蛋白酶濃度低于正常對照組,禁食空腸消化液中胰蛋白酶濃度,液體試驗餐50min后才開始緩慢升高,BillrothⅠ胃切除病人超過正常對照組。為了排除胃切除后胃排空加快對胰蛋白酶濃度稀釋的影響,給BillrothⅠ、Ⅱ手術后病人CCK后,再檢測近端空腸消化液中胰蛋白酶濃度,提示BillrothⅠ、Ⅱ手術后病人近端空腸消化液中胰蛋白酶濃度與正常對照組相同,說明胃切除后分泌減低導致空腸消化液中胰蛋白酶濃度降低。
(3)BillrothⅠ、Ⅱ手術后病人液體試驗餐后近端空腸消化液中膽鹽濃度也低于正常對照組。這種餐后胰膽分泌不協調構成了胰腺功能相對不足,膽酸鹽濃度降低,導致脂肪、糖類、蛋白質吸收能力的降低。
3.小腸因素 胃切除后小腸腔內若干因素改變可以導致吸收不良綜合征。這些因素包括:
(1)小腸轉運加快:近端小腸吸收時間丟失,葡萄糖吸收不良。
(2)小腸乳糖酶缺乏對乳糖耐量減低。
(3)小腸內細菌孳生:
①胃切除后小腸內細菌計數增加:BillrothⅡ胃切除病人小腸內細菌孳生發生率據統計30%~50%。正常上端空腸內細菌計數104/ml,胃竇切除迷走神經干切斷術和胃大部分切除后上端空腸內細菌計數108~109/ml。
②胃切除后小腸內細菌種類增加:正??漳c只有2~3個菌株,主要是G+球菌、兼性厭氧乳酸桿菌、非厭氧擬桿菌。胃切除后尤其在盲襻綜合征病人中,在空腸消化液中伴有通常在結腸寄生的多種需氧和厭氧菌。這種小腸生態環境的改變與胃切除后胃酸分泌減少,腸道動力學改變,失去了小腸消化期間蠕動復合波的清道夫功能有關。
③小腸內細菌孳生對吸收的影響:小腸內細菌孳生使腸腔內單糖、氨基酸向細胞內主動轉運受損。Gianella研究證明胃切除后小腸內細菌孳生,小腸絨毛緣對葡萄糖和亮氨酸轉運功能損害、維生素B12下降。用抗生素可以使這些改變部分得到糾正,證明小腸內細菌孳生對糖類、蛋白質吸收的負面影響。
④小腸內細菌孳生對膽酸代謝的影響:脂肪及其脂溶性維生素必須與膽鹽構成混合膽鹽微膠粒(bile salt micelle)而吸收。當小腸內細菌過度孳生時,小腸內細菌可以將初級膽酸轉化為次級膽酸(即膽酸,脫氧膽酸,鵝脫氧膽酸,石膽酸),次級膽酸不參與膽鹽微膠粒構形,從而不能形成脂肪酸、甘油一酯、卵磷脂以及膽固醇、脂溶性維生素混合微膠粒(mixed micelle)被吸收,導致脂肪及脂溶性維生素吸收不良。

 

推薦藥店

同仁堂

胃切除后吸收不良綜合征找問答

暫無相關問答!

胃切除后吸收不良綜合征找藥品

暫無相關藥品!

用藥指南

暫無相關用藥指導!

胃切除后吸收不良綜合征找資訊

暫無相關資訊!

胃切除后吸收不良綜合征找醫生

更多 >
  • 袁偉健 袁偉健 主任醫師
    中南大學湘雅醫院
    消化內科
  • 彭清碧 彭清碧 主任醫師
    浙江大學附屬第一醫院
    消化內科
  • 鐘達錦 鐘達錦 主任醫師
    浙江大學附屬第一醫院
    中醫科
  • 莫金山 莫金山 副主任醫師
    貴航貴陽醫院
    神經外科
  • 朱芳 朱芳 主任醫師
    大連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
    康復醫學科

胃切除后吸收不良綜合征找醫院

更多 >

相關藥品推薦

国产在线不卡最新精品网站-欧美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三区电影-99久e在线精品视频在线-欧美激情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免费乡